?

通遼市奈曼旗大代村遼代M1清理簡報

2017-08-01 13:38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草原文物 2017年1期
關鍵詞:鴛鴦琉璃墓葬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通遼市奈曼旗大代村遼代M1清理簡報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奈曼旗 大代村M1 遼代中晚期

2015年11月中旬,通遼市奈曼旗新鎮大代村東北一處遼墓被盜,奈曼旗文化局接到報案后立即趕往現場了解情況,并及時將情況上報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自治區文物局責成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墓葬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墓葬編號為2015TNDM1(以下簡稱大代村M1),現將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圖一 墓葬地理位置示意圖

一、地理位置及墓地概況

大代村M1位于通遼市奈曼旗新鎮大代村東北約1公里,東南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60公里。墓地處于奈曼旗東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M1的GPS測點為東經42°39.231′,北緯120°58.956′,海拔404.4米(圖一)。

二、墓葬形制與結構

大代村M1用青磚砌成,頂部及大部分墻體已坍塌,外墓壙平面呈圓形,內槨板為六邊形。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全長14.8米。墓道位于墓室的東南部。墓道總長10米,斜坡式,斜度為20°。墓道平面呈梯形,前端窄,后端寬,寬1.3-2、深3米,方向為130°。墓道截面為上寬下窄,呈倒梯形,上寬2、下寬1.2米,其后端東壁被近期盜洞破壞。甬道為磚砌,現已大部分坍塌,僅存兩側墻壁。甬道長1.4、寬1.4、高約1.2米。墓室南約0.6米的甬道地面鋪青磚(圖二)。

圖二 墓葬M1平、剖面圖

墓室平面呈六角形,五邊用柏木做木槨,各邊長1.6—2米不等,槨壁用方木以榫卯式疊砌而成,高約0.8、厚約0.06米。墓室內地面鋪青磚。墓室北部設長方形尸床。由于墓葬曾遭水侵蝕并且早期被盜擾,尸床腐朽、且已移位,準確情況不詳。尸床為柏木板制作,長約2、寬約1米。其上并排放置兩具人骨,仰身直肢,頭東腳西,內側為男性,外側為女性,應為夫妻合葬。墓主人骨骸保存極差。男性骨骸僅存肢骨和頸椎骨,其它骨骼未見。頭骨部位放置四方形木頭。由于男性人骨保存差,無法對其年齡進行鑒定。女性骨骼僅存下肢骨、盆骨和下顎骨。在清理墓室填土時發現女性頭骨。根據頭骨形態、牙齒磨損程度等情況判斷,女性年齡約在60歲左右。

圖三 出土陶、瓷器

三、出土遺物

由于該墓曾經被盜掘擾動,出土隨葬遺物較少。在清理墓葬過程中女性頸部發現對鵝蓮花紋琉璃飾件、水晶珠、琉璃珠、瑪瑙管項飾。另女性右手部清理出1件交頸鴛鴦石雕小配件。男性左、右手部各發現一件雄獅石雕小配件和獵狗石雕配件。此外,還出土有瓷盤殘片,瓷碗、陶壺等均殘。分別介紹如下:

(一)陶、瓷器

共三件。陶壺 1件。M1:1,泥質灰褐陶,質地疏松,火候不高,輪制。胎體薄、粗糙,器表嚴重脫落。侈口,圓唇外疊,長頸,溜肩,鼓腹,微凹底。肩部素面,腹部至底部飾蓖齒紋??趶?2、底徑8.2、通高26.1厘米(圖三,1)。

瓷碗 1件。M1:2,白瓷胎,質堅硬。內外壁滿施白釉,面微閃牙黃色,圈足無釉,內底有3個支釘燒痕。敞口,方唇,斜壁,平底,圈足??趶?2.6、底徑3.8、通高5厘米(圖三,2)。瓷盤(殘)1件。M1:3,粗胎,白釉。方唇,花口,斜腹壁,腹與底斜折連接,底近平,內底有3個支釘痕,圈足??趶?6.8、圈足徑5.6、通高3.8厘米(圖三,3)。

(二)其它隨葬品

八件。對鵝蓮花紋琉璃飾件 1件。M1:4,置于女性頸部。呈橢圓形,正面中部飾一朵直立盛開蓮花,兩側各一朵小蓮花。立蓮下臥有一對天鵝,天鵝兩兩相對,雙翅并攏,周邊飾草葉紋。兩端穿2個孔。背面為素面紋飾。長7.4、 寬5.6、厚1.22厘米(圖四,1)。

瑪瑙管 1顆。M1:5,紅褐色,中間穿孔,長1.6、直徑0.9厘米(圖四,2)。

琉璃珠 共16顆,據形狀分為管狀琉璃珠、球狀琉璃珠。管狀琉璃珠15顆,M1:6,中間穿孔,長1—1.2厘米(圖四,3);球珠狀琉璃珠1顆,M1:7,呈藍色,表面瓜棱形,中間鉆有圓孔,直徑1.5厘米(圖四,4)。

水晶珠 4顆。M1:8,無色透明,圓球形,中間穿孔,直徑0.9厘米(圖四,5)。

圖四 出土遺物

交頸鴛鴦石雕配件 1件。M1:9,隕石制成。圓雕,兩只鴛鴦相對交頸而臥。鴛鴦嘴寬扁,圓眼。雙翅并攏,足曲于腹下。短尾下垂。鴛鴦頭部直穿1孔。雕刻線條流暢,造型生動。長1.89、寬1.7、高1.95厘米(圖四,6)。

獵狗石雕配件 1件。M1:10,隕石料制作,圓雕。精磨細刻而成。狗形作蹲伏狀,回首,寬嘴,圓眼浮凸,雙聳垂,尾粗圓上翹。造型樸拙,整體形態自然。長2.65、寬1.19、高2厘米(圖四,7)。

雄獅石雕配件 1件。M1:11,隕石料制作,圓雕。雄獅蹲踞式,雙耳直立,回首張口、牙齒尖利,腳部微殘,長尾左甩。雕法嫻熟,神態逼真。長2.07、寬1.33、高1.90厘米(圖四,8)。

四、結 語

大代村M1出土隨葬品中沒有明確記年的遺物,只能從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進行推斷。從墓葬形制看,此墓為六邊形單磚室墓,且內部設有尸床,此形制與赤峰阿魯科爾沁旗烏蘭哈達遼墓①、柴達木遼墓②、敖漢旗范仗子遼墓③的形制結構相同,具有遼代中晚期形制特征,其年代也應該是遼代中晚期。

此墓出土的陶壺與吉林省前郭茅山墓④、齊齊哈爾市三合磚廠墓⑤出土陶壺形制相近,侈口,長頸,鼓腹,微凹底,器表飾蓖紋。這兩墓葬年代當為遼代中晚期。大代M1出土的白釉瓷盤與遼寧省新民縣巴圖營子遼墓出土白釉瓷盤形態相近⑥。據彭善國先生研究,折腹圈足盤和斜腹圈足盤在11世紀中葉開始流行⑦。從大代墓葬出土白瓷盤看,其年代最早可能接近遼代中期,最晚到了遼代的晚期。此外,墓中出土的交頸鴛鴦石雕配件與赤峰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遼墓⑧M2出土交頸鴛鴦琥珀飾件和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⑨隨葬的交頸鴛鴦玉佩的造型、工藝特點十分相似。此外,出土對鵝蓮花紋琉璃飾件,反映了墓主人的一般貴族身份和地位。由此,我們推定此墓應屬于遼代中晚期一般貴族墓葬。

附記:考古發掘領隊吉平,參加發掘人員有長海、夏月勝、張明偉、崔衛春。線圖由施慧超繪制,攝影張明偉,人骨由索明杰(內蒙古師范大學)鑒定,出土遺物由郭力鑒定。發掘期間得到通遼市奈曼旗文化局、奈曼旗文物管理所大力協助,一并感謝!

執 筆:長 海 格日樂圖 郭 力

注 釋

①王建國、馬俊山:《阿魯科爾沁旗烏蘭哈達遼墓》,《內蒙古文物考古》1986年第4期 。

②齊曉光:《阿魯科爾沁旗柴達木遼墓》,《內蒙古文物考古》,1986年第4期。

③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敖漢旗范仗子遼墓》,《內蒙古文物考古》 1984年第3期。

④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前郭茅山遼墓》,《考古》1988年第7期。

⑤辛建、崔福來:《齊齊哈爾市梅里斯三合磚廠遼代磚室墓清理簡報》,《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⑥馮永謙:《建平、新民的三座遼墓》,《考古》1960年第2期。

⑦彭善國:《遼代陶瓷的考古學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

⑧赤峰市博物館、阿魯科爾沁旗文管所:《赤峰阿旗罕蘇木蘇木遼墓清理簡報》,《內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01期。

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館:《遼陳國公主墓》,文物出版社, 1993年。

責任編輯:黨 郁

Naiman Banner; M1 of Dadai Villag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Liao Dynasty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onducted a rescue excavation to the stolen M1 located at Dadai village, Naiman Banner, Tongliao city during the end of November 2015. Many funerary objects such as pottery, porcelain, glaze and stone ornaments, crystal and agate bead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tomb.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tomb and the style of the unearthed relics, we infer that the tomb owner belongs to the normal nobleman of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Liao dynasty.

猜你喜歡
鴛鴦琉璃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歡天喜地配鴛鴦
繡鴛鴦
法門寺里的琉璃
墓葬中的女人
大山深處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鴛鴦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