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健吾評夏衍《上海屋檐下》之藝術

2017-08-02 14:56周帆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夏衍屋檐下觀點

周帆

每一個文學評論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評論方法,文學功底深厚的李健吾同樣如此。

在本篇評論中,李健吾善于使用論證的觀點。先引出問題,再論證問題,最后得出自己的觀點。作者在引出問題時,并不是簡單的提出問題,而是借鑒中西方大家的觀點,從正或者反的角度分析,最后再引申到夏衍本身。首先在評論一開始作者提出我們生活的是新舊交替的時代,由此推出了夏衍以及一些作家所生活的現實。在說明中穿插了對夏衍有影響的《兩個伊凡的吵架的故事》以及果戈里對一些戲劇舞臺上存在的弊端的痛斥。其次是先指出戲劇文學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引出夏衍為什么會放棄歷史劇的原因以及他對于劇作家“態度”,”在論述中評論家引用了左拉、西塞羅和雨果等人觀點,道出了夏衍創作《上海屋檐下》的企指。接著又提出了現實的分類,把現實分為集中式和自然式,并且夏衍先生更為節制和公正。作者在論述中不僅把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進行對比,還引用了赫威斯和福樓拜的觀點,更有力的論證了現實主義服役于全人類。最后總結的觀點是現實限于現代,夏衍先生的現實主義自然不收歷史劇,然后又指出歷史和現代并不屬于兩個絕對的世界和現實含有現代和歷史,歷史絕對挑不起全付的現代,歪扭僅僅兩傷的說法。前者通過歌德“戲劇應當完全印上這種時間和色彩 ;換了世紀,換了空氣”和左拉“歷史劇是不可能的,后者通過對夏衍先生的《賽金花》和《秋瑾》這兩部歷史劇的批判指出夏衍太急于“嘲諷和詛咒”的問題。作者通過古今中外的舉例以及各種學術理論最終論證了夏衍先生創作《上海屋檐下》的緣由。

作者在評論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對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使一篇嚴謹、邏輯清晰的文章更加生動、形象。比喻比如文章提到“人心永遠是一尊富有韌性的懶神,茍安、自私,卻又仿佛感到厄運將臨的宙斯大帝”。排比比如文章對于現實的定義,即“即非形而上的現實,跳出時與空的拘囿,又非十九世紀正人君子所不齒的現實,更非中世紀教徒空靈的現實,看作觀念的去路”。這樣的排比增加片段的氣勢,也讓文章更具有說服力。對比比如說把夏衍的《賽金花》、曹禺的《 日出》和《雷雨》和宋之的的《武則天》中對現實性的把握程度進行對比,得出曹禺現實描寫的真實和宋之的現實描寫極其武斷的結論,這樣的對比能更清晰的定義現實并且指出了夏衍在劇作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將夏衍的《賽金花》和熊佛西的《賽金花》進行比較,用熊佛西作品的過于膽怯、感傷襯托出了夏衍劇本的時代空氣。許許多多的對比都凸顯了夏衍質樸的美德。引用的修辭手法在前文中已經提及許多,評論家運用大量中外文學家或者理論家的觀點去證實或者說明自己的觀點,使所說的內容更加具有說服力,也更能彰顯作者的文學功底。例如引用白爾唐先生的“這是一個年月問題,······”來具體說明說明歷史與現代,為下文的批評做了很好的鋪墊。

整片評論其實是圍繞夏衍的寫作歷程以及創作的先后順序展開,中間穿插了許多作者的議論與觀點。上文已經提到,夏衍受到東西方哲學家思想的影響和現實主義的熏陶,并且逐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放棄歷史劇的編著,把視角轉到了對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身上。從《賽金花》到《自由魂》再到《上海屋檐下》,作者從辯證的角度,即對夏衍歷史劇進行了表揚,贊賞夏衍歷史劇洋溢著時代空氣,并且更為理智,又批評了他因急于嘲諷和詛咒而失去了耐性,并不是所謂的喜劇材料,缺少了沉永。夏衍經歷痛苦的反省后,不斷錘煉自己,轉換自己的思維,從英雄人物轉到渺小人物,更加深入最底層的人民,展現他們瑣碎的生活,直會他們的靈魂,這也就是《上海屋檐下》的由來。在評論《上海屋檐下》時,作者同樣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褒的是夏衍情調的單純、憂郁,把平凡化為真實,把瑣碎化為陪襯,畫龍點睛,把活人放了進去。貶的是作品缺乏深度和幅員,黯然無色,流露出喧賓奪主的傾向,太過于宣揚時代精神,筆致欠活潑,缺乏語言與動作在情節上巧妙的安排,人物淪為情節的傀儡。

李健吾善于運用鋪墊與轉折,并且從正反的角度對夏衍作品進行評論和介紹,不僅讓讀者了解了夏衍創作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明白了其創作的不足。這樣的評論給讀者帶來了許多的驚喜,非但不會覺得評論空洞乏味,反而會更感興趣,并能從中了解到更多關于夏衍的創作。

李健吾的語言即有學者式的語言,又有嚴謹、犀利的語言,他的語言靈活多變,沒有多余的廢話,總能抓住最主要的部分進行描述,滔滔不絕的口才使文章充滿濃郁的機趣。學者式的語言比如在他描寫我們所處的現實時會說:“我們來到這樣一個文物昌明的樞紐。時間把錯綜的紋理呈現在風平浪靜的水面,美與丑在這里漂浮,道德與罪惡在這里滋生,這單純的世界,他的表現光怪陸離,存在于每一剎那,正是我們供養的現實?!崩罱∥峥偸悄茏阶∽顬榍‘數脑~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語言精辟而沒有半點啰嗦;語言真切而沒有半點浮夸;語言活泛而沒有半點枯燥。作者語言文匯貫通,文學涵養和文學功底極其深厚,因此在他筆下的語言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作者嚴謹、犀利的語言比如他在評論夏衍《上海屋檐下》時說“《上海屋檐下》缺乏曹禺先生的作品的深度與幅員,然而它有質樸的美德,一切不求過分”。還有作者評價夏衍先生時說,“在藝術上,夏衍先生依然慎重將事,他不夸張他的情緒,一切依據人情,不求過分,不作無益的吶喊”。在這篇文章中,有許多這樣嚴謹、犀利的語言,這直接表現出作者銳利的洞察眼神和他嚴謹的評論態度,從非??陀^的角度去對待文學評論,較少摻雜自己的主觀意見。

作者博學多識,引經據典,收放自如,通古曉今,將古今中外的知識融會貫通。李健吾通曉中外文學知識,對中外文化了如指掌,運用自如,并且深受它們的影響。因此在李健吾先生的戲劇、評論集等著作中不難看到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在介紹夏衍先生創作所受影響以及夏衍先生戲劇觀點時,他靈活運用了許多東西方的觀點,比如西方左拉、雨果、果戈里、西塞羅、福樓拜、赫威斯、歌德等哲學家的觀點以及西方自然主義、浪漫主義、西方戲劇等的理論,還有東方的魏如晦、藤森成吉等人的著作和觀點,通過對這些學術觀點和著作的了如指掌,以此來證明夏衍對于現實主義戲劇的觀點以及他創作的心路歷程。同時作者還列舉了許多和夏衍一樣身份的劇作家,通過他們作品之間的橫向比較,來評論夏衍的劇作。比如作者把夏衍的劇作與戲劇家曹禺的《雷雨》和《日出》、熊佛西的《賽金花》、宋之的《武則天》的戲劇進行比較,通過辯證法的角度的比較來分析夏衍先生戲劇的優勢和缺陷,表明自己的看法。

李健吾先生自身的文學素養毋庸置疑,在他這樣通曉古今、博學多識的文學素養和辯證的評論下,我們閱讀的就不只是一篇評論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在看一篇內涵豐富的文章。

猜你喜歡
夏衍屋檐下觀點
夏衍巧改剃頭詩
更多觀點,請掃碼閱讀。
更多觀點,請掃碼閱讀
更多觀點,請掃碼閱讀。
對藝術的尊重
屋檐下
夏衍的不敢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在春的屋檐下小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