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作物栽培學教學改革探討

2017-08-03 07:24趙輝王喜英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改革

趙輝?王喜英

【摘 要】 作物栽培學是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為適應學校的轉型發展,本文探討了對作物栽培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等方面應該進行的改革,旨在提高作物栽培學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成為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用技能型專門人才。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物栽培學;課程改革;銅仁學院

一、引言

當前,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視,培養應用型人才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應用型人才是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的技能型人才。[1-3]為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提高學校真正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能,實現“學生-社會-學?!惫糙A的局面,很多地方院校進行應用型轉型。銅仁學院是地方院校,并且作為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積極探索應用轉型之路,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4]作物栽培學是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可以直接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對農業人才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8]因此,為突出應用型特色、服務地方特色和服務“三農”特色,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對作物栽培學課程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作物栽培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目前,作物栽培學主要介紹基本理論、技術方法,包括作物栽培的起源及演化、作物的分類、作物的生物學特性、作物的光溫生態及生育期調控、產量品質分析及實現高產優質途徑、作物的繁殖、作物栽培常規技術、設施栽培、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9-10]

在當前地方院校轉型發展中,作物栽培學課程內容與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不符合,與地方產業結合不緊密,所講相關作物不能體現地方特色,沒有突出“實用”與“技能”結合。當前作物栽培學課程過多注重理論知識,有些內容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新技術內容偏少,失去了作物栽培學的時效性,實例和數據過時,已經落后于現實農業科技的發展步伐。

三、作物栽培學課程改革

1、教學內容的改革

作物栽培學課程內容改革的創新性體現在把作物栽培學各論、總論有機結合在一起,編寫了淺顯易懂的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教材,使其理論知識的學習達到“適用、夠用”的原則,包括修訂課程教學大綱,編寫配套教材,并根據專業和地方農業的發展特點及作物特色安排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合理取舍和重組,達到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教學內容根據生產實際需求進行選取,同時注意相關課程內容的銜接,不同作物栽培中的共性的東西則言簡意賅,個性的內容應重點突出,教學內容涉及到了地方特有的一些大田作物、蔬菜作物、藥用作物、觀賞作物、果樹作物、西甜瓜類作物等。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要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把問題講透,而且要生動形象,避免為追求本課程的完整性而造成教學內容上的重復講授,使學生不會產生厭倦情緒。在作物栽培學的各論中少講解作物的形態結構特征,除了講解作物的具體栽培技術外,還應根據專業情況,有目的針對某一作物講解生產技術、加工及開發利用前景。根據作物生長的季節時令來進行講解,比如在采茶季節在茶葉基地對學生進行茶葉相關知識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該作物的栽培相關技術。

2、教學方法的改革

目前,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單一,效果不好的原因由以下幾點。一是隨著高校人才的大力引進,一些博碩士缺乏相應的教學培訓,對教學相關知識掌握不到位,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二是部分老老師,對制作ppt課件不熟練,僅僅依靠文字進行表述,不利于抽象知識點的理解。三是學生農學相關知識薄弱,缺乏對作物的了解。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需要教師們加強學習,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由于大部分的學生不熟悉農業和作物生長規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動畫的形式,使學生熟悉作物的基本形態特征及相關生長規律。

對教學方法的改革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啟發式教學,使學生主動性的去思考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二是MOOCs教學,由于作物栽培學是基礎課程,并且涉及內容較多,但是課時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開展MOOCs教學,使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時空內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靈活性,并且也提高提高學生對電腦的熟練程度。三是案例教學,作物栽培學特別注重實用性,在教學中要多采用案例教學,比如果樹為什么結果有大小年,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使理論能夠運用到實踐中。

3、實踐教學改革

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夠運用知識開展相關工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較為重要。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采取對實驗和教學實習基地進行改革。

(1)實驗內容改革。在學生實驗環節,減少不適用試驗內容,增加適用性實驗內容。采取自主選擇的原則,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專長,選擇分組開展試驗設計,作物生產,直到最后農產品的收獲。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需要根據所學的知識來對作物進行管理,涉及到整個生產環節,最后產品的優劣作為實驗成績的主要依據。通過該方式的開展,使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熟悉了作物生長的整個環節,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在畢業后能夠直接運用到實踐中,具有比較好的教學成果。

(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通過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不僅派教師進入涉農企事業單位掛職學習,每年在暑假還派學生到涉農單位、企業單位和合作社進行頂崗實習,為學生學習提供教學實踐平臺,有利于培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成,拓寬了學生技能訓練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

在銅仁市碧江區的和平鄉、馬巖村、尖巖村和萬山區高樓坪鄉青年湖村分別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在和平鄉開展實訓實習,學生掌握了花椒、油橄欖、核桃等特色產業的生產、采收、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等環節,提高了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在馬巖村,師生通過調研分析馬巖生態農業發展的優劣勢,共同編制了《馬巖村產業發展規劃》。在高樓坪鄉青年湖村開展教學實訓實習,學生對該村的特色種養殖業進行調研,發現和解決了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通過開展教學實訓實習,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為當地涉農產業的發展拓寬了思路,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更為雙方的產學研合作鋪墊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學生還到涉農企業進行教學實訓實習,在東太集團貴州梵錦茶葉有限公司和浙江嘉盛武義茶葉有限公司實習,主要學習茶葉栽培方法、病蟲害的防治、綠茶生產。在銅仁市金農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習,重點學習綠色生態農業、中藥材種苗培育、紅薯加工和銷售等內容。通過在企業開展教學實訓實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生產技術知識,而且還提高了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加深了對當地特色作物、行業和企業的了解,為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培養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

四、結論

通過對課程內容(開發本土教材)、教學方法和實踐環節進行改革,提高了作物栽培學的教學質量,特別是讓學生熟悉了特色作物(茶葉、油茶、烤煙)的生產、采收、加工等流程。使學生成為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用技能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凱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1.

[2] 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58-60.

[3] 郎耀秀.系統論視閾下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之構建[J].學術論壇,2011(7)203-206.

[4] 葉丹.構建與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的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3.6(15).

[5] 凌啟鴻. 論中國特色作物栽培科學的不可替代性[J]. 中國農學通報, 2003.19(4)1-1.

[6] 黃國勤.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耕作學科的生存與發展[J]. 古今農業, 2000(1)72-76.

[7] 楊建昌. 對作物栽培學發展的幾點思考[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1)154-155.

[8] 李雁鳴, 李存東, 崔彥宏等. 《作物栽培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建設[J]. 中國農業教育, 2007(3)31-34.

[9] 黃璜.作物栽培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

[10] 王榮棟,尹經章.作物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作者簡介】

趙 輝(1983-)男,講師,碩士,從事作物栽培.

猜你喜歡
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改革
淺析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改革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課程設計改革與實踐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