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2017-08-08 09:21安徽
教學考試(高考政治) 2017年3期
關鍵詞:農民改革農業

安徽 錢 華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安徽 錢 華

【專題概述】

為了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委相繼出臺了《“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等。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命題預測】

【探究主題1】“互聯網+”推動現代農業實現新跨越

命題角度(1)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的重要意義。

①能夠實現農業的精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大幅提升農業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向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②通過日益形成的橫向相連、縱向貫通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渠道,能夠實現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無縫對接,推動農產品營銷方式變革,提升農業市場競爭力。③使政府能夠及時、準確地匯集、處理、分析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運行動態,實現科學的宏觀調控。④能夠使各類生產生活信息滲透到農村一線,滿足農民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息需求,克服市場調節的弊端。

命題角度(2)從哲學角度,分析如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①堅持全面的觀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互聯網企業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培育形成市場主導的運營機制和模式,同時發揮政府在戰略引領、規劃指導、政策支持、標準規范制訂、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引導作用。②樹立創新意識。運用跨界、融合、創新、共享的“互聯網+”思維,促進信息技術在農業各行業、各領域、各環節的應用,有效對接生產和流通,創新“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業態,拓展“三農”發展新空間,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信息化基礎,順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明確本區域“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思路、目標和任務,避免脫離實際、盲目跟風,切實保障“互聯網+”現代農業健康有序發展。④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在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農業電子政務、信息進村入戶、農業大數據、農產品質量安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范,總結成功經驗,優化配套政策,強化推廣應用,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典型模式推廣為普遍實踐。

【探究主題2】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

命題角度(1)如何正確把握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發展新特征。

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們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我國農業現代化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目前,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0%。但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后,同工業化、信息化相比,依然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谖覈F代農業發展已具備雄厚的基礎,可以做出一個全新的基本判斷,即我國現階段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新階段。

命題角度(2)確定我國農業現代化幾個發展任務的哲學依據。

①創新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因此要創新強農,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②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因此要協調惠農,著力促進農業均衡發展,推動產業融合、區域統籌、主體協同,實現農業現代化水平整體躍升;要開放助農,著力擴大農業對外合作,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農業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③發展的普遍性要求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因此要綠色興農,著力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推進農業發展綠色化,實現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因此要共享富農,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推進產業精準脫貧、特殊區域農業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分享現代化成果。

【探究主題3】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命題角度(1)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

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目的,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為重點任務,以發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為導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為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命題角度(2)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①有利于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②有利于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構建集體經濟治理體系,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③有利于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讓廣大農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引領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命題角度(3)各有關黨政機關如何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①各級黨組織要發揮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建立省級全面負責、縣級組織實施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地方各級黨委書記特別是縣鄉黨委書記要親自掛帥,承擔領導責任。②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服務職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清理廢除各種阻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不合理規定,營造有利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政策環境;要研究制定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稅收政策;逐步增加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支出,減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相應負擔等。③全國人大要完善立法。抓緊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方面的法律,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資格,明確權利義務關系,依法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權益,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抓緊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權益。適時完善集體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④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認真做好農村產權糾紛的司法救濟工作。

【探究主題4】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命題角度(1)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總體思路。

①必要性:新形勢下,我國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并且主要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②總體思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命題角度(2)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①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要優化產品結構、經營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④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熱點題例】

一、單項選擇題

1.前些年,農民李某從本村承包了3畝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年均純收入3萬元,國家土地流轉政策落實后,他將這3畝地的經營權出讓給了張某,每年從張某處獲得出讓金2千元。農民李某的這3萬元和2千元收入分別屬于( )

①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勞動性收入 非勞動性收入

③按勞動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2.2015年,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入合作社的面積為9 737萬畝(1畝≈666.7平方米),占流轉總面積的21.8%。全國有8.52萬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積3 157萬畝。合作社為成員提供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服務總值達到10 620億元。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有利于( )

A.鞏固國有經濟地位,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B.推動土地制度改革,讓農戶成為土地的所有者

C.發揮規模經營優勢,推動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

D.促進私營經濟發展,推動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

3.加強種子、肥料、農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農資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對主要農資產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加強這一體系建設 ( )

①是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根本途徑

②是加快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有利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④有利于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體系

4.開放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國家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生產商、流通商和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支持企業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港口和物流等環節開展跨國全產業鏈布局。這一舉措的實施 ( )

①是推動我國農業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體現

②能確保我國農業經濟安全,穩定國際農產品市場

③將有力促進我國農業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的提高

④利于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優化利用外資結構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部署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材料表明中國共產黨 ( )

①加強先進性建設,提高執政能力

②履行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

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

④審時度勢,堅持科學執政

6.當前,我國正在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成果滿足農民生產生活信息需求,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廣泛依托現有各類“三農”服務網絡體系,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進度,加強進村入戶基礎資源信息和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發展“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是基于 ( )

①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②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③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具有文化選擇、傳遞、創造的功能

④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

7.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這體現了 ( )

A.整體統率著部分,要立足整體

B.整體由部分構成,要搞好局部

C.部分決定著整體,要重視部分

D.整體主導部分,部分服從整體

8.國家支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農民集體依法依規行使集體所有權、監督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規范利用土地等的具體方式;鼓勵在理論上深入研究農民集體和承包農戶在承包土地上、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在土地流轉中的權利邊界及相互權利關系等問題。這是因為 ( )

①社會實踐是“三權分置”理論創新的源泉

②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相互影響、相互決定

③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④理論創新是實施“三權分置”的根本動力

9.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問題上,有一點必須十分清醒:“三權分置”是逐步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過于心急的話,恐怕就有走偏的風險。下列與材料蘊含哲理一致的是 ( )

①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

②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③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也

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0.2016年12月29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確定的改革目標是,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護和發展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之所以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因為 ( )

①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社會性質的變化

②生產力的發展遲早要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③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④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相關改革工作任務。

材料一 “三權分置”,是指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并行?!兑庖姟窂娬{,推進“三權分置”改革,要發揮土地集體所有的優勢和作用,切實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確保農民集體有效行使集體土地所有權。要充分維護承包農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項權能。要依法維護經營主體從事農業生產所需的各項權利,鼓勵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

材料二 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意見》要求,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加強干部培訓,提高執行政策能力和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密切關注,及時總結,適時調整完善措施。各相關部門要主動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更好推動“三權分置”有序實施。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完善“三權分置”的經濟意義。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政治生活》知識,談談我國政府如何更好推動“三權分置”有序實施。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從2004年到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但2011年以來卻出現進口糧價比國內糧價低的持續“倒掛”現象,呈現出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的怪相。究其原因,就在于有效供給沒能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導致農產品供求出現結構性失衡。

問題倒逼改革,改革解決問題。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這場改革不能只動結構不動機制,要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提升農業市場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2017年農村改革的重點是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等。

推進農村改革需要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國務院提出,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鼓勵農民采取“半農半讀”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職業教育,提高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育培訓能力。

2017年,我們一定能讓農民分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紅利,通過改革為筑夢中國聚合磅礴之力。

(1)結合材料,運用“社會發展的規律”的知識,分析我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國家部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理論依據。

(3)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此請你擬定兩條宣傳標語。(要求言簡意賅,主題鮮明)

參考答案:

1.A 承包村集體土地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屬公有制經濟,其所得屬于按勞分配,是勞動性收入;出讓承包經營權所得,屬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是非勞動性收入,因此①②符合題意。

2.C 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在規?;?、集約化和商品化程度等方面是分散家庭承包經營戶無法比擬的,C符合題意;農民合作社經營模式涉及農民土地經營權流轉,沒有改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仍然屬于集體經濟性質,A,B,D錯誤。

3.D 加強農資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有利于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③④符合題意;①錯誤,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根本途徑;②錯誤,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4.A 支持企業在多環節開展跨國全產業鏈布局,體現了①;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生產商、流通商和跨國農業企業集團,體現了③;②說法錯誤,不能確保我國農業經濟安全;材料強調“走出去”,不是引進外資,④不符合題意。

5.D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系列會議精神,體現了③;會議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體現了④;材料沒有涉及黨的自身建設,①無關題意;組織經濟建設是政府的職能,②排除。

6.B 互聯網作為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能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①④符合題意;②錯誤,是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徑;③描述的是教育的功能,與題意不符。

7.B 材料強調的是農業現代化這個部分對國家現代化這一整體的影響,因此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B符合題意;A,D都強調了整體的重要性,不符合題意;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C表述有誤。

8.A 國家支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三權分置”的具體方式,是因為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鼓勵在理論上深入研究一些問題,是因為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錯在“相互決定”;④夸大了理論創新的作用。

9.A 材料體現的是量變和質變的關系,①③蘊含哲理與此一致,當選;②體現了發展的觀點,④體現了實踐檢驗認識,均不符合題意。

10.C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屬于生產關系變革,不是上層建筑變革,變革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的,良好的改革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也是變革的原因之一,因此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社會性質的變化”,①無關題意;④不僅與材料內容不符,而且觀點還是錯誤的,上層建筑為先進經濟基礎狀況服務時,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11.(1)①有利于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②有利于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的多樣化發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③有利于促進分工分業,讓流出土地經營權的承包農戶增加財產收入,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規模收益。④有利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2)①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②加強行政干部隊伍建設,提高行政效能。③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④完善行政管理體制,理順政府各相關部門間的關系。

12.(1)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當前,我國農產品供求出現的結構性失衡,迫切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②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等,有助于解放農業生產力,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④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2)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素質,對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農民對農業生產經營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影響他們在農業生產經營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和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力發展農民職業教育,是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

(3)示例:“改革是創造中國農村經濟奇跡的法寶”“投身農業改革實踐,創造美好幸福生活”“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保障食品優質與安全”。

(作者單位: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學)

猜你喜歡
農民改革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