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木匠 一個上市公司的管理重建

2017-08-11 06:11王宇航
商界評論 2017年8期
關鍵詞:設計部句容木匠

王宇航

2014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譚木匠位于重慶江北區的辦公室里,沒有多少辦公的氣氛。

100多人的團隊,三分之二的人要離職。

譚木匠可能是國內最有名的木梳品牌,這家香港上市,市值10億元的公司,卻在2014年遇到了管理坎。

2013年10月,公司發出通知,春節后要從重慶搬家去江蘇句容。跟著公司走,還是留下來,半年前,大家就開始考慮了。

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總部搬家是一件大事,但在譚木匠這已經不是頭一遭:頭兩次搬家,都是在重慶范圍內,這一次卻要從重慶搬到江蘇句容。

用不少員工的話來說,“這是市中心搬到了鄉鎮”。巨大的環境落差、背井離鄉、加上飲食文化差異,“不像是搬家,更像去受苦”。

大部分人選擇離開公司,留在重慶。結果就是,財務、設計部都只剩下一名員工,行政、品牌部更是“人去樓空”,譚木匠的管理結構出現人員坍塌。

在這樣的結果面前,之前就有過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譚木匠搬家的決定是否過于草率?

從2009年12月上市以來,譚木匠連續五年高速增長,營收從2009年的1.4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2.9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3%;同期凈利潤從0.46億元增長到1.2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9%。

也就是說,譚木匠決定搬家的2014年,恰恰是上市以來數據最好的時刻。

為什么要在最好的時候搬家?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的答案很堅定,“(管理)太浮躁了?!?/p>

浮躁病與慣性忙碌

2013年,譚傳華少見地拍了桌子。

他三周以前讓行政立項的設計項目,每周一都會按時問一次進度,結果問了三次,都還在走流程?!拔矣H自吩咐的事情都能拖三周,可想而知,整個公司的辦事效率已經低到什么程度了?!?/p>

譚傳華的二兒子,當時的總裁助理譚力子,做起事來也被各個部門推來推去。

有用戶投訴譚木匠的牛角梳厚薄不均,譚力子把產品找來一看,只要把原有的0.8cm~1.2cm的厚度標準縮小為0.9cm~1.1cm,把允許的誤差減少0.2cm,就可以改善用戶體驗。

但執行過程中,障礙重重。

有人說,這是以前就定下來的規矩,不能改;有人說,厚度減少要影響采購成本;還有人說,一點點調整就會影響工藝流程和成品率……

平時很好說話的譚力子,也來了脾氣:做一個0.9cm~1.1cm的牛角梳到底有多難!

標準改起來麻煩,他親自來改;物料報廢不劃算,他就自己向公司說明申請。為了落實一把梳子,譚力子重慶、萬州兩地跑了3個月,高速路發票攢起來都不只0.2cm。

三個月, 0.2cm的標準終于改了下來。

看著新標準的牛角梳上市,譚力子心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在公司辦個事,真的太難了”。他覺得,把工作做好本來就是本分,但這在公司居然成了難事。

作為元老員工,財務經理黃超也感到譚木匠變了。

公司發展最快的這四年,財務部逐漸在內部被邊緣化,財務前置的監督職能成為一句空話?!爸挥泻炞值臅r候,才把文件發過來。為什么要這么多錢,錢怎么使用,財務都不知道?!秉S超生怕自己簽的那些字,發生點什么事。

越怕的事兒就越有可能發生。

公司電商部門一直是獨立核算的,部門 6個員工利用制度漏洞截留公司收入,直到2013年底,團隊內部發生爭執事情才爆出來。

問題擺上高管會議桌時,財務負責人連忙站起來澄清,“當初說好了的,電商部歸營銷部自己管,這不是財務部的責任?!?/p>

流程無法推動,關鍵部門邊緣化,部門間推脫責任……企業內部積下的浮躁病,被年年增長的業績所掩蓋。

未來國際43樓的辦公室里,西裝革履的高層們,每一天都在“慣性忙碌”。每一個人都能看到,譚木匠的年報數字一年比一年亮眼,但被財報數字所掩蓋的浮躁病,似乎沒人有一點點警覺。

重啟設計部

東下蘇南時,譚木匠只剩下三十幾人的團隊。

盡管譚木匠提供了“漲薪+補貼”的待遇,但架不住兩地分居、父母兒女的責任與思念,隨行來的老員工也陸續離職返回重慶。

后來負責設計的柴偉入職時,心情并不好。

他本來向譚木匠投了一份美工簡歷。上班不到十天,還沒有設計任何一把梳子,就被調到運營的崗位上了。理由是運營缺人。

柴偉從美工變成了運營。從上架新品開始,客服,零售,詢價……每一個運營要做的事情,柴偉都從頭到尾學了一遍。

摸爬滾打了兩年,好不容易對運營有所心得了。領導又把柴偉叫到會議室,這一次,是設計部差人了。

搬到句容后的譚木匠,設計部幾乎全軍覆沒。僅有的一個老設計師,呆了一年也辭職離開。大學學美工專業的柴偉,被譚木匠緊急提拔為設計部的管理人。

盡管覺得“命運弄人”,柴偉還是接下了任命。

沒想剛一接手,他就挨了幾記“悶棍”:手下的年輕設計師們,招一批走一批,“11個川美、南藝的大學生,一個也沒留住”。設計團隊的不穩定,直接影響到了新品推出的速度與質量,加盟商的銷售也隨之受到影響。還有加盟商專門來抱怨新品不夠。

曾經沾床就睡的柴偉,那段時間不知道失眠過多少次。放假超過兩天,他就要一個人回公司摸摸電腦,“我這個人重啟慢,生怕在家呆久了,忘了放假前的東西,回來耽擱事”。

為了提高新產品打樣效率,譚木匠在設計部對面新建了一個工作室。

以前出了新設計稿需要打樣,從出稿到寄回萬州工廠打樣再寄回,標準時間是15天;現在設計部3米外就是工作室,一個常規設計圖上午到,下午就能看到樣品。

打樣過程中,有結構不合理的地方,工作室的師傅馬上就可以推開設計部的大門進行交流……

到2016年,設計部每年已經能交出100款新品,保障了公司的上新頻率。在這一年的加盟商年會上,柴偉在臺上給自己立下了新目標,“要讓譚木匠重新引領行業設計”。

改造電商中心

剛來譚木匠的時候,茅想就覺得這家公司有點“奇葩”。

兩間藍蓋廠房,孤立在小鎮邊。茅想來之前構思過無數種辦公場景,唯獨沒有這一款。

“這是上市公司?不會是遇到騙子了吧”。猶豫了至少有三分鐘,茅想還是鼓起勇氣推開了廠門?!捌甙藗€人蹲在地上包包裹,大家抬頭看著我,包好的包裹散落一旁?!?/p>

當時的譚木匠,做起電商還是新手一枚。

人員職責不清楚,8個人負責所有工作,客服、上新、文案、店內裝修;

同事都是各個崗位轉過來的,網店除了忙著把新品堆上去,沒有任何營銷、推廣,品牌被埋在深處;

單貨分離體驗差,句容只負責接單,每一個訂單接下來后,要再發回重慶萬州工廠,由工廠寄出產品,一把梳子寄到消費者手中,“最快也要5天”,譚木匠線上收到最多的評價就是:物流太慢。

茅想從蘇寧易購辭職回到句容,是想干一番事業的。譚木匠這種初級的電商環境逼得他一度想走,最后卻留了下來。

“因為公司特別能聽建議,成長得很快?!?/p>

人不夠,招;體驗不好,改;沒有運營,學。

8個人的團隊很快擴充到22個人,成立物流、客服、美工、管理組;萬州不再負責發貨,在句容設立分倉,實現貨單合一;每年送出3~5個員工,去淘寶大學學習,并開始在淘寶購買推廣資源。

放到過去,這樣的效率幾乎不可想象。

今年5月8日-5月14日母親節期間,譚木匠線上銷售額455萬元,同比增長70%;發貨包裹數量2.7萬個,最高一天,日處理包裹數4 700個。這個成績,相當于譚木匠一個頂級加盟商一年的銷售總額。

俯身一線,而不是俯瞰成功

一線的變化,來自于管理的變化。

譚力子大幅壓縮了組織層級,以前“員工-部門負責人-分管副總-總裁-董事長”的5個層級,簡化為了“員工-總監-董事長”的3個層級。

公司不再設大量的中層,而是以市場為導向,只有線上、線下、行政三個總監。部門之間壁壘被打破,大家都不再只是為職能負責,而是對用戶和結果負責。

以前受困于流程緩慢的辦事效率,不再出現2個月辦不下來的情況,2天成為極限。部門與部門之間也不再是信息孤島,抬頭就能交流。

現在,譚傳華每周一的8點都會出現在公司例會的會議室里。8∶00~11∶30的三個半小時里,他會坐在譚力子旁邊,一起聽完工作匯報。有需要改進的,他會直接指出,但更多的時候,他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聽譚力子處理。

譚力子也時常走出辦公室,跟各個部門的人去交流。七八個部門聊完,幾十分鐘的事。底下員工有什么情況,或是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找總監,總監找不到,也可以馬上找到譚力子。發生什么事或者有什么需要解決的事,“我基本上都可以馬上知道”。

除了高管要走進員工,員工也要“多去一線參與、感受”。

距離采訪區5米左右,有一個咖啡吧臺。譚木匠內部執行著每個員工當半天服務員的規定。

采訪時,我們正好遇到黃超坐在吧臺負責。

加上萬州工廠,譚木匠有300多名殘疾員工,黃超也是其中之一,一側手腳有疾病的他,活動不是很方便??匆娢覀凅@訝的神情,他笑著解釋:“一直都是財務部的兩個同事在輪崗,我今天也想嘗試一次?!?/p>

在這個不大的吧臺邊,圍著七八個不同部門的年輕人,聊著最新的電影和玩著你畫我猜的游戲,這是另一種打破部門壁壘的方式。

站一天門店是當咖啡服務員的進化版。

柴偉已經站了10多家門店,“面對面把梳子遞給消費者,才知道為他們為什么買,為什么不買”。柴偉在站店的時候發現,40歲左右的顧客喜歡傳統的老包裝,20歲左右的年輕人青睞新的包裝設計,也有人只需要一個布袋。

設計部打算設計一個全新包裝袋,但在店里看了情況,柴偉意識到不應該用一個包裝去替代另一個,而是應該提供多種選擇方案。這不是可以靠在辦公室“換位思考”出來的。

讓員工保持在一線,很多企業都明白其中道理,卻辦不到。就像重慶時期的譚木匠,所有人都習慣了站在高樓俯瞰自己過往的成功,誰能俯下身去聽一線的聲音?

“傻瓜”公司的堅守

譚木匠在句容的新總部,位于句容市東昌中路的一個小島上。

小島四面環水,周邊是別墅與洋房社區。幾年前,某姚姓房地產商拿下了這個小島,希望未來靠房價快速升值大賺一筆。

遺憾的是,在句容房價上漲前夜,希望賺快錢的這位商人資金鏈斷裂,項目也被暫停。

在這個因為想賺快錢而失敗的商業項目里,絕大部分的物業都已大門緊閉,門外的停車位長滿了半米高的雜草。譚木匠是為數不多的,還在經營的企業之一。

譚木匠花3 355萬元買下的小樓,保守估計價值已經翻番。

譚傳華元關心物業的升值,他關心的是公司氛圍的變化。精簡組織架構,重建管理氛圍,升級店面形象,修正加盟戰略,購物中心店比重增加……他熟悉、欣賞的譚木匠風格一點一點回來了。

但從來沒有不陣痛的轉型。搬家后的兩年,譚木匠的營收、凈利潤連續兩年下跌。對標2014年,累計跌幅雙雙超過10%。

看著譚木匠這兩年的下滑,有投資者在網上吐槽當的搬家是“敗家子行為,瞎折騰”;也有投資者批評“譚木匠過于保守”,更有人指出譚木匠搬家就是“打了一場爛仗”。

譚傳華罕見地寫了一封致股東書,他寫到“每當公司業績下滑,就有人質疑公司是不是不行了?需不需要轉型?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問自己,譚木匠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他重重地強調,“譚木匠就是一個老實的大傻瓜公司!”

譚木匠花了20年的時間,只做好一把梳子。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4.11億元,占累計實現凈利潤的44.46%。

掙更快的錢,還是做更好的梳子?這是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交鋒。

一邊是資本市場希望企業快速發展、追求投資回報率的期望。

一邊是譚木匠對產品的不斷打磨、對誠實經營的篤信。

譚傳華放棄過太多讓資本翻番的機會,他相信“一夜暴富的人是不會再靜下心來,做好一把小木梳的”。

擺脫長大的恐懼

句容的新辦公樓里,一場管理的破舊與新生似乎完成了循環。

譚木匠為什么會在前幾年發生浮躁???

2009年IPO之前,為了完成上市籌備工作,財務部擴充了一倍的人員,從原有的4人拓展到9人。同一時期,公司還引進了大量有經驗的行業老人和職業經理人操盤。

這個邏輯看似合理,以前人多了,管理變味;現在人少了,公司又恢復了精氣神。

和譚木匠同期創業,又成長為巨無霸的企業有很多,光互聯網行業就能數出阿里巴巴、騰訊。它們都經歷了公司人數由少到多的變化,為何別人家的公司能在長大過程中保持戰斗力,譚木匠人數才過一百就開始出現大企業???

江湖中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一個新員工進入騰訊,立刻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用戶體驗神教”,底層咒語只有一條——“用戶體驗”。如果是阿里巴巴,這一條咒語就是“幫到用戶的生意”。

譚木匠呢?

每個人都能說出“誠實、勞動、快樂”,但如何把這種價值觀變成行為準則?對于工作的具體指導意義是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似乎沒人能說得清楚。

新來的員工沒有經歷過譚傳華的艱苦創業,沒有那么多對公司、產品的情感聚焦。當企業人數較少時,他們能從創始人身上去感受行為的準則與方式。但隨著新員工越來越多,這種靠創始人行為力影響的范圍和效果越來越差。

完成了管理優化的譚木匠還會繼續長大,剛到蘇南時30余人的團隊也在不斷擴張。僅僅依靠創始人的行為力,依靠開放,能夠讓站在最外層的員工也明白公司的行為準則么?

2015年底時,譚木匠在“我善治木”的slogan里,悄悄加了一橫,變成了“我善治本”?;蛟S譚傳華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從“治木”到“治本”,譚木匠一不小心跨出了產品型企業的思維模型。

“治木”關注的是工藝、成本、流程,是生產、運維、銷售上的成本環節;

“治本”關注的是用戶體驗、員工成就,是人的價值滿足與自我實現。

譚木匠不僅需要“誠實、勞動、快樂”這樣人人都能記住的價值觀,更需要一套能夠具象到實際工作中的價值準則。

如果這個價值準則足夠清晰,那么,企業的管理層,乃至每一個員工,都會根據同樣的價值準則去做事。

譚木匠已經意識到,企業長大過程中的問題,不可能通過把企業變小來解決。

只有清晰的價值準則,才能讓公司擺脫對長大的恐懼。

猜你喜歡
設計部句容木匠
江蘇省句容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
從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隱士哲學”
心系句容百姓的徐九經
解放思想,推動句容農業提質增效
事業的子彈
斯柯達首席設計師跳槽寶馬
房地產企業促進設計和成本優化工作配合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