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現象的心理分析

2017-08-13 15:42張瑞紅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7年3期
關鍵詞:判斷能力道德行為道德教育

張瑞紅

(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教育系,山西 晉中 030600)

[摘 要] 從古至今,我國的道德教育始終要求知行合一,而如今在社會工作和學習中出現了知行不一的現象。從心理學分析,知行不一現象的出現與人的生活環境、自我修養、道德判斷能力等方面有關。從道德教育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現象與措施分析當前道德教育中出現的知行不一現象,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使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得以延續。

[關 鍵 詞] 道德教育;知行不一;心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181-01

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動的重要形式,而面對現在社會上知行不一的現象,我們應在平時的道德教育工作中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從而實現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以下分為兩部分進行

分析。

一、道德教育知行不一原因分析

造成道德教育知行不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因素、教育因素,也有受教育者的自身因素,一旦不重視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就會使道德教育受到影響。以下分四個方面闡述知行合一的表現,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開展道德教育工作。

(一)道德判斷能力

道德認知的集中表現就是道德的判斷能力。它可以根據自有的道德認知對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斷,也可以根據某個個體的道德態度決定事情的正確與否。道德判斷能力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提高的,與智力和自我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道德既是自律的產物,同時也是他律的產物,這就需要我們具有道德的判斷能力。

(二)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的完善與道德行為是分不開的。道德行為是客觀世界的主觀表現形式,只有理性的自我意識,正確的道德行為才有可能實現。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有缺陷或者不夠成熟,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和自省,就會出現道德行為與認知偏離的現象。

(三)人格

人格就是個人行為和心理特征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最原始的潛意識部分、在潛意識與外界接近的部分和在潛意識中監督和懲罰的部分。只有這三部分平衡時,人格的構成才能實現平衡。

(四)動機和期望

期望是指個人的主觀意識,希望某一件事的發生達到個人滿意的心理狀態,它是對一個人行為規范的要求和約束。期望的結果就是個人的行為達到的目的,而期望能給人帶來滿足和情緒上的好感,所以能使人產生這種心理的目的就是動機。

二、道德教育知行合一的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知行不一現象中知與行的分離,不完全是道德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心理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二者有機結合,積極促進道德教育實現知行合一。

(一)道德教育的目標設定應與學生的實際道德判斷能力相適應

一直以來,從中央文件到各級領導講話,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要放在首位,同時也為道德教育工作做著不懈的努力,但道德教育的實際成效又如何呢。我們對道德目標的設定過于理想化,不太注重目標的分類,導致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背離。應科學地規劃學生“知”與“行”,從身邊小事開始規范,進而達到“知行合一”。

(二)科學創新道德教育渠道,激發學生道德行為的實施動機

道德教育是施教者與受教者的價值互通與心靈融契的過程,從理性化的認知轉變成個人心靈價值的信仰,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不行的。因此,我們應該創新道德教育方法,應實現由“灌輸型”轉變成“疏導型”,由“經驗型”轉變成“科學型”,由“封閉型”轉變成“開放型”。積極地拓寬教育渠道,增強學生的道德

教育。

(三)加強道德行為層面的指導,在實踐中塑造學生健全的自我意識

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知與行是通過行為實踐得到統一的。所以我們在道德教育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道德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生活,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接受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地區分、辨別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正確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以積極的精神面貌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開設心理咨詢,幫助學生維護人格平衡

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如今面對學生群體的壓力,應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的心理建設,積極的心理咨詢和恰到好處的心理治療措施,能幫助個人有效地解除心理困擾。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相融合,能更好地實現道德教育。

綜上所述,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緊密聯系的,二者相互融合,做到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需要我們由知到行的學習和實踐,還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從而達到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1]陳瑋亞.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知行不一”現狀、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8):50-51.

[2]趙五一,趙前杰.如何破解道德教育中如何破解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的難題:亞里士多德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4,5(23):75,84-85.

[3]張正江.學生道德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與教育對策[J].教育導刊,2014,7(1):11-14.

猜你喜歡
判斷能力道德行為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兒童道德行為發生的時間邏輯及其教育遵循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
論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
如何提升財務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
劉娟、趙玉生:自我損耗會對道德行為產生負性影響
龐學光:深化學校道德教育改革
遠和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