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興農與農民技術教育

2017-08-15 04:35何陽
職業技術教育 2017年19期

摘 要 科技興農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農民技術教育是科技興農的重要抓手。通過考察Y市X鎮農民技術教育實踐,發現該地區農民技術教育尚處重啟初期,新成立的農民夜校承擔著農民技術教育職責,此前農民技術教育長時間處于缺失狀態,農民幾乎沒有獲取農業科學技術的有效途徑,使得農業生產以經驗主義為主。當前農民技術教育面臨著供給主體有限、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與需求脫節以及教學內容轉化效果差等現實問題。要消解這些問題,須以政府主導的多元主體合作供給農民技術教育,以現場教學和電視專欄豐富農民技術教育形式,以登記和電話熱線反饋農業科學技術現實需求和以實名指派到村落實農民技術教育內容的轉化。

關鍵詞 科技興農;農民技術教育;農民夜校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19-0063-05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指出:“農業的發展必須把科技興農作為一項基本政策,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單位面積產量,形成一個高產、低耗、優質、高效的農業生產體系?!盵1]可是,長期執行的科技興農政策未能廣泛地改善中國農業生產面貌,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農民整體上難以全方位享受到科技與農業有機結合帶來的福祉,科技興農在有些地區流于形式。毋庸置疑,科技興農的關鍵在于農民能將農業科學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創富增收,其前提條件是農民了解相關農業科學技術并有意愿將其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因而,作為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動員農民將科技扎根于農業路徑的農民技術教育之重要性突顯出來。

一、問題的提出

1928年,中國著名教育家,鄉村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深刻地意識到:“我們要想中國活起來,就得在農業上安根,工商業上出頭?!盵2]在此思想指導下,他積極創辦農業教育學校,傳授農業生產知識,成為了農村教育的先行者與時代典范??萍寂d農被確立為國家戰略已經多年,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力,引導農民掌握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在實現科技興農戰略過程中顯得異常重要,“農民是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最終實踐者,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力,是實施科技興農的關鍵”[3],而讓農民掌握農業科學技術的有效路徑之一便是農民技術教育。

通過中國知網(CNKI)學術交流平臺,分別以主題包括農民技術教育和農民科技教育為條件搜索近10年以來相關文獻,農民技術教育與農民科技教育在本文中表達相同意思,發現研究成果在數量上相對較少,在內容范疇上相對較窄,主要涉及農民技術教育模式、農民技術教育有效性、農民技術教育教學方法、國外農民技術教育啟示、農民技術教育現實問題與對策等。

具體言之:其一,關于農民技術教育模式的研究。華國輝等基于寶雞市農民技術教育網絡平臺實踐的調研,發現該市在農民技術教育領域走在了本省的前列,實現了衛星電視網絡、計算機網絡和省市縣鄉村五級辦學體系網絡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天網、地網和體系網的“三網合一”[4]。其二,關于農民技術教育有效性的研究。陳維靜等認為,當前農民技術教育的有效性不佳,判斷基礎是農民技術教育存在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形式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并將此主要歸因為農業生產的分散性[5]。其三,關于農民技術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吳建英通過多年的實踐與運用,主張在農民技術教育中采用目錄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問題教學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對于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之更好地掌握與領會知識、技能具有良好效果[6]。其四,關于國外農民技術教育啟示的研究。劉志兵等率先引介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的農民技術教育經驗,繼而結合中國國情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政府加大制度建設,設立農民教育專項經費,整合資源,完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7]。其五,關于農民技術教育現實問題的研究。周兢認為,農民技術教育在教育途徑、教育水平、教育對象和教育傳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需從體制、財政投入和鄉村干部方面切入來解決這些問題[8]。

需要說明的是,農民技術教育與農民職業教育之間關聯密切,但農民職業教育的內容除了本文所指的農民技術教育之外,即傳授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農業科學技術,還包括對農民從事其他行業所需技能技巧的培訓,而現有研究偏好于籠統地使用農民職業教育,未能對其詳細區分。因而,農民職業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不足以揭示農民技術教育研究現狀,故不將其納入到研究成果中。同理,農民教育的外延比農民職業教育的外延還要寬泛,除了職業教育,還包括政治教育、創業教育等,將兩者放在同一層面使用缺乏科學性,故也未將其納入到研究成果中。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發現,既有研究在農民技術教育問題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有助于正確認識農民技術教育現狀,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但整體來看傾向于使用規范性分析,從宏觀方面探討與農民技術教育有關的問題,而中國地域之間差異顯著,東部有的地區農民技術教育進展得如火如荼,早已實現了農業的機械化和科學化運作,而西部有的地區農民技術教育則長期處于缺失狀態,仍然以傳統的農耕方式為主。致使兩者出現巨大反差的原因紛繁復雜,既與地區自然環境、人口結構不同相關,也與政策執行走樣、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等難脫干系。因而,“以偏概全”式探討農民技術教育問題未免有失偏頗?;诖?,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考察科技興農過程中Y市X鎮農民技術教育的現實狀況,尋找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既有問題探求解決之道,以期對完善該地區農民技術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二、對Y市X鎮農民技術教育實踐的考察

(一)資料來源與調查

本文資料來源分為兩部分,一是對X鎮管轄行政村內多位村民的電話訪談,二是對X鎮管轄行政村的實際走訪調查,期間與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以及村民們就農民技術教育問題展開深入、詳細交流。選擇X鎮作為調研地的理由是相較于該市其他地區,該鎮經濟發展較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模龐大,流轉后的土地以種植檸檬、葡萄、柑橘等經濟作物為主,對農業科學技術的需求相對于其他地方更大,是當地開展農民技術教育較早的地區之一,因此該鎮農民技術教育實踐狀況在Y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X鎮農民技術教育實踐概述

X鎮的農民技術教育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初便建立了農技校,專門負責培養農民的科技素養,比如生豬養殖和接種、油菜與水稻種植、作物嫁接等,在農民掌握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20世紀90年代末期政府決定停辦農技校,農民便失去了獲得科學技術教育的有效途徑。直到1年前,省委組織部和省委農村工作委員會經過在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貧困村試點農民夜校,發現它的開辦對中央和省委重要政策宣講、脫貧攻堅和村民移風易俗等工作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因而,2016年底,決定在省內全面開辦農民夜校,并且對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進行了區分,從制度構建和管理方式的差異性上體現出來。響應上級政府號召,X鎮政府積極協助各行政村有序地開辦學校。有必要說明的是,農民夜校最初是為實現精準扶貧目標而設立的,是對扶貧先扶智原則的踐行,如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應如何科學運作便屬于農民夜校的傳授內容,像審視該地是否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力保障、市場條件等都可以在農民夜校開設的課程中獲得解答[9],并非是專門為解決農民技術教育的長期空缺問題而生,但也包括農民技術教育課程設置,此舉為農民獲得科學技術教育間接提供了新路徑。

X鎮某行政村是當地聞名的貧困村,因此,農民夜校的建立時間相較于其他非貧困村而言更早,2016年9月,在鎮政府的組織下,村委會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村級學校為主要陣地創辦了農民夜校。

農民夜校的權責劃分是:精準扶貧駐村工作組長是該村農民夜校的責任人,主要負責統籌農民夜校的所有工作,而夜校日常工作的從事者則從村里的優秀黨員中挑選,其職責是發布授課信息,整理授課資料以及安排布置授課場地等后勤事務。農民夜校的師資隊伍主要有領導干部、技術專家、學校教師和致富先行者等。領導干部的職責是宣講黨和政府的重要政策,由本鎮的黨委書記出任;技術專家和學校教師的職責是講授農業科學技術,由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職業技術學校的農學類教師以及周邊大學的農學院教師出任,致富先行者的職責是結合自身情況傳授致富經驗,由當地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出任,該村農民夜校擁有幾名相對固定、素質較高的教師,為農民教育奠定了扎實基礎。農民夜校的上課頻次大概每月2~3次,每次均不少于2小時,從設立至今已開展了多次授課活動,主題較為豐富,既有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文娛活動,也有農民技術教育,創富增收經驗等,但總體來看,農民技術教育所占成分最大,而且項目前期農民參與夜校的積極性頗高。

三、農民技術教育實踐面臨的問題

(一)農民技術教育供給主體有限

當前農民技術教育完全由地方政府供給,無論是完善基礎設施還是聘請教學專家、管理教學活動等統統由政府包攬,目標是在每個行政村建設農民夜校,這種集生產者和安排者于一身的管理方式明顯不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之要求,因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呼喚多中心治理,而公共治理中的“多中心性”實質是公共事務的民主合作管理[10]。由政府單一供給農民技術教育的弊端至少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增加公共財政負擔,凡是在農民技術教育方面的開支都要由財政撥款,而農民夜校的規模巨大,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省已建農民夜校23802所,覆蓋率達52.2%,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配備高清電視機、投影儀、LED顯示屏等設備[11],由此可見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其二,難以保證農民技術教育質量,由政府單一供給農民技術教育透露出壟斷的味道,而壟斷時常伴隨著低效率,尋租腐敗,因為壟斷意味著信息的不公開、難透明,信息流動不暢易致監督流于形式,這明顯會直接影響技術教育的質量。

(二)農民技術教育教學形式單一

農民技術教育的開展依托于農民夜校,教學形式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即政府定期聘請技術教育者到教學基地以板書形式授課,并組織感興趣的農民集中學習,但實踐表明,這種單一教學形式的收效甚微,難以實現農民技術教育政策的初衷。因為課堂講授雖然有利于擴大人才培養面,節約教育資源,調動技術教育者的工作積極性,但本質上是一種單向性的思想傳遞方式,不利于使農民直接體驗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加上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因而,課堂講授的教學效果并不顯著,況且理論與實踐是兩回事,將理論成功運用到實踐也需要適當的能力,而農民們并非都具有這種能力。

(三)農民技術教育教學內容與需求脫節

農民技術教育教學內容理應與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相契合,因地制宜,服務于地方農業發展,但現有的農民技術教育教學內容在這一點上似乎做得并不到位,存在教學內容與教學需求脫節的情形,即技術教育者講授的知識內容更多是普及性的,并非針對當地實際情況、農民實際需求展開,而每個地域的自然環境、農耕文明都不盡相同,農業生產方式必須區別對待,如當地本是傳統的農耕區,沒有發展漁業的條件,但技術教育者卻設計有如何養魚的技術內容,這不但有違政策初衷,而且也降低了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因為無法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難以給農民帶來益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技術教育者與農民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農民的實際需求難以有效地反饋給技術教育者。

(四)農民技術教育教學內容轉化效果差

現階段農民技術教育教學內容的轉化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農民在接受技術教育之后將科學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的實踐并不多,他們依然還是偏向于采用經驗主義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究其原因,首先,與當前農民技術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存在問題難脫干系,使得表面上看農民接受了系統的技術教育培訓,但其實根本沒有掌握這些科學技術,他們即便有心將其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其次,有的農民對農業科技持懷疑態度,表示不愿意嘗鮮,因為第一個人可能會失敗,導致糧食或者其他農作物減產,繼而影響到收益。第三,有的農民因為經濟拮據而無法承擔購置某些農業機械設備的費用,他們其實對農業科學技術很感興趣,也愿意積極踐行科技興農政策,將科學技術運用到各項農業生產活動中,但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第四,有的農戶根本沒有將科學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的動力,因為家中僅僅是留守老人或者孤寡老人,創富增收對他們而言并沒有多大吸引力,他們不愿意為此付出。

四、解決農民技術教育實踐問題的對策建議

為全面落實科技興農政策,讓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真正做到將科技與農業有效結合,完善農民技術教育制度至關重要。

(一)以政府主導的多元主體合作供給農民技術教育

農民技術教育供給主體需要打破政府壟斷狀態,推行政府主導的多元主體合作供給模式,一方面可減輕公共財政壓力,另一方面可彌補政府供給的固有缺陷,激發其他治理主體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雖然農民技術教育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特征,從物品類型學角度來看,屬于私人物品,而私人物品交由市場供給的效果最佳,但其較強的外部性使得政府不得不擔負起這份責任,因而,政府供給農民技術教育服務具有合理性、正當性,即便提倡多元主體合作供給農民技術教育,政府在此領域也是扮演主導地位。關于政府與其他治理主體的合作模式,存在政府購買和合作治理兩種基本形態。政府購買即地方政府將農民技術教育服務作為一項商品,通過招標等方式委托給企業或者第三部門進行生產,政府只需履行好監督職能,政府購買的好處在于可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提升農民技術教育質量,倘政府對合作方提供的服務不滿意,則可中斷合作,迫使合作方必須在教育質量上狠下功夫。合作治理即政府與企業、第三部門,甚至公民共同向農民提供技術教育,每個治理主體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到合作中,如政府可制定公共政策保障合作行動的有序性,企業和第三部門可負責農民技術教育的具體實施,公民可宣傳農民技術教育活動,讓更多農民了解并愿意接受此項技術培訓。

(二)以現場教學和電視專欄豐富農民技術教育形式

課堂講授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對農民技術教育而言也不例外,有必要在堅持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引入現場教學和電視專欄等其他方法豐富農民技術教育形式,克服課堂教學的弊端,以免農民缺乏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或者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出席現場教學活動而造成學習中斷?,F場教學需要技術教育者走出課堂,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在農忙時節,到鄉間田頭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手把手地教授農業科學技術,讓農民真正掌握使用科技的能力,在農閑時節,定期到農村走訪,以現場問答,甚至具體操作等方式傳授農業技術知識?!靶旅襟w技術是社會變遷和文明進步的推動力,這種力量通過傳播技術手段和有代表性的傳播內容來實現”[12],因而,可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農民技術教育過程中,實現對農業發展的推動,這便需要政府借助地方電視臺的媒介。這里主張利用電視而不主張利用網絡的原因是網絡在當地農村的普及非常有限,使用面狹窄,而電視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配備,使用面更為廣闊。利用電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的路徑有兩種,一是在已有的地方電視臺里面增設農民技術教育欄目,如在XX電視臺綜合頻道內設置此欄目,邀請相關專家錄制教學視頻,并添加必要的圖、文,由電視臺在某時間段內播放,供農民學習,二是專門開播一個農業頻道,完全播放與農業類相關節目內容,農民技術教育作為單獨欄目在其平臺上放映,這樣更具專業性和易傳播性。

(三)以登記和電話熱線反饋農業科學技術現實需求

農民技術教育內容需求與農業生產活動應緊密結合,改變當前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尷尬際遇,而教學與實踐能否進行有效結合的關鍵在于農民的現實需求能否恰當及時地反饋給技術教育者,以備技術教育者有針對性地準備教學內容,建議以登記和電話熱線反饋農業科學技術現實需求。具體言之,可在農民夜校設立登記簿,倘農民在技術教育過程中存在疑惑,或者在農業生產中遇到技術需求,則在登記簿上留言,以便技術教育者隨時了解農民的現實狀況,或者把登記事項交由村委會,村干部定期收集農民在生產技術方面的需求,繼而由村干部把這些需求共同反饋給技術教育者,實現信息之間的對接。此外,還可在地方電視臺的農民技術教育欄目設置免費熱線電話,農民只要有疑問,便可在規定時間段撥打熱線反映需求,倘問題較為簡單,技術教育者則可當場為農民作出詳細解答,倘問題較為復雜,技術教育者可在事后單獨聯系需求咨詢者,這種“一對一”的咨詢與反饋形式可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四)以實名指派到村落實農民技術教育內容的轉化

為確保農民了解農業科學技術之后有效踐行這些科學理念,有必要以實名指派到村方式落實農業科學技術的轉化。因為實踐表明,科技興農戰略對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需要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當前精準扶貧進程中的“駐村幫扶”無疑為設計實名指派到村提供了一定借鑒。以實名指派到村推廣農業科學技術不必動用各級政府,交由基層政府足以,依據基層政府工作人員數量的多少和管轄地域面積的大小來安排工作人員究竟負責幾個行政村的農業科學技術落實問題,倘工作人員數量多而管轄地域面積小,則可安排一位工作人員負責1個行政村,倘工作人員數量少而管轄地域面積大,則可安排1位工作人員負責幾個行政村,這里必須明確不需要工作人員長期駐守在村里,也不需要工作人員保證每戶農家都能將農業科學技術完全落實,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定期了解農業科學技術在農戶家里的運用情況,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在農戶創富增收方面的作用有多大,農戶面對農業科學技術究竟是持贊同還是持保留亦或是持反對態度等,做到挨家挨戶地走訪調研,根據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實施科技興農保障措施,倘某農戶有意愿落實農業科學技術,但限于缺乏資金購置農業機械,工作人員可利用國家惠農貸款政策積極幫助其獲得所需資金,倘農戶對農業科學技術持懷疑態度,工作人員要耐心對其進行引導。為充分調動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落實農民技術教育內容的轉化過程中做到獎懲分明,還應從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方面引入合理的指標體系[13]。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EB/OL].[2017-06-06].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16/c389908-25846936.html.

[2]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0.

[3]吳根成.推動科技興農發展農民教育[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1(9):18-20.

[4]華國輝,譚軍勇,康曉敏.基于網絡平臺的農民技術教育新模式[J].農業網絡信息,2010(9):105-107.

[5]陳維靜,朱啟臻,姚繼亮.專業化生產條件下農民技術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成人教育,2008(9):65-66.

[6]吳建英.淺談農民技術教育培訓中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應用[J].上海農業科技,2010(2):8-10.

[7]劉志兵,楊潔,蘇力華.國外經驗對江西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0(8):76-79.

[8]周兢.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問題、原因及對策[J].理論探索,2008(4):106-108.

[9]何陽,孫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現實問題與消解[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7(3):29-34.

[10]孔繁斌.多中心治理詮釋——基于承認政治的視角[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7(6):31-37.

[11]新華社.四川已建農民夜校逾2萬所基本覆蓋所有貧困村[EB/OL].[2016-12-30].http://www.gov.cn/xinwen/2016-12/30/content_5154937.htm.

[12][英]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4.

[13]何陽,孫萍,孫大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地方政府績效考評[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8.

Abstract Prospering by scientific technology is the gateway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technical education for farmers is vital and significant. Observing the practice of X county in the Y city, the reality is revealed that the work of technical education for farmers is in the initial phase. The new farmers night school is responsible for technical education. Previously, without the technical education, farmers had not had the approach of acquiring scientific technology. Hence,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pends on empiricism in large degree. The farmers technical education are facing some problems at present, including limited supply, single teaching form, out of demand and poor effects. Therefore, some measures are supposed as the follows: the techn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supplied by multiple bodies based on government running; field teaching and TV column should be applied to enrich the form of technical education;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 technical education contents by the registration and phone hotline.

Key words prospering agriculture by scientific technology; farmers technical education; farmers night school

Author He Yang, PhD Candidate at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of Northeast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