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美學視角下的宋詞《雨霖玲》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

2017-08-18 06:11郭先英劉鴻陳舒眉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7期
關鍵詞:宋詞

郭先英+劉鴻+陳舒眉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用翻譯美學的視角來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翻譯方法,以宋詞《雨霖玲》為研究對象,結合許淵沖的“三美論”,從四個方面研究其兩個不同的英譯版本。本文通過分析和對比研究提出:中國古典詩詞在翻譯上將傳統的翻譯理論同翻譯美學的學科理論相結合,更能從字詞句到情感傳達出古典詩詞全方位的美感。

關鍵詞: 翻譯美學 宋詞《雨霖玲》 三美論

一、翻譯美學簡介

翻譯美學這一術語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出要推動中國古代美學與文藝理論體系的現代轉型,并揭示了研究美學翻譯和美學研究之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翻譯的理論基礎就是美學,翻譯不僅僅要傳神達意,還要使它蘊含的文化厚意得到完整的表達。因此,也可以這樣說,中國的翻譯史,實質就是翻譯美學的歷史,是“內容真”和“形式美”的過程。

許淵沖的“三美論”是根據魯迅先生的《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說的“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痹S淵沖把這個理論用到翻譯中,尤其是詩歌翻譯,即意美,音美,形美。這對詩歌翻譯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不同民族之間感情是可以相同的,詩歌的功能之一就是傳情達意。因此將翻譯和美學結合在一起,詩歌翻譯會給中外文化的交流搭建更便利的橋梁。

二、《雨霖玲》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一)《雨霖玲》和兩個英譯本

雨霖玲/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許淵沖譯本: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

Cicadas chill,Drearily shrill.We stand face to face in an evening hour. Before the pavilion,after a sudden shower. Can we care for drinking before we part?At the city gate we are lingering late, But the boat is waiting for me to depart. Hand in hand we gaze at each others tearful eyes.And burst into sobs with words congealed in our lips.Ill go my way. Far,far away. On miles and miles of misty waves where sail ships. And evening clouds hang low in boundless Southern skies.

Lovers would grieve at parting as of old. How could I stand this clear autumn day so cold! Where shall I be found at daybreak From wine awake? Moored by a riverbank planted with willow trees. Beneath the waning moon and in the morning breeze. I'll be gone for a year.In vain would good times and fine scenes appear.However gallant I am on my part,To whom can I lay bare my heart?

(二) 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1 選詞與美

詩歌與一般的文學作品散文,小說等不同之處在于,它是用更精煉的字詞傳神達意。而詞匯是每首詩歌詩情畫意的基石,因此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更需謹慎的對待詩詞中一字一詞,揣摩原作者的意韻。這首《雨霖玲》的詞牌名,在楊譯本中,直接用音譯的方式處理,并無不可。而許譯本中“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采取意似的方式,交代了整首詩詞大背景,為整個下文做了渲染和鋪墊。處理“寒蟬”與“凄切”中,楊用“mournfully”作為定語來修飾,其原意是“悲哀地,凄慘地”,許用“drearily”作為副詞修飾蟬的叫聲,其原意有“沉寂地”一意,更貼切描述出此刻周圍寂靜,蟬鳴的突兀孤寂之聲,側面烘托人物內心的凄凄慘慘的心情。再舉一例,“凝噎”一詞在處理的時候,楊只是單單表達了“unable to utter a single word”,“utter”原意就是指“發出聲音”,而許的“congealed”表達了話語都凍結了,深層次的傳達了作者此刻心緒哽咽難平的感情。

2音韻與美

漢語特點因其有四聲表示音節的高低變化,包括各種聲母韻母,在古代詩歌尤其注重押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翻譯成英文的同時,也要盡量按照原詩押韻的特點來翻譯,讀起來不僅朗朗上口,抑揚動聽,更是表達出原詩的音韻之美?!队炅亓帷分小扒小?、“歇”、“眼”、“噎”、“波”、“闊”,無一不讓人感受到中國古代詩詞的韻律之感。在楊譯本中,我們并未感受到譯文有押韻的地方。然而在許譯本中,明顯的“chill”、“shrill”、“hour”、“shower”、“part”、“late”、“eyes”、“lips”、“way”、“away”等,不難看出許淵沖在翻譯詩詞的時候,分外重視這種音美——“三美論”之一。透過有韻律的英文版本,讀起來不僅抑揚頓挫,聲情并茂,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流暢回環的韻律美。

3意境與美

英漢語言的差異性,使得翻譯的完全對等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在充分理解詩歌本身的意境的基礎上,才能再現原本詩歌的意境美?!蓖鯂S寫了部《人間詞話》。在《人間詞話》中提出“境界”說,認為“能寫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同樣在翻譯過程中,準確傳達意境對于譯者是終極要求。在處理“楊柳岸,曉風殘月”時,楊譯本直接傳達了按照句意順譯下來,許在翻譯時,分別用兩組對稱形式:動詞過去式修飾名詞“moored by a riverbank”、“planted with willow trees”和介詞短語“beneath the waning moon”、“in the morning”,按照外國讀者的習慣性思維,準確再現原文詩人酒醒之際,只看見楊柳岸上的曉風殘月,唯獨看不見戀人的這種孤寂之感。許淵沖按照他自己的“三美論”中的意美,精準的再現詩作者千百年前的那一時一刻的情感。

4情感與美

詩人的感情色彩決定了一首詩的整體基調,在詩歌翻譯的時候,不僅要注重詩歌原內容的重現,更加要翻譯出詩人的主觀情感,借助它的真實情感與譯文讀者產生共鳴。因此再現詩歌的情感美是譯者重中之重。詩歌都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往往在字里行間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好的譯文則是讀者能夠品味詩詞,同原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队炅剽彙纷詈髢删湓娫~“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乃是全文感情的升華之處,許譯文中用更口語化更簡短的英文表達直抒胸臆,更貼近讀者。一個“lay bare my heart”赤裸裸強調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情感。情感的堆積和爆發就在這最后一句里。但是楊的“with whom I share them”顯然情感不如許譯本的濃厚。

三、總結

以上兩個英譯本的《雨霖玲》的對比研究,筆者想強調的是,每首古詩詞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翻譯之前,務必要對其進行考究,逐詞逐句的吃透理解原詩的內容和情感,這是能夠傳達原作的基本要求,作為翻譯的搬運工,譯者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翻譯理論知識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譯者還必須時刻保持謙虛忠實的態度,不僅要盡最大可能還原原作內容,還需站在讀者角度考慮譯文是否能被完全接受。譯文成型后,還需反復斟酌推敲。

同時筆者認為詩詞翻譯還應該有一定的評價標準,這應該少不了翻譯美學。首先詩詞本來就是文學作品中屬于較深奧的語篇類型。鑒賞詩詞本身就是美學和文學互相交叉的范疇。其次中外兩國對于詩詞的審美標準也是不同,這就涉及到審美標準的轉換,翻譯活動本身就是作品的再創作過程,只有讀者評價感受到作品的原生美,才稱得上是好的翻譯作品。最后在初稿的基礎上,用美學視角對譯文進行斟酌修改,才能讓翻譯作品日趨完美。許淵沖先生著名的“三美論”理論:翻譯作品中的音美,形美,意美,三美齊備。不難看出,許淵沖先生的譯本在很多方面都優于其他的譯文,都離不開“三美論”的支撐和指導。

參考文獻:

①許淵沖.宋詞三百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②楊憲益.戴乃迭.古詩苑漢語譯叢·宋詞.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③許淵沖.翻譯的藝術.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④劉麗娜.姜曉燕.《雨霖玲》兩個英譯版本之對比分析.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

[基金項目:2016年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醫文化翻譯人才培養研究(編號2016BYY007)]

(作者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

猜你喜歡
宋詞
半小時漫畫宋詞
半小時漫畫宋詞之雅俗共賞柳永
張領的詩
一場又一場的錯過
小茉莉
如何培養學生的宋詞鑒賞能力
宋詞課程給學生種下文化的種子
宋詞
宋詞
劉羽亮??《宋詞數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