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論斷

2017-08-18 06:15王振光
桂海論叢 2017年3期
關鍵詞:習近平

王振光

摘要:作為一種科學與認識真理,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特征內在蘊含著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嬗變與社會實踐發展要求相統一,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研判分析亦是遵循這樣的歷史與邏輯軌跡。1978年12月改革開放以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創新和深化完善的過程。具體剖析這一演進過程,既是突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要求,也是理解和把握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認識新判斷的政治學分析前提。

關鍵詞: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政治學視角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17)03-0085-06

自1840年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以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深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在不同發展階段面對怎樣認識與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上,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不同論述:從鄧小平的“共同富裕論”到江澤民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從胡錦濤的構建“和諧社會”思想到習近平關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的新認識、新提法。這些都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認識逐步豐富全面。經濟層面上體現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黨的領導是政治方面的最根本保證;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方面的本質要求;社會和諧是社會方面的本質屬性。概言之,對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不同提法的剖析,既是對理論邏輯與現實要求的統一性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從政治學視角分析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前提。

一、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再認識

歷史的發展過程具有連續性特點,任何隔斷歷史聯系的做法都是非科學的。這尤其體現在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本質認識上,首先需要深化認識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與以往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一)準確把握三對概念關系:本質要求、本質屬性及本質特征

“本質”就其哲學意義而言,是一事物存在的根據及其所固有的根本屬性。而“本質屬性”是指處于一定關系中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反映和根本性質體現。本質與本質屬性既有聯系又有所不同,在二者關系中,本質屬性不僅是特定事物的多種質的本質表現,而且具有決定性作用?!疤卣鳌笔且粋€客體或一組客體特性的抽象結果?!疤卣鳌笔怯脕砻枋龈拍畹?,人們根據客體所共有的特性抽象出某一概念,此概念便成為了特征的涵攝。就本質與特征的關系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表現:第一,決定與反映的關系,本質屬于高層次的范疇并決定特征,特征是本質的具體反映;第二,一與多的關系,本質具有唯一性,而特征可以無限多樣;第三,穩定與變化的關系,本質具有相對穩定態勢,而特征變動不定,呈現易變性,隨事物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生轉變,也就是說,當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要保持社會主義的發展,就必須采取新做法、新措施。因而,社會主義特征在不同發展階段也就呈現不同發展態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或本質屬性,是相對于非主要、非決定性的質和屬性而言的。因此,無論是本質、本質屬性,還是本質要求、本質特征等,都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且屬于同一層次和同一意義上的范疇。雖表達不同,但意思一樣。就其實質而言,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就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本質特征和本質要求。概言之,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等其他社會的根本區別離不開對這三者的深入理解。

(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傳統社會主義的本質關系審視

理論界通常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將其劃分為中國傳統社會主義和中國現代社會主義兩個階段。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現代社會主義階段的具體化路徑。傳統社會主義的本質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既相互聯系,前后相繼,又存在著理論和實踐上的差異。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是傳統社會主義本質的本土化拓展和實踐需求

在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回答上,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長期以來,這一觀念被視為是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基本觀點。較之于傳統社會主義本質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不僅是其本質屬性和本質特征的統一體,而且是中國的發展實踐和時代主題變化的導向及其反映。二者存在著理論和實踐上的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相對于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高生產力水平、高標準為前提的成熟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而言,我國的現實國情表現為:生產力總體水平較低,發展呈不均衡態勢,經濟和文化層面較為滯后,農民群體仍占大多數,這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條件。

其次,相對于前蘇聯的社會主義本質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既來源于又超越于前蘇聯模式。不可否認,前蘇聯的制度模式曾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過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等諸多因素推動,生產力以其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日新月異,這種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由于得不到及時調整,與生產力發展逐漸脫節。中國共產黨人在以前蘇聯為鑒中,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在改革的不同階段上不斷提出新認識、新發展。

再次,相對于改革開放前帶有空想和平均傾向的社會主義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更加契合中國現實國情需要。在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面對利益差別和利益矛盾以及利益分化的實際狀況,中國共產黨人從單純的經濟增長方面逐步擴展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表明我們黨更加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發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是基于傳統社會主義本質基礎上的傳承和創新

傳統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來源和立論根據。在關于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的問題上,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基于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視角來審視,揭示了社會主義的一般特征和屬性。關于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特殊性上,列寧雖然進行了思考和研究,但他認為這是特殊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社會發展一旦進入正常發展軌道,按照社會主義的一般特征、性質和屬性去實踐是其必然要求。斯大林更為倚重關于社會主義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政策傾斜,并在各社會主義國家大力推行這一政策。

新中國成立后,通過“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前蘇聯為鑒,同時對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等多種因素考量,認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要具有中國特點,但沒有堅持下去。改革開放后,我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社會主義的普遍性、一般性轉變到特殊性、具體性方面進行思考踐履,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和務實。鄧小平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原理運用于中國實際,強調通過“解放、發展、消滅、消除、最終達到共同富?!边@一動態發展思想,為人們提供了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思想、新方法。在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的基礎上,江澤民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我黨們繼續深抓社會主義本質這一首要的根本問題重視。而胡錦濤關于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提出,實現了從規律和理論原則向實踐導向出發研究社會主義本質及其屬性的重大轉變,實現了社會主義“和諧”屬性從可能性向現實性的全面轉變。習近平提出將“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的新判斷,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正在從法律和制度的高度,探索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的基本問題,同時也表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地開拓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體系建設的新道路。

二、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不同提法審視

恩格斯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盵1]這說明社會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呈現不同的特征屬性。改革開放以來從共同富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到黨的領導的逐步深化認識,無不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

(一)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決人民的物質生活問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改革開放初期,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國際背景下,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普遍富裕,中國與整個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普遍較為落后的現實情況,極易引發社會主義國家矛盾,這些矛盾直接影響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從國內看,表現為落后的生產力和人民群眾的需要及整個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和現實表明:“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盵2]12“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盵3]370并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盵3]377這表明了關于改革初期階段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同時,針對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卻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的問題,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富裕?!盵3]138“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盵3]130經過長期以來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思考總結,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將“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盵3]373,確定為社會主義的本質。

(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關注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探索,一方面,我國初步完成了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與世界接軌,國家取得巨大發展,人民溫飽問題逐步解決。另一方面,國際國內情況變化復雜多樣,尤其表現在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以及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上的多樣變化凸顯。這“四個多樣化”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穩定帶來大量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的問題等矛盾凸顯。

同時,鑒于實際工作中出現的“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失誤,江澤民提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盵4]表明了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是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的兩個歷史過程。在如何順應這兩個歷史過程的問題上,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以黨的代表大會文獻的形式將黨這一階段的奮斗目標體現為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緩解社會矛盾沖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自身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及社會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導致社會不和諧因素凸顯。主要表現為: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導致貧富懸殊,社會不公平和貪污腐敗現象突出,農村貧困以及人和自然的不和諧凸顯等。造成不和諧的原因既有計劃經濟時期經濟發展戰略選擇形成的歷史原因,又有改革開放中體制不完善和法規不健全的體制原因。既有貪污腐敗、人們利益失衡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又有包括客觀經濟規律發生作用所導致的貧富不均等因素凸現。但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創新,決定了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的,決定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這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依據所在。為此,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胡錦濤首次提出并通過黨的十七大重申“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盵5]這深刻表明和諧社會的構建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和戰略決策,將貫穿于改革開放的整個歷史階段,伴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逐步發展提高而不斷推進。

(四)不斷提升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統籌協調各種復雜利益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改革進入深水區。但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貧富分化問題所導致的貧富懸殊、生態環境惡化引發霧霾天氣增加,權力腐化問題所導致的權力尋租等腐敗現象不容忽視?;谏鲜霰尘?,習近平在2014年9月5日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并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明確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嶄新論斷?!包h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盵6]根本原因在于,黨的領導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力量核心、人的全面發展的動力引擎與社會和諧的引路人,中國共產黨最能實現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目標。

三、從政治學視角考量習近平關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新論斷

黨的領導地位是由諸多因素鑄就的,既是歷史的選擇,又由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性質所決定。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堅持黨的領導,既影響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又牽涉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堅持黨的領導,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因此,如何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來永葆黨的先進性,保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就當前來說,首先需要深化認識權力腐化問題的危害性和嚴重性,以及如何通過制度化、法制化的有效路徑來約束權力,從而不斷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

(一)權力腐化的危害性

在政治學意義上,所謂腐敗行為就是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員在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利益沖突中以個人利益為首要選擇,將公共權力或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以謀取個人私利,從而侵害公共利益和違反法律、黨紀、政紀規定的行為。就其實質而言,腐敗就是權力的腐化變質和異化。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許多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導致少數人在執行過程中為了小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私利而為腐敗的滋生創造了條件,使其腐敗分子有了可乘之機。腐敗既是一種政治行為又是一種社會現象,會對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首先是權力的腐化和濫用致使權力與公眾的利益向違背,通過權力尋租等不法環節,轉而為金錢效力,將公權力變成掌權者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其次是社會經濟基礎遭受侵蝕,公平公正原則被破壞,危及社會團結穩定。第三,會導致黨和政府合法性基礎喪失,公信力下降,腐蝕民主和法治體制,成為政治文明進程的障礙。

不可否認,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和所處不同階段,依據腐敗所發生的規律和特點而不斷更新思想理念、調整策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反腐效果。然而,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形式依然嚴峻復雜,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不斷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二)制度化反腐的地位作用

腐敗的出現,固然與個人思想動搖相關,但出現的頻度取決于制度健全程度?!邦I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盵2]333在現代社會中,制度既保障自由、平等、人權等價值理念的推行,又保證政治權力運行民主化、陽光化和廉潔化的有效落實。制度是個好東西,制度的推行離不開有效的執行力。制度一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具有很強大的制約力和剛性的約束力。因而,腐敗等現象的有效治理,治國理政的舉措,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都離不開制度的有效推行。

(三)制度化反腐的有效路徑分析

1.制度化反腐離不開政黨的有效推動

“在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政黨執政是在兩個層面上展開的:一是在社會層面,主要任務是贏得社會的支持與擁護;二是在國家層面,主要任務就是運用國家機器實現有效的社會治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盵7]制度靠政黨力量推動。制度反腐除了強制力的大小問題,還有執行力強弱的問題。制度設計本身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是導致制度執行力差強人意的重要原因。亨廷頓認為:“在大多數現代化起步較晚的國家中卻不存在自身能通過調整而適應現代國家要求的那種傳統政治制度。因此,為了盡量減少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的擴大釀成政治動蕩的可能性,必須在現代化進程的早期就建立現代的政治體制,政黨制?!⒁粋€能夠調整新集團參與政治的有效政黨體系?!盵8]334-335“因為一個沒有政黨的國家也就沒有產生持久變革和化解變革所帶來的沖擊的制度化手段,其在推行政治、經濟、社會現代化方面的能力也就受到極大的限制?!盵8]337

現代政黨政治國家發展歷史經驗表明,制度好,政黨推動則有效,制度強大,腐敗就會得到有效遏制,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反之,政黨執行阻力大,市場經濟效率低,社會發展緩慢。正如布萊克所認為的“政黨制度統一于國家制度?!盵9]也就是說只有在國家制度內,政黨才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諸如民眾參與的組織、社會資源的整合、民主的擴大以及現代國家建設等。顯然,要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現象,就要加強制度建設,而提高制度反腐的有效治理就要靠政黨的力量有效推動。打鐵還需自身硬,制度反腐的效果最終還要靠加強政黨自身的執政能力建設來不斷推進。

2.從嚴治黨有賴于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緊密結合

政黨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個組織代表,其自身的有效運行和戰斗力程度依賴于可靠的制度保障。從制度上治黨是政黨建設規范化與科學化的前提。因此,習近平提出:“全面從嚴治黨,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盵10]這一重要論斷指明了新形勢下如何堅持從嚴治黨的方向。當然如何把思想建黨的內容制度化需要通過制度設計考量,不斷推進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制度,將理想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目標,將宗旨轉化為規章紀律。促使執行者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只有通過內在的教育思想約束人與外在的制度約束教育人結合,這樣才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思想建黨還要把握三點:第一,以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為導向,不斷加強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和道德教育來堅定理想信念;第二,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通過扎實工作推動實踐。在認真學習和踐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同時,老祖宗不能丟,不忘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與融會貫通;第三,通過加強紀律教育達到警鐘長鳴的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主動做到思想上涇渭分明,行為上界限明確,真正做到敬法紀、守規矩。

3.完善的制度是對權力運行有效監督的根本保障

腐敗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并反映了制度的漏洞缺陷,因而,反腐敗的過程可以說就是查漏補缺,就是對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和創新。具體表現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有效監督和完善制度制約權力運行機制兩個方面內容。

在加強對權力運行的有效監督上,一是拓寬并延伸黨政領導干部的黨內與黨外監督范圍。在組織、紀檢和監察部門加強監督的同時,不斷擴大并突出來自群眾的監督制約;二是依托“電話、網絡、信箱監督平臺,建立并完善廉情預警信息網等監督方式。廉情預警信息工作站的設立從公安、法院、檢察院延伸至審計和信訪等部門,并通過在基層的設立廉情預警信息報送點,來及時處置、發放廉情預警通知等機關廉情信息。三是通過拓寬“三個延伸”的監督視野來加強有效監督。延伸8小時工作內向8小時工作外,延伸“工作圈”至“社交圈”與“生活圈”,延伸官員的直系親屬與旁系親屬,通過工作、生活以及親屬的監督制約,使得利用職權腐敗違法的機會得以有效避免。

在制度制約權力運行機制的完善層面。一是要大力推進政務公開透明機制的不斷完善?!耙话咽帧奔爸饕撠熑艘ㄟ^適當方式主動公開本單位的重要政務活動、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及行政決策程序等,促使各項公務活動做到公開化、透明化。二是要推行交流輪崗制度的跟進實施。交流輪崗制度主要針對一些重點人員、重要崗位和重要部門適時推行。三是要不斷推進領導班子議事制度的落實完善。堅持所有重大事情必須上領導班子會,并通過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研究的議事制度,以免大權獨攬所導致的一言堂議事格局,防止因權力失控而引發腐敗。

4.通過不斷提高黨的法治化治理能力來推動中國法制建設

改革的實踐經驗表明,正是黨的領導有力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有效運行。法治的理念較之于“人治”來說,是對法制的充實完善和改造創新,在新時期新階段蘊涵著一種治國理念和方法。具體至當前中國的法治建設而言,就是如何做到“三個相結合”,如何做到將依法治國同依法執政相結合,將黨的領導協調的核心作用同各相關法律部門依法合規履行職能相結合,將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相結合。同時,要把“三個相結合”貫穿并滲透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始終,以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要求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創新和深化認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過程。在這個風云激蕩的歷程中,通過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并依次形成了共同富裕、人的全面發展與和諧社會的認識。在此基礎和前提下,習近平將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落腳點,表明了共同富裕、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和諧的實現最終需要靠中國共產黨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平衡各方復雜利益關系問題。今后一段時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目標的實現,同樣依賴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來保障實施。面對當前腐敗現象蔓延的嚴重形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正在從法治的高度,探索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的基本問題,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以政黨力量推動制度化反腐機制。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與依法治國相統一的基礎上,為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和黨的領導法制化、制度化、科學化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523.

[5]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6(21):4-10.

[6]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J].前線,2014(11):8-17.

[7]林尚立.執政的邏輯:政黨、國家與社會[J].復旦政治學評論,2005(1).

[8]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C·E·布萊克.現代化的動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1-23.

[10]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16.

猜你喜歡
習近平
習近平,大國抗疫與經濟重啟
習近平的可持續發展之“策”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少年兒童
習近平用典
習近平的會議外交:談問題,交朋友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鎮職教城考察
知之深 愛之切
標題黨
習近平主席訪歐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