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初探

2017-08-21 06:31唐登明
魅力中國 2017年28期
關鍵詞:探究性人格歷史

唐登明

初中歷史課雖然并沒有語文、數學、英語來說那么重要,但是依然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基礎學科,很多學校的歷史課常常是走過場的形式,教學課時大大縮減。這是違背了素質教育初中的做法,教師面對這種情況,需要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現狀。

想要沖出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和困境,教師需要確立正確的歷史教育思想;在師生中開展互動的探究性學習;利用好校外的教育資源等,相信通過教師的不斷努力,可以及時的撿起學生落下的歷史教育。

一、確立正確的歷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歷史是一部社會教科書,它具有多方面的社會教化和人文精神滋養功能,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知識寶庫,也是人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鏡子,因而歷史課自然也就成為一門極富生命活力的學科??蓪嶋H情況卻非如此,其尷尬之處在前面的困境探討中已述及,這里就不再作重復。

歷史教育究竟能貢獻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樂事”。但歷史教育在今日中國教育體系中“功用”有限,從事歷史基礎教育者的歡樂亦有限?!爸钦呤苋晔肥现畷?,則能以良史之憂憂天下”(龔自珍語),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歷史的使命感,歷史教師的事業之魂。梁啟超曾感嘆:“史界革命不起則吾國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為大?!薄皻v史使人明智”倘若我們有這樣的認識,職業榮譽感就會油然而生。認識到我們從事的教育不是講述陳腐的萬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萬年遺留的人類文化精髓和來自靈魂深處的傳統。后來之人,不忘前師之事,要以古鑒今。從而我們就會感到自豪,產生一種敬業精神,不斷鞭策和激勵自己為完成本職工作而兢兢業業,不因從教“歷史”而愧色。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二、在師生中開展互動的探究性學習是關鍵

“歷史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和引導學生用類似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方法,即收集歷史資料并運用歷史資料,去分析問題,做出合乎邏輯解釋的學習方式。那要如何做好這項工作?我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對探究性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選擇。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需以相適應的學習內容為載體。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內容以教材為依據,既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選擇內容,如:《人類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也可以通過對教材的整合,以小型專題為內容,如:《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由來》、《中國古代勞動工具的演變》等。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應主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與基礎及注重與現實社會的聯系。

其次,教師要勇于接受挑戰。

對于教師而言,一般對接受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已駕輕就熟,習以為常。開展探究性學習,對其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因此,教師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和能力,他們必須具備:新的教育理念,知識更新的能力和善于指導和激勵學生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好校外的教育資源

到目前為止,歷史探究性學習在獲取資料信息方面還局限于校內圖書館和因特網,盡管圖書資料和因特網信息量很大,但畢竟是紙上的、文字的東西為多,實物史料接觸較少。因此,做好探究性的學習可結合學習內容,組織好學生走出校門,到博物館、展覽館、歷史遺跡遺址、名人故居等處去閱讀歷史,感受歷史,探究歷史,以進一步拓寬視野,增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

最后,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主要分成三個方面:①對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此種評價要注意探究過程資料的積累,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寫好課題方案或活動計劃,記錄好每一次活動的內容,并注意及時整理和保存。②對歷史學業的評價。此種評價要有利于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對探究性學習內容評價的比重應加大,盡可能減少單純的記憶性試題,應該增加思維能力題,或者嘗試采用開放性的試題,使學業評價為提高學生的能力服務。③對教師的評價,此種評價要關注其主導的過程及作用,即關注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的適度性、組織探究活動的條理性、指導學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師施展自己的教學智慧,使教學成為富有創造性的活動。

3“學史致用,重鑄人格”是目的

讓孩子掌握歷史知識,不是發古之幽情,而是通過所學的歷史,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與行為習慣。歷史的記憶是認識、了解自己在歷史長河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與全人類之間的聯系。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一鏈條上的一環,人類歷史上的善與惡時刻都影響著我們,而我們的現狀也將在未來影響我們的后代。無史之人如同無根之樹,漠視自己的根和自己在歷史長河中所處的位置,就不會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和共同的社會意識。

當今社會人文素質每況愈下,塑造人格國格的任務刻不容緩。而歷史作為社會的教科書,不僅以其所傳授的歷史知識擔負著文化教育的任務,而且在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本閃耀著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歷史見證,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愛國思想和愛國行動的實錄。展開世界歷史,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冊。歷史上眾多的光輝典范,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馬克思花了四十年寫下了《資本論》;毛澤東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己任;周恩來為“中華的崛起”而學習等等無不激勵著孩子確立與調整自己的人格觀,完善與守成自己的人格觀。當然,人格的重鑄要經過長時間的學、思、行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才能使思想和言行融合,內里與外表完善統一,從而達到道德修養、完善人格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劉樹安,《試析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與考試作品的評價標準》2006年9期

2.丁勝 曹穎軼,《網絡多媒體創作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2002年5期

3.林先旺,《嫁于春風巧用媒--多媒體理解與運用芻議》2015年6期

猜你喜歡
探究性人格歷史
以鳥喻人
《人格的發展——巴金傳》(評傳)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嗎?
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的應然訴求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究性拓展實驗
由一道習題引發的探究性學習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