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對廣西產業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

2017-08-24 21:08田越歧胡金蕾湯哲
時代金融 2017年20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優化VAR模型科技創新

田越歧+胡金蕾+湯哲

【摘要】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驅動作用。本文選取2000~2015年廣西科研支出占GDP比重、科研從業人員數占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總數比重、第二、三產業值占GDP比重三個變量,基于VAR模型對廣西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廣西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在長期存在穩定的協整關系,且互為格蘭杰因;在短期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優化也存在正向的驅動作用。

【關鍵詞】科技創新 產業結構優化 VAR模型

一、引言和文獻綜述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行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作為我們一直推崇和追求的目標,邁出了從“量”的追求向“質”的探索的轉變。量變對我們的影響僅關乎眼前,放眼長遠,質變才是更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對于經濟增長的增長質量的重視引導著我們越來越關注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重要方面,不失時機地淘汰落后產業,升級傳統產業,為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延長潛力產業的生命周期,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都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

廣西地處全國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但近些年借力東盟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東風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和成長??萍紕撔聦V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是當代廣西繼續深化建設“創新型廣西”、貫徹國家“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指導方針時值得探討的問題。

創新理論的奠基人熊彼特把創新比作生物遺傳上的突變,他認為創新旨在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的新組合,即引進新產品、開辟新市場、引進新技術、采用新的生產方法、引用新的原材料、實現企業本身的新組合[1]。按熊彼特觀點,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應該被看作為產業突變的過程。產業突變的動力既源于產業演進的動力系統,也來自于這些動力的相互作用和與之相關的外力驅使??萍紕撔率钱a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動力。周叔蓮(2001)從科技創新影響產業結構變遷的內在機理、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途徑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等方面闡述了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互動關系[2]。張耀輝(2004)得出技術創新與產業組織之間關系的基本命題:技術創新會改變產業組織,技術創新是產業組織演變的中間變量[3]。

王旺青(2011)以駐馬店市為例,分析了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4]。王璇(2012)以廣西為例,探索了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變遷的影響,認為R&D經費投入和人員投入、專利申請數與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更有賴于科研經費的投入和專利數[5]。陳皓(2013)研究得出,政府科技投入與產業結構變動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6]。蘇建軍(2015)利用1992~2012年時間序列數據,對西部地區產業結構演變態勢、產業結構效益及經濟增長貢獻率等進行了分析,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和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7]。

目前國內結合地區或國家現狀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的關系的研究比較豐富,但科技創新對廣西產業結構的研究還較少,這為本文推進相關研究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間。

二、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產業結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演進被統稱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優化主要是強調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而產業結構升級主要是強調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不同產業間的優化升級,包括三次產業間的優化升級,即“二三一”結構向“三二一”結構的轉變;二是產業內優化升級,即在三個產業組織內部的優化[8]。

宏觀經濟學家曼昆提出,可獲得的生產技術決定了在給定資本和勞動的條件下的產出,經濟學上用生產函數來表達可獲得的技術,即Y=F(K,L),由此可知技術進步改變了生產函數[9]。F.M.謝勒也提出相近觀點“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最關鍵動力”[10]。生產函數變化的直接結果是資源的重新配置、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和產出變化,所以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之間存在著一種間接關系。

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傳統產業改造,并促進其轉換與升級的主要推動力。當一國或地區的產業發展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或處于衰退初期,相關產業會出現生產和銷售的持續下降,而且看不到任何轉機,進而政府就會采取相應措施加快相關產業退出市場的步伐。此外,科技創新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新興產業培育,并促進其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發展的拉動力,并為地區經濟注入新的增長活力。

總之,科技創新對一國或地區產業結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科技的進步不論是對傳統產業,或是新興產業都是不可替代的助推力,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對科技創新也存在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科技創新對廣西省產業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

模型的設定是為了考察科技創新對廣西產業結構優化是否有驅動作用,并衡量在有驅動作用情況下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驅動作用的大小,故被解釋變量設定為產業結構優化程度,并以第二、三產業值占地區總產值的比重來表示產業優化的程度;科技創新作為解釋變量,選定科研支出占地區總產值比重,以及從事科研工作人員數占從事第二、三產業工作人員數比重為衡量指標。實證數據均來自1999年至2016年廣西統計年鑒。

(二)VAR模型的構建

1.ADF單位根檢驗和VAR回歸。在進行計量分析時,對變量取對數來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所以對二、三產值占GDP比重、科研支出占GDP比重、科研從事人數占二、三產業從業總人數比重這三個指標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分別記為ln(Y),ln(X1),ln(X2)。由于VAR模型的運用要求系統中的變量具有平穩性,故我們運用ADF檢驗方法分別對Ln(Y),Ln(X1),Ln(X2)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三個變量的原序列是不平穩的,取一次差分后三個變量的時間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下呈現平穩,說明Ln(X1)、Ln(X2)和Ln(Y)的原序列含1個單位根,即X1t~I(1);X2t~I(1);Yt~I(1)。因此,本部分將采用序列ΔLn(Y),ΔLn(x1)和ΔLn(X2)的數據來建立VAR模型。LR似然比檢驗則認為滯后2期可使3個變量聯合顯著,故將變量滯后期數確定為二階?;貧w估計結果如下:

ΔLn(Y)t=0.011-0.33ΔLn(Y)t-1-0.252ΔLn(Y)t-2+0.025Δ Ln(x1)t-1-0.023ΔLn(x1)t-2+0.052ΔLn(X2)t-1+0.221ΔLn(X2)t-2

ΔLn(x1)t=-0.039-8.393ΔLn(Y)t-1+8.396ΔLn(Y)t-2+0.112 ΔLn(x1)t-1-0.833ΔLn(x1)t-2+1.515ΔLn(X2)t-1+1.082ΔLn(X2)t-2

ΔLn(x2)t=0.085-9.736ΔLn(Y)t-1+1.167ΔLn(Y)t-2+0.725Δ Ln(x1)t-1-0.03ΔLn(x1)t-2-0.284ΔLn(X2)t-1+0.234ΔLn(X2)t-2

由表2可知,上述回歸模型中三個方程在5%顯著水平下都是顯著的。

2.VAR模型平穩性檢驗。在此運用AR根對模型進行平穩性檢驗,如果估計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數小于1,即位于單位圓內,則其是穩定的。

由圖1可知,所有的單位根都落于單位根圓內,故所設模型是穩定的,表明選取的三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可做進一步分析。

3.格蘭杰因果檢驗。擬合完VAR模型后,我們對三個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得結果如表3。

結果第一行顯示了方程ΔLn(Y)中ΔLn(x1)的兩個滯后期的系數是否聯合為0的Wald檢驗,因為其p值為0.107,所以我們可以拒絕ΔLn(x1)兩個滯后期的系數聯合為0的原假設,從而可以認為ΔLn(x1)是ΔLn(Y)的格蘭杰因,即科研支出占GDP比重增加是產業結構優化的格蘭杰因。以此類推,第二行結果顯示科研從業人員數占二、三產業總從業人數比重增加是產業結構優化的格蘭杰因;第三行顯示科研支出占GDP比和科研從業人員數占二、三產總從業人數比重的增加聯合起來仍是產業結構優化的格蘭杰因。

4.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從圖2的左一圖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科研支出占GDP比重一個正沖擊后,產業結構的優化在短期內會呈現上下波動,產業結構優化在第一期達到最大正響應之后逐漸收斂。這表明在短期內科研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會對產業結構優化帶來明顯的驅動作用,但長期這種驅動作用會有減弱趨勢。從第一期形成正的響應并達到最大值后,在第二至三期形成負的響應,并在第三期達到最大的負響應。從第四期開始,科研支出占GDP比重增加持續形成對產業結構優化的正向響應,但響應程度開始減弱。這表明,科研支出占GDP比重的一個正沖擊對產業結構優化短期內影響較大,呈現一定的波動性,總體來說,科研支出占GDP比重對產業結構優化具有正向驅動作用。

從圖2的右一圖可以看出,當給本期科研工作從業人數占二三產業從業總人數比重一個正向沖擊后,產業結構優化在短期有一定的波動,在本期和第四期分別達到最大的正相應和最大負效應,在本期達到最大的正響應后逐漸收斂。由于科研工作從事者的從業要求比較高,在短期內數量的變化也不會十分明顯,且工作的性質決定其對產業結構優化起的作用會存在一定周期,但是從長期看來科研工作從業人數占二三產業從業總人數比重的增加驅動了廣西產業結構的優化。

從圖3可以看出,當給本期產業結構優化一個正向沖擊后,科研工作從業人數占二三產業從業總人數比重會呈現上下波動,這表明產業結構優化會帶動科研工作從業人數占二三產業從業總人數比重的增加。影響產業結構優化的因素比較復雜,包括宏、微觀兩方面的,比如地區要素稟賦和產業政策、國家宏觀經濟走勢等,這些因素交互作用都會對產業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對地區就業結構的優化具有促進作用,使得地區就業結構更趨于合理化,鼓勵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進而就可以解釋產業結構優化對科研從業人員占二三產業從業總人數比重的促進作用。

四、廣西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優化的實現路徑及對策

通過實證分析,科技創新與廣西的產業結構存在長期協整關系,科技創新在短期對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存在正向的驅動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地發揮并擴大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驅動作用。

首先,廣西應著力運用科技創新改造和升級傳統產業,特別是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廣西作為農業大省,其農業現代化程度還較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推進占用越來越多的耕地資源,農業發展的資源瓶頸在廣西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日益體現。此外廣西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競爭力,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力遠遠不夠,農民的素質和受教育程度低使得鄉鎮農業技術的推廣存在障礙。面對不太樂觀的現狀,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共克時艱。推動廣西優勢農作物種植的產業化發展是提高廣西農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措施。以桂林油茶種植產業化為例,首先在經濟作物種植的選擇上,桂林選擇了產值最高,種植面積最小的油茶;而后在推進當地油茶種植產業化的進程中,當地開發了茶油深加工產品,拉長了茶油產業鏈,積極建設油茶科研開發推廣平臺、扶持龍頭企業,建設生態觀光茶油園。此舉不僅促進農民收入增長、解決了當地近50萬的就業問題,還使得漓江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地保護,即農民收入問題解決了,漓江生態系統恢復過程中的退耕(經濟林)還林(生態林)的政策就能得到有效地實施。廣西各地市、縣鄉應結合當地的自然稟賦切實推進地區優勢作物的產業化種植,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并從中獲得相應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其次,廣西應立足于自身的自然稟賦和技術條件,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為自治區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廣西在選擇待培育的新興產業時應堅持帶動就業、順應市場需求、具備戰略性和產業關聯性、恪守資源環境準則的基本原則,即待培育產業應對廣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自治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還能解決自治區大量待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對相關聯產業能通過新興產業的產業優勢實現聯動和帶動作用[1]。廣西待培育的新興產業主要包括新興電子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海洋產業。待培育的新興產業都有各自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整體而言,廣西著力打造創新能力較強的新興產業聚集區,是自治區在提升工業化發展的科技含量、擴大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上的重要舉措??萍紕撔聦π屡d產業的支撐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和企業在加大科研創新投入的同時還應關注創新性人才的儲備,在積極打造科技進步發展平臺的同時,還應積極培養和引進高、精、尖的創新型人才。

最后,在充分運用廣西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市場與政府的力量整合配置科技資源。把握政府在科技進步中的推動作用和市場規律對科技進步的主導作用,我們在充分發揮廣西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依據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速度和水平,在科技發展中重點和重大科技專項的選擇上,著力促進廣西的特色產業形成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為此,一方面要重視建立和完善創新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氛圍;另一方面,突出市場對科技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競爭性、營利性技術的開發,同時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引導高技術重大項目的攻關和產業共性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何畏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73.

[2]周淑蓮,王偉光.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J].國民經濟管理,2001(12).

[3]張耀輝.技術創新與產業組織演變[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4]王旺青.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以駐馬店市為例[J].河南科技,2011(9).

[5]王璇,楊朝遠.科技創新與廣西產業結構變遷的影響分析[J].市場論壇,2012(1).

[6]陳皓,鄭垂勇.基于線性規劃理論的產業部門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以江蘇省工業部門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3(5).

[7]蘇建軍,徐璋勇.西部地區產業結構演變及轉型發展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5(6).

[8]史忠良,何維達.產業興衰與轉化規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6-7.

[9]N.格里高利.曼昆.宏觀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45.

[10]F.M.謝勒.技術創新:經濟增長的原動力[M].姚賢濤,王倩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11]李曉華,呂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與政策導向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0(9).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廣西科技創新與經濟中心時空演變與對比分析(YCSW2017008)。

作者簡介:田越歧(1993-),女,云南曲靖人,廣西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組織理論與實踐;胡金蕾(1995-),女,河南信陽人,廣西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組織理論與實踐;湯哲(1992-),男,湖南株洲人,廣西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組織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優化VAR模型科技創新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路徑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安慶市產業結構升級測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