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

2017-08-24 10:11宋敏燕
時代金融 2017年20期
關鍵詞:操作風險成因商業銀行

宋敏燕

【摘要】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因操作風險所導致的金融案件頻頻發生,極大的影響了銀行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國在防范操作風險方面較國外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信息披露水平偏低,僅能積累有限的例數數據,風險管理水平極為滯后。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就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成因進行了簡要論述,并重點提出了相應防范之策,以促進商業銀行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 操作風險 成因 對策

近年來,日漸加快的經濟全球化和不斷放松的金融管制,催生了各類先進、復雜的金融技術與金融工具,進而也加劇了銀行業務與之風險組合的復雜性。20年代后期,國內外不斷發生各類操作損失事件,如英國巴林銀行、日本大和銀行均因操作風險而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近年來我國部分銀行同樣也在操作風險上栽了跟頭。為此,探討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原因與防范對策勢在必行。

一、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成因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與健全的內控制度

長時間一來,我國商業銀行均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在我國銀行業中,國有商業銀行居于統治地位,但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虛位,極易造成銀行內部的高級管理人員趁政府產權控制力的不強而成為銀行事實上的所有者。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擁有較多的管理層次,加之未明確職能,因而各部門重復控制的情況極易出現。

(二)業務流程中操作風險監控不到位

大多數情況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都隱藏在業務流程中。一方面,設定的業務流程過于復雜,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以致于銀行員工過于追求速度而視業務流程標準不顧。另一方面,銀行內部監管部門未有效監督管理業務流程的操作,造成員工對業務辦理過程進行隨意改動,在未發生事故的情況下,管理部門對于下屬的違規操作常常是睜一眼閉一只眼,未給予相應的處罰。

(三)銀行外部監督缺乏,相關監管法規缺失

沒有充分配備監督人員,缺乏較強的監管力量。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取得了快速發展,在營業網點遍布各地的同時,卻未及時采取相關的監管措施。因為人員的匱乏,所以一些營業點未配備充足的監管員,一些甚至是身兼數職,以致于無法有效進行監督。與此同時,還缺乏完善的監管法規和先進的監管措施,隱瞞操作風險的現象更是極為普遍,讓現階段的監管無法和新形勢發展的需求相適應。

二、防范操作風險的對策

(一)制定系統完備的操作風險防范規章制度

商業銀行有效防范操作風險的一項基本措施便是制定系統完備的操作風險防范規章制度,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而要成功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從兩個層面入手,即宏觀與微觀[1]。就宏觀層面來說,要將重點放在操作風險防范管理制度上,即保證較廣的覆蓋面和較強的可操作性。所制定的制度要將商業銀行的全部業務和具體流程均包括在內,明確規范全體員工的業務操作,同時也要制定出統一的操作風險防范監管標準,總行根據標準統一有效管理各個支行。而就微觀層面上來說,要制定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各種制度,但必須要結合商業銀行的實際,按照這些制度來落實各項責任,將操作風險降至最低。除此之外,還要制定出有詳細內容的商業銀行責任追究制度,利用這種追究制度,讓廣大銀行員工清楚的知曉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因自身失誤和違規行為需承擔的后果。如此一來就可使所有業務員工的責任心大大增強,以免工作態度不認真、消極對待業務等現象的發生。制定的規章制度還必須將銀行的發展實際結合起來進行修正和完善,以此使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科學。

(二)再造業務流程,加強風險控制

1.對柜面業務流程進行梳理。銀行柜面系統需進行較多的交易,單個柜員不可能熟練掌握全部業務的操作路程,因而對于客戶的業務需求,柜員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為其辦理,且頻頻出現失誤。為此就需要梳理業務,開通特殊窗口來辦理一些流程復雜、控制要求嚴格的業務,柜員可重點處理這部分業務,以促進復雜業務處理效率的提高,針對特殊業務的風險控制做進一步加強。

2.對會計內部管理流程進行調整,利用流程再造梳理、調整基層網點會計管理環節,以對操作風險予以控制。比如,逐步上收內部賬戶的開戶、記賬等,賬務處理由管轄行相關部門統一進行,以免作案人員利用內部賬務管理漏洞作案;建立對賬管理系統,逐漸推行集中對賬,為了防止發生假造或更改客戶對賬單的情況,所以應由管理行利用集中對賬系統并委托第三方集中收發核對。

3.對風險監督控制流程進行再造,建設實時監控網絡,通過后臺監控中心實時監控網點柜員,同時將實時圖像信息集合起來實現全面風險監控與分析,以強有力的震懾網點,將監管系統的效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另外,試行與逐步推行集中事后監督,如工商銀行利用影像技術,采取掃描與直接導入技術來實現會計檔案資料影像的全程自動化、電子化采集、處理、存儲以及調閱,其中就包括憑證、賬簿、報表等,通過系統發送電子數據與業務信息,事后監督由監督中心負責。

(三)創新監管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1.對監管方法予以創新,借助高科技手段實現風險監控的持續、動態。有效改變過去的監管方式,即主要為事后現場檢查、手工核對以及業務抽查,重視對監管方法的創新,以促進操作風險防范科技含量的提高。為達到實時監控的目的,將監管接口設置于業務處理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中,并建立各種業務數據資料庫,利用直接從業務部門提取數據來實現動態的日常非現場檢測[2];通過先進的計算機工具與軟件程序,將抽樣范圍擴大,同時把分析速度與評估的準確率提高,以促進檢測覆蓋面以檢測效率的提高,監測分析獲得的線索有助于有效實施現場監管,使現場監管時間縮短,監管成本得到節約,監管效率大大提高。

2.促進風險管理技術水平的提升,將配套的操作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起來。按照新巴塞爾協議,如果在操作風險資本金的測算上采用高級計量法,其所需的歷史基礎數據至少要有3~5年。為此,風險管理部門應逐漸對操作風險損失事件數據進行積累,建立起相關的數據庫,便于之后更好的開展操作風險量化管理工作。研究與選擇新巴塞爾協議提出的計量方法,在做好數據收集的同時,開發建立與商業銀行實況相符的操作風險計量模型,定期度量與預測操作風險。另外,商業銀行還應嚴格遵守銀監會《操作風險指引》的相關要求,將國外先進技術成果引進來,再將自身業務發展特點與之結合,建立配套的操作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由一線高效提取、積累數據向后臺、管理層綜合提供各種信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操作風險僅存在于商業銀行中,其在商業銀行產生之初便開始出現,相較于普通風險而言,其雖然無法讓商業銀行獲得任何收益,但如果其不能夠有效防范操作風險,卻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分析了操作風險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希望可為商業銀行防范操作風險提供有效參考,使操作風險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參考文獻

[1]袁敏.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J].黑龍江金融,2014,(09):29-31.

[2]邵祥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成因及其防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05):135-137.

猜你喜歡
操作風險成因商業銀行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