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年金現狀及發展建議

2017-08-24 23:18丁祥梅
時代金融 2017年20期
關鍵詞:企業年金

【摘要】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問題帶來的財政壓力不斷增加,基本養老保險已經不足以解決員工們的養老問題,所以作為養老保險事業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開始備受關注。中國企業年金起步較晚,發展至今存在著覆蓋面窄、投資收益低等問題,其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而這些問題背后是企業建立年金意愿不強、年金資金投資過于謹慎、企業年金的制度激勵、監管不完善等原因導致的。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就需要發展企業年金,改善這些問題,引入“自動加入”機制、擴大投資范圍、加強稅收激勵和有效的監管。

【關鍵詞】企業年金 年金發展問題 對策機制

一、中國年金發展現狀

中國企業年金的發展較發達國家起步較晚,早在1875年發達國家就開始實行企業年金制度,而中國在1991年發布《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實施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并在2004年更名為企業年金。2006年聯想集團作為首個企業年金計劃試點,之后中國企業年金便朝著市場化和規范化正式邁步。[1]

(一)企業年金覆蓋面窄,發展不均衡

中國企業年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覆蓋面仍然很窄。根據表1-1,從參與企業與職工數量來看,至2015年底,中國建立年金的企業數量只占全國企業法人單位的10%,遠低于發達國家40%的水平;參與人數只相當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6.55%,占城鎮就業人口比例只有2.99%,而世界上167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中,有1/3以上國家的企業年金制度覆蓋了約1/3的勞動人口,丹麥、法國、瑞士的年金覆蓋率幾乎達到100%,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在50%左右,;從基金規模上來看,2015年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只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26.95%,占當年GDP的比例不到1.5%。所以無論是從自身情況看還是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企業年金的覆蓋面十分窄。

同時中國企業年金目前發展存在企業間、地區間的不平衡。參與年金計劃的企業有99%是各大國有企業、壟斷企業,而對于數量高達99%的中小型企業,其企業年金占比不足1%。在不同地區間企業年金也發展不均衡,沿海地區企業年金顯著發展快于內地,目前全國職工賬戶數超過百萬的只有北京、上海兩地,廣東、浙江、福建等經濟發達的地區企業年金發展較早也具有了一定規模,而內陸地區企業年金起步晚、規模小,有地區甚至至今仍沒有建立完全。

(二)企業年金發展速度放緩

2007年至2014年期間,企業年金快速波動增長,全國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企業由3.2萬個增加到7.3萬個,參加職工由929萬人增加到2293萬人。但是從2015年和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參與企業、參與職工和積累基金數據來看,企業年金的發展速度正在放緩。2015年新建年金的職工人數只比上年增加了1%,而2007~2014年間的年增長率均超過11%,其中2011年增幅高達18.1%。根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企業年金的參與職工只比2015年底增加7.92萬人,增長率遠不達1%。企業年金發展速度放緩的原因主要是與我國經濟增速下滑有關,企業年金在過去十年中的成果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下取得的,如今經濟增速下滑,年金的新增覆蓋面就立馬回落。

(三)企業年金投資收益率不穩定,總體偏低

從表1-1中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企業年金的投資收益率很不穩定,除了2007年資本市場比較火爆,投資收益率達到41%之外,一般維持在3%~9%之間,這樣的收益率與國際上年金發展較為完善國家的數據相距甚遠。2015年企業年金加權平均收益率達到9.88%,創下了2007年來的新高。但是從2016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收益率只有2.63%,全年的收益率或有可能創出近年來的新低。

(四)部分國有企業暫停企業年金的繳費

根據相關報道,2016年已經有部分國有企業開始停止年金繳費[2]。我國國有企業是企業年金的主要參與者,并且為員工繳納的年金也很可觀。但是由于2016年經濟下行的總體趨勢,很多大型國有企業開始縮減企業年金的支出,甚至部分國有企業停止繳費。國有企業因為使用國家資金,有很高的動機為職工繳納企業年金,但是部分國有企業由于產能過剩等原因,迫于經濟壓力開始減少企業年金的繳費,這也可以看出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中企業年金擴容的壓力也不斷增加。

從中國企業年金現狀來看,情況不容樂觀,企業年金的低覆蓋、低收益都難以促進企業年金的擴容,仍然有大量的職工未來養老存在問題。

二、制約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建立年金的意愿不強

國有企業有較強的意愿建立年金,因為按照現行制度,國企只要滿足盈利條件,出資部門同意后就可以建立企業年金,這筆錢是從國企利潤中拿出來,相當于全體國民分攤了建立年金的成本;一些大型企業由于資金充足實力雄厚,能夠承擔得起企業年金的成本,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增加職工的福利愿意建立年金;但是對中小企業來說,建立年金意味著自身要承擔更多的成本,而它們的實力遠不及大型企業,這就減弱了他們建立年金的意愿。

大部分中小企業是因為能力有限,難以建立,企業經營效益不佳時收益會首先用于企業的建設,而不是增加勞務成本;對于經營效益比較好的企業,企業年金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激勵員工的方式,比起年金,他們可能更愿意選擇類似于員工持股等其他政策來激勵員工。所以無論是無力建立還是無心建立,中小企業建立年金的意愿都不是很強烈。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建立企業年金的中小企業僅占總數的1%,而如今中小企業數量日益增加,現在與未來對國家GDP和就業機會的貢獻不容小覷,所以不解決中小企業年金擴容問題,中國企業年金總體就難以得到發展。

(二)年金資產投資過于謹慎

中國企業年金資產的收益率是偏低的,2015年創下了2007年以來的最高9.88%,但是2016年前三季度的收益率只有2.63%,這主要是因為年金資產的投資過于謹慎。在年金資產管理中一直有著“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的理念,所以相關年金市場的參與者并不能充分利用這大量的資金、發揮市場智慧進行投資。監管模式數量化、投資范圍和品種都受限、委托人的投資收益目標和風險偏好差別大、委托投資期限短,這些限制把投資范圍縮小到了像定期、銀行理財以及債券等風險小、收益低的產品中。過于謹慎的投資降低了年金資產的收益率,也更是降低了資產的效率,限制了年金更加廣闊的發展。

(三)缺乏充分的制度激勵

企業年金的制度激勵最常見的就是稅收優惠政策,在企業年金制度比較完善的歐美國家,他們都有一系列與企業年金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建立較晚,企業年金市場尚不成熟,企業年金的稅收政策還不完善,這也是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年金規模小、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2013年財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稅務局出臺的有關稅的通知中確認了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但是由于這些稅收優惠目前只限于條例、規章等,并沒有形成法律規定,實行力度不強;優惠政策中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比例較低,僅有5%,與國際上稅收優惠力度最大的美國的25%相距勝遠;同時稅收優惠還存在自愿超額繳費部分重復納稅、非特殊情況下一次性領取年金時稅額奇高的問題[3],這些并不能充分激勵企業建立年金。

(四)缺乏完善的監管制度

企業年金的監管制度目前為止仍不夠完善,這對年金的發展也較為不利。首先監管制度缺乏充分的法律支持,相關監管制度以國務院等部門頒布的規定、辦法為主,立法層級低,缺乏權威性和穩定性,一旦這些規則與法律產生沖突,其執行效力則會打折扣;其次監管部門分散、分工不明確,在現階段企業年金的籌資、投資、管理、監督等與社會保障、財政、稅務、銀行等多個部門密切相關,不同環節中的監管可能存在多元結構。各相關部門的監管分工和責任不明確,容易造成權利分散的情況,極大降低監管效率;另外,監管制度中沒有明確規定企業年金的管理、投資、營運的具體實施細節,對市場準入、運行風險、違法處罰等都沒有規范的要求,很多企業讓處于觀望狀態。

三、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自動加入”機制

促進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關鍵問題就是年金的擴容,根據美國的年金發展經驗以及鄭秉文教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建立“自動加入”機制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鄭秉文教授在《發展報告》中指出:在擴大企業年金范圍時,應大幅降低年金建立的門檻,取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建立集體協商機制和具有經濟負擔能力這三個條件,代之以建立“自動加入”(Auto Enrollment)機制?!白詣蛹尤搿本褪侵腹蛦T入職時就被默認為自動加入年金制度,如果打算“退出”,就需要專門提出申請并得到雇主允許。這樣的機制實質上是一種委婉的強制性機制,但是其擴大企業年金覆蓋的效果很好。美國的統計表明,“自動加入”制度對低收入者、年輕職工、中小企業職工等年金參與率比較低的群體產生的效果非常明顯。在美國富達投資集團的一項調查研究中,20~29歲的雇員對沒有自動加入機制的401(K)計劃(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參與率僅為30%,而對于引入自動加入制度的401(K)計劃的參與率達到77%,兩者相差47個百分點。所以建立“自動加入”機制是未來企業年金擴容的重要手段。

(二)降低基本養老保險費率

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過高是很多企業不愿意建立年金的原因之一,為員工繳納完基本養老保險之后如果繼續繳納企業年金,這樣的勞動力成本過高,很多企業難以負擔。人社部養老保險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就表示,企業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率過高、負擔過重,是我國企業年金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高費率嚴重擠壓了企業年金的發展空間,導致許多企業無力建立企業年金。所以在鼓勵企業建立年金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企業的承受力??梢韵冉档推髽I基本繳費幾個百分點,并強制性地將此轉化為企業年金的額度,將企業年金改造成強制與自愿相結合的制度,這樣雖然短時期內沒有提高員工的養老水平,但是有利于迅速普及企業年金,打破長期只有少數企業實施的局面。

(三)擴大年金投資范圍

由于年金投資過于強調安全第一,資產配置的風險偏好過低,投資范圍大多集中在債券、基金、定期等十分穩健的產品中,投資收益自然不理想。從國際上一些國家來看,美國401(K)計劃約80%投資于共同基金,加拿大退休養老金計劃的股票投資占一半以上,日本公共養老金的國內債券、國內股票和海外資產投資三分天下。近年海外年金資產配置的總體趨勢是從債券向股票轉移、從傳統資產類別向非傳統資產類別轉移、從國內市場向海外市場轉移。所以中國企業年金要增加收益,就需要在保證資金投資安全的前提下,拓寬年金的投資方向,酌情提升風險偏好。建議在未來年金資產的投資中可以提高股票市場的配置,相應降低債券配置比例,發展與投資一些新型養老產品比如養老主題公募基金等。

(四)優化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是促進企業建立年金的重要激勵方法,目前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仍然需要優化。一方面需要加強稅收優惠的力度,目前允許企業稅前扣除的年金相關費用比例只有5%,對企業的吸引不夠大??紤]國家財政壓力,未來應該逐步提高企業年金相關費用的稅前扣除比例,可以參照國際標準將扣除比例提高到10%~15%。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稅收優惠的彈性,稅收優惠容易引起不公平,所以稅收優惠的標準不能是唯一固定。不同的地區、行業、企業的經濟情況不同,稅收優惠的標準也不能相同,應當大力扶持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效益不佳的企業,給予較大的稅收優惠,鼓勵建立年金制度;同時針對不同職位的員工也可以采用不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將不同級別不同收入的員工區分開,縮小貧富差距[4]。

(五)完善年金市場的監管機制

年金市場的監管主要是為了解決市場失靈、保證市場的有效運行,完善的監管機制對于年金的規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增強監管的法律效力。對企業年金的市場準入與退出、籌資、投資、監管等方面作出嚴格明確的規定,為企業年金的健康、快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次要構建有效的協同管理機制[5],因為企業年金涉及的相關部門比較多,需要明確每個部門的分工與責任,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及時互換信息,提高監管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莉春.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企業,2016(11):59-60.

[2]郭晉暉.企業年金擴容因經濟下行停滯 部分國企已停止繳費[N],第一財經日報,2017年1月3日.

[3]李素素.我國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現代營銷,2016(02):123.

[4]曹琪彬,寧宇,彭燕.我國企業年金稅收政策實施的影響分析及優化建議[J],商業會計,2016(05):19-22.

[5]姜靜茹.我國企業年金監管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

作者簡介:丁祥梅(1997-),女,漢族,江蘇東臺人,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

猜你喜歡
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理事會受托模式的優劣分析及改進
構建我國中小企業年金激勵機制的對策建議
基于稅收公平效率原則的我國企業年金稅收政策分析及其改進
淺析企業年金在監管機制上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