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是歷史的一面鏡子

2017-09-06 16:07戴圣云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客觀存在歷史事實文學創作

戴圣云

文學與歷史,社會生活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之間雖然存在著區別,但又存在著聯系。一方面,文學和歷史雖然都屬于人文社會科學分支,但是兩者卻又存在著極大的不同。文學存在著虛構,主觀色彩強烈,甚至可以說因為作者的主觀色彩才使得文學綻放出絢麗的色彩。但是歷史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的記錄,它應該客觀真實地記錄所發生的事實,不能存在著虛構。另一方面,文學與歷史都處于不斷的變化發展當中,兩者不是靜止的事物,而是處于動態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以發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兩者是社會人文科學的兩個重要方面,談到社會科學,總是繞不開這兩個方面;歷史為文學提供著創作素材,是文學創作的源泉之一,同時文學通過借助歷史提供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某一個時期的歷史,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文學是歷史的一面鏡子也是本文所論述的重點。

首先,文學是歷史的一面鏡子,這意味著歷史是文學的本像,歷史是文學創作內容的來源之一,歷史為文學的創作提供了材料。一方面,文學雖然存在著虛構的屬性,但是文學創作的內容卻不是憑空捏造的。文學的內容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這個現實生活可能是當下的現實,也可能是歷史上發生的現實。自然文學的創作內容一部分來源于歷史。歷史作為文學創作內容的來源之一,突出地表現為文學運用歷史事實來創造文學內容。中國擁有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歷史內容豐富多彩。在我國漫長的文學創作長河中,有很多的文學創作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提取創作素材。比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就是文學從歷史中取材的典型。讀過這本小說的讀者都知道,這本小說以三國時期的歷史事實為創作基礎,記錄了從東漢末年的宦官亂政,到三國鼎立,再到三家歸晉的故事。小說中的人物,如曹操,劉備,諸葛亮,都是在這段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小說人物的建構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小說中的多次戰役,如火燒博望坡,官渡之戰,赤壁大戰,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小說中的情節,如白帝城劉備托孤,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整部小說以歷史事實為基本線索,講述了一段中國歷史上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也正是因為小說對于這段歷史的借鑒,再加上對于這段歷史事實的尊重,很多人往往會把這部小說當做真正的歷史來閱讀,對于其中虛構的故事也是毫不懷疑。比如,在小說中,為了襯托關羽的勇猛,作者設置了關羽單刀赴會的情節。很多人也將這一段作為歷史事實來記憶。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魯肅,并不是像小說中所敘述的那樣。

其次,這意味著文學反映著某一個時期的歷史。當我們對于某一段歷史存在空白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這一時期的文學來了解這一段時期的歷史。因為文學它不可能完全憑借著作者的主觀想象憑空捏造。當涉及到歷史題材的范圍,作者總是先要熟悉那一段歷史,之后根據自己的需要從歷史中取材。在取材的過程中,雖然當中會受到作者方面的影響,使得文學反映歷史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但無可爭辯的是,文學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這也就為我們通過文學了解歷史提供了可能。同樣以《三國演義》為例。首先,我們假設三國這一段歷史處于空白狀態,為了了解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我們不得不借助于小說《三國演義》。雖然《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存在著虛構的可能,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當中尋找到一些歷史真相??v觀整部小說,我們可以知道東漢末年,由于宦官專政,當時的中國逐步地走向了分裂。雖然具體的宦官名字、情節,作者可能虛構,但是宦官亂政卻是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再比如,三國混亂局面的結束。小說對于這一情節的描寫,出于各種各樣的寫作需要,小說有可能會虛構某些情節。但是不管小說如何地虛構,不管小說如何地進行藝術化地創作,它最后還是回歸到了歷史事實這一基本點上,它還是客觀描寫了三家歸晉這一歷史事實。之后,我們再對照三國這段客觀存在的歷史,一個事實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小說可能在某些情節上不符合歷史事實,但在歷史的大方向方面,小說卻和歷史事實存在著一致。因此,文學雖然存在著虛構,對于某一個歷史時期的歷史事實可能存在著虛構,但那只是某些細節的虛構,對于歷史的大方向,文學是一定會遵守的。也因為這樣,文學也就存在著可以反映某一個時期歷史的可能。

但這面鏡子并不是平面鏡,并不意味著文學像照相機那樣忠實地記錄歷史。因為文學和歷史雖然都屬于意識形態范疇,但兩者之前卻又存在著極大的不同。文學雖然來源于生活,但是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文學允許虛構。比如文學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學作品中的人并不一定在現實中客觀存在,它是多個人物形象的集合體。它可以借鑒張三的五官,它可以借鑒李四的頭發,它可以借鑒王五的粗暴。因此,文學的人物雖然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同時它又高于生活。文學中的人物,你可以在現實中看到具有這個人物某一方面特征的人,但你幾乎找不到和文學人物一樣、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人。但在這方面,歷史卻與文學截然不同。歷史,它是一種客觀存在。雖然我們有可能沒有親身經歷這段歷史,但是它的的確確存在,的的確確發生了。它不會因為人為地虛構而不存在。比如,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歷史事實是曹操大敗而歸。我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段歷史,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會因為我們人為了虛構而被改變,它不會變成曹操勝利,孫劉失敗。簡而言之,歷史不存在虛構,它是一個已經存在的客觀事實。因此,從這一個方面來講,文學并不會像照相機那樣完全忠實地反映歷史。好比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小說《三國演義》為了渲染關羽的英勇,特意為關羽虛構了單刀赴會的小說情節,以此來達到小說的創作目的。但在真正的歷史中,單刀赴會的主角是魯肅,而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關羽。從這個細小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存在的明顯差異。

因此,文學與歷史之間存在著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文學有其獨立發展的道路與規律,歷史也有其獨立發展的道路與規律。文學可以被虛構,也鼓勵被虛構;歷史強調地是還原事實,需要盡力避免虛構。兩者看似毫無相關,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我們在看到兩者區別的時候,也要看到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辯證地看待文學與歷史的關系。endprint

猜你喜歡
客觀存在歷史事實文學創作
界限
梅卓文學創作論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音樂作品中的客觀存在與主觀表現
自然法是客觀存在還是價值追求
“歷史理解”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論文學創作中的虛構
“內在的客觀存在”的表現者
研究軍戰史要忠于歷史事實——學習《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筆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