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多媒體技術手段對現代教育教學帶來的變革

2017-09-06 08:50潘康樂
世界家苑 2017年3期
關鍵詞:教與學教育工作者

潘康樂

摘要: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知識了解的需求愈發強烈,在對新知識的獲得手段和途徑上,現有的這些多媒體手段似乎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微課”、“慕課”等新型課程學習方式的興起,對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影視多媒體;求知者;個性化需求;教育工作者;教與學

前言

談到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課程教學中的運用,人們一定不會陌生,多媒體控制臺、投影及升降幕布、多媒體音箱等似乎成了現今教室的“標配”,課堂不再是單一的黑板和教師的講授,在涉及到需要圖像及視頻展示的時候,多媒體技術此時便在課堂教學中一展身手了。

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知識了解的需求愈發強烈,在對新知識的獲得手段和途徑上,現有的這些多媒體手段似乎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微課”、“慕課”等新型課程學習方式的興起,對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影視多媒體技術介紹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對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感官與計算機進行實時信息交互的技術,又稱為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而影視多媒體技術可以理解為多媒體技術的一個學科分支,在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情況下,著重將數字影視制作技術、影視設備應用開發、數字音頻技術以及計算機動畫設計等方面知識技能有機的融合起來。

影視多媒體技術不僅要學習基礎的多媒體技術,還需要更加縱深地了解多媒體系統、多媒體信息的壓縮與存儲、多媒體素材制作技術、多媒體節目開發、影視剪輯技術、數字電視傳輸標準與技術、超文本與超媒體、虛擬現實技術等多方面技術,只有綜合掌握這些多方面的技術,才可以更好的制作視頻課程,從而為教育教學所服務。

二、影視多媒體技術對求知者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逐漸向全網絡化、信息化的社會過渡。大眾的求知欲已經被普遍激發,“學習”一詞不再是學生的專利,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幼童,都需要對新事物獲得足夠認知。信息的網絡化、便捷的移動終端為我們獲取新知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人們的知識獲得的途徑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師講授,通過一堂視頻課、一堂微課、一堂慕課,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獲得新知識,省去了往返奔波于課堂路途上的辛勞,不僅節約了貨幣成本,也節約了大量體力成本,老年人也免去了路程上奔波帶來的一些意外和風險。

同時,面對年齡跨度這么大的求知者群體,人們的求知需求往往是多樣化的,而通過影視多媒體手段,可以很好地滿足這種個性化的需求。比如老年人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為有限,以往傳統課程一堂課下來,短至30分鐘,長至45分鐘,老年求知者往往昏昏欲睡,一堂課下來,很難說學習到了什么,或獲得了什么新知識。通過影視多媒體技術手段,可以將一個知識點、一個問題的解答通過生動的講故事方式或者問答方式進行展示,時間也被壓縮控制在5至8分鐘左右,對于這樣的求知群體,可以最大程度的適應其特征,滿足其求知需求。

而對于在教室里的學生群體而言,在有些知識點難以完全用語言表述,需要通過借助圖像、視頻等幫助他們理解的更加清晰,這時候影視多媒體的手段就派上了用場。在原有的多媒體手段下,我們只能播放某個視頻或圖像,中間串聯的工作交給了教師來進行,而現在,通過影視多媒體技術可以直接把問題、素材、視頻資源、作業任務、自評反思綜合在一起,通過一個完整的視頻課程展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視多媒體手段的應用和以往課件教學不一樣,課件只是知識點的展示,依然需要教師主導,離不開教師教授,而通過影視多媒體手段,甚至可以將教師描繪為漫畫人物或通過摳像的方式直接置入到視頻課程中,整個課堂可以是學生和生動視頻課程之間的關系,大大加強了學生自主觀察、理解、思考的能力。

通過影視多媒體技術建立的知識教學,直觀性強,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求知者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同時,影視多媒體教學具有動態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使求知者學習更為主動,通過反思的環節,有利于求知者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通過影視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可以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讓求知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更有利于對方法和技巧針對性的掌握,使針對不同層次求知者的教學成為可能。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強大的可重復性,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克服遺忘。而且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影視多媒體技術對教育工作者的影響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所以不難看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其中關鍵的是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始終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很顯然,這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在這種模式下,很難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高效課堂模式勢在必行。

在現今教育模式下,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在不斷提出新要求。以往在知識導入之前,教師備課多是紙質的方式,將教學設計、課程互動問題寫在備課本上,如有需要再制作一份PPT課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具備PPT制作的相關能力。而將影視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教師就必須掌握前期拍攝、影視剪輯、后期基礎特效以及影片輸出等多媒體知識,也就是說,在教師進行“教”之前,教師自己就要先進行“學”。

在這種狀態下,教師要充分裝備自己,能夠通過網絡將搜集來的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源綜合化,然后可以快速地組織教學資源,通過前期拍攝和后期剪輯制作,將所需要講解的知識點按需要制作為視頻課、微課等。

同時在制作影視類視頻課程之前,教師應對影視藝術表現的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比如長鏡頭、分鏡頭、蒙太奇剪輯等技巧,因為這些因素都直接決定了課程前期的拍攝狀態和拍攝質量。以往的視頻課程的拍攝多是固定好一個機位,將課堂內容從頭錄制到尾,觀看這樣冗長的視頻資源實在難以調動求知者的興趣,甚至還缺乏在課堂的現場感。但現在將這些影視藝術表現手法掌握了以后,教師就可以對每個知識點進行鏡頭的組織,通過后期的剪接使知識點更加精煉,讓學生如同看電影一般在輕松的狀態下獲取新知識。隨著技術的深入,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等技術增強學生的情景體驗感,使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建立更為直觀的認識。

結束語

影視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挑戰和機遇并存,教育工作者在運用這一手段的同時,本身也是豐富自己技能的一個過程,“教”與“學”本身就密不可分。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融入影視多媒體手段,是時代需要,也是大勢所趨。影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群體求知者個性化的需求,可以節約獲取新知識的時間成本和體力成本,同時也可以充分激發求知者更為廣闊的求知需要,為建立“知識型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教與學教育工作者
楷書的教與學
AR技術支持下部編版教材的教與學
數學線上小組合作學習教與學方式初探
物理建模在教與學實踐中的應用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幾點思考
淺論初中化學教學中的STS教育
大學教師最須具備的素養探討
教與學的落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