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2017-09-08 23:07張建民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7年18期
關鍵詞: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高中數學

張建民

摘 要 分層教學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迄今為止我校已實行4年。本文介紹了我校數學分層的形式及具體教學操作,也提出了作者對分層教學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關鍵詞 分層教學 高中數學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8-0018-03

一、分層教學的指導思想及形式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新的

教學理念。明確要求高中數學課程應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傳統的授課形式是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教師面對具有不同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學生,采取統一的教學方法(即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考核要求)。這樣顯然忽視了學生的各科差異,無法很好的挖掘數學優等學生的潛能,同時也容易磨滅數學偏弱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尊重學生的差異,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我校從2014年2月起,開始進行分層走班教學。

所謂分層走班教學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均不同,對作業的難度也按不同的要求實施,其實質就是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分層教學。我校的分層走班教學是按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分成了三類班級:C類班(班級數4個,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B類班(班級數4個,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A類班(班級數4個,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基礎薄弱的學生)。當然分層后的班級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試后,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遞交調層申請表,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情況,并結合學生的意愿進行適當調整。

二、分層教學的具體操作

1.分層備課: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C層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著力提高學生綜合應用、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B層教學側重打好基礎,使學生能掌握和會運用所學知識;A層教學以落實課本的知識點為主,強調知識的構建和落實。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及課堂訓練的層次和梯度,以函數單調性的證明為例。

例1:判斷并證明函數f(x)=x+在區間[1,+∞)上的單調性。

在課堂訓練中應分三類階梯難度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練習。

A層成績基礎較弱的同學要求掌握第一級難度,因此在該題的解法上,可以特殊值法判斷該函數的單調性。B層成績中等的同學要求掌握第二級難度,即運用課堂方法順利解出此題。C層成績較好的同學,需要在此題順利解出后進行數學延伸和繼續擴展,如研究f(x)=x+(a>0)在(0,++∞)上的單調性。

2.分層授課: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為了分層教學順利進展,合理搭配三個層次的師資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三個層次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教學處統籌安排教學班的任課老師。C層老師是對課本知識研究較深且善于帶優生的教師;A層老師是善于做學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經驗的教師;B層老師則是兼有C層與A層特點的教師。三個層次的任課老師都按教學大綱要求的進度對學生進行授課,但對于具體知識的教學難度上要做到恰當,以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為例。

例2:已知函數f(x)=-x2+2ax+1-a,x∈[0,1]。

(1)若a=-1,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f(x)的最大值為7,求實數a的值;

(3)若f(x)的最大值為M,最小值為m,g(a)=M-m,求函數g(a)的值域。

對于A層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從鞏固基礎的目標出發,先讓學生利用二次函數圖像解決問題(1),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進行能力提高,嘗試對問題(2)進行討論。對于B層學習一般的學生,應該在鞏固基礎完成(1)的同時向高難度過渡,練習并熟練掌握問題(2)的解決,并嘗試對問題(3)進行討論。對于C層成績優異的學生,應能在獨立完成問題(1)的同時清晰的給出問題(2)的解決方法,在此基礎上能熟練掌握問題(3)的討論方法。

3.分層練習:分層練習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一些基礎練習我們要求人人過關,而一些能力練習則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要求不易,盡量做到程度和難度的合理把握。以周末綜合練習為例,我們的題型設計是10個選擇題,7個填空題,4個解答題。C層同學我們要求全部完成。B層同學則要求選擇題的最后1題,填空題的最后1題,解答題最后1題的第二問選做。A層同學則直接去掉以上3題,不做。

三、實施分層教學后的變化與反思

分層教學優化了教學管理層級,突出了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全體性和選擇性,促進了學校管理的穩步發展。分層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保證了以全體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層教學帶來的許多變化:

1.學生通過分層學習開闊了視野,接觸了不同的學生和教師原有的行政班級,同學和老師相對固定,有的甚至三年都是同一個老師教學,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視野比較窄,并不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分層教學后,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風格的老師,并有機會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班級,其積極性大大提高。

2.學生通過分層學習更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了更好的努力方向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的教育。學生的成長最終要靠自身的努力來實現。分層教學后,學生進入了分化相對更小的班級,周圍的競爭者實力更為接近,學生在同層次的競爭中更容易建立自信心,看清今后努力的方向,學習的動力更足了。endprint

3.分層教學有利于激活教師的內在動力,增強發展意識。教師經過多年從教,雖然面對不同的學生,但基本的思路和模式已經定型,有的教師靠著經驗也能取得一定教學效果,但教師的工作也需要激情和動力來維系,如果維持老一套,從教師來講是在走下坡路,不進則退。分層教學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和改革,對教師是一種沖擊,更是一種機遇。教師必須接受挑戰,研究新的學情,煥發新的激情。

四、分層教學的困惑

1.分層教學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實行了多年,學生、家長和老師都認可了固定班級的形式。分層教學之后,班級分成了行政班和教學班。學生上課在教學班,會在不同的教室聽課,而其他時間在行政班(早自修、午休、自修和晚自修)。這樣就會使得教師想在課后找到學生沒有以前方便,同時學生忙于走班,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利用課間與老師交流。如果這樣的狀態久了,師生之間會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既影響師生感情,又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2.缺少了集中輔導答疑的時間

以往的行政班級,教師進行集體輔導,查漏補缺很方便,學生容易集中起來輔導,批改作業。走班之后,學生分散在各個行政班級,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集體導學非常困難,時間和場地都是問題,這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五、學生對分層教學的滿意度

分層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認可、適應、滿意那才是成功的。故我在本部高二年級兩個班級(一個實驗班,一個平行班)進行了“杭師大附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調查”(實收80份有效調查問卷)。

你對被編入現在的教學班滿意嗎:滿意,正好是適合我水平的層次(78人,97.5%);不滿意,我應該到更高的層次(0人,0%);不滿意,我在這個班有點吃力,想降低一個層次學習(2人,2.5%)。與分層前相比,課外向老師請教的機會:增多了(10人,12.5%);減少了(20人,25%);未變化(50人,50%)。分層后,你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55人,68.8%);減少了(5人,6.2%);未變化(20人,25%)。上課需要經常換教室,你覺得習慣嗎:習慣(21人,26.2%);開始有點不習慣,慢慢就習慣了(55人,68.8%);不習慣(4人,5%)。你希望繼續數學分層教學嗎:希望(62人,77.5%);無所謂(12人,15%);不太希望(6人,7.5%)。你對數學分層走班教學總的評價是:效果好(65人,81.3%);效果較好(12人,15%);效果差(3人,3.7%)。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分層走班還是適應的,對分層教學還是滿意的,這也讓我們對分層走班教學更加有信心。

六、分層教學的建議

幾年的分層教學實踐,讓我們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親身體驗。分層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也是這次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其長處,也有其不足之處,如何揚長避短,發揮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我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建議:

1.分層教學不宜過早,最好選在學生進入高中一學期后再進行高中數學和初中數學相比,知識內容變多了,變難了,很多同學以前在初中數學還不錯,進入高中后數學不再有優勢;而有些在初中沒有努力的同學,進入高中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變好了。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此時再進行分層有利于學生進行正確的目標設計和定位。

2.分層教學需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這里的評價機制是指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對學生的評價應當是動態評價。由于不同層次的要求不同,不能再用同一份試卷同一個標準來評價,而應當考查學生是否有所提高,即建立增量考核機制。讓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目標,達到個性發展推動整體發展。教師的評價則首先應當考慮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態度,對學生成績的提升程度,不應當唯以分數論成敗。我們應當認識到,要讓學生減負,教師的工作量其實是增加了,評價中要體現這種量的比較,再考慮工作的成效,使學生和教師都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和體會到成功感。

參考文獻:

[1]蔣永斌.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數學,2015,(5).

[2]任學寶.尊重學生的差異與選擇實施分類分層教學[J].基礎教育參考,2014,(17).

(責任編輯 陳 利)endprint

猜你喜歡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高中數學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過分層教學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研究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