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是那一聲鄉音難忘
——評現代錫劇《江邊新娘》

2017-09-09 08:56陳世海
中國戲劇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錫劇新娘

陳世海

反映當下現實生活的大型原創錫劇現代戲《江邊新娘》于2016年7月入選江蘇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9月中旬劇本改定后,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排練,終于11月16日晚在“2016中國(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暨第七屆(張家港)長江流域戲劇藝術節”閉幕式上壓軸亮相,本次表演也是本劇作為資助項目進行的首場驗收演出。盡管排練時間不足兩個月,期間更經過了無數的商討與修改,但呈現在戲迷面前的,已經較為成熟完整,演出效果很好,收獲了觀眾無數的掌聲。此后,《江邊新娘》又參加了11月18日晚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第三屆江蘇文化藝術節參賽劇目的演出,以及11月20日下午在蘇州會議中心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蘇州市文華獎·藝術展演季的演出。

在11月16日當晚演出后的首場驗收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對該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說:這部劇起點很好,寫成了一部“走心”的現代戲。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認為這部劇很有哲理的味道,始終沒有脫離生活,將真實生活藝術化呈現給了觀眾。中國劇協組聯部主任汪剛對這部劇的舞美特別欣賞,認為舞美與編劇、導演形成了合力,每個人物之間都充滿了戲劇性。專家們都對作品現狀與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令在場演職人員們頗感欣慰。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作為一部新編作品,能歷經兩個月的跋涉而獲肯定,確實獨有過人之處?!督呅履铩分v述了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青年旅游體驗師梁豐為了搪塞父母的催婚,通過微信朋友圈找到醫學院畢業生方亦紅,達成為期7天的免費“租約”,由她假扮女友回到了長江中心沙上島,而資助方亦紅讀完大學的社會媽媽“江碧云”極有可能也在島上,尋找她也是方亦紅此行的目的。梁家父母對“兒媳”極為滿意,方亦紅為鄉民診斷病情,收獲了所有人的好感,島上發展很快、物阜民豐,就醫難卻始終是個問題,人們都希望她能留在社區門診,方亦紅也愿意為鄉民服務,但當現代醫學理念與鄉村傳統觀念發生矛盾時,她心中的天平逐漸傾向于回城。在離別的碼頭邊,身患眼疾的吳阿姨拄著拐杖出現,方亦紅發現這個善良的婦女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江碧云”,她情感的閘門瞬間打開,動情地喊出了“媽”。在吳阿姨奉獻精神的引領下,方亦紅也終于意識到她的人生價值就在沙上島。她留了下來,一年后真的成為了梁家的“江邊新娘”。

就新編現代戲來說,本作的情節較為復雜、矛盾也很尖銳,加上一大批優秀演職員人的傾情奉獻,可看性極強?!耙痪鋺蜓陨成蟻?,三次欲走三次回?!狈揭嗉t排除困難留在了沙上,留在了最需要她的地方,她也因此收獲了愛情、友情與親情,在江邊展開了人生的嶄新篇章。

思想意境 貴在深刻

《江邊新娘》以城鄉一體化的美好愿景為素材,用戲曲舞臺的形式展現出了中國鄉土文明中的人性光輝,也展現出了刻骨的鄉愁。2014年12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調研時指出,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均等化愿望十分迫切,并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奮斗在基層第一線,是群眾生命健康的“守門人”,劇中女主角方亦紅放棄了去城市醫院的機會,選擇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能可貴的醫生。鳳還巢、燕歸山,不是一個簡單的擇業選擇,是漂泊游子源于故鄉的懷念、念于鄉情的呼喚、基于對國家發展的信任,將個人的青春夢融入中華民族的復興夢,融入健康中國建設進程的舉措。要理解此中的掙扎與追求,就必須讀懂“夢想”與“鄉愁”這兩個關鍵詞。

夢想。有多少蒼涼與無奈,就有多少希望與夢想。錫劇是一種清新淡雅的江南劇種,被譽為“太湖一枝梅”,傳統錫劇大多處理個人層面的生活問題,最適合演繹才子佳人的故事。但在《江邊新娘》這個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劇名下,探討的問題卻極其現實甚至沉重。首先這部作品講的是年輕人個人層面的擇業觀,擠上高考獨木橋、獲得進城入場券的鄉村優秀青年在畢業后是選擇在機會多、資源廣的城市拼搏還是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開拓事業?這個問題進而演化對年輕人道德層面的拷問,當家鄉建設離不開你的時候,是不是要為了自己在城市虛無縹緲的未知前程而辜負父老鄉親眼中含淚的期盼?其次是社會層面的課題,是村里留不住村醫、鄉村醫院“醫生荒”的現實無奈,更是鄉村發展進程中產生的空心化困境。社會大環境如此,問題被源源不斷地拋到人們面前,特別是有志于闖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面前。

本劇的編劇陸倫章是一位有著40多年工作經驗的劇作家,對普通群眾有著深刻的感情。他用充滿善意的筆觸細膩地描繪普通群眾、特別是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在劇中,他創作了保姆吳阿姨這個角色,她七年如一日用微薄的工資資助著方亦紅,卻不愿意露面來影響她的去留,可謂將善良與同情的傳統美德發揮到了極致。他曾經憑借以姆媽為主角的蘇州滑稽戲《顧家姆媽》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他說:“保姆將人類最寶貴的東西賦予了我們的社會,這就是大愛、擔當和希望。這些價值在今天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珍貴?!盵陸倫章:《喜劇與苦難》,《戲劇文學》2012年第2期。]盡管這是用來評價《顧家姆媽》的,對于本劇中的吳阿姨角色也同樣適用,她在與方亦紅通話中透露出資助她的原因:“七年前,在‘社會媽媽’愛心捐款儀式上,你作為貧困生代表上臺發言,你說,你的父母因病早早去世了,你就報考了醫學院,以后要為提高父老鄉親的健康服務,這是你的初心,我不需要你記住我報答我,如果你不忘初心,就報答這個社會吧!”僅僅因為貧困生的一句發言,就傾囊相助,是因為她知道,她愿意為社會有所作為的夢想能夠通過這個同樣善良的女孩得以實現。方亦紅確實沒有忘記初衷,“走與留”的搖擺是基于理性考量,而不是為了個人得失,“面對像吳阿姨這樣的疑難雜癥,這里沒有設備沒有導師沒有規培的機會,最終成為和老楊主任一樣的‘赤腳醫生’,我對不起供我讀了七年大學的恩人!”這才是讓方亦紅煩惱的根源。這個矛盾在第6幕悄然解決,“港城社區臨床檢測中心成立。包括長江中醫院在內的6家三甲綜合醫院與港口區的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對口協作協議,實現了雙向轉診,專家會定期到社區坐診?!蔽覈t療資源總數不多、分布不均,是群眾看病難的根源,也束縛著醫學院畢業生回鄉的步伐,政府對于醫療衛生資源的重新分配,是關乎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也破除了方亦紅為鄉親服務的硬性障礙。盡管著墨不多,使得方亦紅在報恩情感的觸動下選擇留下的舉動就變得更加合情合理。

鄉愁。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調研時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辈粌H漂泊異鄉的游子,即使是身在鄉村的人們,看對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能體悟到鄉愁的分量。一切景語皆情語,鄉愁寄托在吳媽媽希望復明后能看到“江邊的蘆葦江心的船,村頭的炊煙村尾的樹”,也寄情于人們對往昔生活方式的感懷:

新嫂嫂:看吶,阿桂家的煙囪冒煙了,燒朝飯哉!

二嬸嬸:如今家家戶戶都用電飯煲,只有養蜜蜂的阿桂搭張木匠屋里還勒浪燒柴爿。

三好婆:每次看到炊煙升起的時候,我象看到了自家的爺娘。這也是沙上最后的炊煙了。

舊的生活方式隨著社會發展而淘汰,舊的職業選擇也被新生代的年輕人所摒棄,甚至舊日鄉間人際關系中的默默溫情也在隨著城市化進程而淡泊,人們在訴說“沙上最后的炊煙”時,真正擔心的他們只能擁有沙上最后的醫生(即使也只是一位赤腳醫生),如果沒有年輕人的加入,這批人恐怕也將逐漸成為沙上最后的老人,隱而不發的憂愁緊緊地揪住了觀眾的心,“送走了鯉魚跳龍門”,“送走了鳳凰棲高樓”,“送走了一個個好后生”,“送走了希望不回頭”群演們的唱詞平淡得近乎壓抑,卻隱約透露出沙上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所以當方亦紅愿意留下來時,人們的歡欣鼓舞就可以理解了。他們迫切地希望年輕血液的加入,特別歡迎有專業技能的優秀年輕人留下來。導演韓劍英在手記中動情地寫道:“是天書般的炊煙,是理想的呼喚,將一個學有所成的鄉村精英帶回了家,歸依了那片天堂的鄉土,在年輕人的心中布下了創業的種子,迎娶了‘江邊新娘’”。這句話是站在男主角梁豐的立場上說的,“從農村考出去,又回到農村來,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輪回,而是一次重生的涅槃?!边@是導演對于女主角的理解。

全劇最后一幕,在女主角的婚禮上,來自城市的村官何陽自豪地說:“我們都是長江的兒女?!薄伴L江的兒女”與“江邊新娘”之稱謂擲地有聲,承載了太多沙上人對未來的期待,是榮耀、更是責任,年輕人留在基層、留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的鄉村,繼承當地人的意愿,推動鄉村的進步,這是沙上島的愿景,也構成了當代中國廣大鄉村的殷切期盼。

創作心態 貴在真誠

抱著觀看愛情劇心態進入劇場的人們恐怕要失望了,《江邊新娘》重點不在處理愛情,男青年梁豐的感情問題只占了很小的比重,這部作品旨在借助錫劇輕盈唯美的外殼描繪社會發展進程中年輕人如何決策的嚴肅問題。通過女主角的糾結與抉擇,全劇彰顯出的宗旨是正面而明確的,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產生沖突時,年輕人應當響應新的時代號召,不忘初心、圓夢中國,用激情與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出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入了21胡安娜:《湘劇現代戲〈月亮粑粑〉的啟示》,《中國戲劇》2016年第18期。世紀,用藝術作品充當道德家的口舌,呼吁年輕人放棄自我前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感動中國的道德高度,觀眾達不到,劇中的醫學院畢業生方亦紅一時半會兒也達不到,但作品真誠地向年輕人揭示了鄉村的發展水平,實際上也指明了一條創業的康莊大道,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村發展加速度已然超過周邊城鎮,經濟富裕、百姓安居、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什么都不缺,就缺人才,因此所謂的個人與集體的矛盾沖突實質上并非不可調和的,鄉村有愛,創業為緣,“沙上島完全有條件把美麗轉化為生產力”、“沙上島一定會成為城里人夢寐以求的桃花源”。得益于全劇成功的背景刻畫,作品就沒有落入道德綁架的窠臼,而充滿了誠意。

近年來,寫現代戲,搶占農村題材,一直是編劇們的首選。然而,寫農村題材現代戲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農村題材變成了宣傳教育的抽象觀念,以簡單的觀念沖突代替復雜的性格沖突,讓宣教模式取代了對生活的獨特發現和深刻感悟。以至于不少被稱為“專家戲”、“調演戲”的農村題材現代戲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代名詞。1胡安娜:《湘劇現代戲〈月亮粑粑〉的啟示》,《中國戲劇》2016年第18期。

但到了《江邊新娘》中,我們發現劇中人亦如身邊人(當然是經過精心加工過的),他們大多陽光、善良、樸實,一些角色就算有自己的小心思,也絕對算不上大奸大惡,劇情中的主要矛盾源自外在條件,絕非人與人之間的善惡斗爭,人們互相關愛、互相體諒,即使是最希望方亦紅留下的梁豐父母,特別是梁豐父親,也始終表示尊重她的選擇。角色們不處于極端環境中,沒有涇渭分明的價值對立,也沒有強大的反派壓迫,這種戲其實不好演,要么用力過猛要么平淡無奇,要么流于夸張要么失于乏味,要讓這種作品演得出色,唯有把握真情實感。但對于基層錫劇團體來說,演農村戲倒是有幾分先天優勢,這種優勢來源于演員們對島民心情的感同身受。因為這部劇寫的幾乎就是張家港鄉村的故事,基層劇團扎根于群眾,無論穿不穿戲服,他們都理解鄉村的渴望,這樣,無論多小的角色,都變得真摯動情了起來?!罢嬲\”更是貫穿于主要作品的一抹亮色,《江邊新娘》不是抽象地描繪道德人物,方亦紅面對病患的懷疑,會著急、會生氣,面對村官的質問,會無以作答、會奪門而出,面對梁豐的告白,會反駁、會煩躁,這一切都將她塑造成了一個復雜、真實、有血有肉的人物,她不是道德模范,而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剛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觀眾對她產生了共鳴,也進入了她的視角,捕捉到了細微小事件中的藝術大格局。

藝術手法 貴在唯美

《江邊新娘》共6幕,時長120分鐘,有著強大的創作陣容,聘請了國家一級編劇陸倫章擔任編劇,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導演韓劍英擔任導演,國家一級作曲汝金山擔任作曲,國家一級作曲吳忠良擔任唱腔設計、著名舞美設計師涂俊、燈光師張學偉、服裝設計師張柏源。劇中角色均由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演員擔當,除了領銜主演——“梅花獎、白玉蘭獎”雙獎得主董紅以外,資深演員夏敏瑩、朱寶根、朱燕君以及優秀青年演員沈科等都在本劇中擔任主演。優秀的主創團隊保證了整部作品無論表演上,還是舞美、服裝造型上都有極好的表現。

南方劇種長于情感描寫,但若一味抒情,全劇的節奏就會變得拖沓,敘事內容的交代也會變得不明不白。而《江邊新娘》的導演就取了一個巧,在每一幕開場各設計了集體舞這種承上啟下的橋段,包括太極拳、太湖美民族舞、新疆舞、印度舞以及廣場舞等五個串場舞蹈,調用了大量群眾演員,將沙上島民日常文化生活的片段真實而藝術地演繹了出來。伴著繽紛有趣的舞蹈畫面,通過三個好事阿姨的嘴將情節敘述出來,推動了劇情的起承轉合。觀眾反映:“編排比較新穎,廣場舞的那種動作、表演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味道,比較親切”。除了讓觀眾欣賞到了多種多樣的舞蹈畫面外,更重要的,還是將舞臺留給了主演們,為情緒醞釀與表達留足了時間與空間。

演員們如打磨藝術品般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態度保證了全劇的成色。錫劇本就是一種長于抒情寫意的南方劇種,需要演員們發自肺腑的情緒演繹。本劇女主角方亦紅扮演者是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演員董紅,主工錫劇姚派花旦,繼承了姚派行腔舒緩柔和,情急之時唱腔鏗鏘有力、富有感情的特點。從《一盅緣》的林六娘、《三三》中的三三、《林徽因的抗戰》中的林徽因,董紅能夠敏銳地捕捉到角色的內核,并在最短時間內與角色融為一體。作為一部現代戲,本劇對身段的要求比較少,看不到太多大幅度的動作,但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上仍能體現出濃重的錫劇味。第五幕中,方亦紅為了逃避內心的詰問,在雨中奔逃、躲閃到了歡喜嶺,她穿梭在八根立柱中間,背景是鉛灰色的、前景是霧蒙蒙的、女主角身著一抹紅裙,成為場上唯一的亮色,場上沒有其他道具,也沒有多余的動作,僅僅是充滿力量感的轉身與甩發,配合強烈的色彩對比,就將人物內心的彷徨展露無遺,既有現代舞的美感又有傳統戲的寫意??梢哉f,董紅以其獨特的演出風格,完成了一個清新的現代青年形象,可謂精彩!

除了獨腳戲,對手戲也演得極有味道,當梁母要送方亦紅手鐲時,方亦紅滿臉慌張地唱道:

呀?。ǔ?/p>

一只玉鐲重千鈞,

難、難、難,難壞了我這假冒人。

這玉鐲承載著老人期盼,

這玉鐲延續著家族婚姻。

欲接,假戲真做理不正,

不接,豈不寒了老人心?

更怕梁爸又犯病,

狂風卷走五彩云,

尷尬人又遇尷尬事,

欲接難接亂方寸。

這些都是方亦紅糾結的內心獨白,演員用手足無措的動作外化了出來,然而梁母卻完全感受不到她的煩惱,梁母端坐在沙發上,滿面慈祥地唱道:

她一旁默默不吭聲,

莫非含羞手難伸。

還望姑娘莫推卻,

這是爹媽一片情。

然后不由分說地拉著方亦紅戴上手鐲,方亦紅阻攔不及、只能作罷。一方的憂愁、煩心,一方的憧憬、希望,兩廂對比充滿了戲劇張力。

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橋段自然還是碼頭送別,留了整整一場戲的懸念最終揭曉,“江碧云”就是吳阿姨,方亦紅顫抖著握著電話走到吳阿姨身邊,一開始叫的是“吳阿姨”,瞬間感情迸發,改口成了“媽”,唱到:

吳阿姨.....媽

七年助學恩重如山,

尋你千遍夢里相偎,

盼來今朝喜相逢,

萬千歉愧頭難抬。

從今后我是你的眼,

風霜雨雪心相隨。

從今后我是你的眼,

心有陽光花自開。

從今后我是你的眼,

草木俯首報春暉。

唱完這一段,解釋完此時的心境,方亦紅做出了劇中鄉民、劇外觀眾期待已久的決定:“我決定留在沙上!”觀眾多時的感情醞釀隨著懸念的破解而得到了抒發的時機,劇場內瞬間掌聲雷鳴,不少人甚至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全劇臺詞很見功力,不說合轍押韻的基礎性要求,編劇還特別注意了人物身份差別帶來的話語差異,在評價小方時,梁父母與三位“嬸嬸”說的話是不同的:

梁 爸 (唱)霜花謝了桃花開,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梁 媽 (唱)待人接物有禮貌,知書達禮是人才。

手腳勤快嘴巴甜,

三老太 (唱)模樣俊俏心靈美,

五個角色都是鄉民,但有著細微的差別。但梁父是當地會計,唱詞略顯文雅;梁母是一個識大體的農村婦人,她對媳婦的第一考量是人品;三個“嬸嬸”是來湊熱鬧,也說不出多么深刻的贊美,夸人美貌總是最保險的。簡簡單單的唱詞特別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劇中有不少這種看似隨手拈來、實際精雕細琢的句子,充滿了靈動與智慧。

從劇場實際來看,觀眾們對三位穿針引線“好事嬸嬸”充滿了好感,時不時爆發出認同的笑聲,編劇陸倫章將其卓越的滑稽戲編劇才能充分傾注到了她們身上。三好婆、二嬸嬸、新嫂嫂是沙上島的三位“舞林高手”,她們既出現在廣場舞的團隊中,也出于好事的天性,奔波于廣場、庭院與梁家。很大程度上,觀眾們是跟隨著三位“好事嬸嬸”的視角在了解方亦紅。隨著“嬸嬸”視角的逐漸退出,作品的后半部分開始變得沉重,喜劇色彩也被正劇感所取代。三位“嬸嬸”的精彩演繹為整部作品增加了不少亮色,她們歡樂、吵鬧、碎嘴,帶著鄉村人天生的泥土氣,不忸怩作態、不遮遮掩掩,愛互相打聽、愛說閑話,這樣的角色似乎是延續了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成功作品《三三》中的村婦群像,《三三》的村婦們在采茶、洗衣、磨米中發揮了歡樂的天性,通過斗嘴、聊天推進了情節的進展,《江邊新娘》將群像進一步發展為三個有名有姓的角色,她們的功能是類似的,動作幅度更大、表情更加夸張、言行更加歡樂,為觀眾們增添了不少笑料。

該劇的音樂設計下足了功夫,既保持錫劇的原滋原味,又凸顯劇情的需要;既不失戲曲的本真,又尋找標新立異的節奏和旋律,充分展現了演員情緒、反映地域特色。細心的觀眾們能在劇中聽出《河陽山歌》的曲調?!逗雨柹礁琛氛Q生于張家港地區,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原生態歌謠,于2006年作為吳地山歌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督呅履铩返闹黝}曲就改編自這一古老的先民遺存,在河陽山歌《結識私情隔條河》曲調的基礎上重新填詞,寫出了“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個一個夢。一顆種子呀一個夢,用它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如此精彩的唱段,曲調蒼茫古樸、用詞鮮活有力,雙重審美的疊加奠定了新編錫劇《江邊新娘》傳統而又現代的基調。

為了符合錫劇優美和躍動的特點,《江邊新娘》的服裝設計,以時尚的款式為基礎,全劇采用局部裝飾點綴的方法,在色彩上大膽的突出人物特點和內心世界。在人物中,唯有象征正能量的吳阿姨,從始至終,色彩穩定、端莊。主角方亦紅在色彩上從紛亂到穩定單一,以色彩揭示出人物的內心變遷。

此外,當代人審美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形式感的看重。作為戲曲現代戲的《江邊新娘》,充分運用了光、色、形等現代生活中形式美的因子和手段。全劇燈光、舞美等設計無一處隨便為之,用現代藝術語言的敘述和美學觀念的打磨展現城鄉一體化的美麗圖景,處處獨具匠心、技法多元、充滿創意、風格多變,必要時打破了時空觀念。劇中的主要道具,能夠通過轉動調配、營造出空間層次感的“大框架”,帶有現代藝術極簡主義的風格,融合于抒情寫意的錫劇氛圍中,讓現代戲與錫劇味呈現出水乳交融的和諧態勢。在序幕與尾聲中兩次出現的大樹,如同一幅意韻深遠的裝飾畫,金黃的樹葉伴隨燈光的變換,與劇情完美地配合在一起,時而呈現出嫩綠、時而呈現出枚紅,將大團圓結局中“玫瑰人生”得意象演繹得活色生香。這樣不僅適應當代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審美要求,而且使整部作品的內涵得到更加詩化的外顯。

《江邊新娘》仍然是一部新作,盡管它經受住了人們苛刻的審視,但對其能走多遠,能走多好,還不敢妄下斷論。坦率的說,劇中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進之處:故事發生地在長江江海交匯地帶沙上地區的島上,劇中的長江風光與沙上風情體現還不夠濃郁,串場的太湖美歌舞不契合劇中故事地區背景,應當吸收當地亦已成熟的長江音樂與沙上歌舞,予以替換調整;在全劇故事發展把握上,如果在人物內心變化和外部事件影響上作些鋪墊交代,作品的完整性和思想性能體現得更加完美;就演與唱比較而言,女主角的唱顯得少了些,應發揮主演唱功所長,有所加強;舞美精致有余、卻不能準確地傳達出“鄉村味兒”,有些廣場舞與劇情的銜接尚顯生硬,還要打磨;道具場景的轉換與演員的配合還不夠嫻熟,調度上還要下功夫等。這些都將成為劇作下一步提升的方向。過去,編劇陸倫章在談及錫劇未來時說:“錫劇發展的方向,理應更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回歸鄉土化,地方化,民間化,牢牢扎根于鄉音泥土之中。錫劇的生命營養不是‘麻辣湯’,不是‘麥當勞’,而是‘豆漿味道’?!?陸倫章:《依依“故鄉”煙 何處是家園 淺談錫劇藝術本體的迷失與自救》,《中國戲劇》2010年第12期。確實,作為江南土生土長的地方戲曲,深入群眾、扎根基層,挖掘傳統之美、傳遞時代精神,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是錫劇義不容辭的使命,也是《江邊新娘》存在的理由?!督呅履铩窇敳粫钾摻K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李川的希望,“多聽專家的意見,多聽群眾的意見,多聽方方面面的意見”,爭取早日成為“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好作品,將這一曲來自鄉村的呼喚傳到更遠方?!督呅履铩穭倓倖⒑?,前面的航程還很長。

猜你喜歡
錫劇新娘
建構學校錫劇文化品牌的思考與實踐
普及教育對錫劇藝術傳承的重要性
芒街新娘
錫劇的音樂傳承與發展
新娘與父親
錫劇進校園的實踐與探索
——以無錫市羊尖實驗小學為例
二胡在錫劇伴奏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時尚嫁衣,新娘們過來看
新娘,你很帥
結婚季 新娘美甲推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