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自貿區媒體形象建構——以《天津日報》相關報道的話語分析為例*

2017-09-13 05:56郭金英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話語研究論叢 2017年1期
關鍵詞:天津日報自貿區

◎郭金英 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

天津自貿區媒體形象建構——以《天津日報》相關報道的話語分析為例*

◎郭金英 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話語分析關注的是文本中的語言特征及語言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系。作為話語分析實踐類型的新聞話語是構建現實的一種方式,是受眾了解現實的一種渠道。本文以話語分析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天津日報》有關天津自貿區報道的話語分析,從標題特征、引語類型和統計數據三方面的特征來剖析《天津日報》對天津自貿區形象的話語建構。研究發現,籌備階段的語言凸顯當局者的權威性和堅定性,而建成揭牌和后期發展階段的語言更具客觀性,整體起到了積極形象建構的效果。

形象建構;話語分析;新聞話語

1. 引言

城市(地區)形象是一種公眾印象,是多個印象的疊加(Lynch, 1960),主要通過大眾傳媒、個人經歷、人際傳播、記憶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Foot, 1999)。參考現有國外文獻,從20世紀60年代西方城市形象研究界提出“城市形象建設”的概念以來,該話題就引起各領域學者的關注,其研究變遷經歷了從初期的城市管理學、城市文化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和經濟學等學科到20世紀90年代的城市營銷和城市品牌建構的研究(Kotler & Gertner, 2002; Morgan, 2004; Ashworth & Kavaratzis, 2009)。21世紀初至今的城市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學領域,認為形象的建構是在傳播過程中實現的,主要關注作為信息發出者的城市主體和受眾研究,而對作為傳播內容的語言或多模態符號關注較少(Burd, 2008; Milman, 2012)。隨著20世紀70年代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的語言學轉向的興起和20世紀80年代的后結構主義及社會建構主義的影響,“話語”的概念得以深入。按照??碌脑捳Z理論,話語與社會語境之間是一種辯證的實現關系,認為話語不僅反映現實而且建構現實,話語和社會現實之間是一種相互建構的關系(Fairclough, 2003)。話語使得社會成員之間建立關系成為可能,并且通過話語的連接(articulation)構建各自的形象或身份(Wodak, 2001; Wodak & Reisigl, 1999)。城市形象作為一種社會現實,也是在社會成員之間話語互動過程中建構起來的。

作為距北京僅130千米的中國直轄市天津,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和“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天津已于2015年4月21日設立自貿區。因此,天津自貿區的形象對于其在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力有直接關系。鑒于此,本研究以近期媒體對自貿區的報道為對象,從話語分析的視角對天津自貿區形象建構展開研究,以期發現天津自貿區形象建構的媒體話語特征。

2. 話語、媒體話語與形象建構

話語(discourse)指超越語言本身的使用中的語言,是大于句子的語言單位。話語的概念自提出之日起所關注的就是使用中的語言,是關于行為、思想和語言互動的過程(Gee, 1999),是社會和文化實踐中的交際單元對社會現實的建構(Johnstone, 2002),其強調的是語言、社會和文化語境之間的關系以及話語如何建構人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和身份(Paltridge, 2006)。話語的上述定義決定了話語分析的研究對象是所有有意義的言語或文本。按照??碌纳鐣W觀點,這種有意義的言語或文本是能夠對現實世界產生效果的言語實踐,換言之,話語就是能對社會實踐起到建構作用的語言的具體使用。以??抡Z言觀和批評語言學為理論支撐而發展起來的批評話語分析將話語與社會的關系做了進一步解釋,并應用于話語實踐中。批評話語分析強調社會現實與語言使用的關系,其目的在于揭示語言背后的“故事”,即人們如何通過使用語言來呈現權勢關系,語言如何在社會文化環境中生成、創造、再現這種社會關系(van Dijk, 1985, 1988; Fairclough, 1995; Wodak, 1996)。在這些學者看來,話語建構社會結構和社會實踐,同時也被社會和社會實踐所建構,語言的使用攜帶著意識形態,因此語言本身就是社會實踐(黃國文、徐珺,2006)。故此,報刊中的新聞文本作為一種話語,也是社會實踐,其在表征現實的同時也在建構現實,進而影響人們對其所描述對象的印象和觀點。

媒體是指以廣播、印刷、網絡等為形式對新聞、事件的報道,能影響人們的知識、信仰、價值觀、社會關系和身份的形成和認識。而由于媒體在社會實踐中的重要作用,話語與媒體的融合自20世紀90年代后逐步形成并快速發展,代表性成果有范代克的《作為話語的新聞》(van Dijk, 1988)和費爾克勞的《話語與社會變遷》(Fairclough, 1992),為話語分析和媒體的結合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一種新的、跨學科的新聞理論。媒體話語涉及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所有媒介類型,包括新聞、評論、訪談、專題報道等。其研究方法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包括借鑒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分析模式(Fairclough, 1992, 2003)、語用學的觀點和方法(Wodak, 2001)、體裁分析法(Bell, 1991)和社會認知模式(van Dijk, 1988)等。在媒體話語研究方面,英國學者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相關的研究方法從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到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Winston, 1976)一書的整理發表對西方媒體話語研究起到了一定影響,尤其是在歐洲和澳大利亞。該書采取內容分析法,從詞匯、信息定位和引語方面對新聞進行分析,為后來的跨界面、跨學科的媒體研究奠定了基礎。

“形象”是人們對事物的主客觀印象。隨著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大眾傳播在“城市形象”的建構或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受???、布迪厄和哈貝馬斯的社會學理論以及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影響而產生的話語理論,使形象建構的話語研究成為可能。即媒體話語作為一種話語類型,是社會實踐的一種語言表現形式,其對形象這種社會現實起到能動的建構作用。作為媒體話語類型之一的新聞,是大眾傳媒的主要文字表現形式,是以文本或語篇的形式通過廣播、電視或報紙對新發生的事件的報道(van Dijk, 1988),是對事件的再現、身份的建構和關系的建立(Fairclough, 1995),其強調的是事件、話語和現實的互動關系和過程,是對文本的社會的歷史的建構。因此,“城市形象”作為一種社會現實,也能通過新聞文本對于事件的再現、身份和關系的建立而建構。由于新聞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針對新聞的話語分析一直是該領域學者關注的重點。隨著話語理論在國內的發展(辛斌,2006;田海龍,2012),有關話語與個體或機構的形象研究比較普遍,但是話語與城市形象相結合的研究,尤其是用話語理論對天津自貿區形象的研究還比較少見。因此,本文以《天津日報》中的新聞文本為分析對象,用相關話語理論對其語言展開分析,以期發現該報紙中的新聞在構建天津市形象方面的特征,進而豐富、補充話語與形象的相關研究。

3. 語料選取和研究方法

在天津地方媒體中,《天津日報》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該報紙是中共天津市委機關報,創刊于1949年1月17日,讀者對象主要是天津市干部、知識分子和職工,兼顧毗鄰省、市的讀者。因此,該報紙對人們認識了解天津有一定的權威作用。自2014年12月12日中央政府決定設立天津自貿區到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共歷時4個多月的時間。由于成立前期和成立初期是媒體對該自貿區進行宣傳報道的重要時機,而成立之后的一段時間是廣大受眾關注度最高的階段,因此本研究語料選取的時間跨度為2014年12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歷時一年半的時間,語料來源于《天津日報》網絡版。在該報網站上輸入關鍵詞“自貿區”,共得到16篇有關的報道(見表1)。

表1 《天津日報》有關自貿區的報道

批評話語分析是將語言的文本分析與社會實踐分析相結合,通過關注語言特征的研究,進而揭示語言和社會的關系,且分析方法不拘一格。本研究立足于話語分析理論,采用內容分析法,對《天津日報》中16篇報道的語言特征進行內容分類切割,考察天津市在與外界互動過程中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和方法,以找出其話語使用的一般規律。具體來講,本文從標題分布與特征、引語的使用和統計數據分析三方面解讀新聞話語的微觀呈現,得出該系列新聞在建構天津自貿區形象方面的特點。

4. 自貿區形象的話語建構

4.1 標題的分布和語言特征

標題是對新聞主題的高度概括,它將新聞內容的核心以簡明的語言形式呈現給讀者,因此對新聞標題的分析對于人們了解新聞的主旨和報道重心,進而推斷該報道對受眾的影響有重要意義。

(1)標題的分布

從表1可以看出,在16篇報道中,占據要聞版面的為11個,比例高達69%,由此可見媒體對天津自貿區的關注度,進而表明該自貿區的成立和建設是當地政府工作的重點,且是天津市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按報道的頻率來說,從自貿區籌備到掛牌成立,即2014年底到2015年4月21日,在短短的半年中共有10篇與之相關的報道,比例占全部報道的60%;而之后一年的時間里,即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報道僅有6篇。此種分配比例符合新聞報道的規律,即對于新近發生的事件,在一段時間內媒體總是給與過多關注,且天津市成立自貿區,本身也是促進天津市經濟發展和在國內乃至國際地位和形象的重要舉措,媒體在此時發揮自身的宣傳作用責無旁貸。

(2)標題語言分析

根據標題的內容及自貿區從籌劃到建成過程的時間節點,筆者將自貿區的建設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前期籌備(2015年1月7日至2015年4月13日)、建成揭牌(2015年4月21日)和后期發展(2015年5月20日至2016年5月1日)??v觀標題不難發現,每個階段的標題內容恰恰凸顯了其所處階段的工作重點。換言之,16篇新聞的標題內容建構了此三個階段:前期籌備(7篇)、建成揭牌(3篇)和后期發展(6篇)。

在前期籌備階段,標題所用語言更多的是反應一種努力實現的意愿,比如“打造”“努力打造”“力爭”等詞的運用。除了“意愿類”的詞匯之外,實際的“行動用詞”也呈現其中,例如“為自貿區法制建設建言獻策”“滬津粵閩專家‘把脈’自貿區”,充分體現了當地政府為成功建成該自貿區所采取的行動。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籌備階段,媒體還刊出了針對自貿區知識的普及,例如2015年1月12日“大講堂”欄目中的《自貿區面面觀》對于普通民眾加深對于自貿區的認識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也證明了媒體對于自身職責的履行——面向廣大受眾的宣傳。

建成揭牌階段的標題是針對自貿區本身的政策描述,包括“總體目標”“總體方案”等。這一標題中心的轉換凸顯出由構思到落成的過渡,其方案目標的設定也為后續工作有綱可尋打下了基礎。

觀察標題可以發現“后期發展”與前面兩階段是緊密相連的,即對于前期工作的推進,例如“圍繞助推天津自貿區發展建言”“深耕試驗田打造高新地——天津自貿區以理念創新引領‘五化’”。其中“助推”“支持”“深耕”“參與”等動詞的運用表明自貿區處于進一步發展階段,且符合國家創新發展、擴大合作的理念,因此可以斷定自貿區在此階段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

4.2 引語的使用

對話性是新聞的特征之一,即在客觀陳述過程中引用個體的聲音,這也體現了新聞生產的公眾性和消費的個體性(Fairclough, 1995)。新聞對話性的典型表現是引語的使用。引語是所有人類語言運用中十分普遍的言語交際現象。在新聞報道中,為了體現客觀性與真實性,報道者往往使用大量的引語。新聞中常見的引語有四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自由間接引語和自由直接引語。筆者通讀16篇新聞后發現,在所有的新聞語篇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是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因此,該部分的分析圍繞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展開。直接引語是對原話的忠實轉述,并有引號做標志,間接引語是符合時態序列規則的對原話語命題內容的轉述(胡蝶、辛斌,2013),即直接引語是對言語逐字逐句的原樣呈現,間接引語是對言語有分析的轉述。為了增強新聞的可信性,引語的來源一般為新聞目擊者或權威人士。統計16篇關于天津自貿區的報道,直接引語的使用達14處,而間接引語則多達29處。

在自貿區的前期籌備階段的7篇報道中,間接引語使用達到16處之多,而直接引語僅有一處。且在該階段的間接引語使用多為權威人士,例如市政府領導人和專家學者,所使用的引導詞多為“指出”和“強調”,其次為“表示”和“說”。其中“強調”為6次,“指出”為5次,“表示”為3次,而“說”為2次。引用的內容都是對于自貿區建設的決心和力度,例如“積極推進創新清單落地”“積極參與全球合作”“努力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毋庸置疑,自貿區的設立是國家和政府的重大舉措,關系到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因此,在該階段由市政府領導對此舉措作出指示,并經專家學者論證,充分證明了政府的權威性以及政府對此事的重視和所投入的精力?!短旖蛉請蟆纷鳛榈胤阶钣杏绊懥Φ膱蠹?,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表明了政府積極推進各項工作,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的決心。同時,塑造了自貿區引領新一輪開放,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的雛形。

建成揭牌階段的三篇報道中直接引語出現5次,同樣來自某部門領導人和專家學者,沒有間接引語的出現,且該5次直接引語出自該報紙轉載的新華社消息。經過前期的籌備,自貿區揭牌投入運行應該是當地政府和人民的一件大事,該報紙卻在此時間段只是給出國家政策的報道,沒有對當天的這一盛事給出具體的過程的描述,即沒有給廣大受眾對此產生直觀印象的機會,因此錯失了一次良好的宣傳機會。

后期發展階段的6篇報道中,間接引語共有13次,直接引語共有8次。經過觀察發現,該階段引語的施動者除了政府領導人外增加了新的群體,即自貿區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并且引用的內容都是自貿區建成后對這些企業或團體帶來的益處。例如“我們公司一下子就吃到了好幾項政策的甜頭”“使企業更加便捷地在國外融資”“只這一項政策就為公司節約了三到六個月的審批時間”等。作為自貿區運行情況的權威檢驗者,這些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發言人的表述在闡述自己受益的同時也印證了自貿區健康穩健的發展,為自貿區形象建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3 統計數據的使用

增強報道的客觀可信性除了引語的使用外,數據的運用也是一種常見策略。由于數據是建立在統計運算的基礎上的,其本身就是客觀性的一種體現。在天津自貿區建立前后的新聞語篇中,數據也被應用到了其中。經觀察統計,作者發現在所有關于自貿區的報道中,有數據出現的僅有4篇,且有3篇集中于2015年4月21日自貿區成立之后。

分析發現,2015年1月26日自貿區成立之前的數據不同于其他三篇,是關于天津港保稅區和空港經濟區的企業數量和規模的記載,例如“目前已累計注冊企業8000多家,其中僅世界500強投資項目就超過160個”。該類數據的羅列客觀上說明了該區域自身的優勢,亦為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天津自貿區發展的成效在其成立一年之際得以檢驗。因此,2016年3月有兩篇報道是關于自貿區的發展情況的,其中大量數據的使用,客觀上證明了其良好的發展勢頭,例如“據統計,2015年4月21日至12月31日,天津自貿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1507戶,同比增長130%,注冊資本3206.07億元,同比增長226.58%”“從海外汽車生產公司直接訂車,比國內同款車型能便宜15%左右”。

總之,作為自貿區成立一年后發展情況的檢驗,數據的使用在此突出了其客觀權威的作用,這也是新聞報道恰當運用策略,構建自貿區的繁榮發展的形象的一種體現。

5. 討論

作為主要媒體形式的新聞報道,是話語的一種實踐形式,是大眾了解事件或現實的主要渠道。本文以《天津日報》中關于天津自貿區的報道為分析對象,從話語的角度,探討該報紙的新聞報道在幫助大眾了解該區域,并建構該區域形象過程中的主要特征。分析發現:該報紙的新聞報道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標題的分布與特征、引語的使用和數據統計。

標題通常被認為是“新聞報道的眼睛”,即標題概括了新聞報道中最重要的信息,并能指引作者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van Dijk, 1991),在新聞語篇的編碼和解碼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換言之,新聞標題最能體現報紙的觀點和立場(呂萬英,2005)。針對標題,筆者主要從版面分布和語言特征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由于新聞語篇揭示了該新聞主體的意識形態取向(Hall, 1994),其版面分布也恰恰反映了該報紙對于所報道事件的重視度。69%的要聞版面占據比例足以說明該報紙將自貿區成立一事作為其宣傳的重點。其次,關于語言特征。語言作為意義的表述是人們對現實世界各種經驗的表達(Halliday, 1994),而分類是體現語言意義的手段之一,指通過語言對外部世界進行認知、歸類,從而“賦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辛斌,1997)。分類主要通過詞匯的選擇來實現,如形容詞、名詞、動詞等的選擇。通過分析發現,16個標題中,形容詞出現最集中的是三個明顯的褒義詞“高”“新”“深”,突出自貿區的發展定位和政策理念,而主要的諸如“合作”“改革”“轉型”“升級”“創新”等名詞也與國家立場緊緊吻合,力爭一改該市保守落后的形象。動詞在針對該主題的報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推進”“打造”“開放”“助推”“加快”“支持”“深耕”等。該類動詞邏輯性強,且生動形象,凸顯了政府對自貿區的重視,塑造了該區域熱火朝天、欣欣向榮、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積極形象。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使用也是此系列報道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新聞中,記者引用別人的言語,也就是將過去的事件帶到了當前的語境中,即該新聞中疊加了報道者和被報道者的雙重聲音(Bakhtin, 1984)。此乃報道者對于引語的操控,是人物言語(引語)朝著自己的話語方向移動(黃敏,2008),其在增強新聞客觀性、真實性、權威性的同時也客觀上表明了報道者的立場和傾向。通過分析,筆者發現該系列報道中對于政策指導性和政府決議性報道多采用間接引語,即只忠實于原文內容,而不是原來措辭。例如2015年1月7日的一篇共六段話的報道中,間接引語占到了四大段:“……指出,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強調,天津自貿區是……/……強調,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強調,加快建設自貿區……”間接引語在此類報道中應用是恰當的,因為發出指令的主體(間接引語的對象)是政府官員或專家學者等,其講話冗長詳盡的特點與新聞的簡潔明了的要求相矛盾。另外,引語的轉述動詞多為“強調”“指出”等指令性動詞,突出該決策的權威性和堅定性。與此相反,在政策實施一定階段后的成效檢驗的相關報道中,直接引語則占據了主要地位。直接引語不僅是對原說話內容的表征,也是對原說話方式和交談內容的再現,因此對于新聞真實客觀的要求而言是最有說服力的表現方式。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該系列新聞的直接引語的來源不僅僅局限于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而更多的是來自企業、金融機構和商會組織等不同領域,凸顯了不同的聲音,表明自貿區取得的成果和良好發展勢頭,客觀上建構了該區域的積極形象。

除上述兩大特征之外,《天津日報》關于自貿區新聞報道的另一個主要特征是數據的使用。新聞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它要體現新聞報道對時效性和客觀性的要求,因此對于自貿區成立之前的經濟情況做了數據統計。不僅如此,記者更是對該區域成立一年之際的發展情況給予精確的數字說明。根據傳播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閱讀新聞的動機是為了滿足信息、娛樂、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作為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舉措,自貿區的成立是天津乃至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大事,而其發展情況更是萬眾矚目和期待的。因此,精確數據的使用一方面滿足了受眾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更權威、客觀地證明了該區建成一年來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呈現了天津市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形象。

6. 結語

新聞是社會和政治世界所建構的實踐,是語言對人們所在世界的表征,它從本源上將其所代表的價值觀、社會觀和經濟結構施加到其表征的事物上(Fowler, 1991)。新聞話語在描述現實的同時也在構建現實,受眾通過閱讀新聞建構對現實的認識。因此,《天津日報》的報道對于人們了解天津自貿區和該區域的形象建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籌備階段的語言凸顯當局者的權威性和堅定性,而建成揭牌和后期發展階段的語言更具客觀性,總體上起到了構建積極形象的作用。雖然在揭牌成立當日的報道過于理論化,沒有給大眾形成直觀的認識,但其后續報道凸顯了天津自貿區建立一年后所取得的成效,其便利的投資貿易、金融的國際化和高效、充滿活力的營商環境,塑造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領跑者的形象。

致謝:

感謝天津外國語大學田海龍教授及匿名審稿專家對本文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趙芃副教授對本文的構思書寫給予了寶貴的指導意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Ashworth, G. J. & M. Kavaratzis. 2009. Beyond the logo: Brand management for cities., 16(8): 520-531.

Bakhtin, M. M. 1984.’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ell, A. 1991.. Oxford: Blackwell.

Burd, G. 2008. The mediated metropolis as medium and message., 70: 209-222.

Fairclough, N. 1992.. Cambridge: Polity Press.

N... London: Edward Arnold.

Fairclough, N. 2003..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oot, J. M. 1999. From boom town to bribesville: The image of the city Milan, 1980-97., 26: 393-412.

Fowler, R. 1991.. London: Routledge.

Gee, J. P. 199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Hall, S. 1994. Encoding/Decoding. In D. Graddol & O. Boyd-Barrett (ed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4-21.

, M. A. K..(2n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 B... Oxford: Blackwell.

, P.D...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s,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9(4): 249-261.

Lynch, K. 1960.. Cambridge MA: MIT Press.

Milman, A. 2012. Postcards as representation of a destination image: The case of Berlin.18(2): 157-170.

Morgan, N. 2004. Opinion pieces: Where is place branding heading., 2(1): 6-17.

Paltridge, B. 2006..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van Dijk, T. A. (ed.). 198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van Dijk, T. A. 1988..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van Dijk, T. A. 1991.. London: Routledge.

Winston, B., P. Beharrell & H. Davis. 1976..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Wodak, R. 1996.. London: Longman.

Wodak, R. 2001. What CDA is about—a summary of its history, importa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s. In R. Wodak & M. Meyer (e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13.

Wodak, R. & M. Reisigl. 1999. Discourse and racism: European perspectives., 28: 175-199.

胡蝶、辛斌,2013,中美報紙硬新聞時態非連續性間接引語比較研究,《外語研究》,第6期,39-43頁。

黃國文、徐珺,2006,語篇分析與話語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10期,1-6頁。

黃敏,2008,事實報道與話語傾向,《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10-16頁。

呂萬英,2005,英文新聞標題批評性分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第3期,49-52頁。

田海龍,2012,語言功能性與當代中國新話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第6期,8-11頁。

辛斌,1997,英語語篇的批評性分析芻議,《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第4期,43-49頁。

辛斌,2006,《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轉述方式和消息來源的比較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3期,1-4頁。

Tianjin FTA Image Construction: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s on

Guo Jin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Discourse analysis concerns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reality. News discourse, as a practice of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way of constructing reality and a channel for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basis, is to analyze’s relevant reports on Tianjin FTA and study the way FTA image is constructed via headlines, type of quotations and the data of the report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nguage is powerful and firm in the preparing phase whereas in the later operation phase objective, which guarantees the news repor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ianjin FTA image construction.

image construction, discourse analysis, news discourse

郭金英

聯系地址:天津市(300134)北辰區光榮道409號,天津商業大學

電子郵件:guojinying@163.com

郭金英,女,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話語分析。

猜你喜歡
天津日報自貿區
主題報道如何出新出彩
——以《天津日報》“見證天津”系列報道為例
探索傳播規律 創新黨報理論宣傳理念
天津自貿區輻射效應研究
自貿區談判背景下中日韓經貿合作前景分析
以機制革新應對轉型挑戰——對話天津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天津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楊桂華
報業轉型路徑——天津日報傳媒集團篇:以機制革新應對轉型挑戰——對話天津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天津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楊桂華
周蓮娣《筆比刀快》問世
鏡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