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路徑探究

2017-09-15 05:09趙梓雯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路徑醫學院校

【摘要】醫者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是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與健康的重要群體,對推進和諧社會主義建設價值非凡。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的職業道德映射了整個社會道德水平,其相關建設事關醫學事業發展。醫學院校作為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培育陣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志在必行。本文以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為研究課題,在對其現狀作出簡析的基礎上,重點就其完善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醫學院校 職業道德教育 完善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07-02

一、引言

素質教育環境下,高等教育的目標定位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既要重視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培養,又要關注其職業道德建設。只有在良好的職業道德支撐下,醫學人才的價值才得以發揮,其知識能力亦有了用武之地?,F階段,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中暴露的種種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映射了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素質教育關懷下,通過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醫學生職業道德建設已取得初步成就,對相關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但客觀維度講,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學生主觀因素、課程設置因素、實踐機制因素等,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尚存不足之處。少數醫學生對職業道德認知不足甚至片面,過度追求專業發展,而忽視了綜合素質建設,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強調教師講授,與學生互動不足,內容設計滯后,難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并限制了其個性成長。此外,在教育實踐中,理實結合思想體現不到位,人文關懷缺失,對相關實踐活動的支持不足,開展力度及覆蓋面積都達不到要求,不利于學生對職業道德的領悟及應用。上述問題的客觀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就業難度,是未來醫學院校教育改革優化的重點方向。

三、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路徑

黨的十八大工作報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甭殬I道德教育不僅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要求,其價值還體現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路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1.優化課程設置

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發展,人們對醫者提出了更高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范。富有現代時代特征的職業道德精神,不但要滿足人們的基本醫療服務,還需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健康要求。因此,新時期,醫學院校要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更要重視課程內容創新,以《黃帝內經》、《大醫精誠》等為介入點,引導學生傳承優良醫學道德文化,學習勤奮鉆研、求真務實的治學作風,效仿“普通一等”的行醫準則,培養學生慎獨自愛的個人修養。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律意識教育,緊跟國家發展形態,具體化職業道德內容,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教育等多個領域入手,延展學生知識視界,以促使他們積極、更好地踐行于日常生活。

2.重視人文滲透

歸根結底,現代意義的醫學院校教育本質是服務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是以生為本的教育,著需注重人文精神滲透。人文教育的涵蓋十分廣泛,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為博愛精神、尊重人權、人際關系、文化修養以及道德品質等。因此,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人文滲透并非一蹴而就,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體現了教學各層面。簡單而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文思想,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強調其主觀能動性發揮,以興趣培養為基點,致力于教學方法創新。例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優勢,不斷延展職業道德教育時空,通過QQ、微信、微博等平臺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與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適時轉載醫療方面的重點新聞和熱點話題,并引導學生討論,加以精準的分析,做深入引導,潛移默化中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效果。

3.加強引導實踐

職業道德更多的是思想精神層面的認知,單純地倚靠講授引導,很難達到教育要求,同時還需實踐強化。根據地點差別,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實踐教育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種方式。校內實踐,要求醫學院校組織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如文藝晚會、技能大賽等,著重將職業道德素養作為評分標準,塑造良好學術氛圍,把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加深其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同時,學校還需深入社會基層,開展系列公益實踐活動,將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發揚光大。此外,醫學院校應著力推動教學研一體化發展,與相關醫學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發與完善職業道德教育,并從不同維度審視學生表現,使之在醫學“實戰”中強化職業道德意識,為其后續成功就業奠定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完善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實踐存在差異,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醫學院校切實加強對學術研究的關注,堅持國家政策方針引導,重新審視自身職業道德教育不足,可結合本文論點,采取更多有效完善措施,并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積累經驗,以促進醫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甜,黃中巖. 新形勢下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討[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5,06:118-119+130.

[2]田懷谷,黃新建,汪文新. 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現實審視及其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5:84-86.

[3]劉海春,孫東屏.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實施路徑探究[J].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04:77-81.

作者簡介:趙梓雯,男,1980.10,漢族,四川廣安,碩士,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川北醫學院。

該論文系“四川省教育廳 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CJSFZ16-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教育完善路徑醫學院校
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必然邏輯、實踐探索及思考
新醫科背景下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實踐研究
高教領域多黨合作制度的完善路徑研究
淺談加強公路行政執法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完善路徑探究
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
現代企業財務分析體系構建和完善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就業狀況及教育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