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根及其混淆品的鑒定

2017-09-23 07:09李娟王智劉塔斯龔力民劉清茹陶慶彪樊子生李順祥
中國中藥雜志 2017年17期
關鍵詞:蘆竹鑒別禾本科

李娟 王智 劉塔斯 龔力民 劉清茹 陶慶彪 樊子生 李順祥

[摘要] 該文對蘆根及其混淆品(蘆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態、性狀、橫切面組織構造和粉末特征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比較,確定蘆根及其3種混淆品的主要鑒別特征,為禾本科植物資源的合理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 禾本科; 蘆葦; 蘆竹; 南荻; 芒; 鑒別

Studies on identification of Phragmitis Rhizoma and its counterfeits

LI Juan1,2, WANG Zhi1, LIU Tasi1, GONG Limin1, LIU Qingru1, TAO Qingbiao1,

FAN Zisheng1, LI Shunxiang1,2*

(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 Hunan Provinc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Bioactive Substance Discov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main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Phragmites Rhizoma and its counterfeits (rhizomes of Arundo donax,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and Miscanthus sinensis) and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s of gramineous plants through system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 plant morphogenesis, character, transverse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wder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gramineae; Phragmitis communis; Arundo donax;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Miscanthus sinensis; identification

蘆根為蘆葦屬Phragmites Adans.植物蘆葦P. communis Trin.的根莖,是臨床常用中藥,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之功效。用于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肺癰吐膿,胃熱嘔噦[1]。蘆竹根是蘆竹屬Arundo L.植物蘆竹A. donax L.的根莖,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利尿消腫,主治熱病煩渴,骨蒸發熱,吐血,熱淋,小便不利,風火牙痛[2]。芒根是芒屬Miscanthus Anderss.植物芒M. sinensis Anderss.的根莖,異名芭茅根(《分類草藥性》),《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記載,其具有通氣血,治婦女干病的作用[3],蘆竹根和芒根為民間常用中草藥。南荻根是荻屬Triarrhena植物南荻T.lutarioriparia L. Liu的根莖,主產于我國湖南洞庭湖區域,現主要用于固土保水、改善周邊生態環境、造紙和飼料等,無藥用記載,這4種植物均來源于禾本科。由于蘆根和蘆竹根都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之功效,加之藥材性狀相似,臨床應用常出現混淆和誤用[4]。同時,蘆葦、蘆竹、芒和南荻4種植物的生長習性相似,喜河岸、池塘、沼澤及濕潤地生長,并且植物形態非常相似,導致蘆根藥材采收時,出現植物辨認不清,藥材來源混亂等情況。因此,本文對蘆根及其3種混淆品的原植物形態、性狀和生藥學特征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比較,為正確區分蘆竹、蘆竹根、南荻根和芒根,合理應用禾本科藥材提供參考。

1 材料

1.1 儀器

SMZ168型MOTIC顯微鏡和圖像系統,拍照及提供顯微測量數據;AF12A型Auari600打粉機(溫嶺市奧力中藥機械有限公司)

1.2 藥材

蘆葦、蘆竹和芒采自湖南瀏陽,南荻采自湖南洞庭湖,經湖南中醫藥大學王智老師依次鑒定為禾本科植物蘆葦P. communis、蘆竹A. donax、芒M. sinensis和南荻T. lutarioriparia,憑證標本保存在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活性物質篩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 試劑

水合氯醛、甘油均為分析純。

2 方法

2.1 原植物鑒定

實地采集樣本,結合文獻資料[58],觀察原植物的花穗、莖稈、葉和根莖,比較并區分蘆葦、蘆竹、南荻和芒的植物形態。

2.2 蘆根藥材及其混淆品的性狀鑒定

結合文獻資料[911],比較蘆根、蘆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鮮品和干品的形狀、大小、表面(色澤與特征)、質地、斷面(折斷面或切斷面)及氣味等特征[1]。

2.3 顯微鑒別[1]

橫切片制片:取蘆根、蘆竹根、南荻根和芒根干品,浸泡,選擇樣品橫切切片,水合氯醛試液透化,稀甘油試液裝片,置顯微鏡下觀察,拍照,記錄各橫切面顯微特征。

粉末制片:蘆根、蘆竹根、南荻根和芒根干品,粉碎,過5號篩,挑取少許置載玻片上,水合氯醛試液透化,稀甘油試液裝片,置顯微鏡下觀察,拍照,記錄粉末顯微特征。

3 結果

3.1 原植物鑒定

蘆葦:圓錐花序大型,長20~40 cm,分枝多數,著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長約1.2 cm,含4花;小穗柄長2~4 mm,無毛;小穗無芒;花的顏色為紫褐色。莖稈高2~5 m,直徑1.0~2.5 cm,稈中空,具20多節,稈壁厚0.4~0.9 cm;莖稈節子具有明顯的環狀突起,節間下端有1層分生組織;莖稈每節有腋芽,呈互生;節間上部有1圈白色粉狀蠟層覆蓋(蠟環),蠟環上部靠近節處有1圈短絨毛(毛環)。葉片披針形線形,互生,長30 cm,寬1~2 cm,無毛,頂端長漸尖成絲形。根莖粗壯多節。endprint

蘆竹:圓錐花序大型,長30~60 cm,分枝稠密,斜升;小穗長1.0~1.2 cm,含2~4朵小花;外稃中脈延伸成1~2 mm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生長柔毛,毛長5~7 mm;花的顏色為淡黃色。莖稈高3~6 m,直徑1~3 cm,稈中空,具20~30節,稈壁厚1.5~2.5 cm;莖稈節無明顯的環狀突起,節間下端有一層分生組織;莖稈每節有腋芽,呈互生;節間上部有一圈白粉層覆蠟環;上部節常生分枝。葉片帶狀,互生,長30~60 cm,寬3~5 cm,基部接近葉鞘處篾黃色,抱莖,軟骨質,略成波狀;新生葉片具白色條紋。根莖粗壯多節。

南荻:圓錐花序扇形,長30~40 cm,分枝稠密;主軸伸長達花序中部,由100枚以上的總狀花序組成,稠密,節與分枝腋間無毛;小穗長5~5.5 mm;小穗無芒;花的顏色為黃褐色、紫紅色。莖稈高5.5~7.5 m,直徑2~3.5 cm,稈幼嫩時為實心,中間有髓,老熟后中下部形成中空,而頂端仍為實心莖稈,具42~47節;節部膨大,稈環隆起,及其芽均無毛;莖稈每節有腋芽,呈互生;表皮上附有白粉狀的臘質。葉片帶狀,互生,長85~98 cm,寬4~6 cm,邊緣鋸齒較短,微粗糙,上面深綠色,中脈粗壯,白色,下面隆起,基部較寬。狀莖粗而多節根。

芒:圓錐花序,長15~40 cm,分支堅硬上舉,主軸無毛,節與分枝腋間具柔毛;小穗披針形,長4.5~5 mm;小穗柄無毛;小穗有0.8~1.0 cm長的芒;花的顏色為黃褐色。莖稈高1~2 m,直徑0.6~1.0 cm,全稈實心,稈壁厚2.5 mm;莖稈節子上無明顯環狀突起,節處無腋芽;莖稈的節間下端有生長環;節間上部和下端均有1圈白粉層蠟環,蠟環上部靠近節處有1圈毛環。葉片線形,互生,長20~50 cm,寬0.6~1.0 cm,下面疏生柔毛及被白粉,邊緣粗糙,葉片中脈白色明顯。根莖叢生。

4種植物的莖、葉的形態特征相近,很容易混淆,但從花的形態結構上可以明顯區分(表1)。

3.2 蘆根藥材及其混淆品的性狀鑒定

蘆根:須根粗壯,鮮蘆根呈長圓柱形,干時呈扁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2 cm,節間長1~9 cm,表面黃白色,具光澤和細縱紋,外皮疏松可剝離。有環狀突起的節,節上有時可見殘根及芽痕。體輕,質韌,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中空,壁厚2~3 mm,有小孔排列成環。氣微,味甘。

蘆竹根:干時呈彎曲扁圓條形,長10~18 cm,直徑2.0~2.5 cm,表面淺黃色,具光澤,環節上有黃白色葉鞘殘痕,有的具殘存的須根。橫切片黃棕色,粗糙,有多數突起的筋脈小點,縱切片可見眾多纖維,壁厚2~5 mm。體輕,質硬,不易折斷。氣微,味苦、甘。

南荻根:干時呈扁圓柱形,常彎曲,直徑1.0~2.5 cm,表面黃白色,具光澤及縱紋。節部常有極短的毛茸或鱗片,節距0.5~1.9 cm,質脆硬。斷面皮部裂隙小,中心有一小孔,孔周圍呈粉紅色。氣微,味甘。

芒根:少見粗大多節根莖,根莖緊密叢生,表面呈淡紫色,具光澤。芽時葉鞘外皮紫紅色,疏松可剝離;多須根,呈紫色。氣微,味甘(圖1)。

3.3 顯微鑒別

3.3.1 蘆根及其混淆品橫切面組織構造特征 蘆根橫切面:表皮為1列排列緊密的類方形細胞,表皮層厚19~22 μm,外壁較厚;下皮纖維3~4列,微木化;皮層寬廣,可見類長方形大空腔(徑向1.5~1.7 mm,切向0.4~0.6 mm)徑向排列呈環狀;外側束間纖維環為4~5列細胞組成,排列成深波狀環狀,胞壁微木化,纖維環的每一突出部都有1個小型維管束,維管束外韌型,排成2輪,每個維管束有2個大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呈品字形,導管類圓形,維管束周圍均有木化纖維或厚壁細胞環繞,內側束間纖維環由4~5列細胞組成,排列成環狀;內、外側束間纖維環之間散在大量維管束,形態同前所述的品字形維管束,僅2個導管巨大;髓部中央為大空隙(圖2)。

蘆竹根橫切面:表皮為1列排列緊密的類方形細胞,表皮層厚14~16 μm,外壁較厚;下皮纖維4~5列,微木化;皮層可見類方形空腔(徑向0.4~0.6 mm,切向0.2~0.4 mm)排列呈環狀;中柱薄壁組織散在大量無限外韌型維管束,每個維管束有1個大導管(或1個小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導管類圓形,維管束周圍均有木化纖維或厚壁細胞環繞;髓部中央空隙較蘆根?。▓D2)。

南荻根橫切面:表皮為1列排列緊密的類方形細胞,表皮層厚21~30 μm,外壁較厚;下皮纖維3~4列,微木化;皮層寬廣;中柱薄壁組織散在大量無限外韌型維管束,每個維管束有1個導管(少數為2個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導管類圓形,維管束周圍均有木化纖維或厚壁細胞環繞;髓部中央空隙較蘆竹根?。▓D2)。

芒根橫切面:下皮纖維4~6列,微木化;皮層可見橢圓形空腔(徑向0.2~0.3 mm,切向0.2~0.4 mm)排列呈環狀,空腔之間的薄壁細胞有一個小型維管束(部分有2個小型維管束),維管束外韌型,呈類圓形,有2~6個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導管類圓形,維管束周圍均有木化纖維或厚壁細胞環繞;皮層內部到髓部散在大量同前所述類圓形維管束;髓部中央空隙極?。▓D2)。

3.3.2 蘆根及其混淆品粉末顯微鑒定 蘆根:粉末淡黃色。表皮細胞由長細胞和短細胞組成,長細胞深波狀彎曲,有些壁及厚,胞腔呈線型;短細胞成對,一個為硅質細胞,另一個為栓化細胞;下皮細胞呈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寬20~45 μm,細胞壁念珠狀增厚;少數網狀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導管以網紋導管為主,直徑2~4 μm;色素塊,黃褐色,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圖3)。

蘆竹根:粉末土黃色。表皮細胞由長細胞和短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深波狀彎曲;下皮細胞呈長方形,寬18~35 μm,細胞壁稍增厚;少數網狀薄壁細胞;導管以具緣紋孔導管為主,直徑2~5 μm;色素塊,黃褐色,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圖4)。endprint

南荻根:粉末灰黃色。表皮細胞由長細胞和短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深波狀彎曲,壁及厚,呈大腸狀;下皮細胞呈長方形或不規則型,量大,寬10~25 μm,部分細胞內含棕紅色色素塊,細胞壁稍增厚;網狀薄壁細胞量大,部分含淀粉粒;導管以網紋導管為主,直徑2~6 μm;色素塊,黃褐色或紫紅色,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圖5)。

芒根:粉末灰黃色。表皮細胞由長細胞和短細胞組成,長細胞呈深波狀彎曲;下皮細胞呈長方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量多,細胞壁木化增厚,寬20~50 μm,部分細胞含棕紅色色素塊;網狀薄壁細胞量大,呈紫紅色;導管以螺紋導管為主,直徑4~26 μm,少量網紋導管和具緣紋孔導管;色素塊,黃褐色或紫紅色,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圖6)。

4 討論

原植物形態和生長環境:①在湖南隨處可見的是芒,一般生長在向陽開闊的坡地上,而蘆葦是擇水而生,南荻在洞庭湖區周圍常見,蘆竹相對于蘆葦,分布少,產量較少;②南荻花和蘆葦花小穗無芒,而蘆竹花和芒花小穗有芒,并且蘆竹小穗為短芒,芒花為長芒;蘆葦花穗蓬松如絮,蘆竹和南荻花穗成一簇,芒草的花穗線條分明;③芒的莖稈是實心,而蘆葦和蘆竹的莖稈是空心,南荻的莖稈上部是實心,中下部是空心;芒的莖稈無腋芽,不會分枝,而蘆葦、蘆竹和南荻的莖稈有腋芽,常生分枝;④葉片寬度:南荻>蘆竹>蘆葦>芒,葉片中脈白色的清晰度不一樣,芒中間的白色葉脈最為明顯。

芒根與其余3種根莖的差異較大,其根系叢生,少見粗大多節根莖,較易區分,其余3種根莖的明顯區別為:①蘆葦根莖的須根發達,其次是蘆竹,最后是南荻;②南荻根莖的節距較蘆葦和蘆竹的短,且質脆硬,易折斷;蘆根和蘆竹根質韌,不易折斷。③南荻根莖斷面皮部裂隙較蘆葦和蘆竹的小,中心孔部比蘆葦和蘆竹的??;④蘆葦根莖橫斷面有明顯的小孔排列成環;蘆竹根莖橫斷面有多數突起的筋脈小點;南荻根莖橫斷面呈黃白相間的環紋。

蘆根及其混淆品的橫切面組織構造:①蘆根橫切面皮層可見類長方形大空腔徑向排列呈環狀,大空腔占徑向觀察視野的三分之一;蘆竹根和芒根皮層雖有空腔排列呈環狀,但比蘆葦的小很多;②維管束均為無限外韌型,其中蘆根的維管束由2個大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呈品字形;蘆竹根和南荻根的維管束相似,由1個大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南荻少數可見2個導管);芒根的皮層內部到髓部均勻散在大量類圓形維管束,維管束有2~6個導管和1個韌皮束組成。③髓部空隙:蘆葦>蘆竹>南荻>芒;④由于制片所用材料均為干品,使蘆竹根皮層空腔之間的薄壁細胞未很好的表現出來;芒根制片時,表皮易剝離,組織構造特征圖中未觀察到表皮,但對表皮單獨制片,觀察到表皮為1列排列緊密的類方形細胞,外壁較厚。

蘆根及其混淆品的粉末特征:粉末特征主要區別在于蘆根和南荻以網紋導管為主;蘆竹根以具緣紋孔導管為主;導管以螺紋導管為主,并可觀察到少量網紋導管和具緣紋孔導管。表皮細胞雖由長細胞和短細胞組成,但細胞壁增厚及波狀彎曲程度有差異。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四部[S]. 2015: 164,附錄30, 附錄200.

[2] 杜方麓, 賀又舜. 湖南藥物志.第3卷[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 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上冊[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836.

[4] 周永良, 孔朝暉. 蘆根與蘆竹根不應混淆[J]. 中國藥業, 1997,6(8): 14.

[5] 魏巍, 尚富德. 蘆、荻考辨[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9(2): 15.

[6] 張樂彝. 芒稈與荻、葦的植物學區別[J]. 中國造紙, 1993,12(1): 69.

[7] 孫琪華, 白權. 蘆根與蘆竹根的鑒別探討[J]. 川北醫學院學報, 1994,9(4): 38.

[8] 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6.

[9] 孫寶惠, 王連水, 張俊芳. 蘆根及其混淆品的鑒別[J]. 中國藥學雜志, 1993, 28(12): 720.

[10] 劉錦標, 賴小平, 黃紅中. 中藥蘆根和葦莖的鑒別研究[J]. 廣州中醫學院學報, 1995, 12(6): 41.

[11] 沈偉. 蘆根和蘆竹的生藥鑒別[J]. 時珍國醫國藥, 1998, 9(5): 441.

[責任編輯 呂冬梅]endprint

猜你喜歡
蘆竹鑒別禾本科
響應面法優化蘆竹中蘆竹堿提取工藝
花葉蘆竹及其優化栽培技術
花葉蘆竹的研究進展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學生在酸、堿、鹽等物質鑒別中的能力
不同生物預處理對蘆竹和玉米秸稈及其厭氧消化性能影響研究
禾本科植物遺傳中根癌農桿菌介導法的應用
豆科與禾本科牧草混播組合篩選試驗研究
花生田禾本科雜草田間藥效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