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師德培養探析

2017-09-26 21:57王銀輝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7年9期
關鍵詞:漢語言師德師范生

師德是師范生培養之基石,師范學校不僅要在師范生培養目標中突出師德,而且要在教師專業的教學中凸顯、滲透師德教育;既要在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中彰顯師德,又要在多元評價中規范、促進師德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師德的培養,要充分利用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從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中汲取養分,通過閱讀積累獲取科學的個體意識、為人處世之道、為師之道、國家民族意識等真知灼見,全面提升為自己的修養與智慧,并轉化為一種內在的、自覺的實踐能力。在堅守中華文化師德傳統的同時,又要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文化的需要,不斷創新,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落實素質教育進行持續探索,并形成一套科學、系統并不斷完善的培養體系。

國家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的血液主要來源于師范生,因此,師范生的培養關乎國家教育發展的未來。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師德的培養,關系到民族的未來,文化的傳承,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謂任重道遠。然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加上師范生擴招,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出現了“以教謀利”“急功近利”等不良狀況,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令人堪憂,甚至是違法亂紀的現象。2012年,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強化教師的師德建設。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明確指出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應強化師德教育,堅定教師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1]漢語言文學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傳統色彩濃厚的專業,受市場經濟沖擊尤為明顯,面對金錢和利益的誘惑,認為專業知識是“實”,而師德相對空泛的“德空業實”觀念趨于普遍,致使師范生中存在明顯的“學而無用”論等消極傾向,師德教育亟待加強。

在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德之培養應居首位,亦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之所在。從《大學》中的“德者,本也”,孔子的“誨人不倦”,以及劉備的“惟賢惟德,能服于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李白的“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到陶行知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中國文化一直強調德在立人、為人處世中的重要性。德乃人立身之本,人之言行舉動無不為德之外現。因此,要強化德育不是空洞的口號或流于形式,而應融入日常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德之提升必須結合“識”之習得,依托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弘揚,將德育的培養同個人、社會與國家的發展融為一體。

一、德之本在于為人,人的存在是根本

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存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體”[2]P487的存在。以人為本,是社會發展和個人存在的基礎和共同要求,因為“人類社會本體最基本的存在是人的存在,即社會存在首先是人的存在,因此,只有以人作為出發點,才能科學地揭示、解答社會及政治本體中的諸多問題”[3]。首先是人的發展,以人為本,引導師范生樹立科學觀念、科學品性,形成科學的健康意識、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尊嚴意識和法律意識,并且能夠將這些觀念和意識轉換成為實踐行為能力,沉淀為修養與智慧。這種沉淀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與積累,積累必須從閱讀開始,也惟有閱讀才能達到。中國教育自古便倡導從閱讀詩文中獲取真知的學習方式:“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盵4]P650閱讀既要廣泛又要有方向性和針對性,廣泛閱讀中華文化經典著作,從經典中獲取對人及人類、社會、歷史與文化等方面的“識”——真知灼見,如自由與平等意識;同時,還要注重閱讀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對師德的認識,學習并轉化為自我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修養和認識。

二、德之要在于處世,恰當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離開了群體,不可能孤立存在。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個人才可能融于群體之中,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師范生惟有在端正個人品行,并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和智慧的基礎上,具備同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與素養,才能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影響未來學生的成長,為之樹德,助其立德。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更應該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智慧,學習為人處世之道,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力內化為素養”[5],從而為以后的教育實踐做好充分準備。如讀《論語·子路》,孔子極為注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P134的言傳身教,可以從中學到孔子如何為師、以身作則教育弟子的教育理念;孔子的“當仁,不讓于師”[6]P167,主張在仁義道德面前師生平等,可以在以后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借鑒他平等教育的理念;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6]P145,提倡教師應對學生給予極大熱忱,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持續不斷地將極大的熱忱投入教育事業,方能成就“百年樹人”之大業。

放眼長遠,更應站在德以興邦的高度,凝聚眾人之德以實現國之長治。個人離不開社會、國家和民族,個人的發展以社會、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為前提,同時又要服務于社會、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昂诵乃仞B是所有個體達到自我實現和發展、成為主動的公民、融入社會和成功就業所需要的那些素養?!盵7]因此,師范生作為師資后備的主力軍,必須對家與國、個人與民族的關系有科學辯證的認識,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科學地教育學生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家國情懷、家國傳統亦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精髓。從《左傳·昭公元年》中的“臨患不忘國,忠也”,屈原《離騷》中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禮記·儒行》中的“茍利國家,不求富貴”,至陸游《病起書懷》中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宋史·岳飛列傳》中的“精忠報國”,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國情懷已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亦可成為將為人師者及已為人師者教育理念方面的滋養。

師德培養,應立足于個人的健康與長遠發展,兼顧個人與他人關系之和諧,同時面向社會,面向國家與民族,以服務學生、服務社會、國家與民族為目標。三者辯證統一,缺一不可。而中華優秀文化寶庫,也正是正確、科學的德育理念孕育滋長的沃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更應該有效借助專業知識,發揮專業能力優勢,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典籍中汲取營養,汲取歷史的智慧,將之內化為自己的修養和智慧。捕捉美之轉瞬,融匯愛之涓流,品嘗人生百味。閱讀并汲取智慧,思索并享受樂趣,在創造中擁抱自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應該以閱讀提高自身才識,以閱讀提升自身德品,樹立健康發展的觀念,形成與他人和諧相處、服務社會與國家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從而能夠在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工作中將之提升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力,“知識、能力、思維方式三者之間是進層關系,知識的豐厚助推著能力的產生與提升,豐厚的知識是正確科學思維方式的基礎”[8],在閱讀中應注重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升,更應注重正確科學思維方式的形成。endprint

面對中華民族的師德傳統,培養師范生師德素養,既要繼承堅守又要大膽創新,在堅守傳承中充分發揮厚重師德文化底蘊的力量;同時,在堅守基礎之上,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融時代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于其中,在師德傳統基礎上不斷探尋生長點,適時進行創新創造,從而促進21世紀中國師德文化的豐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全面推進中國教育實現科學、健康的高水平發展。在豐富師范生的學識,塑造并提升其品性的同時,需緊跟21世紀課程改革的新步伐,樹立教育教學科研與教育教學實踐并重的理念,以教育教學科研引領、引導教育教學實踐,以教育教學實踐深化、豐富教育教學科研,將兩者辯證統一于人才培養核心素養的教育過程。對漢語言專業師范生的師德培養,要具有開闊性的世界眼光,針對世界趨勢、國家政策、課改方向,以及高考和中考新形勢、新變化,制定系統且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不僅要力爭自身全方位地做好育人工作,而且應力求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將德之培養同全面進行的現代化建設——現代化思想建設,現代化課程體系建設,現代化育人模式建設,現代化教師隊伍建設,現代化教學技術與藝術建設有機結合,從而確保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培養的一流水平,并積極爭創全國師范生培養模式一流特色品牌。

在師范生培養目標中突出師德,而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落實無不直接影響著師范生師德培養的成效?!督逃筷P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教師[2016]2號)指出:“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師范生教育實踐不斷加強,但是還存在著目標不夠清晰,內容不夠豐富,形式相對單一,指導力量不強,管理評價和組織保障相對薄弱等問題?!盵9]鑒于此,高等學校須針對師范生群體制定完善的師德培養目標方案,將年度目標制定與長遠目標的實現科學地結合,教師培養目標任務才可能有效落實。培養方案的制定還要結合國家教育部及省市的各項政策和方針策略,逐步逐項全面落實,同時,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建設,在學校廣大師生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努力以師生和社會認可為目標,形成團結務實、作風優良的師范生學習成長環境。學校對漢語言專業師范生的培養,應具備明確的培養理念,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社會整體進步育人;堅持立德樹人,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培養氛圍的活力。無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還是東方的孔子,無不強調教育的根本在于追求“有教無類”,因此必須堅持教育公平,樹立人人生而平等的教育理念;堅持協調發展,促使不同程度的師范生在競爭互助中和諧發展,互促共進。與此同時,高等學校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還應特別注重特色鮮明的文化傳承,繼承傳統,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將課程育人、制度育人和環境育人相結合,將文化育人、法治育人和德品育人相結合,將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的培養納入持續良性發展軌道之中。

此外,各學校還要充分重視通過多元評價途徑規范、促進師德培養,加強對師范生師德素質教育的評價與督導工作,不僅要認真細致地進行年終的綜合性自查,而且應注重平時的過程性督導督查,對日常教育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修正與調整,須針對2016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開展大量有針對性的改進與提升工作,力求通過多元評價促進優良傳統的堅守,并跟進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與創造。應依據參照國家、省市“十三五規劃”,切實制定好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新的五年計劃和年度工作目標,并健全師德培養的督導評價機制,用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評價機制,引領、規范、促進各高等學校的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師德培養過程中,國家和相關各高等院校必須注重師資隊伍建設,保持優良的師德師風,全程全員育人;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要彰顯師德內容;師范專業的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突出滲透德育內容;應將閱讀中華文化優秀典籍作為師德自我養成教育的重要渠道,通過閱讀提升學生的才識德品;必須保持先進的科學理念,緊跟時代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步伐;保持科研和教學實踐并重,力求核心素養的落地與落實;保持良好的自查、督導和評價機制,將德育的培養融于課程育人、課堂育人的一系列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真正實現師德培養的科學、有效,高效、長效。

注: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16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師范生師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培養研究”(2016-JSJYYB-013);河南大學2016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師范生師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培養研究”;河南大學民生學院2016年度教育教學研究改革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師德培養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4,(18).

[2]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王銀輝.盧卡奇人學思想中的人民性理論初探[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1).

[4]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6]張元雙.追求課堂育人功能最大化——教師建構與審視課堂的“五維度”論[J].課程·教材·教法,2016,(12).

[7]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8]張元雙.正確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應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J].語文學刊,2016,(9).

[9]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2016-03-17.

(王銀輝 河南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 475001)endprint

猜你喜歡
漢語言師德師范生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國家級一流專業 漢語言文學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簡介
師德考核“ 量化”實踐與思考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愛是師德的源頭活水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來華漢語言預科生學習焦慮考察
試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要性及策略
進一步完善免費師范生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