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礎教育視閾下語文教學情與理的統一

2017-09-26 06:23魏莉萍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7年9期
關鍵詞:情理生命文本

新基礎教育作為第一支在中國本土建立起來的教育學理論體系,將教育表述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直接點化人之生命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生命·實踐是新基礎教育的理論基因,實現了新基礎教育的代際功能、生成機制、內在生成性。生命、實踐是新基礎教育最核心的兩個方面,即教天地人事情,育生命自覺。生命是教育的魂,實踐是教育的行,兩者實現了中國教育學特色化的表述,改變了教育學傳統主客二元對立的理論基礎,形成了新基礎教育雙螺旋的有機生成。

一、新基礎教育視閾下的學生觀

(一)現實的學生——具體的而非抽象的

新基礎教育將教育對象看作是無可替代的現實存在的個體,是活生生的有著獨立意識的生命體,其落實在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觀也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論述了學生的兩種思維差異,一種是藝術思維,一種是分析思維。前者類型的學生慣于用畫面、形象(色彩、聲音、動作)來思維,情緒因素占優勢,喜歡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對靠理智認識的學生來說,世界首先展示的是邏輯的、因果的一面,這種分析思維更容易發現事物規律。

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都是語言的理解、訓練與運用。而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思維靠語言來組織。感性的學生易對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文本邏輯分析缺乏興趣和耐心,而理性的學生對于文學類文本的閱讀鑒賞缺少情感共鳴。語文教學的實質和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思維的差異性與不平衡性要求語文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二)理想的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2002年2月,清華學子公園硫酸潑熊案甚囂塵上。能夠考入清華大學不得不說是對這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一種肯定。但是由于其缺乏共情心、同情心,最終造成了這場生命悲劇?!墩n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新課改倡導下,死記硬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得到改善,“活動教學”、“體驗教學”等新式教學法在基礎教育中開始普遍推行。但是,不顧學生實際情況,忽視語文學科的雙基教育,沒有理性分析與規范訓練的課堂造成語文學習的虛假繁榮,直接導致學生語文基礎能力下降,情理統一是語文教育必須解決的課題。

對于情理統一的必要性在葉圣陶先生的《文心》中有詳細的論述:“情意與知識,雖方面不同,實是彼此是相關聯的。情意如不經知識的駕馭,就成了盲目的東西。這幾天街上到處都貼著標語,大家一定都看見了,有的寫著‘撲滅倭奴!有的寫著‘殺到東京去!罵日人為‘倭奴,是憤恨的表示,是情。想要‘撲滅日人,想要‘殺到東京去,是一種希求,是意??墒前粗畬嶋H,這種說法都是一廂情愿的胡說,其可笑等于鄉下婦女罵人‘你是畜生!‘殺千刀的!試問:罵人家‘畜生,人家就會變成‘畜生了嗎?罵人家‘殺千刀的!,人家真會被‘殺千刀了嗎?這都是單程情意,不顧知識的毛病?!鼻榕c理是人類生命的獨特屬性,使人之所以為“人”。具體地學生在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有不同側重,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側重地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但是,情理兩者不可偏廢。以人為本基礎上的全面發展要求在課堂上踐行情與理的統一。

二、語文課堂情理統一的踐行

(一)以情入文,搭建開放性學習場,拓寬課堂的廣度

根據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程度,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分析水平正處于發展階段,思維存在不穩定、不連貫性,缺少辯證思維。由情入文,可以降低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盤活課堂,拉近師生距離,使文本閱讀與學生自身情感經歷相勾連,調動學生差異化獨特感受。

《再見了,親人》中竇桂梅老師是這樣導入課堂的:

師:請跟老師一起寫“親”。(順勢強化第五筆的橫要長一些)

師:(出示課件“親”字的演變過程)我們祖先看到枝葉的繁茂,聯想到是下面的樹根給予的營養,從而創作了這個字,來指有血緣關系的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學生一起說出)

師:我們叫他們是——

生:(齊)親人。(師再板書“人”,組成課題“親人”)

在接下來的課堂里,竇桂梅老師以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詩歌“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課內外描寫親人的文章《奇跡的名字叫父親》為背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來談對親人的獨特感受。學生積極回答出,親人“不求回報,偉大無私,理解包容”等答案。

首先,竇桂梅老師由文章的核心字“親”字的演變過程,在傳統的文化氛圍中拋出了課堂出發點。其次,充分利用歌曲、詩歌、文章等課內外教學資源,觸發學生知識與情感經驗。最后,讓學生自己談談對親人的獨特感受。這些獨特感受也是人類的普遍情愫。

三次活動由“親”這一個點出發,不斷拓展延伸,搭建開放性學習場,這個學習場將本次課程《再見了,親人》與中國傳統文化、其他課程資源相勾連,也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獨特感受相勾連。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思維上都是觸類旁通、相互激發的,這在學習場中不僅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也溫暖了學生情感的溫度。竇桂梅老師引出“不求回報,偉大無私,理解包容”為接下來學生理解志愿軍被稱為親人做鋪墊,也為學生理解志愿軍無私奉獻的精神主旨做鋪墊,因此,學習場不是越開放越好,越熱鬧越好,而是以課堂、文本、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培養語文能力為目的,既見“人”也要見“文”,既見“人文性”也見“工具性”。

(二)以理導入,共構生成性共同體,深化課堂的深度

中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錢夢龍老師采用“三主”導讀法,在學生自我訓練的基礎上,通過“曲問”讓其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例如在講說明文《食物從何處來》時,錢老師是這樣導入課堂的:

師:今天早上我吃了一個燒餅,兩根油條,喝了一杯涼水,后來又吃了一個雞蛋和一個蘋果。誰能告訴我,我吃的都是食物嗎?無論說是或者不是,都要講出道理來。endprint

學生沒有舉手,暫時的冷場正是學生思維緊張運轉的信號。學生記住定義很簡單,但理解運用便是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更高的思維品質。

陳鐘梁老師通過畫橋導入《中國石拱橋》。學生發現老師畫的橋沒有洞,紛紛上去添。

師:你添補的明明是四個洞,怎么說是兩個小洞?

生:兩邊分別有兩個小洞。

師:兩邊?那這些洞不是都跑到橋外面去了?

生:不是兩邊,是兩端。

師:也不能說是兩端……

到這時,學生注意到課本表達的是“兩肩”。老師將“辨析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幾個大字寫到黑板。

在此,兩位老師都是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激疑導入課堂。學生不是老師任意填充的白紙,而是帶著自己的閱讀體驗與理解走入課堂,并和老師形成學習共同體。老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上,產生新的認知并改組認知結構,使學生真正能由表及里深入理解文本而不是泛泛而談。

(三)情理統一,雙螺旋互促上升,塑造生命的高度

前文探討了根據不同文本與學生發展階段的實際,在情理之間有所側重,但在整體教學的宏觀把握上,情理是相互促進、相互統一,雙螺旋推進的。

在央視10頻道當代教育欄目中,有一段竇桂梅老師對四年級《燕子過?!返脑u課。課程中的鄉村老師針對學校條件,結合學生沒有見過大海的情況,播放海的錄音視頻,讓學生模仿燕子飛行,并繪制了一幅畫讓學生把燕子貼到圖上,最后介紹了航海知識后在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中結束。

課堂形式豐富多彩,可見無論農村教師或是城市教師都開始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有意識地尊重個體,激發興趣,升華情感。但是,讓學生貼燕子的活動有低化學生之嫌,并不能在簡單的“貼”的動作中理解文本中所表現的燕子的艱辛。歌唱、貼畫、介紹航海知識的活動,是一場出離語文的“弱智化”的熱鬧。教師通過情感走進學生,也要通過理性提高學生,以情入文,文有溫度,以理制情,情有深度,情理相促,才有高度?!盎顒咏虒W”、“體驗教學”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在同一個平面形式上的交流活動,而是需要傾情生命,明理踐行,幫助學生擴充語文基本知識、提高基本能力,在母語教學中注入民族文化的血液,在情與理中的雙線推進中,塑造生命的高度的。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生實際。以情入文,拉近學生與文本、老師的距離,激發語文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言之有物。以理規范情,在基礎訓練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達到語文范式和學科內在要求,培育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在言之有物的基礎上真正做到言之有理。在情與理的統一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對生命高度的追求中,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葉瀾.思維在斷裂處穿行——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系的再尋找[J].中國教育學刊,2001,(4).

[2]葉瀾.“生命·實踐”教育學派——在回歸與突破中生成[J]教育學報,2013,(5).

[3]葉瀾.“新基礎教育”——內生力的深度解讀[J].人民教育,2016,(21).

[4]葉圣陶,夏丏尊.文心[M].北京:三聯書店,2008.

[5]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竇桂梅與主題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語文學習》編輯部.活的語文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魏莉萍 陜西理工大學 723000)endprint

猜你喜歡
情理生命文本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主持人語:情理與法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歷史閱讀的情感培養為案例
法外開恩:鄭繼成刺殺張宗昌案中的情理、法律與政治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論中國傳統情理審判中的調處和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