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明喜散文二題

2017-09-26 16:25
青春 2017年7期
關鍵詞:蘆竹嗩吶手藝

記憶里的冬天

唐詩宋詞里有許多描寫冬天的句子,我尤其喜歡“萬里云凝”這句,非常傳神,白云凝固不動,被寒冷凍住了,這很容易讓我想起兒時故鄉的冬天。冬天的云,不同于春天的云卷云舒,不同于夏天的風起云涌,更不同于秋天的天高云淡,它很冷靜,藍藍的天空里幾朵白云就那樣靜靜地停著,俯視著同樣靜靜的莊子。

此時的莊子大體是這樣的:樹上的最后一片黃葉已落下,樹枝光禿禿的,遠近除了幾簇綠色竹子,沒有一點綠色每家門前都有一個草垛,堆著稻草、麥草和蘆竹,形狀有長方體,有圓錐體,間或有幾個老人靠在旁邊曬太陽;河塘的水比夏天淺了不少,水面不起一點波紋,夜來北風緊,第二天早晨冰會把整個河面覆蓋得嚴嚴實實:田野里倒是大片大片的綠色,準備過冬的麥苗不懼嚴寒,透著勃勃生機,正在蓄勢待發。

一進入冬天,莊里老吳家的羊肉店就開張了,煨羊肉最好的燒草當數蘆竹。稻草火力弱,灰多,麥草不經燒,獨有蘆竹符合“人要虛心,火要空心”的古諺,火旺力大,在灶膛里還能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燒的草不同,飄出的炊煙顏色不同,彌漫的氣息也不一樣。長在河邊的蘆葦夏天綠色養眼,初冬蘆葦花開,白白的,毛茸茸的,好像道士手中的拂塵,很耐看,生產隊的人們早就盯上了這上好的燃料。隊長按戶分配,劃好區域,人們迫不及待拿著鐮刀奔到指定的地點,割倒捆好,扛回家堆起來,為漫長的冬天做儲備。開羊肉店的更需要大量蘆竹。

聽虎哥他們說,羊肉湯面好吃得不得了。冬天的夜晚,一般人早早就上床了,擁在被窩里暖和,而老吳家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熱氣騰騰。幾張方桌,幾條長凳,口袋里有幾個錢嘴又熬不住的人吃著面條,喝著羊湯,鼻尖上還冒著細汗?;⒏缈诖餂]錢,但他家有蘆竹,受不住飄過來的肉香,扛上一捆前往老吳家?!袄蠀?,老規矩!”“好的!”簡短的對話之間,一碗羊肉面已端上桌。肉湯油汪汪的,濃濃的,白白的,面條細細的,長長的,碎蒜葉綠綠的,在碗里浮沉?;⒏缏甸_熱氣,夸張地高高挑起面條,微微往后仰著頭放進嘴里,再慢慢喝光羊湯,然后意猶未盡地走出羊肉店。路上月光清澈潔白,虎哥哼著小曲打道回府。這些情形我都是聽虎哥說的,寒夜里的一碗羊肉面實在是個誘惑,靠他的解說我也能望梅止渴。當然我知道他帶一點吹噓的成分,只不過偶爾去過幾次,他家的草垛就那么大,三拿兩拿,還不給他媽媽發現了?要讓他媽媽曉得了,那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鮮”由魚羊組成,羊肉我吃不到,但快過年時能吃到魚。生產隊的河塘有專人養魚,年底會按人頭分。過了臘月二十四,隊里就準備拿魚了。有人認為是“拉魚”,可我覺得應該是“拿魚”。河里的魚是自家養的,現在魚大了肥了,可以變成美味佳肴了,下河去拿回家,自是理所當然。拿魚要請專業的捕魚人士。捕魚隊抬著長長的大網來了,莊上喜歡瞧新鮮的老人孩子也來了。不顧寒風凜冽,我們站在河岸上焦急等待,小臉凍得通紅。捕魚人穿著膠皮水鬼衣,拿著竹竿敲碎冰面,捎帶把水攪渾,然后從河的這邊把網張開到河的那邊,合力拖著鋼繩往前。受到驚嚇的魚兒不時躍起,引得岸上的我們不斷歡呼:“啊,一條大的!”“乖乖,那又有條大的!”老人們則相互點頭:“不錯,不錯,今年能多分幾條了!”

一筐又一筐的大鰱魚被抬到曬場上,家家戶戶幾乎全家出動,帶著大挎籃,擠到一起分魚。我家總能分到十來條,媽媽去河邊洗魚,我興奮地跟前跟后。燒魚的方法似乎很簡單,用油稍微煎一下,放上醬油糖醋和冷水,大火煮就行了。這時的柴火最好是蘆竹,火旺,容易入味。開鍋后,媽媽把魚分別盛進一個個大碗,春節時招待親戚可以有道拿得出手的萊。當晚,我們是有魚吃的。

拿魚不可能一網打盡,總有漏網之魚,莊上擅長摸魚的人出場了。摸到的魚歸他自己,因為他是憑本事吃飯,穿著水鬼衣,背著魚簍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踏進冰冷的河水。我們這些孩子們照例在岸上跟著看熱鬧。摸魚人好像掌握魚的習性,弓著腰,專門去水草叢生處、蘆葦根密集處尋找??赡荇~也怕冷,喜歡藏在那里。這種摸魚主要靠運氣,一下午我看他摸不了幾條,能逮住一兩條半大不大的鯽魚就算是福星高照了。本事次一點的,手握魚叉在水邊觀察,專戳河蚌,發現一點蛛絲馬跡,一叉下去,“咔嚓”一聲,拔起魚叉,鐵齒上有個河蚌,偶有大運來了,正好戳中一只甲魚。本事最差的,借助趟網,在河里趟來趟去,搞些螺螄和小魚小蝦。別小看只有手指長的小魚,把它洗洗干凈,加些腌萊、黃豆燒成魚凍,絕對是下飯萊。據說,一個小虎頭鯊還能燒三鍋鮮湯呢!

種完麥子后,壯勞力們也不能冬閑,全部“上河工”,挑河。莊子里幾條筆直的河全是人力挖出來的,我見過。工地上彩旗飄飄,號子聲連天,天太冷了,一鍬下去能聽見冰渣子的聲音,大人們光腳挑著重擔,在爛泥里艱難地往前挪動。我問爸爸:“挑河有工分嗎?”爸爸說:“沒有,是攤派的,不去就要扣工分,不過工地上每天有一斤大米?!鼻f子附近的河挑完了,爸爸還要帶著被子、鐵鍬、擔子去很遠的地方挑,我會有個把月看不到爸爸。有次傍晚爸爸從工地上回來,我捧著一碗清水煮山芋對他說:“山芋凍壞了,苦,一點不好吃!”爸爸憐惜地看我一眼,沒說話,第二天一早他背著一大麻袋山芋去了工地。二十來天后他又回來了,這次他帶回小半袋白花花的大米。

成片成片的麥田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陽光下我們感覺不到寒冷,在田野里盡情追逐,綠色的小麥苗根本不怕踩,剛倒下馬上又站起來。一過正月初五,大人們換下過年才舍得穿的新衣服,扛著鋤頭去麥田,我知道勞作的新一年又開始了。

前幾天,哥哥陪著我去口岸江邊看蘆葦花,他指著腳下的江堤說:“這條江堤就是我們挑出來的?!边h處江水波光粼粼,船只穿梭來往,近處堤內洼地的水清清,看不見摸魚的和趟螺螄的,只有蘆葦花依然在風中搖曳。遠處的嗩吶聲

我一點也不喜歡嗩吶的聲音,凄涼而尖利,如冰冷的刀尖劃過心頭,讓人又冷又疼。

莊上人不知道這種樂器就是黃土高原上最流行的嗩吶,只根據它能發出響聲,簡單地稱之為喇叭,把那些干這行當的人,稱為“吹喇叭的”。隔壁莊上的老張很擅長吹喇叭,聲名遠播十里八鄉,他的班子有七八個吹吹打打的愛好者和一個兩個和尚,專門服務于白事。八十年代初期,他們帶著家伙什兒,奔波在不同的村莊,賣命地吹打幾天,賺得主家遞來的辛苦紅包補貼家用。在年少的我看來,那些吹打的好歹算個手藝人,假和尚就太離譜了,披上袈裟閉目哼哼唧唧誦經,脫下袈裟與農民無二樣,下地種田,喝酒吃肉,實在有損佛門神圣。黃昏時分,如果寂靜的村莊里突然傳出哀婉蒼涼的嗩吶聲,必有一位老人已經歸天,伴隨著孝子們傷心欲絕的哭聲,夜晚充滿憂傷。endprint

我一直以為嗩吶只該出現在悲傷的場合,沒想到在外地它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用在嫁娶這樣的喜事上。1984年吳天明先生導演的電影《人生》有個片段,高加林的進城夢破滅,沮喪地返回農村,而苦戀于他的癡情姑娘劉巧珍迫于父母壓力無奈另嫁,迎親花轎進村時,嗩吶響成一片,好像喜氣洋洋,可畫面上劉巧珍一臉哀怨,高加林神情木訥。我感受不到任何喜慶,只覺得耳朵里的嗩吶聲全是主人公的悲鳴聲。

之后各種作品里的嗩吶越吹越響,不停地出現在電影《老井》《紅高梁》里,出現在小說《平凡的世界》里,出現在歌曲《黃土高坡》《信天游》里,更出現在黃色文明與藍色文明的爭論里,嗩吶成了地域文化的特殊符號。我默默接受了帶著黃土氣息的嗩吶聲,當然,我喜歡不喜歡,它都會一直在那里。既然有那么多祖祖輩輩棲息在黃土地、喝著黃河水的人,陶醉其中,喜歡它,追捧它,一定自有理由。

《人生》的背景年代是八十年代的早期,農村漸漸嗅到變化的氣息,板結了世世代代的土地有了松動的跡象,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懷著莫名的躁動:而《百鳥朝鳳》則繼續講述著八十年代后面的故事。新事物如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沖擊蕩滌著固有觀念,黃土地上許多看似天經地義的傳統在不斷塌陷消亡。吳天明先生的這部電影絕唱,沒有多少戲劇沖突,沒有多少激蕩起伏,宛如一位夕陽里的老人,遠離喧鬧的人群,靜靜地敘說那急劇變革的年代,對消失的田園生活發出依依不舍的一聲輕嘆。

電影情節并不復雜,一個孩子拜師學吹嗩吶,千辛萬苦學成后,可城里樂隊突然闖進鄉村,薩克斯、爵士鼓等演奏出來的流行曲在鄉間大行其道,嗩吶成了尷尬的配角。影片傳遞的信息,用文化人的話說,“優秀傳統遭受時代變化的擠壓,是堅守還是放棄”,這么宏大的題目,電影沒有回答,我們這些普通觀眾更是回答不了。我進電影院,是為了聽歲月老人講故事,回味那個年代的經典元素,如陽光下的滾滾麥浪,夜空里的螢火蟲,海碗里的紅薯,為生存學手藝的孩子。這些場景我熟悉,仿佛就是昨天的事。為了不跑題,我只說說手藝人。

吹嗩吶,屬于技術活兒,肯定屬于手藝人。影片中的父親逼著孩子學嗩吶,大概不是出于什么傳承文化的目的,我想他還沒有這么高尚的境界,他完全是為了讓孩子長大后能有個飯碗。我爸爸有個堅定不移的信條: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認為男孩子要想成家立業,必須要有門手藝,有了手藝,就等于端上了打不破的金飯碗。他自己沒有手藝,只能種田,所以下決心讓兒子學手藝,我的大哥二哥在十六七歲的年齡分別學瓦匠和篾匠。不管是箍桶匠、油漆匠,還是瓦匠、木匠,只要冠之以“匠”,一定是莊上人眼里的技術人員,因為有成語可以證明,“匠心獨運”“能工巧匠”,匠,是飯碗,也是才藝。

大哥的師傅是個很有聲望的瓦工頭兒,看到我家日子苦孩子多,心一軟,就免掉拜師酒,從此大哥夾著瓦刀開始三年的學徒生涯。左手托磚,右手持瓦刀,從泥桶中挖出一坨和好的砂漿,快速涂抹在磚頭底部,輕輕一按,刮去擠出來的多余泥漿,一磚砌好,再拎起一塊,如此反復。初學者以為簡單,再砌幾磚,不是墻歪了,就是墻鼓起來,免不了師傅的一頓訓斥。主家招待匠人很客氣,準備的萊很豐盛,按規矩徒弟要先給師傅盛飯,還不能多吃萊,就是常言說的“三年蘿卜干飯”。最需要技巧與靈氣的是砌鍋灶,留鍋膛既要省草,還得出煙快,煙囪要直,若不小心倒了煙囪那可不得了,非?;逇獾?。獨自能給主家壘好灶臺,徒弟就可以滿師了。大哥滿師幾年之后,技藝越來越精湛,很快拉起自己的隊伍,在周圍鄉里闖下不小的名氣。憑著受人尊敬的瓦工手藝,他娶了吹嗩吶的老張家的女兒。

瓦匠很苦,風吹日曬,尤其是大熱夏天,陽光越灼熱,越要搶活趕進度,所以我二哥另辟蹊徑,打算學個風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室內工藝,篾匠。二哥學徒的過程,我沒見過,估計也很辛苦,比大哥好不了多少。他滿師之后在家里干活的動作,煞是漂亮,很有氣勢。只見他把竹子一端抵在地面,另一端用手握著,斫刀沿著竹子正中劈下去,往前使勁一推,再把斫刀左右一撥,竹子就聽話地裂為勻稱的兩半,真可謂勢如破竹。剖成篾片與篾條后,再把篾片刮光滑,他弓著腰,用膠皮輕輕地按住刀口,快速抽動篾片,篾片從刀口上滑過,一遍又一遍,“嘶嘶”聲響起,節奏感強烈。地上散了一堆刨花,被刮過的篾片透明如蟬翼,平滑如綢緞。二哥不滿足于僅會做涼席、菜籃、籮筐、篩子之類的常規器具,他琢磨新的工藝,將顏料在鍋內煮沸,給篾條分別染色,編織有雙喜、鳳凰圖案的裝飾品,堪為一絕。他夾著斫刀,游走各個村莊,給人上門做工;主家提供一日三餐,每天必有一個葷菜,或者打個雞蛋,再不濟也要來盤青菜燒豆腐。一天,在某個莊上,與一個姑娘對上象了。

有手藝的匠人們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漸漸風光不再。房子全是樓房,鋼筋混凝土一層層往上澆注,不需要煙囪了:塑料的籃子、筐子又輕便又時尚,竹子編的沒人看得上了:外出打工的人掙的錢比有手藝的匠人多得多,匠人不再吃香了。大哥二哥無奈之下放棄了辛苦學來的手藝。在向往過好日子的樸實理想面前,他們實在扛不起傳承工藝這么重的歷史責任。

嗩吶聲越來越弱,漸行漸遠,可正在消失的何止是嗩吶呢?我想世上萬事萬物的生生滅滅,正如日月交替、四季輪回,自有它的內在道理,還是順其自然吧。endprint

猜你喜歡
蘆竹嗩吶手藝
手藝
又聽嗩吶
最貴的不是手藝
響應面法優化蘆竹中蘆竹堿提取工藝
花葉蘆竹及其優化栽培技術
花葉蘆竹的研究進展
《尋找手藝》讓“手藝”文化走紅
老手藝
不同生物預處理對蘆竹和玉米秸稈及其厭氧消化性能影響研究
那些吹嗩吶的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