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飼料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及變態率的影響

2017-09-28 08:58毛劍婷劉澤鵬朱衛東舒妙安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杭州30058余姚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余姚35040
浙江農業科學 2017年9期
關鍵詞:油麥塑料桶變態

毛劍婷,劉澤鵬,張 盼,朱衛東,舒妙安*(.浙江大學 動物科學學院,杭州 30058; .余姚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余姚 35040)

不同飼料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及變態率的影響

毛劍婷1,劉澤鵬1,張 盼1,朱衛東2,舒妙安1*
(1.浙江大學 動物科學學院,杭州 310058; 2.余姚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余姚 315040)

為研究飼料營養水平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本試驗一共分5組,每組設3個重復塑料桶,每桶放大小規格一致的蝌蚪100只,其中第1組每天飼喂油麥菜50 g、第2組飼喂南瓜50 g、第3組飼喂南瓜和油麥菜各25 g、第4組飼喂油麥菜50 g+中華鱉配合飼料2 g、第5組飼喂南瓜50 g+中華鱉配合飼料2 g,飼養時間為60 d。試驗開始時測量蝌蚪初始體長、體重,以后每隔10 d從每個桶中抽取10只蝌蚪,測量其體長、體重,并記錄蝌蚪的死亡與變態情況,研究不同飼料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及變態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組蝌蚪成活率都較高且沒有顯著差別,不同飼料對蝌蚪死亡率無影響;在蝌蚪日增重和日增長方面,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第4、5試驗組,日增重和日增長量最多。第4組日增重量為0.038 4 g·d-1,日增長量為0.52 mm·d-1;第5組日增重量為0.039 3 g·d-1,日增長量為0.54 mm ·d-1,與另外1、2、3組差異不顯著(P>0.05);在蝌蚪變態率方面,第4、5試驗組變態率高于第1、2、3組,第4組為92%,第5組為89%,與第1、2、3組差異顯著(P<0.05)。在青飼料中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可提高蝌蚪日增重、日增長,對蝌蚪死亡率無明顯影響,但可顯著提高蝌蚪變態率。因此,青飼料中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對蝌蚪進行飼喂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蝌蚪變態率。

棘胸蛙; 蝌蚪; 飼料; 變態率; 日增重

棘胸蛙(RanaspinosaDavid.),俗稱石蛙或巖蛙,隸屬于兩棲綱、無尾目、蛙科、棘蛙屬中的一種大型食用蛙類,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1]。棘胸蛙習慣居于海拔較高的山區溪流水坑內,有石洞的瀑布、山汐水潭附近。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南方山區的山珍佳肴和保健食品。由于人為過度的捕殺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原因,導致目前野生棘胸蛙數量日益減少。近年來,人們開始利用野生棘胸蛙進行人工馴養和繁殖,胡石柳[2]、呂耀平[3]、王愛民等[4]、肖調義等[5]、周華書等[6]、劉韜等[7]、陳雯等[8]、俞寶根等[9]、劉越強等[10]分別進行了棘胸蛙的飼養條件、人工孵化、越冬試養、變態發育、苗種繁育、人工催產、胚胎發育、活動節律和生長發育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好進展。但迄今為止,有關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所需營養飼料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由于蝌蚪期不同飼料的營養結構,對蝌蚪的生長發育、成活率、變態率等方面有著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到棘胸蛙的養殖經濟效益。因此,本試驗就不同飼料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變態等方面進行初步研究,以期為棘胸蛙蝌蚪的人工養殖提供科學依據,促進棘胸蛙養殖產業持續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環境

為避免陽光直射,試驗在室內進行,養殖試驗采用規格為高1 m、直徑0.8 m的塑料桶,塑料桶底部中間有排水孔,以利于換水時排水,每個桶都放有氣泡石進行增氧,另外塑料桶底部放置有瓦片,以供變態的棘胸蛙蝌蚪棲息躲藏。試驗時間為6—8月,期間塑料桶水深保持在15 cm左右,水溫保持在22~24 ℃,pH值為7.0~7.5。

1.2 試驗蝌蚪

試驗用蝌蚪來自杭州市建德東林石蛙養殖基地剛剛孵化后1~2 d的棘胸蛙蝌蚪,蝌蚪大小規格一致,健康活潑,運回實驗室暫養一周后隨機分組,然后再進行有關養殖試驗。

1.3 試驗飼料

試驗飼料為從農貿市場購買的油麥菜、南瓜,以及來自飼料企業配制的中華鱉配合飼料,中華鱉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粗蛋白48.0%、粗脂肪18.0%、粗纖維2.2%、鈣5.0%、磷3.0%,水分23.8%。油麥菜、南瓜飼料稱量后,再切碎、煮熟后投喂,中華鱉配合飼料分別添加在南瓜、油麥菜中混合后再投喂。每天下午4:00—5:00投喂一次,投喂量以2 h內吃完為準,同時觀察吃食、死亡、變態等狀況,并進行試驗記錄。

1.4 試驗設計

根據飼料不同,將蝌蚪隨機分為5組,分別放到15個已放好清水的塑料桶中,每組3個重復塑料桶,每桶放養100只大小規格一致的蝌蚪。試驗分組如下:第1組為每天投喂油麥菜50 g、第2組為每天投喂南瓜50 g、第3組為每天投喂油麥菜25 g+南瓜25 g、第4組為每天投喂油麥菜50 g+中華鱉配合飼料2 g、第5組為每天投喂南瓜50 g+中華鱉配合飼料2 g。試驗開始前,先測量蝌蚪初始體長、體質量,養殖試驗時間為60 d,每隔10 d從每個桶中抽取10只蝌蚪測量其體長、體質量。

1.5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試驗數據。日增重、日增長、死亡率、變態率等指標組間及組內差異性比較采用One- way ANOVA 單因素方差分析,用Excel 2007繪制相關圖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飼料組蝌蚪日增重

從表1和圖1可知,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第4、5試驗組,日增重量最多,第4組平均日增重量為0.0 384 g·d-1,第5組平均日增重量為0.0 393 g·d-1,與第1、2、3組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平均值較第1、2、3組高。

表1 不同飼料組蝌蚪的平均體重變化 g

注:表中同期的數據,無相同小寫字母的數據間差異顯著P<0.05,有相同小寫字母或無字母標記的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表2同。

圖中無相同小寫字母的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相同小寫字母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圖2~4同圖1 不同組蝌蚪平均日增重

2.2 不同飼料組蝌蚪日增長

從表2和圖2可知,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第4、5試驗組,日增長量最高。第4組平均日增長量為0.52 mm·d-1,第5組平均日增長量為0.54 mm·d-1,與第1、2、3組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平均值較第1、2、3組高。

圖2 不同飼料組蝌蚪平均日增長

2.3 不同飼料組蝌蚪死亡率與變態率

從圖3可見,試驗飼養期間所有試驗組的蝌蚪死亡率都較低,且投喂不同飼料的試驗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從圖4可見,經過60天飼養,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第4、5試驗組,其變態率高于第1、2、3組,第4組為92%,第5組為89%,與第1、2、3組差異顯著(P<0.05)。

表2 不同組蝌蚪的體長變化 mm

圖3 不同組蝌蚪死亡率

圖4 不同飼料組蝌蚪變態率

3 討論

蝌蚪的飼養管理是蛙類養殖的重要部分,蝌蚪蛋白能量積累多,變態時體型大,可提高其生存潛能及生長能力。大多數蛙類蝌蚪食性為雜食性,且在不同發育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11]。金志民等[12]認為,動物性飼料有利于中國林蛙蝌蚪的生長發育;衛功慶等[13]認為,林蛙蝌蚪的生長發育與飼料蛋白源無關,而與飼料粗蛋白水平有關;耿寶榮等[14]采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復合飼料飼喂黑眶蟾蜍蝌蚪,發現其生長速度快且進入變態期時間短;李新紅等[15]研究發現,動物性飼料比例大、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所飼養的蝌蚪發育速度快,變態完成所需要的時間最短;耿寶榮等[16]認為,虎紋蛙蝌蚪喜食活動的動物性餌料且生長率高。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對其他種類蝌蚪生長發育所需的飼料營養水平的結果基本一致,即在棘胸蛙蝌蚪后期飼養階段,在青飼料中適當添加動物源蛋白含量較高的中華鱉配合飼料有利于其生長發育與變態完成。

試驗結果表明,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試驗組,日增重、日增長均值要高于其他組別。這可能由于在青飼料中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要比單一投喂油麥菜、南瓜等青飼料營養全面。這與崔明勛等人[17]的研究結果較一致,在飼料中增加動物性蛋白含量能提高蝌蚪的生長速度。

試驗各組中蝌蚪死亡率都較低,且沒有顯著區別。這可能是由于本試驗主要在室內環境中進行,試驗水溫在22~24 ℃,適宜蝌蚪飼養,且水溫變動幅度小,蝌蚪死亡率較低,同時試驗結果表明不同飼料對蝌蚪死亡率無顯著影響。但本試驗中蝌蚪死亡率低于王忠艷等[18]飼養結果,這可能是由于其在室外飼養,飼養水體溫差大,導致蝌蚪死亡率高有關。

在蝌蚪變態率方面,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試驗組,其變態率顯著高于沒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的第1、2、3組(P<0.05)。這與劉韜等[19]的研究結果相似,其試驗中飼喂動物性蛋白的蝌蚪變態率達到95%,而飼喂植物性蛋白的蝌蚪變態率僅為50%。因此,在青飼料飼養蝌蚪過程中適當添加中華鱉配合飼料有助于提高棘胸蛙蝌蚪變態率。

[1] 趙爾宓.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兩棲動物分卷 [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 胡石柳. 棘胸蛙人工飼養環境條件的研究 [J]. 福建水產,1991(3):10- 14.

[3] 呂耀平. 水溫對棘胸蛙人工孵化的影響 [J]. 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1,14(4):71- 73.

[4] 王愛民,劉文斌. 棘胸蛙越冬試驗初步研究 [J]. 水利漁業,2002,22(1):3- 4.

[5] 肖調義,趙玉蓉,章懷云,等. 人工飼養棘胸蛙蝌蚪變態發育的研究 [J]. 水利漁業,2004,24 (1):19- 20.

[6] 周華書. 棘胸蛙的苗種繁育技術 [J]. 水產養殖,2007(6):34- 35.

[7] 劉韜,莊志鴻,楊聲強. 基于生物技術調控棘胸蛙繁殖與養殖的研究 [J]. 中國農學通報,2009,25(7):26- 29.

[8] 陳雯,俞寶根,鄭榮泉,等. 溫度對棘胸蛙胚胎發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響 [J]. 貴州農業科學,2010,38(1):108- 110.

[9] 俞寶根,葉容暉,鄭榮泉,等. 人工環境下棘胸蛙(Ranaspinosa)繁殖期的行為譜及活動節律 [J]. 生態學報, 2008, 28(12):6372- 6378.

[10] 劉越強,余春勝,陳小鳳,等. 粵北山區棘胸蛙蝌蚪胚后發育及飼養技術研究 [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1066- 1068.

[11] 李鵠鳴,王菊風. 經濟蛙類生態學及養殖工程 [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144.

[12] 金志民,楊春文,劉鑄,等. 不同因子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 [J]. 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3):11035- 11036.

[13] 衛功慶,蘇鳳燕,劉忠軍. 不同飼料營養水平對東北林蛙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 [J]. 經濟動物學報,2003,7(2):41- 46.

[14] 耿寶榮,張鈞東,陳江,等. 不同飼料對黑眶蟾蜍蝌蚪生長的影響 [J]. 經濟動物學報,2002,6(1):43- 46.

[15] 李新紅,鄒若淮,謝曉瑀. 不同營養結構的飼料對中國林蛙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 [J]. 經濟動物學報,2001,5(2):47- 51.

[16] 耿寶榮,蔡明章. 虎紋蛙蝌蚪幾種餌料的比較試驗 [J]. 福建畜牧獸醫,1999,21(4):5.

[17] 崔明勛,劉學龍,崔香梅,等. 溫度、食物、飼養密度對中國林蛙蝌蚪期生長發育及變態的影響 [J].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1999(2):90- 94.

[18] 王忠艷,田彥紅. 中國林蛙蝌蚪期飼料配方的研究 [J]. 經濟動物學報,2006,10(1):39- 42.

[19] 劉韜,莊志鴻,楊聲強,等. 飼料營養水平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 [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6):5- 8.

(責任編輯:盧福莊)

S966.3+5

:A

:0528- 9017(2017)09- 1610- 03

2017- 07- 10

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C02041);寧波市農業科技攻關項目(2014C10040)

毛劍婷(1986—),女,浙江杭州人,工程師,從事水產養殖研究工作,E- mail:vivian198609@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毛劍婷,劉澤鵬,張盼,等. 不同飼料對棘胸蛙蝌蚪生長發育及變態率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7,58(9):1610- 1612,1615.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36

信作者:舒妙安,E- mail:shuma@zju.edu.cn。

猜你喜歡
油麥塑料桶變態
油麥菜栽培要點
棘胸蛙養殖技術(四)——變態期飼養管理
趕海
打水的少年
大紋白蝶如何變態
油麥菜的營養價值
罵錯人
油麥菜的作用
慢性咽炎常吃油麥菜
小事件背后的大啟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