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論》對西方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超越

2017-10-09 15:35馬濤邵駿
財經問題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資本論范式經濟學

馬濤+邵駿

摘要:150年前《資本論》的出版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和經濟科學的一次重要變革?!顿Y本論》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研究范式:強調以生產實踐為基礎,使用物質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社會人”范式,不同于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范式;強調運用“辯證法”分析經濟現象,區別于西方經濟學的“邊際”分析;強調用“邏輯—歷史分析”揭示經濟現象的本質和規律,超越西方經濟學的“均衡—靜態分析”?!顿Y本論》在哲學基礎上,全面超越了西方經濟學的舊哲學基礎,在方法論上,具有西方經濟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因而在對經濟現象的分析和對經濟危機的解釋上都較西方經濟學具有理論優勢。

關鍵詞:《資本論》;“社會人”范式;“經濟人”范式;“邏輯—歷史分析”;“均衡-靜態分析”

中圖分類號:F091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8000906

《資本論》是一部劃時代的科學巨著,完成了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變革,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也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更是唯物史觀的典范,在經濟學的研究上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研究范式,具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2017年時逢《資本論》(第1卷)誕生150周年,撰寫此文以志紀念。

一、“社會人”范式超越“經濟人”范式

《資本論》在研究范式方面的創新是以主客體之間的物質活動——生產實踐——為基礎,在這一物質生產實踐中形成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人”——才是一切經濟分析的基礎,從而用“社會人”范式硬核取代了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范式硬核?!吧鐣恕睒嫵闪巳祟悮v史活動的主體,它包括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在范式的內在結構上,“社會人”處于硬核的第一層次,“勞動價值論”處于硬核的第二層次,反映了《資本論》的基本價值觀念[

Symbolq@@ ]。

在西方經濟學占據主流地位的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提出的“經濟人”是以個體利益為中心,理論原點是抽象人性論假設,由此衍生出效用價值論,把人的自利行為發展為對利益的“邊際分析”,行為者每時每刻都在計算其行為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和其所獲“邊際收益”,并以此決定其選擇?!顿Y本論》拋棄了這一“經濟人”假說,認為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由社會關系結成的“社會人”。強調人的存在具有雙重意義,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會的存在?!顿Y本論》經濟學分析的前提就是“社會人”,突顯了人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系和利益的物質承擔者。

“社會人”強調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是整個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個體不能脫離社會生產關系而成為“魯濱遜”世界中的孤立個體?!顿Y本論》把經濟分析的人的本質理解為社會聯系的主體,是由一定的社會關系聯結在一起的個人,其動機和行為離不開個人所處的社會條件。社會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歷史的人。無論在主觀上怎樣試圖超脫社會關系和歷史,實際上,個人只能是當時各種社會關系的產物,因此,分析經濟現象一定要從具體的、歷史的社會關系出發?!吧鐣恕笔恰顿Y本論》研究范式分析的出發點和前提。在馬克思看來,古典經濟學的“經濟人”把經濟體看成是一個個沒有社會聯系的“魯濱遜”所組成的“孤島世界”,這就無異于把人類從事物質生產的活動等同于動物的覓食過程,其方法論范式的缺陷是不言而喻的。

“社會人”范式并沒有否定個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動機,但強調任何人只能在自己所處的社會關系條件下,利用由這種社會關系(經濟體制、產權制度和法律制度等)給予的社會資源與活動空間來爭取利益。拋開社會關系,抽象地討論“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能是空談?!顿Y本論》中對資本家追逐剩余價值本性的刻畫就深刻地表達了這一觀點,“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值本身,獲取剩余價值”[

Symbolr@@ ]。從“社會人”出發,《資本論》強調要從生產方式中探索經濟現象的原因,強調經濟分析要關注價格機制發揮作用背后的“歷史性的制度力量”。這就與西方經濟學大不相同,西方經濟學的最大缺陷在于沒有看到表層物質所負載的深層社會關系結構。

《資本論》的“社會人”經濟學范式更符合實際和科學,它強調現存的社會產權、法律制度等經濟關系結構對個人形成的制約,強調人類所面臨的物質世界絕不是那種離開了人類的實踐活動,從而離開了人類社會關系的世界,“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3]。個人主體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當社會分工發生以后,由此產生了人與人之間通過勞動結成的社會關系,強調“經濟人”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強調在探究國家起源和集體行動的邏輯時,一定要根據相對理性的個體,在給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等約束條件下,一步一步構建私人組織、公共組織直至國家組織的歷史過程,并以此來勾勒組織演進史或人類制度變遷史。

二、“辯證法”分析超越“邊際”分析

西方經濟學強調理性與個人選擇的邊際分析,在邊際分析的框架下,人的經濟選擇是純粹自利的行為,理性也可以被演繹為數學計算?!顿Y本論》則強調運用辯證法的分析范式,把經濟社會的發展看成是歷史發展的,強調經濟世界在本質上是相互聯系、互相作用和內在統一的整體,認為使用辯證法分析經濟活動才能更好地揭示經濟世界的本質。馬克思受到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但又與黑格爾有著本質的不同,表現在:黑格爾是把從抽象到個體的思維過程當成現實世界的創造過程,馬克思則將其理解為是人的理智(頭腦)運用一種獨特的理論思維(反映方式)把直觀和表象的材料加工成概念的過程,即人對現實世界的理論理解過程。馬克思認為,在辯證法方面,自己與黑格爾的不同在于,“在黑格爾看來,思維過程,即他稱為觀念而甚至把它變成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而現實事物只是思維過程的外部表現。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3]。辯證法是《資本論》的方法論范式,列寧在《哲學筆記》中就強調過這一點[4]。馬克思揭示了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本質是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2]?!顿Y本論》是運用辯證法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典范,提出資本權力在形成強大動力機制的同時,也形成了對自身發展的否定力量,這就是資本擴張的悖論?!顿Y本論》將歷史上出現的各種社會形態當作過渡的形態,進一步闡明了古典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被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取代的歷史趨勢。endprint

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根本規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會和思想領域中都包含著的內在矛盾性,既統一又斗爭的內部矛盾推動了事物的發展?!顿Y本論》在進行經濟分析時從這一矛盾分析出發,把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矛盾確定為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這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在資本主義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存在形式。正是由于這一矛盾的存在,才有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運動。

辯證法強調事物總是處于不斷發展運動的過程之中,即否定之否定規律。資本只有在運動中才能生產和實現剩余價值,“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價值……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它只能理解為運動,而不能理解為靜止物”[5]?!顿Y本論》還生動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依照“否定之否定規律”,每一事物通過作為對立面的他物來表現自身,必然會受到對立面的反作用而否定自身,這就是事物發展的否定階段,而這個否定階段本身也包含著自我否定因素。該事物的否定形態在否定該事物時,同樣也必須通過作為該事物的對立面來表現自身,從而又受到該事物的否定[2]。例如,勞動者通過作為對立面的資本來表現自身,資本就是勞動的否定表現形態;資本在對勞動者進行榨取、通過支配勞動者的勞動而表現自身力量和實現資本擴張的同時也在否定自身,因為資本在否定自身的產生根源——勞動,這又必然導致資本的自我否定從而造成經濟危機;勞動者則通過這種資本自我否定的危機重建自身,實現對資本的支配進而實現自身的發展?!顿Y本論》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來觀察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過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不但體現在總的歷史過程中,也體現在資本主義經濟運動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各個部門。

質量互變規律是辯證法的第三大規律,揭示了事物的性質不是靜態的,而是在運動中表現的。事物的性質在一定的運動范圍內保持不變,通過某一范圍內的非確定運動保持其確定的性質,表現為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也是穩定性與不穩定性的統一,即事物通過量上的不穩定性保持質上的穩定性。它們在一定范圍內保持不變,從而使事物處于具有該性質的確定狀態中,而這種確定狀態又是通過一定范圍內的運動(也即不確定性)來實現的。這種與確定的“質”相適應的不確定運動范圍即是“量”,凡在此范圍內的變化即是量變而非質變。而一旦突破了量的范圍,事物的運動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從而產生出新質,量變就產生了質變,變化的量生成了新質,這表現了事物的不穩定性。新質出現后,又依靠一定范圍內的不確定運動來生成和保持,于是質又轉化為量,從新導致新的量變發生?!顿Y本論》運用這一規律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進行分析提出,資本主義在資本運動中生成和保持的社會性質是:依靠資本在全社會的不斷流動而使再生產活動不斷持續下去,只要再生產能夠持續下去,資本主義的正常狀態就不會改變。但資本的循環過程一旦發生過度加速或停滯,就會產生出新質,發生經濟危機,從而使社會經濟狀態在某些性質上發生變化。

西方經濟學家對《資本論》的“價值轉型”提出了種種質疑和爭論,就是因為不了解《資本論》的辯證法特點造成的?!顿Y本論》提出,隨著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價值便轉化為生產價格。雖然不同經濟學研究范式之間的交流是可能的,但永遠會存在著交匯的死角或空白點,這是因為研究者們用以看世界的方式“是他們的研究工作所約定的世界,范式改變了,科學家們所約定的世界也跟著改變了”[6]?!顿Y本論》采用本質與現象辯證分析的方法,提出價值是本質,生產價格是現象,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就是本質與現象的辯證轉化關系[7]。西方經濟學家對《資本論》“價值轉型”的質疑反映了西方經濟學家對辯證法范式特點的不解,也就自然無法進行對話與溝通。西方經濟學家對“價值轉型”的質疑不是基于《資本論》的辯證分析本身,而是源于試圖把《資本論》中關于價值轉型為生產價格的論述轉換成一個靜態的數學模型并加以計算,顯然是因對《資本論》的誤讀而造成的[8]。

三、“邏輯—歷史分析”超越“均衡—靜態分析”

在分析方法上,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把世界理解為一個個界限分明的既成事物的集合體,每個既成事物都有其“本性”,這些“本性”構成了事物之間的共性,并形成分類體系,每一類事物的共性決定了該事物的運動規律——從一個靜止狀態到另一個靜止狀態的運動軌跡。西方經濟學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哲學基礎上,倡導的是一種孤立、靜態的方法,西方經濟學認為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是一個個孤立的存在物,在每一時刻都處于某一確定狀態,運動就是從一個確定狀態到另一個確定狀態的過渡,是無數靜止狀態的總和。西方經濟學家就是使用這種形而上學的分析方法分析經濟現象的,這使得他們看不到產生這些歷史產物與結果的深層原因,然而人類社會的勞動實踐活動過程及其創造的社會關系才是掩藏在“物”背后真正決定社會歷史發展的深層力量。形而上學的分析方法使西方經濟學家往往將經濟活動理解成孤立個人的集合體,認為通過自由的市場交換就可以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均衡,以及全社會福利的最大化?!顿Y本論》的經濟學體系是建立在辯證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其本質是關于事物生成過程的哲學,強調對既成事物的產生過程及其間關系進行歷史性的追溯,而這個生成過程,說到底源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最先倡導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分析方法是黑格爾,《資本論》繼承并運用了這一“邏輯—歷史分析”的方法。邏輯的方法強調在研究經濟現象時要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聯系,從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復雜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其特點就是抽象力,《資本論》就是運用從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方法對政治經濟學史進行了概括。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是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為基礎,與資本主義由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從個別生產部門到全部生產部門的發展歷程相適應。政治經濟學也經歷了由現象到本質的過程,這個過程表現為從具體到抽象的概念運動。在《資本論》,特別是在《剩余價值理論》中集中體現了這一分析方法?!妒S鄡r值理論》的前三章對斯圖亞特、重農學派和斯密關于剩余價值純粹形式有關概念進行了考察。這里概念運動的順序也正是歷史的順序:從重商主義的商業利潤概念到重農學派的地租概念,再到斯密的利潤概念;從重商主義的交換價值概念,經過重農學派的農業勞動價值概念(與貨幣直接聯系),再到斯密的勞動價值概念。這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概念運動過程,既是馬克思考察剩余價值概念歷史來源的過程,也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研究發展的一個概括性說明。endprint

所謂歷史的方法,就是遵循歷史發展的進程以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在分析經濟現象時,強調按照其歷史發展的實際進程來研究經濟現象和過程。邏輯的方法與歷史的方法之所以能夠統一,是因為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反映歷史發展規律的邏輯思維必然要與歷史發展的進程相一致?!顿Y本論》就是一部邏輯與歷史相結合的藝術整體?!顿Y本論》堅持了從理論闡述上升到歷史闡述的序列結構。在《資本論》中,不僅在“價值理論”一章中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方法,在《資本論》第三卷闡釋利潤率向平均利潤率轉化的規律時也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方法,“在對資本主義生產進行一般研究的時候,可以把這些阻力看作偶然的和非本質的東西而擱在一邊。在進行這種一般研究的時候,我們總是假定,各種現實關系是同它們的概念相符合的,或者說,所描述的各種現實關系只是表現它們自身的一般類型的”[9]。從整個體系來看,《資本論》以商品為起點,進而分析貨幣,然后分析資本和剩余價值,再分析資本的積累等,這個邏輯分析的順序和歷史的發展進程是一致的。在歷史上,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商品;商品交換有相當發展以后,才出現了貨幣;到了封建社會末期,貨幣轉化為資本。從全書的結構看,《資本論》第三卷研究了立足于勞動價值論的資本邏輯,第二卷和第三卷研究了剩余價值各種特殊形態的表現,即資本流通過程中的各種資本形態及其循環過程,第三卷則研究了資本運行總過程中,各種資本形態對剩余價值的分割。其中,第二卷可以說是第三卷的引言,如恩格斯說,“這個第二卷的卓越研究,以及這種研究在至今幾乎還沒有人進入的領域內所取得的嶄新成果,僅僅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而第三卷,將闡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基礎上的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研究的最終結論”[10]。

《資本論》“邏輯—歷史分析”方法的優點在于擅長分析規模宏大的社會經濟形態及其演變規律,此外,在“生產力—經濟制度關系—經濟運行關系”框架的分析和設計方面,《資本論》“邏輯—歷史分析”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四、“辯證唯物主義”超越“舊唯物主義”

《資本論》在哲學基礎上全面超越了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具有西方經濟學無可比擬的哲學方法論上的優勢。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主要是以英、法唯物主義為基礎的形而上學世界觀。英國唯物主義是基于個人經驗的經驗唯物主義,其特點是強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源于個人對感覺經驗的理性化處理后形成的概念,得到對經驗事實的理性判斷,培根所創立的實驗哲學就是這一舊唯物主義的代表。法國唯物主義是理性唯物主義,其特點是強調對世界的認識要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包羅萬象的作為世界整體反映的理性體系,笛卡爾的理性方法就是這一舊哲學的代表。英、法唯物主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把世界理解為一個個界限分明的、既成事物的集合體,每個既成的事物都有其“本性”,這些本性構成事物之間從個性到各個范圍內的共性所形成的分類體系。因此,在認識上都強調經驗或演繹的作用,由此建立的理性世界是由一個個具有明晰外延和確定內涵的概念所組成的邏輯體系所描述的世界,每個事物都是獨立存在的客體,主體與客體之間是外在的直觀關系,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學就是建立在這種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由此形成的世界觀也是一個形而上學世界觀。既然每一事物的共性決定了該類事物的運動規律——從一個靜止狀態向另一個靜止狀態的運動軌跡,由此形成了各類既成事物的規律學說,形式邏輯便成為這些學說的唯一論證工具。這種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1]。而《資本論》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將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物質活動——物質生活的生產實踐——作為理論基點,確立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實踐關系”,并把這種關系理解為活生生的物質過程,由此從實踐的客觀物質性出發得到了嶄新的物質觀,即把世界不再理解為一個個自我存在的“既成事物”,而是事物通過他物表達自身的“對象性存在”的內在聯系過程,《資本論》把世界理解成由這種內在聯系生成的“過程的集合體”[12],并追溯這些既成事物的產生過程,從而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缺陷。人類正是通過實踐活動確證了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實在性?!顿Y本論》強調了實踐過程就是自然過程與社會關系過程的統一,人在對自然物質的改造過程中,必須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形成一定的社會組織來進行改造自然的活動,由此產生出各個層面(經濟、政治、文化)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生活在這些社會關系下的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他人來實現自身的存在。

西方經濟學理論建立在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之上,如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從相互獨立的個體出發,將人的經濟行為理解為抽象共性的“經濟人”,并以這一范式作為其分析經濟問題的基礎?!敖洕恕弊非笞陨砝媸墙洕顒又械囊恢弧翱床灰姷氖帧?,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強調“邊際分析”,即“經濟人”每時每刻都在計算其行為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和其所獲“邊際收益”,從而計算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一范式的最大缺陷是抽象掉了社會制度等歷史因素,突顯的是一種個人主義的分析方法,核心觀念是,“只有個體才進行選擇和行動,而群體本身則不選擇也不行動;如果所分析的群體同樣進行選擇和行動,則就不符合已被接受的科學準則了。社會總量被認為只是個體所做的選擇和所采取行動的結果”[13]。結論是,必須從個體經濟活動分析入手來認識社會經濟秩序,假定經濟體是由沒有社會聯系的一個個“魯濱遜”所組成的“孤島世界”,以此為基礎的經濟理論模型也就缺乏實際意義[14]。此外,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對“經濟人”之間的市場均衡的強調,忽視了非均衡的動態發展才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五、《資本論》相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優勢

《資本論》強調要從整體動態和非均衡來分析經濟的發展過程,從而不同于西方經濟學的個體靜態均衡分析。用《資本論》唯物史觀來分析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強調要把其全部社會關系結構建立在物質生產勞動的基礎上,而勞動的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人對自然界的物質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創造了物質的使用價值,由此形成了社會生產力體系;另一方面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生產過程,人必須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才能進行生產,生產的產品也必須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分配,由此形成人與人的生產關系。社會物質系統必須在社會關系的驅動下才會運動?!顿Y本論》這一方法論的優點,使得它能透過經濟現象的表層結構揭示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由資本權力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資本在總體上的非均衡擴張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經濟擴張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它必然以占有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和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無可避免地產生了資本自我否定的危機。endprint

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往往處于一種分離的狀態。從經濟學說史的發展歷程來看,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基本是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基本是凱恩斯經濟學,薩繆爾森雖試圖對這兩種學派加以綜合,提出當市場接近于充分就業時,適用于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理論,當失業率較嚴重時則適用于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但是,綜合的結果仍然是“兩張皮”,在實質內容上,這兩種經濟學說在許多方面是對立的,缺乏內在的本質聯系和統一的機理?!顿Y本論》的政治經濟學體系則不存在這一問題。而在《資本論》中,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是相互融合、滲透一體的,在研究任何一種宏觀經濟問題時都不能脫離微觀經濟基礎?!顿Y本論》在研究關于價值的決定、價值的實現、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平均利潤率的形成與變動、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及固定資本更新等問題時,都將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融合、滲透在一起,這是西方經濟學至今仍無法比擬的。

六、《資本論》對現實經濟問題解答的優勢

西方新制度經濟學和馬克思都看到了市場經濟運行中產權的重要性,但馬克思的產權理論更勝一籌??扑苟ɡ硖岢隽水a權的概念,但沒有揭示產權背后所隱藏的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對抗關系??扑苟ɡ碚J為產權界區的模糊性導致了外部性問題,提出明晰產權、通過產權市場的自由交易來促使產權在不同的經濟主體之間實現自由轉移就可以解決問題。馬克思則強調,要明晰產權,必須借助于產權主體在社會集團中力量大小的消長關系才能予以根本解決。

在產權理論中討論外部性問題時,經常會涉及一個案例,即如何解決農場主和火車主之間禁止或自由排放煙火的沖突與磨擦??扑拐J為,在產權初始界定清晰、交易成本為零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自由市場交易談判來解決農場主和火車主的沖突,其結果也必定是有效的,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但這一理論存在五個問題:第一,零交易成本的假設是不現實的。第二,產權的初始界定通過影響財富分配的狀況必然影響不同經濟活動主體工作的效率,進而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第三,自愿談判解的有效性值得懷疑,在外部性與公共品領域,即使能自愿交易,也不能保證其有帕累托最優解。第四,科斯定理所設的經典狀態是雙頭,為外部性問題進行自愿談判,即使參與談判的當事人由一大批人構成,但只要交易成本為零,談判仍能達到帕累托有效,這里忽略了兩個重要問題:一是隨著參與談判的人數增加必然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從而影響到外在性問題的有效解決;二是缺乏在談判人數增加時,能夠協調各方力量并保證協議貫徹執行的機制。第五,科斯定理的“有效性”命題還忽略了群體行動中的“搭便車”問題,如果人們連參與談判的積極性也沒有,而是推諉別人去談判,自己卻分享別人談判的好處,如果大家都這樣想,自愿談判無法實現,最優解更是無從談起。這就使得科斯產權理論的解釋力大打折扣[15]。但按照馬克思的產權理論,這一問題就很容易得到合理解決。馬克思的產權理論強調,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界定農場主和火車主在社會集團中的產權界區:如果農場主在社會集團中位于統治地位,火車主若想自由排放煙火就必須向農場主付費,以使農場主放棄禁止排放煙火的權利;如果火車主在社會集團中占據統治地位,農場主就必須向火車主付費,以使火車主放棄自由排放煙火的權利;如果農場主和火車主屬于同一社會集團內部的不同階層,解決二者利益沖突的關鍵取決于他們在同一社會集團中相對地位的高低。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引發了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西方經濟學家對導致這場經濟危機的原因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但如運用《資本論》的理論,就可以做出十分有說服力的說明。用《資本論》分析這場危機爆發的原因,其根源來自于資本積累導致的貧困積累。一方面,資本為了實現自身增值要竭盡全力擴張,最大限度地將剩余價值投入到擴大再生產的資本循環中去,這就形成了資本的迅速大規模積累,并需要日益龐大的市場空間來將其轉化為貨幣資本,從而實現資本的循環再生產。另一方面,資本積累必然導致對其自身的否定,資本積累的各種動力同時也是另一種積累——貧困積累的動力。這是因為由社會勞動所生產的社會總價值是有限的,資本在盡可能生產出最大剩余價值的同時,必然導致資本家盡可能地壓低工人工資和生產資料價格以增加剩余價值,又導致貧困的不斷積累。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也驅使各個企業為獲得生存權利而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也轉變為壓低工人工資的社會力量。在這雙重壓力下,全社會勞動者的“貧困積累”不可避免,造成市場空間增長速度日益減少,小于資本擴張要求的市場擴張速度,致使全社會的購買力日益萎縮,可擴張的市場空間日益萎縮。由于勞動者的貧困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大量的產品過剩,產品資本無法轉化為貨幣資本,資本循環鏈中的資本斷裂,結果是許多依靠該資金鏈運轉的資本不得不閑置,形成資本過剩。資本過剩的結果是,本來就處于貧困積累中的工人拿不到工資甚至失業,從而造成勞動力過剩。從業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會被進一步壓低,導致社會購買力進一步下降,從而造成生活資料產品過剩。全社會的資本過剩,即全社會以產品形態、生產資料形態和貨幣形態存在的資本發生過剩和閑置,失業人口增加,又必然會促使產品進一步過剩。產品過剩又會加劇資本過剩,資本過剩又會加劇勞動力過剩,如此一來,市場空間不斷萎縮,最終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內形成了一個內在的巨大過剩贅疣。資本積累和貧困積累的矛盾就是導致這一資本主義危機的根源,“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16]。

參考文獻:

[1]馬濤.西方經濟學的范式結構及其演變[J].中國社會科學,2014,(10):41-61.

[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0,24,832.

[3]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A].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4]列寧列寧全集(第38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57.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2.

[6] T. S.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李寶恒,紀樹立譯,上海:上??萍汲霭嫔?,1980.176.

[7]馬濤,龔劍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范式創新的理論及現實意義[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0,(12):3-10.

[8]林金忠.所謂“轉型問題”的方法論癥結[J].經濟學家,2011,(6):12-21.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60.

[10]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

[11]魯品越.鮮活的資本論:從深層本質到表層現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5,30.

[12]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A].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C].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13]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1卷)[M].陳岱孫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635.

[14]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法和經濟學[M].史晉川,董雪兵,等譯,上海:格致出版社,1995.135.

[15]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340,344.

[16]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6.

(責任編輯:鄧菁)endprint

猜你喜歡
資本論范式經濟學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經濟學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