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教育及其當代意義

2017-10-09 09:21任梓溪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實施途徑

【摘要】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從未中斷,和平與發展也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然而從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到現在局部范圍內小規模的戰爭,我們也看到了現在仍然頻頻發生的暴力與沖突。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沖突漸漸由軍事沖突轉變為文明的沖突、種族的沖突、價值分歧、民族國家利益紛爭等形式。在這種環境背景下,和平教育作為增進國際理解、化解各層次沖突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平教育的實施途徑也在不斷得到創新。

【關鍵詞】和平教育;暴力文化;和平文化;實施途徑

一、和平教育的背景

世界是帶著希望與絕望、繁榮與貧痔、聯合與分裂、和平與流血的巨大矛盾進入21世紀的。武裝沖突、種族歧視、恐怖襲擊、校園暴力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并沒有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而得以消除或解決。這仍然是一個暴力文化盛行的時代,暴力商業化與娛樂化驅使大眾傳媒中暴力泛濫,利用暴力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賺取經濟利潤和名聲。

越來越多的影視節目崇尚“暴力美學”,將暴力作為看點,掩飾了影視作品內在的精神貧乏。暴力展示的矛盾的簡單化、激烈化,扭曲了現實生活中的真正的矛盾,回避人自身內在的精神需求。而搶劫、格斗、兇殺、爆炸等血腥鏡頭卻成為商家刻意宣傳的賣點;一些刊物報道提倡的暴力理性化,反而使我們接收到的暴力影像變成了獨具美感的藝術作品;還有很多以暴力為主題的電子游戲,以搶劫、犯罪、殺人為娛樂。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互聯網在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推動了暴力文化的盛行,充斥暴力成分的網絡電子游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響已經昭然。

在21世紀的今天,和平教育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平教育的普及與深入已經迫在眉睫,相關活動也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公眾的關注,并將之付諸實踐。

二、和平教育的概念與內涵

和平教育這一概念是在和平研究與和平運動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早在17世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指出人類獲得和平的方式是通過普遍地共享知識。20世紀60年代以來和平研究及和平教育研究開始真正成為學術領域探討的問題。1964年,國際和平研究協會成立,這是第一個推廣和平研究的組織。1968年,美國Manhattan學院開始提供研究生層面的和平教育方面的課程及學分,到20世紀末美國有三所大學提供和平教育項目其中包括辛辛那提大學,位于劍橋的萊斯利學院和哥倫比亞師范學院。

雖然和平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一直沒變,仍然是辨識暴力的根源,展示應對暴力的不同策略,提倡和平教育是避免暴力重要方法。但是伴隨著歷史的演化,和平教育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也在發展,現在已不僅僅局限于對戰爭、恐怖主義、虐待等形式的暴力問題進行研究,它還嘗試著更深入地研究長期威脅人類安全的各種因素,如,剝削、壓迫、種族歧視、公正公平問題等。和平教育力求創造一種人人平等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打開咨詢的窗口并重視學生的參與,通過發展批判性思維、參與意識和提高學生在科學、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素養,教育學生關于加強合作和非暴力解決問題、爭端等思想,使他們成為像世界公民那樣行使職責,并具有通過改變社會結構而改革現在人類狀況的全球意識。一些和平教育者認為應教會學生通過理解當地和世界的關系認識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矛盾。通過這種觀察及理解,學會從全球的視野和更加深刻的角度去認識世間萬物的聯系,成為世界公民,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為消除戰爭、直接暴力和結構暴力,捍衛世界和平而努力。

三、和平教育的實施途徑

綜上所述,和平教育對于消除暴力文化,培育和平文化,實現世界和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更應該掌握和平教育的實踐途徑,并對其進行創新。當今和平教育主要體現在正規教育形式、非正規教育形式及通過媒體進行和平教育等形式,它們都為推動和平教育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1.正規教育中的和平教育

和平文化教育理念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變革要求。正如聯合國發起的和平文化代表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再主要關注暴力之后的社會重建,而是強調營造一種文化以預防暴力,在沖突演變為戰爭及其他破壞之前被轉化為積極的合作?!?1世紀和平和正義海牙議程》也指出,“當世界公民都理解全球問題和掌握用于解決沖突的技巧,愿意為正義而進行非暴力抗爭,尊重地球和每一個生命時,和平文化才會被接納。這種接納只有通過系統的學校教育才能獲得?!弊鳛楹推轿幕逃闹麝嚨?,學校教育需要在角色定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諸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學校首先需要明確自己在化解沖突、建設和平文化上的積極角色。

在正規學校教育中,許多國家通過公民教育課程講授和平文化,如挪威從1984年起開設“和平與安全”課程,規定學時,出版相關教學指導書,并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人類的基本精神財富,進行各民族間交往,從而接受和平教育。此外還通過在教科書和學科教學中滲透和平教育的思想,以及教師改革教學方法等方式進行和平教育;北愛爾蘭的特設和平教育也已倡導多年,主要通過私立學校和教堂進行教育;印度的中學自然科學課程是以學科的形式予以呈現的,是通過國家的研究者相互交流知識和實驗結果而形成的,是國際合作和理解的一個真實部分;我國也在教學中進行了和平教育,如在歷史課中通過對戰爭和暴力帶來的災難的認識進行和平教育,以及在教師教學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方法,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這些課程向學生顯示了:所有人都屬于同一人類。不論其膚色或種族,所有人都經過相同的生物和心理發展過程,因此他們以同樣的方式關心著世界上所發生的變化。

2.非正規教育中的和平教育

在現實中,由于政治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影響,將和平教育付諸實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較普遍的形式是在有關人權和民主觀念的早期學習的過程中,學校以外的其他地方被開放作為和平教育的場所。一些政府教育當局認為,正規教育課程不足以培養年輕人對他人的理解,應確保和平教育拓展到與社會相關的一些組織的所有方面,即非正規教育中的和平教育。學校以外的和平教育開展起來更加自由、靈活,阻力更小,因此,在全球范圍內,學校外的和平教育進行得如火如荼。

由于歷史原因,非洲大陸存在著激烈的結構暴力和直接暴力。和平教育在非洲被視為一種基礎性的手段,倡導非暴力解決爭端,培養世界意識和自覺意識等。在莫桑比克,由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宗教團體和媒體的支持下,成立了由十二位專業藝術家和教育家組成的教師巡回團。巡回團運用戲劇、舞蹈、木偶和電臺新聞的技術等形式,來幫助青年們減輕因二十年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創傷。培訓的地點被稱作“和平團”。該活動介紹了解決沖突的方法技術,強調了諸如寬容、自尊和非暴力此類的基本概念。1996年,塞拉里昂“關愛和平的青年”由主張發揚國際合作和和平解決爭端的青年組建。年輕人努力團結那些熱衷于通過教育計劃、材料、資源共享等方式進行和平教育的組織和個人。在尼日利亞也有一個類似的非正式青年組織項目。此項目利用藝術促進相互間的和平和個人間的理解。南非有“爭端解決中心”,這個中心通過青年項目為“南非正義的能維持的和平”工作。

還有日本通過“和平博物館”進行非正規形式的和平教育,經常吸引一些學校和社團的關注。和平博物館和戰爭博物館都描述了戰爭,但和平博物館增加了抵制戰爭,支持和平的圖像。日本的和平博物館在它們利用現代化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上是值得注目的。

四、啟示與借鑒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兩大主題,但局部范圍內戰爭頻頻,沖突不斷。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愈加強烈。為了增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國際交流,采用非暴力手段解決沖突,尊重人權、民主和平等,和平教育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從全球和平教育經驗來看,非正規教育中的和平教育更加靈活、自由,但正規教育也在積極推動和平教育,媒體進行的和平教育影響深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也進行了和平教育的努力,如在歷史教科書和教學中滲透了和平教育的理念。但迄今為止,和平教育在我國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非正規教育中的和平教育仍未得到發展。如今,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也更應推廣、實施和平教育,利用和平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拓他們的視野,鍛煉他們用全球聯系的觀點認識分析當今世界現象,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培養世界公民。

【參考文獻】

[1]王正清,楊思帆.沖突時代的和平教育-國外學者的研究綜述[J].外國教育研究,2009(11)

[2]趙瀾濤.中國電影中的暴力唯美化[J].電影評介,2010(6).

[3]王正青.學校開展和平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09(11).

[4]魏明德.和平教育[M]臺北:光啟文化事業,2001.

[5]孟凡禮.戰后日本和平教育的內容與特點評析—以和平博物館為視角[J].文學文化研究,2016(3).

[6]劉成.西方國家和平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5(2)

作者簡介:任梓溪(1992.05),女,陜西延安,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猜你喜歡
實施途徑
淺議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
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創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創新教育督導方式 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