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的新貨幣功過

2017-10-17 08:45云賀
財經國家周刊 2017年19期
關鍵詞:電子貨幣蘭德加密

云賀

網絡時代的新型貨幣將推動交易體系向全球化、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但其背后隱藏的隱患也不容忽視。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正見證著新型貨幣和交易方式的誕生及發展壯大。比特幣、Q幣、在線支付……這些網絡時代的新事物超越了國界限制,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效率,被部分人視為推動當前金融體系變革的一股新興力量。

然而,由于存在缺少中央監管主體等漏洞,這些新型貨幣成為了投機者乃至違法者牟取私利的工具。也正因如此,央行、網信辦等七部門在近期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明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

比特幣、Q幣、在線支付……這些網絡時代的新事物超越了國界限制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效率被部分人視為推動當前金融體系變革的一股新興力量。

那么,這些新貨幣到底功過幾何?為解答這一問題,蘭德公司的三位研究人員——凱瑟琳·斯圖爾特(Katherine Stewart)、薩利爾·谷娜莎卡(SalilGunashekar)和卡特里娜·曼維(Catriona Manville),在今年8月聯名發布了名為《電子貨幣與未來交易》的報告,對網絡時代新貨幣的特征與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報告認為,這些新貨幣將推動交易體系向全球化、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但其背后隱藏的隱患也不容忽視。

優勢與隱患

網貸時代的新型貨幣,打破了傳統貨幣的發行和流通機制。蘭德公司在上述報告中提出,當前貨幣交易領域主要有兩大典型的新型貨幣:電子貨幣、虛擬加密貨幣。

電子貨幣的典型產品,包括提高交易效率的在線支付平臺、“去紙幣化”的公共交通充值卡等。電子貨幣及其交易方式,為創新商業模式和市場格局提供了可能,觸發并助推了小額貸款、零工經濟、眾籌等潮流的興起和壯大。

虛擬加密貨幣不由中央法定貨幣機構發行和管控,而是依靠計算機運算方程式和設置密碼來確保流通的安全性。當前備受關注的比特幣就是一種最典型的虛擬加密貨幣。

蘭德公司的三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新貨幣將推動交易體系向全球化、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減少跨國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時,各國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權責,也將走向“分散化”和“扁平化”。

不過,蘭德公司的報告提出,雖然全球民眾對于打破傳統貨幣發行和流通機制的新型貨幣熱情高漲,但其背后隱藏的挑戰乃至隱患不容忽視。對此,三位研究員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公眾對于新型交易方式的信任和熱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一個交易平臺能否不斷發展壯大,從根本上來說有賴于公眾對其可持續、乃至不斷加深的依賴和信任。而對公眾而言,交易是否安全可靠是最受關注的問題。

無論是投放目標廣告,還是分析用戶交易行為,在線交易平臺之所以能開展這些業務,全靠用戶數據的支撐。那么,那些早已習慣了在線支付轉賬的忠實用戶,是否百分百了解自身數據的去向和用途?現實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

因此,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認為,一旦用戶充分意識到這些個人數據是如何被交易平臺用于商業目的的,那么,出于信息安全和保護隱私的考慮,公眾會否保持當今這般對新型交易方式的熱度,將是一個未知數。一旦信任減退、依賴度下降,新型交易方式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另一個經典的問題是:新興事物一定會替代傳統事物嗎?

舉例而言,在美國和歐洲許多發達國家,銀行和金融服務體系已然十分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也快速跟進,廣布各地的分行、ATM機、網上銀行就可以滿足包括存取款、轉賬、購匯等一系列交易行為,那么,在這些地區,虛擬加密貨幣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不可否認,虛擬加密貨幣有其固有優勢:效率更高、交易更透明等。但是,對個體用戶而言,虛擬加密貨幣意味著要對交易風險承擔更多責任;對商業用戶來說,現有業務流程與傳統交易方式的契合度已經過多年檢驗。在此情況下,用戶或許很難改變沿襲多年的交易習慣轉而擁抱新興事物。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一種新型貨幣還是一個創新型交易平臺,想要構建出一整套完善的交易機制,最重要的助推力就是大范圍的普及應用。只有用戶對其養成黏性,才能不斷推動交易機制走向成熟。

如今,盡管很多發達國家已迎來了“無紙幣化”的臨界點,可全球還有85%的交易仍由紙幣完成。背后的原因眾多:金融服務不完善、非正規經濟規模大、網絡技術普及不到位乃至文化意義上對于虛擬貨幣的排斥,等等。鑒于此,蘭德公司認為,新型貨幣要想在短期內異軍突起,打破傳統貨幣金融體系,可以說并無可能。

“去中心化”不是神話

自虛擬貨幣誕生之初,“去中心化”就是構筑起這一貨幣神話的最關鍵因素。那么,“去中心化”的貨幣體系真的完美無缺嗎?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社會對本國金融監管體系普遍持消極抵觸態度。而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特質——沒有中心化的機構負責發行貨幣、依靠分布式數據庫來記錄交易行為——似乎成為拯救西方金融體系的良方。

然而,缺少中央監管主體、由市場力量主導的虛擬加密貨幣,卻陷入了一輪又一輪價格波動之中。以近年來在全球風生水起的比特幣為例:2013年低谷時價值不到100美元,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高漲至超過1000美元;在2015年經歷價格跳水跌至200美元后,到2017年又回升至超過1200美元。

蘭德公司的報告認為,如此“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或許能為投機客們提供放手一搏的好機會,但對于那些真正使用比特幣的普通用戶而言,卻是禍福難料。

另外,缺少中央監管機構,相當于將保障交易安全的職責變相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消費者必須養成多種能力,如尋找安全的在線交易環境、安裝軟件以防網絡病毒侵襲、識別網絡欺詐等。而且,一旦發生交易糾紛或貨幣盜取等事件,“去中心化”的特質意味著,沒有權威仲裁機構能夠出面有效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實際上,以上種種問題已開始引發人們對于虛擬貨幣本質的反思。早在2014年,英格蘭銀行的三位貨幣分析專家——邁克爾·麥克利(Michael McLeay)、艾馬爾·拉迪亞(Amar Radia)和瑞蘭德·托馬斯(Ryland Thomas)就曾公開發表《現代經濟中的貨幣》一文,表達了對虛擬貨幣大行其道的擔憂。他們認為,虛擬貨幣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儲蓄和升值屬性,并非是作為一種交換媒介存在。因此,虛擬貨幣更像是“一種商品”而非一種新型貨幣。

顯然,重新審視網絡時代“新貨幣”的本質及其可能帶來的挑戰,將是各國政府眼下亟需著手的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歡
電子貨幣蘭德加密
保護數據按需創建多種加密磁盤
谷歌禁止加密貨幣應用程序
電子貨幣具有創造貨幣的能力嗎?
我國電子貨幣發行對貨幣乘數影響的相關文獻綜述
加密與解密
一類廣義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與唯一性(英文)
“小鮮肉”蜘蛛俠
電子貨幣之淺識及其未來發展
電子商務環境下電子貨幣法律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