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探究

2017-10-21 06:12畢婉琳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探索實踐職業生涯規劃

【摘要】當前中職德育課教學面臨著一系列的困境,德育課實效性不高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本文就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希望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在體驗中感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并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體驗探究式 職業生涯規劃 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171-02

2014年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提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根據大綱要求,圍繞著第三輪中職德育課新教材實施工作,我們需要研究和探索更有效的德育教學方式。筆者近年來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堅持“活動育德”理念,堅持“三貼近”原則,積極嘗試將“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入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绑w驗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創設貼近學生生活或專業學習、體現職場情境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任務),并學以致用,從而實現知行合一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

一、實施“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現實意義

1.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立足于學生的學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活動中通過積極的自主體驗和自主探索,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充分張揚個性。它符合學生智能多元化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它能使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感受德育之樂,有所知,有所悟,有所行,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從而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

2.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學”與“職”的有效對接

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活動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專業學習或未來的職業密切相關,選取的問題主要來源于中職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或未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主。這樣,既拉近了教育與生活、職業的距離,又能使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去感悟、去探究、去反思,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并為最終成為一名“職業人”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目標是對學生進行以樹立職業理想為重點的職業生涯教育。該課程的內容密切聯系學生專業學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倡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探究感悟。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專業學習需要和生活實際,實施“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創設具體的活動情境,給學生體驗、探究和感悟的機會,從而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以《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為例,與同行共同探討。

1.前置任務,親歷實踐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我們可以采用調查、訪問、參觀等方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實踐中體驗、探究、感悟、反思。因此,我在開展《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的教學活動時,布置了兩個課前任務:第一個任務就是組織學生在各實習的幼兒園里進行調查訪問,搜集我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因為各實習幼兒園里都有我校的畢業生);第二個任務就是創設三個幼師的職場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職場事件的模擬處理。這兩個活動與學生的專業學習密切聯系,大多數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在實踐中獲得了積極的行為感悟和情感體驗。而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更多的指導和傾聽。

2.活動導入,激發興趣

教育即生活。在“體驗探究式”教學的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在現實生活選取典型材料,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例如,我在開展《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的教學活動時,播放了學生自己制作的視頻《見習中,我們成長了》。通過視頻播放,學生再次回顧了為期兩周的見習實踐活動,有苦有樂,與在校學習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在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的同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分享:同學們,在見習中,你觀察和感受到“學校人”和“職業人”有什么區別?從而引出新課:我們要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3.活動體驗,認知明理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和空間,從而讓學生可以獲得“學習的基本自由”。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結合教材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專業學習特點,創設各種職場模擬情境,讓學生搜集資料、扮演情景劇中的人物,把枯燥乏味的課本理論知識活化為生活,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產生深刻的內心體驗。我在開展《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的教學活動時,創設了以下三個幼兒園老師的職場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職場事件的模擬處理:(1)張虹今天輪值,負責幼兒園校車的接送工作;(2)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劉敏與幼兒園其他兩個老師一起負責小班小朋友的舞蹈排練;(3)陳雯在看小朋友午睡時玩手機,被巡查的園長發現了。負責模擬的同學在角色的扮演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而其他同學也在觀看中思考:你覺得她們對事件的處理方式怎么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由于情境結合學生將來要面臨的職場問題,加上學生剛結束了為期兩周的見習活動,對幼師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課前,每個小組的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情景劇的編排中。而在編排、展示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在熱烈的課堂討論中,學生都有了比較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了對角色轉換重點這一知識的理解。

4.活動探究,導之以行

俗語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們開展教學活動,要以問題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各種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探究。而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資源,感受和體驗知識,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造力。在探究活動中,我們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性。而小組合作探究,是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課前,學生主動參與調查訪問,與幼兒園的師姐進行積極的交流,在實踐中獲得了積極的行為感悟和情感體驗。而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探究的平臺。因此,我組織其中一組學生代表介紹我校優秀畢業生簡敏華的事跡,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為什么師姐能這么快適應工作,取得職場的成功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案例的體驗和探討中明確了角色轉換的重要性,同時,也給學生樹立了信心:我如果在學生時代為角色轉換做好充分準備,也能邁好職業生涯第一步。

這時,學生已經感受到角色轉換的重要性了,但要如何轉換角色呢?老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活動任務書《要完成角色的轉換,學生時代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的探討活動,引導學生針對自身與“職業人”的差距,圍繞責任意識、團隊精神、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四個方面的在校準備措施進行探討、分享交流。這一探究活動為學生創設了平等、和諧、寬松和愉快的氛圍。由于創設的問題情境與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各抒己見,同時對別人的見解發表不同的看法,產生了不少的思想碰撞。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相互啟發,鞏固認知、解決問題,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總結評價,學以致用

通過活動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延伸。在學生深化學習內容,鞏固學習成果的同時,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引導學生在師生、生生之間的量化和質性評價中,進行總結、反思,思考自身在哪些方面進行了體會和感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德育課教學的全過程是知、信、行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過程。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中職生的自我發展與完善,人格的健全及價值的體現,最終只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實現。因此,德育課教師還應該通過課后的拓展活動,引導學生帶著在課堂體驗中的收獲走向社會生活,學以致用。在開展《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的教學活動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合作學習和探究交流,獲得了積極的行為感悟和情感體驗,如:要完成角色的轉換,我們在校期間需要做好的準備等。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在課堂中獲得的情感體驗轉化為日常行動,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體驗,促使學生積極價值觀的內化,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

三、實施“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效果

1.以生為本,緊扣生活、專業、職業

本教學活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知、信、行”為主線,創設的多種教學情境都與學生的專業學習、未來的職場工作密切相關,構建了一種生活化的德育課教學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主動體驗、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合作探究

在本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一系列與學生實際相關的實踐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領悟。同時,也引導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探索,在體驗悟理中進一步促進自己的積極行動。而從學生課后的表現來看,主動問好、認真值日、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同學更多了。

四、實施“體驗探究式”教學方法引起的思考

1.要求教師勇于轉變觀念、轉變角色

在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需要德育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教師要成為“體驗探究式”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

“體驗探究式”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最大的優勢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體驗、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因此,在實施“體驗探究式”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生本教育理念,自覺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學生的心態和需求等,精心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激勵、賞識等手段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活動的自主體驗和探究中、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提升自我成長的需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民主的探討與交流,促進教學相長。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看重學生知識的獲得,還要善于挖掘學生智慧的火花,更要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探究和感悟。同時教師也要加強指導,控制好課堂流程,掌控好指導的度。

2.要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三貼近”

“體驗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親歷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也要讓學生帶著課堂的收獲走向社會生活。因此,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三貼近”,做到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專業特點等的差異,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典型的背景材料,創設易于操作的活動情境開展教學。將靜態的知識活動化,給學生參與體驗、探究、感悟和內化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

3.要求建立多元化激勵的評價體系

“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激發、鼓舞?!蔽覀円氤浞謱崿F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大膽改革傳統的教育評價模式,積極構建多元化激勵的評價體系。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習的結果,更應重視學習的過程,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時,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的評價,如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感態度、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作能力等,注重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以及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秀蓮.德育活動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實施與效應[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4)

[2]楊紅忠.探究式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中的運用[J].河南教育,2015(4):52—52

[3]林思寧.體驗式學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美)D.A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邱清華.活動探究式教學方法在中職德育課中的運用[J].當代職業教育,2014(9):98—100

作者簡介:畢婉琳(1978-),女,漢族,廣東省廣州市人,一級教師,本科,單位:廣州市南沙區嶺東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探索實踐職業生涯規劃
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提高與培養
基于職業生涯規劃背景下的高職新生適應力培養研究
“家用紡織品設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實踐
新時期校企有效結合的探索與實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探析
油田服務單位混合用工條件下工會工作探索和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