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gei Prokofiev及他的鋼琴奏鳴No.2

2017-10-21 17:41朱靜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鋼琴奏鳴曲創作背景演奏技巧

朱靜

【摘要】: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在他創作的所有音樂作品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并且數量上所占比重也很大。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他的九首鋼琴奏鳴曲。鮮明的個性特征和創作手法,在捍衛古典主義結構和功能邏輯的同時,將全新的色彩和聲同最普遍的終止手法相結合,將傳統創作手法與二十世紀的藝術風格完美融合。本文將從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的音樂形態和演奏技巧特點兩大方面分析該作品。

【關鍵詞】: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奏鳴曲;創作背景;演奏技巧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是二十世紀最杰出的音樂家之一,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并與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并稱為蘇聯音樂的三大巨匠。普羅科菲耶夫一生創作了百余首各類題材及風格的鋼琴作品,其中鋼琴奏鳴曲九首被認為是繼承了十九世紀鋼琴藝術的傳統,并開啟了二十世紀鋼琴創作新風格之先河。

一、普羅科菲耶夫生平介紹

前蘇聯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自幼學習音樂,十三歲考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 1909年他學完了作曲系的課程,教師是里亞多夫、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914年,普羅科菲耶夫從尼·尼·齊爾品(1877-1945)的指揮班和葉西波娃的鋼琴班畢業。在帶有比賽性質的畢業演奏會上,他演奏了自己在兩年前創作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和巴赫的一首賦格,獲得一等獎,并兼得贈送一架平臺鋼琴的魯賓斯坦獎。

普羅科菲耶夫的生活經歷有兩個轉折點。一是出國,一是歸國。這兩個轉折點使他的一生分為三個時期。普羅科菲耶夫的創作很早就表現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樂觀主義的精神。他具有旺盛的精力與堅韌的意志。對于音樂的新表現方法的探索,一直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歸國后的二十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新的繁榮時既他成為當時蘇聯音樂文化的建設。以交響童話《彼佳與狼》、舞劇《羅米歐與朱麗葉》、大合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第七交響曲共》歌劇《戰爭與和平取》為標志的豐碩的成果說明,他出色地解決了這個新課題,并且得到了國內外的承認。普羅科菲耶夫作為具有獨特的風格與自成體系的表現手法的革新作曲家被載入世界文化史冊。

二、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的創作背景

1918 年之前,包括第一到第四鋼琴奏鳴曲。這一時期的創作是普羅科菲耶夫就讀音樂學院時所寫,其創作特征是對前輩大師的模仿和對新技法的探求,初步展現了普羅科菲耶夫鋼琴作品的創作特點。如他的《第一鋼琴奏鳴曲》作品第 1號,更多是受斯克里亞賓和拉赫瑪尼諾夫的影響,具有濃重的俄羅斯民族風格。而1917 年他的《第三鋼琴奏鳴曲》和《第四鋼琴奏鳴曲》接踵問世。這兩首作品的原型來自于 1907 年的舊作,其中《第三鋼琴奏鳴曲》小巧精致并富于浪漫氣息,是音樂會曲目的座上賓?!兜谒匿撉僮帏Q曲》嚴格遵守古典主義形式,充滿幻想的氣氛,與前一首形成鮮明對比。

普羅科菲耶夫生活的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很多的藝術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音樂創作也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音樂結構似乎還傳統,但創作手法與藝術追求卻充滿了新意?!兜诙撉僮帏Q曲》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它創作于 1912 年,作品 14 號,d 小調,共四個樂章,獻給斯密特高夫,是作曲家青年時代在高加索山脈度假時所作,1914 年由他本人首演。這部作品可以算作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奏鳴曲創作趨向成熟的標志。

三、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結構分析

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D小調,OP.14,作于1912年,1914年2月15日由普羅科菲耶夫自己首演。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不大快的快板,D小調,奏鳴曲式。呈示部D小調第一主題在三連音伴奏音型上出現,被不協和頑固音型沖淡后再次露面,更快的速度奏經過句后出現第二主題,這個第二主題E小調,在全音階化動態中含半音階變化。以粗獷的小尾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由2個主題衍生的旋律始,第一主題要素處理引向抒情部分,最后在低音域音響之后平息。再現部按原型,第一主題出現在左手,第二主題為D小調。尾奏以開頭伴奏音型為中心,以第一主題要素構成。第二樂章——諧謔曲,清晰的快板,A小調。三段體含強音的全部主題在頑固音型節奏上出現,在華麗的托卡它音型修飾下發展。中間部是經過性的,前半部保持d音,后半部保持A音。第三樂章——行板,升G小調,三段體。在序奏之后的主部,是在搖籃曲型的音型持續下的浪漫主題,中間部以中聲部下行半音階音型為中心,未形成對比,尾奏由中間部要素組成。第四樂章——活潑地,D小調,自由變形的回旋曲式。主題有些諧謔,把卡農型的音型發展,中斷休止后指定為“優美而富表情地”回味第一樂章第二主題。把回旋主題以小快板處理后,再現主題而結束。

普羅科菲耶夫創作的風格特點強調主調性,強調中心和弦的主導地位。他的奏鳴曲中常見的和弦類型有:普通的三和弦、復雜的三度結構和弦、非三度結構和弦和復雜的非三度結構和弦。這些新和聲色彩的材料和最傳統的各種終止手法結合起來,復雜與簡練、不穩定與穩定形成了普氏獨有的風格,打破了不協和和弦必須要解決到協和和弦的規律。

四、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的觸鍵演奏技巧

普羅科菲耶夫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應當將鋼琴視為打擊樂器來使用,用打擊樂器的思維去演奏。 “敲擊式”觸鍵技法在《第二鋼琴奏鳴曲》的大量運用,是最重要、最鮮明的特點之一。普羅科菲耶夫的“敲擊性”不能直接生硬的敲打下去,沒有任何音色和層次的演奏都是不可取的。要追求一種具有彈性和非連奏的“托卡塔”式敲擊效果。手臂要放松,充分運用“手臂自然重量演奏法則”,在此之上要求每根手指都要堅挺,以手掌為支點,手腕微微抬高,發力要迅猛,下鍵速度要快,手指要像錘頭一樣敲擊下去,還要快速放松并離開琴鍵。這樣出來的聲音既保證聲音的準確,還使聲音結實飽滿不粗糙,使鋼琴出現一種“清脆”“機械”“金屬”般且富于顆粒的音色。

就像一切創新者在剛開始都會遭到非議和不公一樣,很多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作品和演奏。普羅科菲耶夫就讀音樂學院時,它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由本人親自首演時就引起巨大的騷動和爭議。其作品中那刺耳的和聲、尖銳的音響、演奏時的張狂,一時讓專家和觀眾都難以忍受。但之后的大多數作曲家逐漸認可了這種視鋼琴為“打擊樂”的觀點,從此樂壇開始接納和流行這種音樂風格,“敲擊性”在很多作品中屢見不鮮,成為二十世紀鋼琴音樂的一個新的元素和起點。普羅科菲耶夫開創的新的鋼琴語匯和獨到的現代鋼琴演奏風格,為20 世紀新古典主義鋼琴演奏開辟了新的探索之路,為鋼琴技巧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羅傳開.普羅科菲耶夫——自成體系的革命者[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10).

[2]郭新.普羅柯菲耶夫鋼琴奏鳴曲主題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3):31-38.

[3]但功浦.對浪漫派鋼琴音樂的反叛與變異──普羅柯菲耶夫鋼琴奏鳴曲的研究[J].音樂探索,1998(4):19-26.

[4]李迎春.論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D].西北師范大學,2002.

猜你喜歡
鋼琴奏鳴曲創作背景演奏技巧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
海頓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奏風格比較
賞析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莫扎特與的鋼琴奏鳴曲與演奏技巧
貝多芬《降E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op.31 Nr.3》創作與演奏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