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毅與《梅嶺三章》

2017-10-21 18:41劉慧龍延平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梅嶺陳毅革命

劉慧 龍延平

【摘要】:1960年9月,陳毅元帥親書“大余的梅山和梅關都是老革命根據地,是革命人民的故鄉之一?!?936年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對南方游擊隊發起瘋狂的進攻。陳毅元帥視死如歸,堅決抗戰。梅山,見證了陳毅元帥三年游擊戰的艱辛,留下了元帥充滿革命氣息的代表性作品《梅嶺三章》。

【關鍵詞】:陳毅;《梅嶺三章》;革命;梅嶺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的領導者與組織者之一。字仲弘,四川樂至人。八一南昌起義后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團黨代表。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曾任江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支援了紅軍北上抗日。陳毅同志在大庾嶺一帶堅持游擊戰爭時留下了一些珍貴的詩文作品,從這些詩文作品中可以看到當時戰爭的血雨腥風,管窺歷史,其中最有名的是《梅嶺三章》。

1934年秋,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當時,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了江西,敵人對根據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中央蘇區淪陷了。陳毅同志因為在興國老營盤戰斗中負重傷,沒跟隨主力撤離,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擊。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留在蘇區堅持斗爭的紅二十四師和地方武裝共1.6萬人,遭到敵人殘酷“圍剿”,大部損失。突圍出來的少數部隊會同地方武裝和敵人打起了游擊,項英、陳毅經過轉戰,歷盡艱險,于1935年2月來到了位于贛南的油山地區和梅嶺,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到達贛南梅嶺山區時,這支隊伍已是兵不滿百了。他們隱蔽在深山密林之中,風餐露宿。當時的地下黨組織遭到了破壞,他們與黨中央完全斷絕了聯系。惡劣的環境,士氣低落,戰爭也越來越殘酷。但是,陳毅同志始終充滿信心,進行著不懈的斗爭。從他留下的詩作,我們能看見當時的部分場景。

《大余縣志》記載到:“中華民國26年(1937)5月2日‘梅山事件發生,陳毅在大庾梅山被圍,脫險后吟《梅嶺三章》?!鄙来嫱鲫P頭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氣節,《梅嶺三章》也是陳毅在生死存亡之關頭所寫下的一曲氣壯山河的無產階級正氣歌。1936年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不顧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對我南方游擊隊發動猖狂進攻。由于叛徒出賣,梅嶺被困,在幾乎葬身火海之時,陳毅同志視死如歸,寫下了著名詩篇《梅嶺三章》,慷慨高呼:“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泵穾X巍峨峻拔,勢如騰龍臥虎,雄踞于江西南大門。這里號稱“千峰轉不盡,十里萬重山”,樹木遮天蔽日,山中有洞,洞洞相連,便于部隊隱蔽,保存實力。從《梅嶺三章》中,可以看到當時戰爭的殘酷以及紅軍戰士們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梅山游擊隊遭到敵人圍困,陳毅同志當時生病了,心想這次不能突圍了,所以作詩三首,藏在衣底。不久,敵人的包圍被粉碎了。視死如歸的看待這次圍困,心里還在想什么?革命的路上本來就是艱難多阻的。這一番去陰間召集那些為革命死去的十萬多部隊,一起助力抗敵。南方的戰爭已經持續十年了,死后應該把頭懸掛在城門。同志們你們還要多多努力,希望你們打勝戰,用勝利來祭奠為戰爭死去的同志。投身革命應該義無反顧,這樣殘酷的戰爭會有一個盡頭。為了正義的事業獻身,換取人間充滿自由與幸福。這首詩氣勢磅礴,讀來振奮人心。浴血奮戰的紅軍戰士,對這次戰斗義無反顧,誓死保衛家國。詩中呈現了一位視死如歸的紅軍戰士形象,為了革命不惜犧牲生命,并且死后化鬼魂也要召集死去的士兵們一起抗敵,這是何等的堅決!這首詩寫得大氣磅礴,它的本質是對革命家內心情感的生動化形象化。借助雄偉壯美的想象,以及元帥自身臨危不亂、果敢的革命精神才使他逢兇化吉擺脫困境。第一組第一句以設問形式寫出了今日之戰就算頭斷血流也要堅持到底,因為自古成就大事業都是千難萬險的。接下來就是表達自己視死如歸、死而后已的決心了。抱著決一死戰的信念,設想自己戰死后也要召集陰間死去的十萬戰士回來殺敵,這樣的氣勢與決心令人震驚。第二組寫出南方戰事十年之久,革命者們應當視死如歸。接著就是鼓勵戰士們奮勇殺敵,以戰爭的勝利為死去的革命者祭奠。第三組表達自己獻身革命,四海為家之志。取義成仁就在今日,給人間送去自由安定的生活。人們可以很容易感知這首詩的磅礴氣勢,也可以看到革命戰爭時期戰士們的信念與志氣?!睹穾X三章》不愧為陳毅元帥的代表性作品,不愧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經典詩篇。革命應當抱著“取義成仁今日事”之信念,革命者也應當具備“投身革命即為家”的遠大報復,才不愧為革命者。

此外,在梅山的三年游擊戰中,還有許多的革命詩。這些詩篇充滿了革命戰爭氣息,讀來令人震驚。愛國之情溢于言表。如1935年何梅《塘沽協定》簽訂時,陳毅在《登大庾嶺》中感慨:“大庾嶺上暮云低,歐亞風云望欲迷。國賊賣盡一抔土,彌天烽火舉紅旗?!币庵傅巧洗筲讕X,天邊的晚霞也覺得低了,俯瞰現在的國內外形式像風云變幻不定,錯綜復雜,不容易分辨。與英、法、美等帝國主義的矛盾尖銳化,新的世界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國賊(指蔣介石、何應欽等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不抵抗)連祖宗的一抔土都要賣盡,革命的烽火正熊熊燃燒。詩中展現了一位義憤填膺的軍人形象,對于賣國賊的痛恨,以及對抗戰到底的決心與信念。短短幾句,把革命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個對于賣國行徑大膽的批判,誓死革命到底的中國共產黨人。同樣寫于1935年的《偷渡梅關》:“敵壘穿空雁陣開,連天衰草月遲來。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梅關著劫灰?!痹撛妼懽鞅尘笆恰氨鄙绞录焙鬄閿[脫國民黨軍的瘋狂“圍剿”,陳毅、項英等同志趁夜色朦朧偷渡重兵把守的梅關,轉赴油山時所作。意為敵軍對革命游擊區的封鎖碉堡就像雁陣一樣上下左右排列,連天的衰草使戰士行軍艱難。戰士們要牢記這攀藤附葛的時刻,梅關這片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經歷的戰爭太多了。詩中呈現出當時被敵包圍的緊迫畫面,以及紅軍戰士行軍的艱難險阻,牢記歷史與苦難,抗戰到底。以先輩事跡鼓勵自己,支撐自己堅持下去的革命信念。這些寫于梅嶺的革命詩作,寫作背景大同小異,風格大都氣勢磅礴,記載了老一輩革命家們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令后世敬仰。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愛國與革命氣節,才會如此振奮人心,充滿戰斗力與感染力。在革命戰爭時期,正是這些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支撐了艱難的抗戰歲月,充實了物質缺乏年代人們的精神食糧。他們的精神世界十分充實,抗戰信念十分堅定。艱難的抗戰年代,正是這一批革命家們用鮮血與生命筑起新中國重生的起點。

陳毅同志在梅山的三年游擊戰期間,留下了許多紀實性的詩作,充滿了革命到底的戰斗氣息。這與詩人本身的愛國熱情與抗戰激情是密不可分的,研究陳毅與《梅嶺三章》,是對歷史的一個真實還原,也是戰爭的一個片段回放,他的價值對于歷史與文學來說都是意義深遠的。

參考文獻:

[1] 大余縣志編纂委員會.大余縣志[Z].北京:中國·三環出版社,1990:11.

[2] 大余縣委宣傳部 .梅國詩選注[M].贛州:大余縣委宣傳部,1991:7.

猜你喜歡
梅嶺陳毅革命
陳毅頌
陳毅的講話稿沒有字
讀陳毅元帥《梅嶺三章》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中國的出行革命
南昌梅嶺風景區旅游開發策劃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顏色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