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人工智能下的平面設計與高職教育

2017-10-21 19:51魏爭馳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平面設計人工智能教育

魏爭馳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使得平面設計中大量消耗人力的修圖、簡單排版等初級工作出現被機器取代的趨勢。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改變舊有的強調實際操作技能為主的教育思路,培養具有與機器協作之意識,同時具有較強創造力的技能型應用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所需要作出不斷調整與探索的命題。

【關鍵詞】: 人工智能;平面設計;教育

一、人工智能在平面設計領域的嘗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通過對人類智能的研究,以期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隨著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并在近年來開始觸及平面設計領域。

谷歌位于倫敦的人工智能開發小組DeepMind近日宣布,已研發出應用于平面設計領域的新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d(Alpha Graphic design)。這是繼AlphaGo之后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又一次全新嘗試。AlphaGd由DeepMind聯合Adobe公司及全球著名設計公司Pentagram(五角設計聯盟)共同研發。在中國,阿里也在人工智能與設計的結合上進行了嘗試,2015年“雙11”后,“阿里智能設計實驗室”發起了一個人工智能設計的項目,主要開發的產品就是“魯班”。 15年之前的“雙11”,商品推薦都是人來控制的,由運營決定給用戶推薦什么產品,而 15 年那次“雙11”,是阿里第一次基于算法和大數據,為用戶做大規模的、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并且在1.7億張圖片制作量的總量上達到了“千人千面”。

似乎萊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Moshe Vardi的預言—“在未來30年,人工智能將取代目前世界上50%的工作?!崩_了序幕,這必然對我們所在的平面設計領域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二、人工智能對于設計的影響

人工智能的出現解決了設計中大量消耗人力的幾個關鍵問題,以“魯班”為例:

一是圖像算法“摳圖”。因為大部分的設計需要把圖像從圖片摳出來,然后再進一步設計。這樣的工作以前都是通過設計師人工進行操作的,“阿里智能設計實驗室”跟阿里搜索部門做圖像切割的算法團隊合作,實現了海量的商品自動摳圖,“魯班”實現了用機器來完成圖形處理。

二是把設計變成“數據”。一張廣告設計圖片是像素組成的“信息”,不是“數據”。阿里利用機器把商品、文字和設計主題進行在線合成,這樣每張廣告圖片就帶上了商品信息,可以根據消費者偏好進行個性化投放。在魯班產品上線初期,“阿里智能設計實驗室”請設計師根據活動主題做了大批量風格確定的模板,并用實踐證明了這種模式投放效果可以大幅提升點擊率。

第三就是讓機器學習設計。在依靠“人工設計模板”度過了前期階段后,2016年8月份開始,淘寶“拍立淘”(在淘寶內通過圖片搜索找同款,隨拍隨找)產品的圖像算法技術被加入“魯班”,實現了整個智能設計的算法框架。

可以看到現今的人工智能發展得益于“深度學習”算法的突破,通過使用數學方法模擬人腦神經網絡,機器在海量訓練之后具備自主判斷的能力并擔任以前只有人類從事的工作。而現階段相對發展較快的是如AlphaGo這樣的擅長單一領域的人工智能,又被稱為弱人工智能。其可以在某個領域如平面設計領域中為人類提供服務,大量地替代原來由人從事的低技術高強度工作。

在平面設計領域這樣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等領域,近十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服務于該產業的設計類企業也如雨后春筍,但在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的同時,設計含量較低、工作量很大的工業流水化“作圖工廠” 大量存在,在滿足了電商成本低速度快的設計需求的同時影響著中國設計的整體環境。根據調查,以杭州的一家服務于電商的設計企業為例,一般的設計部門員工在這里以“美工”定義,一天每人需要完成4個工分即起碼8張海報,需要摳圖的圖片處理工作每張計分僅僅為0.04分,企業制定了詳細的每個具體工作的量化標準(圖1),如果單純以圖片處理為工作的話一個員工一天需要修圖200張才能完成4分的工作量,工作強度和枯燥性不可謂不大。而員工在完成了一個月基本工作量后也只有3500左右的薪水,這樣高強度、高速度、低薪資的企業環境造成人員流動很快,設計水平較低的情況,雖然滿足了一部分電商客戶的需求,但對于整體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設計人才的良性成長筆者認為是弊大于利的。

人工智能的出現必然會對這樣的企業產生巨大的沖擊,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產出,穩定的設計質量,使得這樣的工業流水線式的設計逐漸被淘汰。低技術含量的,以修圖和模板化處理為主的跑量形式的設計模式將會逐漸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這樣的替代過程就如工業革命后馬車被汽車代替一般,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稱之為“技術性失業”。技術革命使得設計師資源向更高層次的設計崗位流動,主要依靠軟件操作的低層次的設計崗位需求將會大量減少。其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以高強度低價格從事初級設計的設計崗位將被更高效率更低價格的人工智能所替代,而更多的資源將向設計創意類人才流動。

三、關于新時代下平面設計與高職教育的思考

對于設計職業教育來說,以往本科及以上院校;高職學院;中職院校;培訓機構分別培養不同層面的設計人才,分別在“形式觀念”和“技術技能”上會有側重。相對于重視“形式觀念”的本科及以上階段的設計教育和著重于“技術和技能”的中職和培訓機構教育,高職階段的教育始終面臨著如何在強調“技術和技能”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形式觀念”教學的問題。

初級層次的設計人力資源需求需求隨著人工智能的成熟而逐漸減少的大環境下,在可見的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創造能力、連接能力和領導能力是人工智能所無法替代的。平面設計領域基于計算機圖形軟件操作的單純技術培訓將會逐漸失去存在的價值并逐漸萎縮,而在創造方面能力較強的設計從業者則很難被替代,在近期內除非技術的飛躍性革命,否則我們很難看到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客戶要求較高,創造性較強的中高層次的設計需求。

這一趨勢對于高職平面設計教育的目標給出了新的啟示,以往基于高職教育理念、教學層次和生源情況等因素形成的側重于操作技術技能教學,簡化形式觀念理論教學的設計教育必需在新的時代要求下有所改變。平面設計技能的培養不單是簡單的設備操作為主的反復練習,更不是簡單依靠互聯網的數據支持,通過軟件修修改改的拼貼技能。

眾所周知觀念和方法論的教學對于學生設計意識的形成非常重要,這里的觀念不止于以往我們所提的設計形式觀念,也應該包含智能時代下與機器合作的觀念意識,與人合作的意識。以期通過培養形成具有一定創造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的設計工作者。對于專業教育來說調整原有的設計理念,整合新的知識,構建能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著重于培養創意思維、人與機器或人連接等能力的訓練將會顯得更為重要,創意思維類、設計管理類、人機關系類課程將是新的教學改革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盧克·多梅爾(Luke Dormehl). 人工智能[M]. 中信出版社,2016

[2]瑪格麗特·博登 (Margaret A.Boden), 孫詩惠 譯. AI:人工智能的本質與未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平面設計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數讀人工智能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下一幕,人工智能!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