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弦樂課堂”教學理念的CSCL教學設計應用研究

2017-10-21 00:11黃夢依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應用研究教學設計

黃夢依

【摘要】: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有效課堂設計和教學組織一度成為教學研究中的熱點。本文從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出發,結合“管弦樂課堂”教學理念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應用分析。

【關鍵詞】:管弦樂課堂;教學設計;應用研究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傳播技術(ICT)已經成為促進和支持學習的重要媒介。不少學者致力于探索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有效課堂設計和教學組織。他們一度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機遇。但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對其他部分一線教師的課堂觀察發現,雖然促進和支持學習的信息傳播技術迅猛發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受到這些技術的影響卻不太顯著。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新的技術工具使教師和學生面臨更加復雜的課堂環境。同時,協作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教與學的方法不斷涌現,這都對教師和學生帶來無限的挑戰。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從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和學習過程幾個方面重新思考這些新的技術工具和教學過程的真實需求之間的聯系。

在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CSCL)乃至整個技術促進學習(TEL)研究領域,將課堂教學環境中協調各種復雜學習活動的挑戰比作管弦樂隊演出的“管弦樂課堂”(Classroom Orchestration)設計理念,可以幫我們在技術融入課堂的過程中建立一種聯系。

一、“管弦樂課堂”設計理念

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CSCL)研究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眾多的可能性,包括可以促進學生協作地建構知識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肮芟覙氛n堂”設計理念是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CSCL)研究的新趨勢,也是當下的研究熱點之一。這一設計理念正是針對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出現的。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影響教學過程順利開展的因素有很多,如何如何協調影響教學的各種因素,優化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是很多一線教師面臨的挑戰。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狄龍伯格(Dillen-bourg)教授為首的研究者們提出了一個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管弦樂課堂”。

“管弦樂課堂”的主體思想是教學設計與即興發揮的結合。教師以課程為起點,以學習環境為依托,預先設計學習過程的結構框架,并且在有效協作學習研究的指導下實時協調課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共同建構知識。(Dillenbourg & Jermann,2010;Kollar et al ,2011)。

“管弦樂課堂”里,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引導學習過程向特定的方向發展,并為協作學習和創造力發展營造一個開放、靈活的學習環境(Andiliou & Murphy,2010)。換句話說,教師不再是正確答案的提供者,而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溝通作用。這意味著學生和教師應共同發現問 題 并 找 到 各 種 解 決 方 案 (Scardamalia & Bereiter,2006)?!肮芟覙氛n堂”的協作學習管理由任務結構、參與者互動和學習資源三個相輔相成的部分組成。創造性的協作學習包含不同觀點的爭論和選擇,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認知多樣性,選擇需要經過批判性討論得出若干不同解決方案的任務,來促進協作學習(Schellens et al.,2007;Vass & Littleton,2009)。

Prieto 等通過對“管弦樂課堂”研究的分析,發現它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設計、計劃,并監控與協調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課堂上可用資源(包括技術資源、物理資源和人的資源)的管理和協調,以完成學習目標。

“管弦樂課堂”里,學習資源是課堂互動和任務選擇的協調因素。學習資源包括外部資源,即由教師提供的書籍、因特網和技術解決方案等,以及學習者先前經驗等內部資源。如果運用恰當,運用信息技術之類的外部資源對促進協作學習的作用顯著 (Dillenbourg et al.,2009):如促成關注共同知識建構的過程(Arvaja,2007),改變學生互動的方式(Kobbe et al.,2007),或者提供更多知識建構的環境(H?m?l?inen,2008)。

二、“管弦樂課堂”理念的四大優勢及設計要素

“管弦樂課堂”理念的實施,可以帶來適合課堂生態環境的新型教與學的方式,高效利用課堂已有資源,并使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資源調用和活動安排具備很強的適應性。

2.1 “管弦樂課堂”理念的四大優勢

Nussbaum 等提出的“管弦樂課堂”的四大優勢分別是:

① 首先是它將教與學的過程看作一個整體,并考慮到環境的因素;

② 其次,它通過鼓勵教師使用熟悉的可信資源提高了效率;

③ 再次,它讓新資源以條理清晰的姿態出現在教師面前,從而提高資源的適應性;

④ 最后,它承認教學過程常常由于課堂上的突發事件而發生改變的事實,提高了教學安排的適應性。這樣,“管弦樂課堂”可以為教師提供明確的、關于如何靈活利用新資源的教學策略。

2.2 “管弦樂課堂”的設計要素

普列托(Prieto et al.,2011)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管弦樂課堂”概念框架。這一框架包括八大要素,分別是設計與計劃、調節與管理、適應與干預、感知與評價、教師與學習者的角色、實用性與可行性、調整與協同、模式提煉與理論提升。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大學英語課堂,運用“管弦樂課堂”教學設計理念,采用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具體分析“管弦樂課堂”設計理念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情況。

三、“管弦樂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管弦樂課堂”的相關研究發現,其關鍵組成部分包括設計與計劃,監控與協調(課堂上的學習活動),管理和協調(課堂上的可用資源,包括技術資源、物理資源和人的資源)。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的環境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和整合的教學資源,包括學習資源和技術資源越發多樣化。如何根據這些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合理的教學資源的設計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發點,正如迪亞斯(Díaz)等主張的,應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學習活動設計,以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Díaz et al.,2015)。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每種資源提供的可能性,學習目標及課程階段,將三者有機集合,從而為教學資源的選擇和準備提供詳細的指導。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以能夠促進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激活學習體驗為指導方針。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課堂中不同的學習節奏,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參與者角色設定也需要考慮不同學習者的學習節奏和學習需求問題。

為了考察 “管弦樂課堂”如何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步調,并調整課程要求以促進學生學習,迪亞斯等設計出數學課的資源利用“管弦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樂課堂”模式(如圖1所示)。

該模式的目標是將信息技術的運用納入課程框架,讓教師關注課堂的教法方面,而將邏輯方面的考慮置于課前的設計工作中。

對于大學英語課程來說,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單元話題的導入、詞匯的學習、語法的夯實、語篇結構的掌握及相應寫作和閱讀技巧的滲透,同時還包括聽力技巧的訓練。這些教學內容在一堂課中的組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管采用何種組合方式,“管弦樂課堂”模式都需要對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做出細致的排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自行決定是嚴格執行還是有所變通。

“管弦樂課堂”資源利用模式由指導方針和教學資源兩部構成。指導方針指的是教學操作上的建議。如圖1所示,教學演示主要通過電子資源的展示,呈現教學話題相關的內容。這里的電子資源不一定指的是ppt,也可以是一段教學微課視頻,或者是導學視頻文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小組活動,這種集體活動可以相應降低學習者的學習焦慮,給學生相應的安全感。但是也為部分不愛學習的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在這個環節的實際操作中,小組活動的活動要求要具體化,活動任務的設計要難易結合,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顒咏Y束后的檢驗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圖1中根據學習內容,應用了分數練習軟件。大學英語課堂中,可以結合云班課,開展在線的頭腦風暴,要求每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或者進行在線的教學測試,既檢驗學習效果,也可以收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更加明確教學中的難點,方便教師調整教學設計。教學難題的攻克一定要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語言運用中開展學習。在這一環節中,可以結合任務型教學的方法,先拋出一個任務,接著解構這一任務,讓學生明確完成此類型的任務需要完成的知識儲備,接下來進行知識的輸入,最后讓學生獨立或者分小組完成任務,經過這一學習過程,學習者的學習經驗得以豐富,知識的應用情景更加明晰,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學習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四、小結

“管弦樂課堂”的研究雖然源于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CSCL)領域,但又不限于對計算機輔助功能的探究。其教學資源利用的模式,教學設計的理念及關鍵點都能夠有效地指導教師進行課前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的對設計的調整。這些指導原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中如何和技術有效融合,如何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的設計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Rothstein-Fisch C, Trumbull E. Managing diverse classrooms: How to build on students cultural strengths[M].Alexandria: ASCD, 2008:1-20.

[2]Schon 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287-355.

[3]Dillenbourg P, Jermann P. Technology for classroom orchestration[M]. New York: Springer, 2010:525-552.

[4]李芒、李巖.“管弦樂課堂”教學理念的CSCL教學設計原理探析[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2).

[5]李芒、李巖、蔡旻君.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的“管弦樂”隱喻——CSCL 研究的新進展[J]. 現代教育技術,2016(2).

猜你喜歡
應用研究教學設計
進駐數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AG接入技術在固網NGN的應用研究
空域分類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