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華和尼采的死亡哲學之比較及其現實意義

2017-10-21 01:47努爾比婭·吾買爾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叔本華尼采超人

努爾比婭·吾買爾

叔本華和尼采對死亡在某些方面存在相同見解,都認為可以將死亡納入人本主義范疇,并且將其上升到哲學本體論高度,而且認為個體的死亡不值得被重視,并且在嚴格意義上將個體和生命意志區分開來。

(一)將死亡納入人本主義范疇并將其上升到本體論高度

叔本華關于死亡有兩句名言:“死亡是給予哲學靈感的守護神和它的美神”,“如果沒有死亡的問題,恐怕哲學也就不成其為哲學了”。叔本華的觀點是死亡之所以能給哲學家靈感,歸根到底是由于人的本質特征決定的。在傳統哲學的觀點里,認為人是理性動物;而叔本華則認為人類作為意志的客體化,最內在的本質在于意志而不是理性,這種意志是對生命的強烈欲求。他認為人類會畏懼死亡完全是因為人這種個體是生命意識的表現形式。從叔本華的角度看,哲學作為人生的工具,它之存在的全部必要性和基本任務,就在于使人類平靜的面度死亡,為人類面對死亡提供精神力量。

(二)個體生命現象有生有死,生命意志卻永恒不滅

尼采對于生命意志永恒不滅的理論體現在他的“超人哲學”和“永恒重現”中。尼采的超人哲學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尼采所說的超人是超越了人的存在。尼采運用達爾文的進化學說,認為人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而超人就是由人類進化而來的。尼采的超人哲學是一種對于虛妄的現世世界所提出的一種具有人類自身存在意義的學說。其次,超人的人格也是超越了人的人格的。尼采所說的“權力意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人類是可以被超越的。這是尼采的超人學說所體現的一點。如果人類不能被超越,那么超人也就不存在了。正是因為有了超越人類這一物種的超人的存在,人類才能在上帝已死之后實現對自身的一種自我救贖。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超人。最后,超人是尼采理想人格的一種體現,是關于偉大人類的一種理想。偉大人類的一種理想。超人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超能力者,那種已有的所謂的偉人,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超常人,并不是超人。那么尼采口中的超人是如何讓對待死亡的呢?因此,尼采用“狄奧尼索斯”的態度來比喻超人對待死亡的態度,也被稱為“酒神”精神。而“永恒重現”即永恒輪回,也可以從酒神精神中找到它的影子。這也是尼采在繼承了叔本華的“個體死亡把那個不觸犯生命意志”的思想而提出的。永恒重現就是萬物絕對而永遠循環的重現。在這一點上,尼采的永恒重現呼應他的“上帝死了”,而結果就是回復到嬰孩狀態,是一種初始運動,一種神圣的肯定。這也就是尼采將個體死亡和生命意志區分開來的學說。個體在自己的生命里走向終結,卻在整個生命意志走向了輪回的重現。

(三)都對個體死亡采取漠視的態度

在叔本華看來,人類,也就是從小的胚胎成形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在生命意志的作用下,為自己也為生命意志不斷創造目標,在一個目標達成以后快感會迅速被新的形成的欲望所代替。而徘徊在欲求與成就之間的人類,一旦被諸如嫉妒、權力、愛情、貪婪等欲望的實現被阻撓,或是失去了短暫性的目標,無聊或抑郁就會無限膨脹。叔本華悲觀的認為,這種令人苦惱的感覺比快感更加強烈,以至于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的。所以個體的生命痛苦的,這種痛苦是無法避免的。以至于我們只能消極悲觀的接受這種死亡,個體生命存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生命意志的永恒不滅做貢獻,一個個體的消亡并不能改變生命意志,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要對這種既定的事實重視呢,因此個體的死亡是不值得被重視的。

二 叔本華和尼采死亡哲學觀不同之處

(一)尼采對叔本華死亡哲學中的悲觀主義論調持反對態度

盡管尼采也是悲觀主義的代表,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卻從悲觀又走向了樂觀。尼采為了肯定生命而肯定了痛苦。雖然他同樣對個體生命不重視,但是如果個體的生命最終走向死亡,并且是痛苦的,那么我們就應該積極接受這種痛苦和死亡。而不是像叔本華說的那樣,毫無反抗的度過走向死亡的生命。作為強力意志的生命體,人類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存在。而重構一切價值體系則是對于人存在價值的又一次肯定。經歷了長時間黑暗的人們需要有足夠長的時間去恢復,并且依據自己的權力意志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有生命的地方,便一定有意志,卻不是求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強力的意志。尼采經歷了很多的人生苦難,對于苦難他有自己的理解。即使人生是痛苦的,但是依然選擇積極接受。尼采熱愛生命,贊美生命,“看到人們一點也不想去思索死亡的概念,真使我十分高興!我會樂于不厭其煩地去提醒人們深切關注對生命的概念之探討”。

(二)對待死亡個體性的態度不同

叔本華由意志主義出發,但把意志說成痛苦的根源,并進而否定意志,最后因要擺脫痛苦而主張抑制生命意志直至徹底否定生命意志,叔本華的學說也就從意志主義走向了反意志主義。叔本華死亡哲學的根本目的消滅個的個體性,將死亡提升到族的高度,而尼采強調人的個體性。叔本華有一個極為經典的例子,就是以蒼蠅為例。

三 叔本華和尼采的死亡哲學對當代的現實意義

叔本華和尼采的死亡哲學是從意志哲學的角度出發,并最終回歸于意志哲學。談論的雖然是死亡,但表現的卻是生命意志。在叔本華的思辨邏輯中,生命確實是無意義的。如果世界的本質、本體是意志,如果現實的一切都是意志的實現方式,則意志的實現最終會導致所有實現方式的取消;隨著其實現方式的取消,意志自身也陷入虛無。既然連同意志在內的一切都虛無,生命的意義自然也虛無。如果個體化的生命只是意志的實現方式,如果意志在個體生命中表現為意欲,意欲又只帶來勞累與無聊;如果意志以理念—物種為主要實現方式,如果物種總是以個體的毀滅為實現自身的途徑,則生命同樣是毫無意義的。叔本華整個的死亡哲學的論調彌漫的都是悲觀主義情緒,不注重個體生命現象,認為個人的生命都是為整個的生命意志服務的,所以個人只需要平靜的接受死亡,避免死亡帶來的恐懼就可以。

佛家講求六道輪回,人有今生來世,認為的生命是輪回的,生而復死,死而復生。講究“報應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生作孽太多,來生就要受苦難??梢?,死亡并不是人生命的終點,因為在輪回里,死即生的起點。告誡人們行善,以求來生的幸福。那么,既然個體生命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是不是就說我們可以消極的對待自己的生命呢?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生命存在的意義除了繁衍后代,使整個生命意志永恒不滅,更重要的則是我們個體的生命在地球上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社會群體是由一個個單獨的人類構成的,正是因為有了個體生命精彩的表現,才有整個人類社會的繁榮。我們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但是我們可以像尼采那樣積極接受,做一個“超人”,也應接受叔本華對生命的論斷,但我們不必像叔本華那樣陷入悲觀情結。

尤其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各種壓力的無限膨脹,欲望的不斷增長,都讓我們對生命產生了懷疑?;钪哪康氖鞘裁??在生命這條長河中,每個人又該如何審視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筆者認為,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死亡,以及作為生的對立面或是作為生的一部分存在的死亡對于我們個體的影響,以及整個人類的影響,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到不懼怕死亡,坦然接受死亡。而對兩位哲學大家死亡哲學進行了充分認識以后,這種意義就更加明顯。叔本華說, “死亡在未吞噬它的戰利品之前——就是我們從開始誕生到歸于死亡之手前,每一時刻都受它蓄意地擺弄。但我們仍非常熱心、非常審慎地冀望盡可能延長自己的生命,那就象吹肥皂泡,我們盡可能把它吹大,但終歸會破裂?!边@個社會不缺乏悲觀主義者,像叔本華這樣思考的人也大有人在。

猜你喜歡
叔本華尼采超人
叔本華:正直還是偽善
人為什么會無聊
不再羞于自己
不再羞于自己
我的爸爸是“超人”
“毒舌男”叔本華
超人+狗頭
尼采與莎樂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