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大學生就業中的勞動權益保護問題

2017-10-21 02:12周俊雄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就業大學生對策

周俊雄

【摘要】:大學生就業狀況反映了大學生培養質量。本文針對大學生就業勞動權益保護意識進行研究,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勞動權益保護;對策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法律意識現狀

1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

有很多大學大學生為了得到滿意的工作崗位,在求職過程中,將重心放在設計簡歷和面試時的求職技巧上,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有很多大學生忽略了了解法律、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由于現在的高校教育,忽略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大學生們的法律意識十分薄弱。無論是在高校課程的安排上,還是在高校日?;蛘n余的活動中,與法律相關的內容都十分缺乏。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現在學生從小學起生活的重心就放在了學習課本的知識上,對考試沒有的內容避而遠之,上大學后,如果學校不安排有關法律的內容、不強調法律在就業中的重要性,就很少有大學生在設計簡歷和練習面試技巧之余花時間了解有關就業的法律知識,進而使他們無法在就業陷阱中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求職的過程中,入職以后,在他們的權益收到侵害時,都忽略了法律這一個強而有力的維權途徑。

1.2 維權意識淡薄

大學生運用法律維權的意識很淡薄。大學生在網上找工作被騙的案例不勝枚舉,通過法律維護自己權益的學生的數量卻并不樂觀?,F在的大學生對法律基本常識非常欠缺,他們對自己的就業權利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的途徑了解甚少,致使他們無法通過法律維權,甚至對用人單位的侵權行為渾然不知;另外,有些大學生知道自己受到侵權行為,意圖使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時,卻不知通過什么途徑維權,更不知道如何運用相關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權益是否受到侵犯也無法確定。而且,有許多大學生在面對侵權行為發生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既沒有向用人單位提出異議也沒有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簽訂協議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以下幾個問題:

1.2.1勞動合同簽訂問題

從原則上講,《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本是大學生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依據,并依此簽訂勞動合同,但是根據不完全統計,用人單位與員工不簽訂勞動合同的占了大學生就業中的近三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從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分析,首先是用人單位可以通過不簽訂勞動合同來逃避繳納保險和解雇責任,以此來降低單位的用人成本;其次,有很多大學生缺乏應有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更有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盲目相信用人單位,以為僅僅依靠口頭協議就可以解決權責問題,但是當工作中出現勞動糾紛時,由于紙質證明即勞動合同的缺失,會使大學生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路上前進得十分困難,甚至根本得不到保護。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原因

1高校法律相關課程指導不足

很多高校在課程的設置上,缺乏專業性、針對性的就業法律教育課程。迫于教學資源的限制,有些高校只將法律課程作為一種形式,甚至根本不設置。非法律專業的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及其有限,對于他們而言,在《法律基礎和道德教育》這門課程中,根本無法獲得實質性的學習,任課老師講授這本書也僅僅是對法律的籠統的介紹而已,對學生們法律意識的培養也不過是聊勝于無罷了,針對就業法律的條文的深度與廣度都是遠遠不夠的。而《就業指導》這門課程中,主要介紹的也是簡歷的制作方法和應聘時的一些技巧,有關就業法律法規的內容是少之又少。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中,有很多學生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并沒有重視這兩門課程,更不會主動去了解就業法律法規,他們缺乏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這在他們被侵權時,沒有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

2高校就業指導指向性偏離

目前很多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性在于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將就業率作為工作的重心,而沒有關心學生在簽訂協議的過程中是否受到侵權。高校對招聘的高度重視就意味著對學生法律知識普及的忽視,對大學生是否了解相應的法律知識的忽視,對大學生能否在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通過法律的途徑來保護自己的忽視。且有一些老師、高校并不認為讓學生了解就業相關法律法規是學校的責任,將學生了解這些知識的責任推至社會。而學校即使提供了相關法律指導也僅僅局限于有關簽約的指導。一方面學校沒有將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作為自己應負的責任,另一方面很多提供就業指導的老師也非科班出身,于他們自身而言對勞動合同、勞動法律等也不甚了解,更何況是為學生們提供法律指導或是解答相關問題了。

三、大學生就業權益保護的對策

1樹立大學生勞動權益保障的維權意識

在學校設置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就業指導類課程時,不僅要將如何通過提升自身素質以獲得理想職位納入課程內容之中,也應向學生們介紹求職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在當前社會中可能會遇到的就業陷阱,提高學生在求職和簽訂協議時的警惕,也要給出當遇到就業陷阱時的解決方法。

2規范企業招聘,加大對用人單位的監督

教育部門應當同勞動部門一起聯合規范大學生就業市場,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來規定企業必須與學生簽訂實習保障協議,以此彌補實習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的空缺。由于當前就業市場上,有很多專業的大學生有就業難的現象,在實習保障權益的簽訂上,大學生們并沒有主動權,用人單位甚至可以以此作為壓榨學生的資本。但實習權益保障協議是保障實習生的權益的有效途徑,相關職能單位應該督促企業主動與大學生簽訂實習權益保障協議;同時,可以對用人單位的招聘情況和協議簽訂情況建立聲譽評價制度,此聲譽評價必須透明化,應向社會與學校公開,聲譽評價優秀的單位才可以接受到學校的宣講邀請,而聲譽評價惡劣的單位,學校有權拒絕其在學校宣講,同時向學生公開聲譽惡劣的名單,以此來避免學生進入聲譽差的單位工作后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

3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大學生合法權益

國家設立《勞動合同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利益,促進雙方之間的和諧勞動關系存在的,但是大學生們的實習期的合法權益的維護卻沒有納入《勞動合同法》之中。目前我國也尚未正式出臺有關維護大學生實習過程中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這使大學生們在實習期內權益受損也無法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如果在實習期內,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傷害,他們除了民事訴訟沒有其他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因此,國家應盡快出臺有關保障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條例,以此來保障實習期內的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就業是大學生從學校邁向社會的關鍵一步,學校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國家應該出臺完善的保障條例,大學生本身也應該積極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來解決乃至避免在就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就算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知道維護的途徑方法,不僅不能忍氣吞聲,更要用法律武器勇敢地保護自己。

總之。就業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幫助他們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法律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加強大學生運用法律的能力,能夠使他們在面對紛繁復雜五花八門的就業侵權問題時用法律的理念理智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自己得到有效的法律救助,在迎接社會挑戰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受傷害。

【1]黃芹.淺析大學生就業中的勞動保障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4.

【2】彭靜.大學生就業法律問題及對策[11.當代經濟,2007,

猜你喜歡
就業大學生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走,找對策去!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