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沈周早期代表作品《廬山高圖》

2017-10-21 01:13魏銀霞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代表作品沈周

摘 要:沈周是明代中期的一代巨匠畫家,也是其影響深遠的“吳門畫派”的開創者和明代文人畫的奠基人,擅詩文,工山水、花鳥,書法學黃庭堅,蒼勁渾厚,但尤以山水畫而著稱于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供我們后人參考、學習和研究,本文選取沈周早期“細沈”風格的代表作《廬山高圖》進行分析。

關鍵詞:沈周;代表作品;《廬山高圖》

一、沈周生平

沈周,明宣德二年(1427年)出生于蘇州城外相城里的一個書畫世家,猝于正德四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在紫都與耿靜所編著的《沈周生平與作品鑒賞》一書中,將沈周的山水畫發展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和兩種風格。三個時期分別為:40歲以前為早期,屬奠基階段。40~60歲為中期,屬成熟階段。60歲以后為晚期,屬老成階段。兩種風格:40歲以前,也就是早期的時候,沈周的山水畫以“細沈”風格著稱。60歲以后,也就是晚期的時候,沈周的山水畫則以“粗沈”風格見長。

二、沈周山水畫“細沈”風格的形成

沈周出生的年代,明宣德二年(1427年),正是明宣宗朱瞻基執政的時候,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這時的蘇州也逐漸從明初的高壓政策中擺脫出來,再次復興,出現蓬勃生機的景象,對蘇州的經濟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樣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無疑給沈周學習繪畫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并且沈家是一個與書畫淵源頗深的詩畫世家和書畫收藏世家,家族雖世代布衣,族無顯宦,但這個家族卻是吳中當地望族。

沈周因其根基深厚的家學淵源,從小就受其熏陶,而又自小聰慧,又因其家學和距離元代較近,所以見過不少元代大家的作品和古畫真跡,并且沈家也有意對其專門的培養。在沈周7歲的時候就讓其拜陳寬為師。陳寬的父親陳繼是沈周父親沈恒的老師,并且與“元四家”中的王蒙、倪云林交好,也擅繪畫,是元四家的繼承者,而陳寬則秉承家學,也善繪畫,精工詩文,對沈周的影響也較為深遠(從《廬山高圖》的題跋就可看出)。

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書畫淵源頗深的家庭熏陶以及良師的專業指導和蘇州特殊的文化背景,對于沈周學習繪畫來說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也為沈周早期山水畫“細沈”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和埋下了伏筆,而上述的這些因素無疑也正是沈周山水畫“細沈”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代表作品應首推《廬山高圖》。

三、《廬山高圖》創作背景

沈周因受其家族的影響,終身不出仕,少了因公務纏身或因公務處理的順與不順的煩惱,并且其家族在吳地也是望族,也不曾為了生活而到處奔波,過著衣食無憂、家庭和諧平凡但又不平庸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也讓沈周始終保持著一顆“平”而“靜”的心,形成敦厚、質樸且平易近人的性格,并且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與友人游山玩水和專攻書畫,也為《廬山高圖》的成功創作提供了更好的時間上和空間上的有利環境。

沈周40歲以前,在其老師的指導下和家學的原因,曾大量臨習和吸收元代“四大家”的作品的精髓,但主要宗法王蒙,在王蒙的作品里吸收很多東西用于自己的創作,特別是王蒙蒼茫嚴謹的風格,對沈周的作品有著很大的影響,在不斷臨習的過程中,沈周最終得其元人遺韻,我們從《廬山高圖》中就可看出很多王蒙的東西),而在這個時期不管是在筆墨技巧還是構圖布局上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再加上外在的有利環境和條件,這些無疑也都為《廬山高圖》的創作做了充分和必要的準備。

在上述這樣的背景下,在成化三年(1467年)的時候,這件里程碑意義般的《廬山高圖》問世了,《廬山高圖》的出現,標志著沈周“細沈”風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廬山高圖》的介紹及藝術表現手法

《廬山高圖》是沈周41歲時,為賀其老師陳寬(醒俺)70大壽而作的精品,該作品為紙本淺設色的大幅立軸,也是沈周“細沈”風格的著名代表作品,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整個畫面由“圖”、“文”兩部分結合而成,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合璧的效果。

在前面《廬山高圖》的介紹中就講到了此圖是石田先生為賀老師(陳寬)70大壽而作的精品之作。圖的上方題有數百字的長詩,并用篆書題出“廬山高”三個字,沈周將這詩、書、畫三者有機結合,充分表達了他對老師的愛戴和敬仰之情。我們常說創作的靈感源于大自然,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情感表達,正如董其昌在其著作《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畫家以古人為師,以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在學習了古人的基礎上應該深入到大自然當中去,去表現大自然的美,但《廬山高圖》不僅表現出了其廬山在自然中俊秀博大的外在形態之美,更是把廬山的靈魂之美和內在原有的本質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從整幅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沈周在作此圖時,不管是構圖、取材還是筆墨的運用上都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在整個構圖布置上,沈周將整幅作品分為近、中、遠三個部分,層層遞進,使其層次更加分明。其在近景部分主要描繪山坡、松樹和人物,畫面近景中兩棵曲折盤旋而上的松樹,在整個畫面中顯得極為醒目,同時也象征著老師極高的人品和作者對老師的贊揚。在山石的表現上,沈周大部分仿王蒙《青卞隱居圖》的處理方法,作解索、牛毛諸皴,作者先以濕筆淡墨勾勒出山石輪廓,再用披麻皴、解索皴等皴法反復皴染,并且干濕互用。在整個畫面中山巒層疊,草木繁盛,氣勢恢宏,作者用筆、用墨蒼潤渾厚,干濕互用,在濕潤中又見蒼勁。作者在畫法上仿王蒙《青汴隱居圖》的表現手法,用筆雖謹細、文秀,卻又更透出一股蓬勃明朗的氣息,這也是沈周雖仿用王蒙的表現手法卻表現出不同氣息的獨到之處,讓整個畫面呈現出在其精工中見其氣魄之勢,在這其中也可看出作者在學習古人時不斷“思辨”的過程,也可知其為什么《廬山高圖》會成為作者“細沈”風格代表作的原因。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是讓人嘆為觀止的舉世佳作。

參考文獻:

[1]段紅偉.沈周畫傳[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2]紫都,耿靜.沈周生平與作品鑒賞[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5.

[3]徐琛.中國繪畫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

[4]王衛平.沈周集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張書珩,李濤.明代繪畫藝術[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5.

[6]杭春曉.明代吳門畫派[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魏銀霞,漢族,貴州遵義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

猜你喜歡
代表作品沈周
出入少陵:沈周與杜甫現實主義詩歌手法的離合關系
藝術歌曲的風格探析
淺談富寧壯劇代表作品的文化特點
富春山居圖
用鏡頭發現自然之美
長篇敘事山歌《月兒落西下》文獻綜述之專門研究
景德鎮當代陶瓷雕塑的藝術特征分析及其代表作品
淺議歐文·威斯特的文學價值
吳門沈周
沈周的氣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