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諸子學的發端與演變
——從《莊子·天下篇》到《漢志·諸子略》

2017-10-28 04:56廖妙清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要旨藝文志諸子

廖妙清

(濟南大學文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在中國傳統的學術發展中,諸子學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國的古籍和古學,不得不從諸子入手。在論述先秦學術的文獻里,《莊子·天下篇》、《論六家要旨》與《漢志·諸子略》是極富有代表性的?!肚f子·天下篇》大約成書于戰國末期,一般認為是最早的準確而詳細的論述先秦諸子的學術文獻。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是儒家獨尊后的一篇學術文獻,從儒學的角度對諸子百家做出評價。我們將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可以知曉諸子百家由先秦至漢的大致轉變。

1 發端:《莊子·天下篇》

“諸子”一詞,源自于劉向劉歆父子撰寫的《七略》,后世對于諸子的界定一直處于不斷豐富的過程中,最終集中表現為“經史子集”四部中的“子部”,在狹義上的“諸子”常被特指為先秦諸子?!肚f子·天下篇》是迄今我們能看到的最在的先秦學術史著作,作者在文章中評論了天下的學術,并且涉及到墨翟、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關尹、老聃、莊周、惠施等十多位學者,在開篇處,作者即表示:“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彪S即將天下道術分為六類。

第一類以墨翟和禽滑厘為代表,作者認為二者的意愿是好的,但方法卻不可取,“不侈于后世,不靡于萬物,不暉于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痹谧髡呖磥?,這種主張推行的太過激烈,所反對的也過于嚴苛。盡管這一思想也值得褒揚,但是這種道術卻不是完美無缺的,在亂世中這未嘗不是好的政策,但是在治世的角度而言,卻僅為下策。

第二類則是宋鈃、尹文。他們對戰爭表示反對,把抑制個人的情感和欲望作為主旨,但這恰恰也是這一觀點費力不討好的原因,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都不愿意遵從和響應。

第三類有彭蒙、田駢、慎到。他們把平等對待外在事物放在首要地位,“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作者對這類道術給予直白和嚴厲的批評,在他看來,這三位并不真正明白什么是道,錯誤也是無法避免的。正因為對道的理解有錯誤,所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這一類的道術始終無法得譽。

第四類包括關尹、老聃,對于這一類,作者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認為他們的學術思潮處于領先地位,他們宣揚建立常有、常無的學說,倡導人與人之間相互寬容對待,不要侵犯他人,作者對于這種思想極大認同。

第五類則是莊周,在此,作者毫不吝惜褒獎之詞,“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謂調適而上遂者矣?!笨梢娫谧髡呖磥?,這一道術已經到達最高境界。因此,在《天下篇》的評價中,莊子的地位遠在其他諸子之上。

第六類是惠施及其他辯者,包括桓團、公孫龍,作者首先肯定了他的學問,學富五車,但是他的思想卻顯得十分雜亂,言辭表達也不足恰當,總之,對其評價不高。

在學術批評的角度而言,《莊子·天下篇》中,作者對諸家學派進行了客觀評價,為后世提供了古代學術及其流傳狀況,完整、單一變得分裂、復雜。在行文中看得出作者十分痛心于此,但這正是學術的進步。

2 形成:《論六家要旨》

《論六家要旨》的突破性創造在于其打破前人諸子學的局限,講先秦諸子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奠定了后世諸子學的基本脈絡框架。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各家要旨并作出了全面的評述。對“諸子”稱為“家”即開始于此。

在學術傾向上,司馬談對道家充滿溢美之詞,“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這種觀點與作者生活年代以及成長時所接受的思想有關。

司馬談認為此六家“務為治者也”,并且有著一致的治世目標,只是采取的手段不同:“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體現的是各家學派對于“治世”問題的不同思考和解答??梢钥闯?,作者目的在于為統一的漢朝探索治理天下的辦法,雖然司馬談對道家的黃老學說推崇備至,且專門與儒家坐了一番比較,但是仍舊得出結論:其他五家都有不可替代之處,建議各家之間不要局限于自家,應不拘一格為治世發揮作用,表現了學術上的融合趨勢。

3 演變:《漢書·諸子略》

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早已亡佚失,索性仍有《漢書·藝文志》做參引?!稘h書·藝文志》是根據《七略》簡編而成,除了刪除各書書錄外,基本保存了《七略》的原貌?!稘h書·藝文志》將天下書籍分為六大類三十八小類,其中《諸子略》列先秦諸子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家,合稱“十教九流”。大序曰:“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备骷业那闆r分別為:“儒學53家,836篇;道家37家,993篇;陰陽家21家,369篇;法家10家,217篇;名家7家,36篇;墨家6家,86篇;縱橫家12家,107篇;雜家20家,403篇,農家9家,114篇;小說家15家,1380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先秦諸子學之流變情況。

從時代變遷的角度看諸子學說,可以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急劇變化,王權對思想的控制力衰退,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代表不同階層的諸子各家紛紛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觀點主張,力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為自己的學說尋找強有力的后盾,從而造就了那樣一個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百家爭鳴時代。各家學派在學術論戰的環境下相互滲透,相互彌補因而做到了取長補短,共同創造了學術的輝煌時代。到兩漢時期,隨著政治的“大一統”的局面實現,思想學術也逐漸走向統一。西漢初年,先秦游說之風仍然保存,但社會畢竟安定下來,因此凌厲的表達在逐漸向溫和轉變,形成了從先秦時期諸子爭鳴到漢代獨尊儒術的形勢。

在這種情形之下,儒家已經地位獨尊,《漢書·藝文志》也表現出明顯的尊儒崇儒的傾向。全篇來看,皆以儒家為尺度來評論各家。在學術批評上,《漢書·藝文志》對前代學術批評有所繼承,可以說《莊子·天下》《論六家要旨》、《漢書·藝文志》在學術上是一脈相承的?!稘h書·藝文志》中指出,“諸子百家,各引一端,崇其所善”,這一觀點與《莊子·天下篇》“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基本一致。并且《漢書·藝文志》也看到了諸家是不可或缺的,認為“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并引用了和司馬談一樣的話:“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边@又反映出兩人觀念的相似之處。雖然班固之時代儒家為主流,司馬談時代黃老之學是主流,但兩人都具有兼容并包,博采眾長的學術共識。而《漢書·藝文志》認為“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則是《漢書·藝文志》的學術胸襟更在《論六家要旨》之上!至此,先秦諸子由分裂又達融合。

從《莊子·天下篇》到《論六家要旨》,再到《漢書·諸子略》,不同時代的學者總結并梳理了諸子百家的學術源流,詳盡展示出先秦兩漢時期的學術特色和發展趨勢。諸子之學的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學術自身的發展規律是一方面,當然不能忽略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從先秦的百家爭鳴到漢代的獨尊儒術,諸子學說經歷了分裂到一統的轉變。

[1] 杜澤遜.文獻學概要[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 張豐乾.莊子天下篇著述四種[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3] 孟子,等.四書五經[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猜你喜歡
要旨藝文志諸子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幻筆的藝術:《紅樓夢》的“金陵省”與“所指優勢”釋出的要旨
先秦諸子談大小
中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方案要旨
2016年『東南文化』第4號主な論文の要旨
《南明史·藝文志》經部著錄標準商榷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南明史·藝文志》經部標點錯誤六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