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的農事詩與佤族的獵頭習俗調查研究

2017-10-28 04:56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谷神木鼓獵頭

高 雪

(西南民族大學文新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1 農事詩的概念

“農事”一詞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七年》里說:“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啟蟄而郊,郊而后耕?!弊源碎_始,《禮記》、《毛詩正義》等眾多文獻里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農事”一詞。但是,最早對農事詩進行總結定義的是朱熹。他在《詩集傳》里說:“凡為農事而作者,皆可冠以豳號?!痹谥祆涞挠绊懴?,歷來的研究者也多持此定論?,F代研究學者郭沫若,在其文章《由周代農事詩論到周代社會》中,第一次使用了“農事詩”一詞,并對農事詩的篇目進行了界定,分別是《七月》,《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臣工》、《噫嘻》、《豐年》、《載芟》、《良耜》。郭沫若認為農事詩就是“純粹關于農事的詩”,其篇目除了朱熹列舉的十篇,還加上了《周頌·思文》,總共是十一篇。

由此得知,農事詩的主要篇目集中在《周頌》當中。十一篇農事詩,《周頌》就有六篇,接近一半。而《周頌》共31篇,農事詩幾乎占到五分之一。說《詩經》的農事詩主要集中在頌里,一點也不為過。

2 農事詩與祭谷理念

《詩經》頌的內容,主要是描寫周代的宗教祭祀。頌里有關農事詩的描寫,其主要內容就是抒寫周代的農神祭拜儀式。祭拜的對象,集中在兩個神身上。他們分別是:土神,即社神;農神,也就是后稷,也稱為谷神。

土神,即社神?!墩f文》解釋到:“社,地主也,從示土?!薄吧纭弊謴氖緩耐?,“示”是祭祀之義,“土”是祭拜的對象。這樣看來,“社”字的本意就是祭祀土地。這是一種認為土地有靈,把土地神話的觀念。土地是萬物的負載者,《釋名·釋地》里說:“土,吐也,吐生萬物也”,“地,底也,言其底下載萬物也”??梢?,土地承載著萬物的生長。重視農事的周代社會,天子也會親自視察,鼓勵耕作,期盼豐收。土地的好與壞,貧瘠與肥沃,決定著谷物收成的豐與欠。但是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客觀因素對于谷物收成的影響,他們認為土地同人和動物一樣,也有靈魂,主宰著農作物的生長,豐年更是大地的賜予。因此,人們把控制谷物收成的土地奉為神,祭拜土神也就是社神來祈求豐收。在春耕播種時祭于社,謂之春祈。秋獲后祭于社,謂之秋報。這種形式還擴展到很多方面,國家有征伐之事,也必先祭于社;天子田獵,亦必先祭于社;日食之時,祀于社;天旱求雨,祈禱于社??傊?,這種文化漸漸地把“豐”與“成”的觀念固化成神,舉行儀式進行祭拜。祭祀土地的形式多樣,血祭是比較原始的一種?!吨芏Y·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記錄了周代的血祭制度。

農神是農事祭拜的主要對象。農神就是后稷,作為周族史詩的《生民》,記錄了后稷奇異的誕生,敘述了他播植百谷,發明了農作物栽培技術,為人們帶來農業生產的事跡,后稷也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谷神”。

“稷”字從禾從畟?!昂獭贝磙r作物,“畟”由“田”與“夋”組成,代表的是種子或陽性生殖力。這里“田”并非指田野,而是同“男”或“鬼”字的上半部一樣,形象地表示著碩大的頭顱?!皦妗蓖皷K”意思一樣,專指男性生殖器?!独献印吩疲骸拔粗蚰抵隙鴸K作,精之至也?!贝箢^與陽物互為象征,民間故事就有砍掉一個男性的頭顱和削掉他的陽具是同等性質的關系,人們相信大腦就是人精髓的儲備庫。古代農業神話也相信“禾”代表的谷物,它的靈魂就在谷物的“田”,即大頭之中,“夋”擁有的精子就如同谷物的種子一樣。這樣,象征谷神的“稷”就被創造出來了。80年代初刊登的連云港將軍崖巖畫“大禾人頭”圖,印證了大頭和谷物間的類比關系。在圖中,有大頭旁落、身首異處的畫面。農耕神話把谷物類生命類比為人的生命,成熟飽滿的谷穗,高高在上,就如同是谷物的大頭。谷穗飄落成為谷粒,在地上作為種子繼續繁衍下一代,這也是大頭谷靈斷首再生的過程。類比到人身上,既然谷物的種子可以繁衍再生,作為儲存人之靈,儲存腦髓的人頭,斷頭之后也可以再造生命。這種思維形式,被佤族的獵頭祭谷習俗繼承了下來。

《詩經》里土神即社神和農神即稷神總是聯系在一起,我們今天也常是“社稷”一詞連用?!吨芏Y·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弊ⅲ骸吧琊?,土、谷之神?!薄栋谆⑼x》:“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救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谷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鄙绾宛⒌年P聯,其實可以類比土和谷的關系。谷種在土地上的落地和生長,猶如一顆精子在母親體內受孕成長。谷物以及其他農作物,是大地母親所生養的生命形態。而讓大地母親受孕的,恰恰也是這些植物的種子。

土神(社神)和農神(稷神)的關系,土與谷的類比關系,以及谷粒離穗落地再生即形同斷頭再生的思維,在上世紀40年代佤族獵頭祭谷的農耕禮儀中依然可以看到。

3 佤族的獵頭儀式與祭谷理念

佤族主要在云南西蒙和滄源兩縣聚居,緬甸境內有少量分布。佤族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是旱谷,但因其居住的地方山嶺重疊,平壩很少,直到20世紀50年代,佤族山區的中心地帶,仍然以刀耕火種的旱作方式為主。旱谷的豐歉嚴重地依賴自然力量的賜予,人們對于谷物的需求變得特別強烈。方國瑜在《滇西邊區考察記》中寫到:“山田多種旱谷,亦谷類之一種,田土鋤松,待雨后撒種,亦如內地之撒麥,不須另插秧苗;下種約在清明節前后,天旱則不出苗,故野卡有人頭祭旱谷祈天之風。既種,不(莠)不薅,雜草隨生,待秋熟而剪其穗,谷桿雜草刈而焚之,以備明年耕種。旱谷大都紅米,實肥短,食之有香氣,亦有糯米,宴客多用之?!?/p>

關于佤族以人頭祭谷習俗的原因,佤族里流傳著一首歌:“我們缺吃少穿,我們衰敗病亡,無奈祭人頭。為了吃得高粱飯,為了嘗得小米粥,我們才去砍木鼓,我們才去打冤家(獵頭)。紅懋樹阿茫呵,黃葛樹女王,賜我們豐收,賜我們富有?!?/p>

從這首歌里,我們可以看到,獵頭祭谷和木鼓同復仇聯系在一起。

在佤族的原始宗教文化中,木鼓具有靈性,是佤族人心目中的唯一通天神器。木鼓的槽口形似女性生殖器。尼嘎的《佤族木鼓祭辭》一文中寫到:“(木鼓)仿造女性胴體鑿成?!纳韮葍蓚辱徔?,中間留一鼓心,佤族稱之為‘勒得’(陰蒂),鼓身刻有太陽、月亮、牛頭、人像等,代表生命和生命的起源?!蹦竟墓那焕镉幸粚Α胺涑病币粯拥臇|西,佤族對此的稱呼就是女性生殖器的意思?!胺涑病鄙嫌兄苊苈槁榈姆溆?,如同人們用花生來祝福人早生貴子一樣,木鼓里形似“蜂巢”的東西,代表著佤族人對生殖和繁衍的祈禱。不僅如此,獵頭祭谷,獵得來的仇家的頭,就放在木鼓房下的人頭樁上。佤族人心中掌管谷子生長的谷神司歐布,就是依附在木鼓之上的。佤族人祭木鼓,也就是在祭祀谷神司歐布。正如流傳在西蒙佤族中的一首《跳木鼓房》唱到的一樣:

今天你家主持拉了木鼓,木鼓會顯神靈給你們帶來幸福,谷苗發杈多,就像手掌一樣;谷穗長得長,就像馬尾巴一樣;水牛角彎彎,黃牛膘又壯。

獵頭祭谷活動開始,“由頭人代表大家對獵到的人頭祈求,求其保佑村寨安全和莊稼豐收。然后在人頭上放些火灰,讓火灰同人頭血融合后落到地上,每家分一點,等播種時同谷種一同撒到地里。(宋恩?!敦糇逶甲诮谈Q探》)”在這一活動里,我們看到了人頭和谷種之間的感應關系。谷種能否長出,既與大地母親有關,也與谷神陽性生殖力的強弱有關。人頭儲存了最豐富的陽性生殖力,用它來當谷神之頭,這在佤族人看來,無疑會加強谷物的生殖力,促進農作物的豐收。同時,血是維持生命活力的東西,人沒有了血便會死亡。血液通過遍布在我們身上的血管,把養分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把帶有人頭之血的火灰撒到地里,就如同把人的生氣導向了莊稼,糧食自然獲得豐收。他們在祈詞中這樣說到:

我們祭你稻奶奶,我們祭你栗媽媽。我們把新朋友獻給你(指剛獲得的人頭),他(她)是最善良之人,他(她)是最尊貴的魂。他是男人中最強悍的人,她是女人中最溫柔的人。他是我們的王子,她是我們的公主?!ㄋ┘哟笪覀兊牧α?,他(她)加固你的根苗,嗨嗨嗨,嗨嗨嗨!祭魂啊,祭魂!旱稻好,旱稻好!

據說佤族特別喜歡選擇頭大胡須多的男性作為獵頭對象,他們認為用這樣的人頭祭谷莊稼會長得更好。如上面對“稷”神的分析,“田”代表著碩大的頭顱,頭與谷物作為類比關系,頭越大,也就表示谷物越飽滿,更有利于豐收。同樣,人胡須的茂密同莊稼的繁盛也形成了類比關系,與大頭代表的大谷粒關系如出一轍。

4 結語

自古以來,農業都是重中之重,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保障,對農事的祭拜也就顯得莊重與隆大。無論信念多么堅深,附會類比多么恐怖,無論是周王朝的周人,還是上世紀40年代還在傳承這一祭谷儀式的佤族人,他們都在表達著最原始的敬畏和崇拜,更深地表達著他們對風調雨順年的期盼,表達著對谷物的祈盼,對人們豐衣足食的向往?!柏S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捉浴吨茼灐へS年》”,這是人們共同的愿景。

祈谷的儀式,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和愿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食物短缺的時候,人們無法對自然和社會正確地認知,難以科學地認識和看待客觀世界,更無法有效地處理好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為了部族的強大和充足食物的保障,采取一些相應的祈福祭禮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并且這種儀式把人們的共同情感集結在一起,凝聚著人心,強化著群體間的團結信念,維持著社會秩序的安定與和諧。

生存從來都是第一要務,因此對于食物的需求從未停止過,人們對食物豐收的期望也一直在繼續。在科技發達的今日,人們用科技追求進步,期望糧食增產增收的腳步沒有停止。佤族獵頭祭谷的形式已被革除,獵頭已被其他形式所代替,但是人們祭谷最初的愿望還在繼續著。從《詩經》農事詩里祭祀的春秋時代,到革除佤族獵頭習俗的解放后,這中間經歷了兩千多年。人們對食物期待的形式,也在隨著文明的進步而進步著。

[1] 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姚際恒.詩經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8.

[3] 魏德明.佤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4] 趙富榮.中國佤族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8] 趙巖社.佤族生活方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谷神木鼓獵頭
實力開啟全國“爆單”模式雷沃谷神小麥收獲機紅火迎新春
90后“老司機”任天冉鐘情雷沃谷神履帶機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節
民族電影《阿佤山》與佤族拉木鼓文化傳播研究
孤獨的“狩獵”者
佤族木鼓舞溯源
獵頭
獵頭
創富體驗品鑒引爆雷沃旺銷
佤族木鼓原始用途考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