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哈民歌研究

2017-10-28 04:56張易仙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蒙古族民歌

張易仙

(西南民族大學文新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1 內蒙古杭哈地區的發展歷史

杭哈一詞來源于古老的蒙古語單詞——“杭蓋”,意思是一個有著藍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川和樹木的世界。杭哈,位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南部的黃河北岸,陰山南麓下,東起烏拉山鎮,西至阿貴廟的河套平原。杭哈地區肥沃的土壤,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生活習俗,共同譜寫了杭哈民歌這一美麗的傳奇。

杭哈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自然環境孕育了美麗動聽的杭哈民歌。而杭哈地區在古代曾是古代匈奴、鮮卑、突厥、西夏以及蒙古族等諸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是歷史上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漢族爭雄逐鹿的重要舞臺。1510年成吉思汗十五代孫巴圖蒙克可汗達延汗,重新恢復了可汗政權,達延汗進行了一系列的征戰活動,控制了蒙古各部落。并將鄂爾多斯部落的蒙古人遷入河套地區,此后鄂爾多斯部落的蒙古人便再沒離開過河套地區。直到1649年,阿拉善、察哈爾、呼倫貝爾、科爾沁等地區的部分人民先后來到這里生活,民族的融合給杭哈地區帶來了新的生機。清順治六年即1649年,滿清政府將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劃為“伊克昭盟”,分六旗治理,當時杭哈地區被劃分給鄂爾多斯左翼后旗(今達拉特旗)和鄂爾多斯右翼后旗(今杭錦旗)。清代以來杭哈地區發生了重大的歷史文化變遷,農耕與游牧得生產方式相融合變成半農半牧的生產生活方式。到民國時,滿漢分治,杭哈地區的蒙古人仍屬于伊克昭盟轄區。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廢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滿漢分治,旗縣并存”政策。以黃河為界,對六個旗縣進行了劃分,黃河以南地區仍屬于杭錦旗,黃河以北命名為杭錦后旗,五原縣,烏拉特前旗?,F今的杭哈地域指東起烏拉山鎮,西至阿貴廟,南到黃河,北至烏加河鎮的廣大地區,即河套平原上的五原縣沿河一帶,烏拉特前旗沿河一帶都屬于杭哈地區。至此杭哈地區歸為巴彥淖爾市,隨著旗縣的劃分,杭哈民歌也發生著新的變化,有了區別于鄂爾多斯民歌的新特點。

五原縣套海鎮錦旗村是杭哈民歌流行的中心地,是杭哈民歌地地道道的源頭。錦旗村舊稱楊蓋補隆,楊蓋補隆是蒙古語,意為“姚家小村”。居住在該村的蒙古人被稱為杭哈蒙古人,因此他們喜聞樂唱的傳統民歌就被稱為杭哈民歌。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杭哈蒙古人在完好地保持著古老的音樂文化傳統的同時也加入了許多新的成分,從而使杭哈蒙古族音樂文化呈現出鄂爾多斯、烏拉特兩大部落文化為一體,集新老元素為一身,具有鮮明部落和地區特色的音樂文化傳統。而杭哈地區的蒙古人,不分年代階段,他們自己創作的民歌就屬于杭哈民歌。

2 內蒙古杭哈民歌的歌詞、曲調、地方性特色、表演形式

杭哈民歌是原生態民歌,從16世紀中期傳承至今,作者多是生活在杭哈地區的廣大牧民。他們生于杭哈,長于杭哈,在杭哈優美的自然風景、獨特的人文環境的熏陶中長大。他們習慣就地取材,即興創作,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和題材,因此歌曲內容豐富反映的而生活面也極廣,有傳統的表現山川河流、草原大漠風情的歌曲,有贊美草原英雄、表現普通的草原兒女婚戀的歌曲,也有婚禮儀式歌的祝詞、贊詞,此外也有相對較少的佛教喇嘛作品,眾多題材中愛情、婚戀歌曲以及婚禮儀式上的祝詞、贊詞是杭哈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杭哈的蒙古族人民,有意識的在蒙古族古如都的基礎上,將鄂爾多斯風格的民樂融合了呼倫貝爾烏拉特民歌、巴彥淖爾民歌、鄂爾多斯民歌、察哈爾民歌、科爾沁民歌等地區的民歌特色,形成了曲調優美,連接流暢,歌詞題材豐富的杭哈民歌?!肮湃缍肌痹从诿稍獙m廷,無伴奏,屬長調體裁,是在蒙古王權衰微后才流入民間的?!肮湃缍肌?,本是只有在盛大隆重的儀式上才能演唱的歌曲,宏大的氣場展示著蒙元宮廷禮儀音樂的面貌。杭哈民歌在吸收“古如都”風格的基礎上也做了適當的改變。蒙古民歌在曲式結構,旋律形態上有著一系列的共性,但由于歷史的發展,受地域環境,歌曲創作者個人經歷、表達方式的影響,杭哈民歌逐漸有區別于鄂爾多斯民歌、烏拉特民歌的獨特風格。就調式的長短來講,杭哈民歌屬于居中狀態,不長亦不短,自成一派。因為杭哈民歌中的長調民歌,相對一般短調而言略長,但又不像烏拉特和錫林浩特得長調民歌一樣悠長因此不屬于長調體裁。就民歌節奏而言,因為杭哈地處河套平原,以安樂祥和的農耕方式為主,不似草原游牧豪爽自由,故牧民們所做的歌曲旋律平穩、悠揚(節奏中速),既不同于旋律莊重、緩慢(節奏慢速)的烏拉特民歌,也不同于旋律熱情奔放(節奏快速)的鄂爾多斯民歌。就形式而言,杭哈民歌有兩種形式:朝歌和民歌。朝歌就是朝拜歌曲,給王爺臺吉、達官貴人們所唱的歌曲;民歌就是給平民百姓所唱的歌曲,內容包羅萬象。

如今,杭哈民歌大多是在婚宴上演唱也就是婚禮儀式歌的祝詞、贊詞。這是蒙古族人民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善于說唱的有年望的老人和長者,在新婚夫婦的喜慶酒宴儀式上,用悅耳動聽的歌喉唱出對新人的美好祝愿和真情贊美。因此,那些世代傳唱、深諳杭哈民歌旋律的民間歌手們深受大家的尊重和喜愛。錦旗村的村民們有一種獨特的聚會,蒙古族群眾把這種聚會稱作“楊蓋奈熱”,在聚會的宴席上,演唱杭哈民歌是牧民們堅守多年的傳統,他們演唱的杭哈民歌原汁原味、風格純正、音韻悠揚、唱詞美妙,將宴席的氣氛烘托的紅火熱烈。因此著名歌唱家拉蘇榮曾說:楊蓋補隆是“東方的維也納”。聚會中,《喇嘛三寶》被稱為是杭哈民歌中的代表,它既是序歌,又是統領主題的歌,至高而神圣,在杭哈蒙古人的“乃日”(蒙古語宴會之意)中有必須最先唱這首歌的說法。

3 內蒙古杭哈民歌的保護和傳承現狀

杭哈民歌歷經300多年的發展,雖然歷史不夠悠久卻反映著杭哈地區人民獨特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和大多數民歌一樣,如今的杭哈民歌面臨著曲目遺失、后繼乏人的局面。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牧區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以及民歌藝人高齡化等原因,使杭哈民歌的生存空間逐漸被擠壓和蠶食。根據調查情況來看,杭哈民歌的傳承現狀存在以下四個特點:

(1)傳承人都呈高齡化特點。杭哈民歌傳承人基本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很多已經離世。杭哈民歌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傳承,兒女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了解并學習杭哈民歌,但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地點、方式的轉變,中年傳承人所掌握曲目的數量屈指可數,青壯年大多在外求學、工作,對杭哈民歌知之甚少,處于基本不會唱,也沒什么興趣的狀態。

(2)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審美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逢年過節、婚禮壽宴、民俗活動等各種宴會上,牧民都要演唱杭哈民歌。如今,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各類流行音樂的興趣遠遠大于民歌,宴會、聚餐更喜歡流行音樂助興,脫離了民風鄉俗、社會文化壞境這一土壤的杭哈民歌正在逐漸被民眾淡忘。

(3)雖然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五原縣民宗局大力加強收集和發掘杭哈民歌資源的工作力度。但由于民歌的作者很多是蒙古族牧民,他們有些年事已高,所作的民歌大多是即興創作,很多曲譜歌詞內容都沒有被及時的記錄下來,而且歌詞都是蒙文,需要既懂蒙語又識蒙文的人來長期參與工作,這給收集整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作為宴會儀式上的一種表演,杭哈民歌的演唱和樂器伴奏缺一不可,只有二者配合得當,才能展現出杭哈民歌的獨特魅力。但由于傳承范圍的縮小,蒙古族樂器也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在民歌收集過程中,工作人員表示,最困難的不是歌詞的收集,也不是民歌傳承者范圍的縮小,而是蒙古族樂器演奏者不可挽回的減少,甚至目前都很難組織起一個完整的樂器演奏團隊。

在杭哈民默默走向消逝的同時,當地政府以及民歌愛好者發現了杭哈民歌的音樂魅力和藝術價值,積極展開了對杭哈民歌的保護工作。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杭哈民歌愛好者搶救搜集到民歌共400多首,編輯成《天馬之駒》一書,現已出版發行。在各方努力下,2015年杭哈民歌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木格、巴葉琴、孟根導不其、如立瑪等四位老人被確定為杭哈民歌代表性傳承人。他們所習的杭哈民歌多是祖祖輩輩傳唱下來的,因為老人們將杭哈民歌的曲調、歌詞都深深的印在了腦中,所以《天馬之駒》中大多數的歌曲都是老人們提供的。他們唱了一輩子的杭哈民歌也希望將杭哈民歌的精髓傳承給自己的兒女或是喜歡杭哈民歌的人。

杭哈民歌從公元16世紀中期傳承至今,著名的作曲家有清末民初賀西格達賴,20世紀50年代作曲家布仁夫和寶日夫,其中賀吸達賴之女滿達現為杭哈地區的著名民歌手。

保護并傳承杭哈民歌是一項復雜而艱難的工程,當地政府和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計劃。如深入錦旗村,進行田野調查;對每首民歌的來源、歌詞、唱法進行核對、考證;將與杭哈民歌有關的文字、聲音、影像等資料進行系統的保存;成立杭哈民歌協會,為杭哈民歌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開展小型杭哈民歌演唱會或演唱比賽,讓杭哈民歌被更多人所熟知。

結語:

杭哈民歌的收集整理工作依舊在繼續,杭哈民歌愛好者和政府工作者希望能夠挖掘到更多關于杭哈民歌的歷史資料,收集到更多遺失的杭哈民歌,將其整理出版,使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保留下來,呼吁更多人認識到杭哈民歌對于蒙古族民歌的重要性,認識到杭哈民歌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價值。杭哈民歌代表了河套地區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對河套地區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傳承價值。筆者將會繼續關注、研究杭哈民歌的收集整理狀況,希望能夠對杭哈民歌的保護和傳承貢獻一己之力,期待少數民族的民歌能夠得到保護與傳播,讓杭哈民歌不僅僅在蒙古族群眾中傳唱,也要讓漢族群眾認識到、感受到這一音樂文化的魅力。

注:本文中關于杭哈地區的發展歷史和杭哈民歌傳承人資料,主要來源于五原縣文化館中保存的關于杭哈民歌的相關資料。

指導教師:蘇利海

[1] 阿拉騰達來.天馬之駒[M].內蒙古出版集團,2011

[2] 張欣欣.內蒙古科爾沁地方民歌的保護和傳承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2008

[3] 男丁.杭哈蒙古人傳統年俗與演變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蒙古族民歌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畬族民歌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藤縣水上民歌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十送紅軍》不是純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