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輸入互動假說在語言教學慕課模式中的分析與展望

2017-10-28 04:56高曉輝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學習者作業語言

高曉輝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14)

1 輸入、互動假說

“輸入假說”是Krashen于1985年提出的,輸入是指學習者在所處環境中接收到的語言信息,這種信息是學習者可理解或不可理解的。[1]學習者理解新輸入的語言材料可以有兩個途徑:利用語境幫助自己理解;教師對所提供的語言輸入進行適當的簡化。

“互動假說”是Long于1983年提出的,在互動過程中,雙方對話出現理解障礙時,他們會根據對方的反饋進行諸如重復、調整語速、釋義等方法,使對方理解,這就是意義協商。意義協商實際上也是對方進行可理解性輸入的過程。三種途徑可以使語言輸入變得可理解:(1)簡化輸入(2)利用語言和超語言語境(3)修正、調整互動結構:即變單向的師-生互動形式為雙向的師-生及生-生互動形式,以及進行重復、釋義、改變語速等語言上的調整。[2]

2 輸入、互動假說在語言教學慕課模式中的分析

在輸入假說中,輸入是基礎,可理解性是核心。因此在語言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輸入量的充足性,其次要使輸入的語言具有可理解性。語言教學慕課較傳統教學方式在這兩方面做了更大調整和補充。就輸入量而言,它滿足了Mooc中第一個M所代表的massive,大規模的特點,大規模不僅指學習人數,也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共享,促進了多模態的輸入。它強調把多種符號模態,包括語言、圖像、視頻等引入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聯想想象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其次,它還保證了信息資源的可傳遞性和共享性,不受時空的限制,通過網絡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共享。

語言教學慕課對于輸入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可理解性也做出了新的突破。它根據人記憶的規律將課程設定為5-15分鐘,甚至是更小的微視頻,易懂易學;在口語教學中還會設置真正的外國人的實際情境對話,外國人會根據二語學習者實際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意義協商,對給出的輸入進行簡化和調整,從而使輸入成為可理解性輸入。

互動也是其不可缺少的環節。以慕課課程《英語寫作I》為例,它實現了學生-內容,學生-教師和學生-學生的多元互動?!队⒄Z寫作I》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種形式:講座視頻、文獻資料、寫作輔導網站及在線測試。視頻資料每周包括10個不超過15分鐘的教學視頻。學生對這些學習內容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性,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難度和專業的視頻。對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提供了兩種形式:網絡視頻工作坊和網絡論壇。每次寫作任務截止后,教師在自愿參加視頻工作坊的學生中挑選一位,將其文章向全部學習者公開,視頻過程中該教師對作業進行評價并當場解答學生的疑惑。此類工作坊共3次,每次約為40分鐘,內容都針對上一次作業。此外,學生—教師互動還體現在課程論壇中,“學長”及助教與學習者在論壇中互動。教師在視頻中會談及某些論壇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和學生的互動可以算作慕課中的創新之處,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論壇討論和學生作業互評及反饋。所有慕課課程都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論壇互動:發帖、跟帖、參與網絡討論組。雖不計入成績,但教師自始至終不斷鼓勵。另一種體現在作業互評上。每次作業均有四個步驟:學習者提交草稿后,系統將文章隨即發送給三位同學進行評價并寫出評價意見;評價意見反饋給作者,由作者修改后再次提交;系統將修改后的文章發給三位同學進行評分;最后作者進行自我評估(測驗)。教師對反饋方法在視頻中做了非常詳細的說明,甚至包括如何措辭,同時課程提供詳細的提綱幫助學生提出反饋意見,并提供詳盡的評分標準以幫助學生對他人作業進行評估。相較隨意松散的論壇發言,學生作業的反饋和互評過程中的互動更為規范,目的也更加明確。[3]

語言教學慕課通過學生-內容,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多元互動,從而促進了實現了更多的可理解性輸入。

3 輸入、互動假說在第二語言學習慕課中的展望

語言教學慕課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在線性和大規模性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共享,推進了語言教學的交互式活動,為語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研究領域和平臺。但第二語言學習慕課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塊亟待開發的領地,因此,本文意在對此做一些暢想和展望。根據二語習得輸入理論輸入特征中“外國人的話”的特征,可以充分實際還原外國人的情景會話,促進原汁原味的外語會話的輸入,同時利用網絡的開放性特征,實現與外國人的同步在線學習交流,通過交流中的意義協商完成可理解性輸入。

再者,完善、擴大師生之間的互動,彌補目前在語言教學慕課中師生互動環節次數的有限性,充分利用留言,發帖以及語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實現同步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也要試試根據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問題和測驗效果,進行語速、內容以及方式上的實時調整。

生生互評是一次突破也是創新,但一定要保證其評價的質量和效率。要對評判的標準進行嚴格的把控和試評。還要慎重考慮測評任務和學習者能力之間的匹配性,確保學習者有相應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另外,可以讓操母語者參與到評價互評之中,讓母語者評判寫作是否規范、地道,通過反饋修改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

[1] 周平,張吉生.論外語習得研究與外語教學的互動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2):13-16.

[2] Long,M.1983a.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C].Clarke,M.And Handscombe,J.

[3] 唐愛民.運用交互等效理論對慕課互動的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6):77.

猜你喜歡
學習者作業語言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