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鳥類分布及鳥類與植物群落的關系*

2017-10-28 05:43蔣謙才廖浩斌胡慧建丁志鋒
林業與環境科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樣區樣方中山市

蔣謙才 廖浩斌 胡慧建 丁志鋒

(1. 中山市國有森林資源保護中心,廣東 中山 528400;2. 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260)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鳥類分布及鳥類與植物群落的關系*

蔣謙才1廖浩斌1胡慧建2丁志鋒2

(1. 中山市國有森林資源保護中心,廣東 中山 528400;2. 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260)

為摸清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野生鳥類的物種分布,探求鳥類分布與植物群落之間的關系,根據《自然保護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調查與監測技術規范》,結合樣方與樣線調查法,將保護區劃分出15個2 km×2 km樣地進行植被群落及鳥類調查。共記錄鳥類13目30科80種,其中包含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0種;列入CITES附錄II的鳥類有9種,并對調查鳥類進行居留型、區系及季節分布統計;結合樣地鳥類多樣性與該樣地點內的植物群落多樣性分析可知,保護區內的鳥類密度和多樣性與植物群落多樣性存在相關性。

樣方調查法;樣線調查法;鳥類物種多樣性;植物群落多樣性

野生動物保育作為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保護野生動物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與植物群落的關系密不可分,大部分動物必須依靠植物群落棲息、覓食、繁衍,因此在林分改造中有針對性地根據動物需求進行樹種配置和群落營建,將為動物提供更為適宜的棲息環境。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位于中山市生態保護的核心地帶,是中山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及唯一的自然保護區。為了摸清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物種分布,調查組結合《自然保護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調查與監測技術規范》[1]等相關技術規程要求,通過鳥類樣方調查法,對保護區內野生鳥類的分布、數量及多樣性進行了摸查。同時,為了探求植物群落多樣性與野生鳥類分布的關系,以植被樣方與鳥類樣方調查相結合,分析植物樣方與鳥類分布多樣性的特點。這些數據能為保護區植被恢復工作中基于鳥類引進的植物群落營建提供理論依據。

1 區域自然地理概況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中山市中部偏南(地理坐標22°24′53″~22°30′01″N,113°25′13″~113°29′25″E),是中山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綠色生態屏障。保護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現有森林面積4 439.8 hm2,主要植被為地帶性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森林生態系統,也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區內同時分布有溝谷季雨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灌叢草坡和人工植被等多種植被類型,且地形復雜,形成了多變的小氣候,保留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及生物群落。

圖1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調查樣地和動物監測樣線分布圖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范圍涉及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全域,調查時間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面積共43.4 km2。將保護區及其相鄰地區劃分為20個2 km×2 km網格。鳥類調查方法參照《自然保護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調查與監測技術規范》(DB44/T 1786—2015)[1]要求進行。

選擇15個適于開展人工調查的網格作為監測網格;在每個監測網格內選擇中大型獸類適宜生境設置調查樣區,在每個調查樣區內相對中心位置設立邊長為200 m的正方形;將正方形4個角作為紅外自動相機放置點;在其中一個放置點放置一臺拍攝范圍為20 m的紅外自動相機;在正方形相對中心位置設立一個15 m×15 m植物樣方;在保護區內設置6條長度不短于2 km,寬度20 m的動物調查樣線,以保證樣線調查范圍覆蓋所有網格。紅外相機放置時間為6—8月,動物樣線監測每年開展4次,分別為2月、5月、8月和11月,植物樣方監測每年1次,監測時間為8月。調查樣地和樣線分布見圖1。

動物調查樣區主要記錄紅外相機拍攝的動物物種、出現時間及出現頻率;動物樣線主要記錄踏查過程中觀察或錄音到的動物物種、出現時間及出現頻率。對鳥類物種進行居留型和區系分類[2-9]。

對樣方調查的數據進行多樣性指數分析,分析項目包括物種豐富度,即為樣方群落中的物種數量S;Simpson優勢度指數;Shannon-Wienner多樣性指數;Pielou均勻度指數。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上述公式中Pi是第i種的個體數ni占總個體數N的比例,即Pi=ni/N;N為所有物種的總個體數;ni是第i種的個體數;S為標準地中物種總數;Hmax為最大物種多樣性指數。

3 結果與分析

3.1 植物物種與群落構成

共設置15個監測樣地,總面積5 525 m2。共記錄到維管束植物192種,隸屬72科145屬,其中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2科2屬2種,即四藥門花(Tetrathyrium subcordatum)及海南石梓(Gmelina hainanensis)[10]。在記錄的192種維管束植物中,被子植物58科126屬167種(含雙子葉植物51科107屬147種,單子葉植物7科19屬20種),蕨類植物有11科16屬21種,裸子植物3科3屬4種;按生長型劃分喬木45種,灌木64種,草本42種,藤本41種。

在參考《中國植被》的分類原則及分類系統的基礎上,可劃分為3個植被型[11],即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溝谷季雨林和亞熱帶針闊混交林,共9個群系,詳見表1。

表1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監測樣地群落類型

3.2 植物群落多樣性

表2可知,不同樣方之間物種豐富度差異較為明顯,物種豐富度最高的樣地為12號樣地的四藥門花群落,共記錄維管植物58種。豐富度最低的為6號樣地的馬尾松、馬占相思群落,僅記錄到維管植物16種,組成極其單一。

混交林及闊葉林的群落豐富度及各層豐富度大體相當,其中混交林林下環境更有利于陽性的先鋒灌木及喬木幼苗擴散傳播,因此灌層種類較為豐富,總體豐富度亦要比闊葉林略高。而季雨林由于所處環境水熱條件優異,豐富度遠高于前兩者。

3.3 鳥類物種多樣性組成

共記錄鳥類13目30科80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0種;列入CITES附錄II鳥類9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鳥類7種;“三有”保護鳥類51種,如?。═achybaptus ruficollis)、灰胸竹雞(Bambusicola thoracica)、普通翠鳥(Alcedo atthi)等。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鳥類34種,其中12種為樣線調查記錄中沒有記錄到的,包括仙八色鶇(Pitta nympha)、 紅 尾 水 鴝(Rhyacornis fuliginosus)、藍喉歌鴝(Luscinia svecica)、藍歌鴝(Luscinia cyane)、虎斑地鶇(Zoothera dauma)、白眉鶇(Turdus obscurus)、橙頭地鶇(Zoothera citrina)、藍胸秧雞(Rallus striatus)、丘鷸(Scolopax rusticola)、短耳鸮(Asio flammeus)、海南藍仙鹟(Cyornis hainanus)和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這些鳥類中,大部分為雀形目鳥類,體型較小且棲息生境較隱蔽,在樣線調查過程中如沒有鳴叫則難以發現,此外還有夜行性鳥類,如短耳鸮,它通常在夜間才開始活動。在這12種鳥類中,有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分別是仙八色鶇和短耳鸮。拍攝到次數較多的鳥類有紫嘯鶇(Myiophoneus caeruleus)、畫眉(Garrulax canorus)和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

表2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監測樣方多樣性信息

圖2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鳥類居留型和區系

3.4 鳥類居留型組成

記錄到的80種鳥類中,留鳥47種,占58.75%,冬候鳥20種,占25.00%,夏候鳥8種,占10.00%,旅鳥或迷鳥5種,占6.25%(圖2)。

3.5 鳥類區系組成

記錄到的80種鳥類中,東洋界54種,占67.50%,古北界17種,占21.25%,廣布種9種,占11.25%(圖2)。

3.6 鳥類在各樣區的多樣性分布

Shannon-Wienner指數較高的樣區為樣區2、4與6,物種數和平均密度均較高的有1、7和9樣區(表3)。因此建議這6個樣區作為重點監測樣區。

樣區1記錄到的物種數為27種,其中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共記錄97只/次,是個體數量最多的物種;其次為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us),分別記錄到55和35只/次;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記錄到4種,分別為斑頭鵂鹠(Glaucidium cuculoides)、鳳頭鷹(Accipiter trivirgatus)、黑翅鳶(Elanus caeruleus)和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列入CITES附錄II鳥類4種,為斑頭鵂鹠、鳳頭鷹、黑翅鳶和畫眉,廣東省重點保護鳥類1種為白鷺(Egretta garzetta)。

樣區2記錄到的物種數最多,為31種,鳥類多樣性指數最高。其中紅耳鵯與暗綠繡眼鳥的數量最多;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種為褐翅鴉鵑,列入CITES附錄II的鳥類1種為畫眉,廣東省重點保護鳥類5種,分別為白鷺、池鷺(Ardeola bacchus)、綠鷺(Butorides striatus)、牛背鷺(Bubulcus ibis )和中白鷺(Egretta intermedia)。

樣區4記錄到的物種數19種,樣區4位于水庫東南片,記錄到的個體數量較少,白鹡鸰(Motacilla alba)和白鷺的數量較多;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種,分別為仙八色鶇和褐翅鴉鵑,列入CITES附錄II有畫眉和仙八色鶇2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鳥類1種為白鷺。

樣區6記錄到物種數為21種,為水庫片區內記錄到的物種最多的一條樣線,該區位于水庫東邊片區,暗綠繡眼鳥和白頭鵯的數量較多;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記錄到3種,分別為斑頭鵂鹠、褐翅鴉鵑與普通鵟(Buteo buteo),列入CITES附錄II的物種有3種,分別為斑頭鵂鹠、普通鵟和畫眉,廣東省重點保護鳥類1種為白鷺。

樣區7記錄到的物種數為27種,平均密度最高為942.7只/km2,其中紅耳鵯本次調查共記錄到224只/次,其次為白頭鵯 178只/次,栗背短腳鵯(Hemixos castanonotus)59只/次;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記錄到3種,分別為斑頭鵂鹠、褐翅鴉鵑和普通鵟,列入CITES附錄II的鳥類3種,分別是斑頭鵂鹠、普通鵟和畫眉。

樣區9記錄到物種數27種,數量較多的鳥類有紅耳鵯、暗綠繡眼鳥和白腰文鳥(Lonchura striata);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記錄到1種為小鴉鵑(Centropus bengalensis),列入CITES附錄II的鳥類1種為畫眉。

樣方中鳥類多樣性與樣方中植物多樣性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植物群落多樣性較高的3、9、12、15號樣方中,鳥類密度往往較高,且鳥類物種多樣性較為豐富。

表3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樣區鳥類物種數與密度

3.7 鳥類季節分布

由圖3可知,共記錄鳥類51種,春季鳥類物種數最多,其次是秋季49種,夏季42種,而冬季只有紅外相機的記錄,共12種鳥類。春季與秋季是鳥類遷徙時期,記錄到鳥類物種增多與候鳥遷飛有關。春季鳥類總密度最高,其次是夏季和秋季,可能的原因為:中山長江庫區保護區以森林生境為主,林區是林鳥的主要繁殖地,春夏季處于鳥類繁殖期,因此個體數量均較多,優勢種主要有:紅耳鵯、白頭鵯、栗背短腳鵯、暗綠繡眼鳥等;冬季鳥類密度沒有因為冬候水鳥而增加,猜測是因為保護區內水域灘涂面積較少,冬候水鳥更傾向往東南方向的海濱區域或南邊更為廣闊的水域灘涂停留。

圖3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鳥類在各季節的物種數及密度

4 結論與討論

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鳥類資源豐富,共記錄鳥類13目30科80種;受保護的鳥類共61種,占鳥類物種數的76.25%,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10種,占鳥類物種數的12.5%。數量最多的鳥類有紅耳鵯、暗綠繡眼鳥和白腰文鳥等。在居留型組成上,留鳥47種,占58.75%,冬候鳥20種,占25.00%,夏候鳥8種,占10.00%,旅鳥或迷鳥5種,占6.25%。在區系分布上,東洋界54種,占67.50%,古北界17種,占21.25%,廣布種9種,占11.25%。

植物群落能提供大部分鳥類棲息繁育的場所,且能為部分植食性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完整的植物群落內生存的昆蟲等各種動物豐富,也能為部分肉食性鳥類提供食源。因此,完好的植物群落往往能吸引種類及數量更多的鳥類停留繁衍。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了植物群落多樣性與鳥類密度及多樣性有一定的相關性。

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自然保護區位于候鳥重要的遷徙路線上,其鳥類組成也呈現出與此相對應的特點。中山是我國城市化發展最快和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沿海城市之一,城市化過程對動物的影響明顯,除對生境斑塊化和破碎化的影響外,也直接導致一些動物的瀕危,甚至在該地區消失[12]。針對保護區內的鳥類物種,提出相應的保護建議和生態恢復對策。

(1)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野生動物的保護不僅需要科學的策略,也需要公眾的關心。在與社會各界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過程中,做到既要強調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和保護的迫切性,也要系統地介紹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的整體性,激發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使人們正確理解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野生動物保護理念。

(2)建立監測的長效機制,加強科研合作。動物監測和調查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建立資源監測的長效機制,才能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并對其進行科學評價。因而需要完善監測體系,提高監測力度;加強監測培訓,提高人員技能;進一步加強科研合作,提高數據質量,特別是要加強野生動物與植被群落之間關系的研究。

(3)開展保護,遏制衰退。保護區范圍內全面實施禁獵,在鳥類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點等區域,采取適當的人工措施,提供安全棲息地及覓食場所,如構筑人工淺水區與灘涂區,定期投放小魚蝦等食源;在植被修復與營建上,結合喬灌木樹種構建復合植物群落結構,增加遮蔽的繁衍環境,并適當增加適生鳥類適口性強的食源性樹種,如鐵冬青(Ilex rotunda)、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楝葉吳茱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等。

(4)加強對保護區的執法巡邏,堅決制止和杜絕獵捕鳥類的行為。

(5)加強保護區的管理。在鳥類遷徙及繁衍季節限制或禁止游客進入鳥類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點等區域,盡量減少人為干擾。

[1]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自然保護區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調查與監測技術規范: DB 44/T 1786—2015[S]. [出版單位不詳]2015.

[2] 中國科學院植物志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2.

[3] 趙正階. 中國鳥類志[M]. 吉林: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4] 鄭光美. 世界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2.

[5] 鄭作新. 中國鳥類系統檢索[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林業部、農業部.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DB/OL]. http://www. forestry. gov. cn/portal/bhxh/s/709/content-85157,.

[7]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DB/OL]. http://www. iucnredlist.org/. 2014.

[8] 王志寶. 國家林業局令第七號——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J].野生動物學報, 2000(5): 45-66.

[9] 劉作模. 我國鳥類分類區系研究概況[J]. 動物學雜志,1984(2): 47-51.

[10] 廖慶文, 朱報著. 廣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及其分布[J].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03, 22(2): 39-42.

[11] 吳征鎰. 中國植被[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5.

[12] 張淑萍. 城市化對鳥類分布的影響[J]. 生態學雜志,2008, 27(11): 2018-2023.

Study on Birds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ds and Plant Communities in Changjiang Reservoir Forest Reserve in Zhongshan City

JIANG Qiancai1LIAO Haobin1HU Huijian2DING Zhifeng2

(1.Zhongshan State-owned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ed Center,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China; 2. Guangdong Institute of Applied Biological Resourc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wild birds in Changjiang Reservoir Forest Reserve in Zhongshan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rds and plant communities.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terrestrial wild vertebrate in natural reserves, combined with the sampling method and the line transect method, the protected area was divided into 15 samples (2 km×2 km)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irds and plant communities. A total of 13 orders 30 families recorded 80 species, including 10 species under second-class protection. There were 9 species of birds included in the ICUN appendix II, and their residence type, fauna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were statist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of birds and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sample site, the density and diversity of birds in the protected areas were correlated with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the sampling method;the line transect method;diversity of bird species;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S718.63

A

2096-2053(2017)05-0039-06

廣東省專項建設資金“中山市長江庫區水源林市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能力項目”(0658-1401SZTC6171)。

蔣謙才(1968— ),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及保護區管理,E-mail:jqc139@126.com。

廖浩斌(1987— ),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植物學及林業相關管理工作,E-mail:654041075@qq.com。

猜你喜歡
樣區樣方中山市
促進大果沙棗扦插育苗生長的最佳施肥措施
昆明金殿國家森林公園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研究
植被蓋度對飛播造林當年出苗效果的影響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叢植物多樣性研究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中山市鷹飛電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河北太行山南段冬季鳥類群落的多樣性與分布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云南九龍山自然保護區水青岡群落物種多樣性及群落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