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國有企業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17-10-28 17:03李婧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7年10期
關鍵詞:經濟性工資薪酬

李婧

摘要:薪酬是指企業組織根據員工為本企業所作的貢獻大小,向該員工提供的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表現的相應補償,包括經濟性報酬和非經濟性報酬兩方面的內容。工資是薪酬的主要形式,它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合同要求,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的報酬形式。薪酬管理,就是企業管理者對本企業員工報酬的支付標準、發放水平、要素結構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過程。

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薪酬結構簡單,付酬因素單一

人力資源管理中很有代表性的“4P”薪酬管理模型中提到:為崗位付薪,即崗位工資;為技能能力付薪,即技能工資;為市場付薪,即資歷工資;為績效付酬,即績效工資或者績效獎金。符合4P理念的薪酬設計,才可謂全面的、科學的薪酬結構,才能多層次、全方位的達到激勵員工、吸引人才的作用。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執行崗位技能工資制度,這種制度的結構過于簡單,付酬因素單一。崗位技能工資制中,崗位工資與所在工作崗位直接關聯,技能工資的決定因素包括學歷、工齡等,其中工齡的因素占比較大,一定程度上演變為年功工資,與實際技能水平和技能等級關聯不大。崗位技能工資制度,在形式上看,具備了崗位工資和技能工資這些項目,但是實際上他們與員工的實際付出、價值體現、技能水平等沒有實際的關聯,形成了單一的付酬因素,固化的薪酬水平。

在這樣的企業,往往年紀大工齡長的員工,工資水平遠遠高于新進員工,資歷因素的決定性作用過大,年輕的員工即使工作量大、工作業績好,薪酬水平還是低于資歷老的員工。這也導致崗位技能工資制的激勵作用甚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

二、缺乏科學完善的崗位價值評估

崗位評價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衡量標準,對崗位的工作任務、繁簡難易程度、責任大小、所需資格條件等方面進行系統評比與估計,得到不同崗位在組織中的價值大小排序,為進一步的薪酬設計提供事實基礎。目前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責任、勞動條件四要素,是崗位評價通常參考的要素。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由于工種繁多、行政干預過多等原因,尚未對崗位設置、崗位說明等進行明確的規定,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崗位價值評估體系。沒有了對每個崗位的說明和崗位價值的評價,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無法形成科學的崗位工資體系,無法真正的實現“為崗位付薪”。因此,統一的崗位設置和科學的崗位評估,是構建一套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薪酬體系的前提和基礎,這個致命缺陷成為制約薪酬管理體系建立的首要因素,無法為薪酬管理體系提供可參考的框架,建立科學的薪酬管理體系的現實基礎非常薄弱。

三、非經濟性薪酬有待提升

非經濟性薪酬包括員工所在企業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本身。由于非經濟性薪酬具有無法定量評估的特點,也成為很多企業忽略的一個部分。經濟性薪酬固然重要,但是非經濟性薪酬對企業發展的驅動力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長遠的。一個企業是否可以留住人才,是否可以給員工提供提升自我價值的同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非經濟性薪酬體系,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薪酬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確定薪酬管理的原則

在進行薪酬優化之前,必須確定薪酬管理的原則。

(一)公平原則

公平是薪酬設計的基礎,只有在員工認為薪酬設計是公平的前提下,才可能產生認同感和滿意度,才可能產生薪酬的激勵作用。公平原則包括了內部公平、外部公平、個體公平。

(二)激勵原則

一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對員工的激勵是最持久也是最根本的激勵,因為科學合理的薪酬系統解決了人力資源所有問題中最根本的分配問題。

(三)經濟性原則

確定薪資水平必須考慮企業實際的支付能力,薪酬水平須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還要合理的配置勞動力資源,只有企業勞動力資源的數量需求與數量配置保持一致,資源利用才具有經濟性。

(四)合法性原則

薪酬體系的合法性是必不可少的,合法是建立在遵守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和企業一系列管理制度基礎上的合法。

二、進行崗位價值評估,規范崗位設置和崗位說明

崗位評估有很多方法,有客觀的,有主觀的,可選排序法、分類法、因素比較法、評分法等。崗位價值評估前,對所有工種崗位進行梳理后,編寫崗位說明書,明確每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入職標準等。崗位設置和崗位說明完成后,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方法,成立評定小組,對崗位價值進行評估。評估過程中,著重評價崗位而不是從事崗位工作的人,注重各崗位相對價值的對比評價。

三、建立以崗位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

打破崗位技能工資制,建立以崗位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這一體系建立的前提是對崗位價值的客觀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來賦予承擔這一崗位工作的人與該崗位價值相當的薪酬。

目前薪酬管理模式出現了“寬帶薪酬”這個新趨勢,寬帶薪酬是指多個薪酬等級以及變動范圍進行重新組合,將原來數量多、跨度小的薪酬級別壓縮成幾個等級,同時將每一薪酬級別所對應的薪酬浮動范圍拉大,從而形成一種新的薪酬結構。企業可在崗位價值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寬帶薪酬體系。

四、建立全員績效考核體系

規范化、定量化的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可以使薪酬制度激勵功能不足的缺陷得以彌補。國有企業應該根據自己內部的實際情況制定嚴密可行的績效考核體系。只有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才能充分體現薪酬制度的導向作用,才能將員工的個人價值與企業的經濟目標有機結合,讓員工的薪酬水平真正實現內部公平。

五、加強非經濟性薪酬水平建設

非經濟性薪酬也稱內在報酬,包括工作環境、組織特征和工作本身。企業應該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良好融洽的團隊氛圍,建立員工職業發展通道,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從各個層面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國有企業薪酬管理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通過一些有效的途徑、科學的方法,加強崗位評估,調整薪酬結構,建立并完善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優化薪酬管理制度,國有企業的薪酬管理水平定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楊益,黃銳波.高新科技企業薪酬制度設計[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版,第2頁.

[2]劉軍勝.薪酬管理實務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版,第22頁.

(作者單位: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歡
經濟性工資薪酬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經濟性探討與分析
基于經濟性和熱平衡的主動進氣格柵策略開發(續2)
這種情況下未續訂勞動合同是否應當支付二倍工資
VBA在薪酬個稅籌劃上的應用
說說索要工資那些事
600MW超臨界機組熱經濟性定量分析
論測量的經濟性
文科薪酬包攬倒數十名,該如何看?
讓績效工資“陽光”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