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R管理原理七:社會責任報告原理

2017-11-03 23:52殷格非
WTO經濟導刊 2017年10期
關鍵詞:財務報告利益報告

殷格非

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第七個核心要素是改進。

在上一個要素中,企業開展社會責任管理績效評估,開展內部管理評審過程,通過責任競爭力的不同層面的評估,企業可以發現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及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如何。

在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改進提升階段,要遵循一個重要原則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原理。同傳統的管理一樣,傳統的財務報告就是對企業股東和投資人的一種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則是對包括股東在內的更多相關方的一種報告。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跟傳統的財務報告既相聯系又相區別。

從相聯系方面來看,一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企業財務報告都是由企業作為主體發布的;二是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也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一種擴展和深化。企業財務報告中涉及到非財務的信息越來越多,這些內容大多都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關注的內容,只不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要遠遠比財務報告中的非財務信息豐富。三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也會涉及到企業財務信息相關內容。企業財務報告所遵循的相關原則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時也會同樣遵循。

當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跟企業財務報告也是不同的。從下表中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的方面1。

一是報告主體內涵不同。雖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傳統年度報告的主體都是公司本身,但其體現的公司理念是不一樣的。傳統年度報告體現的是公司以股東為利益中心而存在。企業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說明企業理念是在發生變化,也就是企業認為其不僅僅作為經濟組織,要履行對股東和投資人的責任,而且企業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是同時作為企業公民而存在,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體現的是企業作為其利益相關方而存在。

二是報告對象不同。雖然年度報告是向社會公開的,但其報告對象是股東和投資者,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對象是包括股東和投資者在內的各個利益相關方。

三是報告內容不同。傳統的報告主要是財務業績報告,反映的是企業經營管理所帶來的收入成本和盈利的情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則是有關企業經濟、社會和環境業績的綜合報告。其經濟業績也遠遠超過企業的財務業績內容,而社會和環境業績則不是財務報告要反映的內容。

四是報告時效不同。傳統財務報告主要報告過去一年(一段)時間的財務績效,對未來的指向性有限,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則因其內容更加全面,因而更能幫助相關方判斷企業的發展前景。

五是報告過程不同。傳統年度報告過程主要以財務人員為主,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則涉及更多的公司核心部門,包括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產供銷、研發、企業文化等。

六是報告功能不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比傳統財務報告具有更多的內外溝通功能。對內,它以更具戰略意義的方式將財務、產供銷和研發等公司核心職能部門聯系起來,建立起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內部對話機制;對外,能與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聯絡,是公司與外部溝通的新手段和新內容。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面評估企業對大自然、人文和社會資本所做的貢獻,從而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組織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更有助于管理層提高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評估能力。

七是報告依據不同。傳統年度報告依據的是會計有關法規等,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還要依據企業社會責任的有關規則。

八是報告目不同。傳統的財務報告是向股東和投資者報告,是為取得股東和投資者的認可和資金的繼續支持。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則是向企業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報告,是為取得公司利益相關方的更廣泛參與和支持,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

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改進要素,從管理改進本身來講,這個改進涉及到前面六個要素??梢哉f,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對上述六個要素包括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內容(各有所在)、管理目標(各有所求)、管理措施(各有所用)、管理資源(各有所能)、管理運行(各盡其責)、管理成果(各得其所)以及管理改進(各有所進)的綜合反映,也還要對下一步的社會責任工作計劃進行報告,以指導下一個管理循環。

所以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內容上來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要回顧分析企業報告期的履責環境,包括面臨風險和機遇等,以及企業與各利益相關方的責任關系處理情況(所謂的各有所在);同時也要回顧分析當初所制定的履責目標情況的實現情況(各有所求);還包括利益相關方資源在各項履責措施落實中的使用情況(各有所用);發動內外相關方促使發揮相關能力來支持和匹配履責措施落實所開展的工作情況(各有所能);各相關方共同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實際,參與企業運行的情況(各盡其責);以及用責任競爭力等標準或者原則來衡量在各個層面履責效果和水平的情況(各得其所);用社會責任報告原理來對上述情況進行梳理和總結,進一步提出新一輪社會管理周期的目標計劃情況(各有所進)。

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過程來講,發揮內外相關方的共同參與是決定社會責任報告質量高低、效果好壞的關鍵措施。沒有內外相關方的充分參與,履責的過程難以得到全面反映,因為相關方是共同的履責參與者和監督者;履責目標難以得到科學評估,因為利益相關方是直接履責受益者;履責效果難以得到最終的衡量,因為利益相關方的滿意度是履責效果最重要的指標,在生產 經營中所涉及到的與勞工、健康與安全、環境、社會、人權、社區參與等問題,如果沒有利益相關方,履責的未來改進也難以得到有效開展。這樣,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也難以進入到良性發展軌道。

因而,跟其它六個要素一樣,在改進提升階段,遵循社會責任報告原理也離不開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有效參與。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綜合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報告外,企業也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發布項目報告、區域社會責任報告以及下屬分子公司發布自己的社會責任報告等。根據報告的計量手段來分還可以分為描述性報告、定量內容的報告和貨幣性的報告2。

在美國,部分企業結合社會責任會計,通過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社會利潤表等來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所涉及到的內容包括:經濟增長與效率、教育、雇傭和培訓、人權和社會平等;城市改進與開發、污染防治、資源保護與再生、文化與藝術、自助社會健康計劃、開發低成本醫療項目、政府等。

這類報告的編制甚為復雜,但是通過貨幣化的方式來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將提供一個更為內部相關方感知和外部相關方評價的方式,或許更為有利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改進。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2008年提出的每股社會貢獻值的綜合性社會責任指標也是一種促進企業履責改進非常有益的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歡
財務報告利益報告
企業內部財務報告體系設計與應用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財務報告目標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財政部修訂印發《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戴德明教授暢談財務報告的功能擴展
利益鏈與新壟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