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滲透

2017-11-03 08:01王秀梅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古詩文國學語文

王秀梅

隨著新一輪國學熱潮的掀起,“國學”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學科,尤其要體現這種時代特征,因此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是非常必要的。

所謂“國學”,簡單的理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華相融的學術綜合。在新時期,諸多文化因素交相輝映,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國學也具備了相應的現代價值。第一,重振國學,能夠從一點程度上喚起文化自覺,恢復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認同,通過文化上的共鳴增強民族的凝聚力。第二,可提高國人的道德水準,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提高國民的精神生活水平,這也是當今國學熱潮的主要原因,從道德層面的提升對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三,對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諸多“孔子學院”在海外的落成,中國傳統文化獲得了更多的追捧,這也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國學的興起必然能給這一良好形勢增加一抹亮麗的色彩。語文教學其實就是本土文化的傳承,而傳承的基石與源泉正是幾千年積累下來的中華傳統文化。語文的人文性特征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夠僅僅關注學生技術層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關注其語文素養的形成,倘若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講解、記憶規律性知識,忽視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內化和語感的積淀,從而削減、忽視學生的語文實踐,必然會導致語文的危機,這也不符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如果任由這個情況發展,民族文化的危機恐怕也是必然出現的結果。

語文老師在語文課程中的主要任務就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新的課程理念中又提出根據新時期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針對這些變化,語文老師很有必要研究點“國學”,以便作為平時語文教學有益的補充。

國學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積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根源所在,而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內容寬泛,篇目眾多。同時,這些知識畢竟跟現代社會有很長的時間間隔,由于青少年知識積累的有限性,讀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從而怎樣采用合理科學的形式來灌輸國學的知識是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學習很和掌握的。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一個很通俗易懂的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國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才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當中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更加睿智的方式無限的調動他們求知的欲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點嘗試:

首先,親近國學,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

我們可以通過在書香長廊,墻壁,黑板報,每日格言,課前活動等方面,以繪畫、 書法 、歌曲、 游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滲透經典國學的元素,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情境中,與國學親近。同時可以利用語文閱讀教學的時間,給學生講授國學中常見、簡易的知識。比方說,古詩文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歷經歲月淘洗,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美文,經典中的經典。讓學生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這些古詩文,毫無疑問,會對學生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有著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取代的作用。鑒于這一認識,在古詩教學中可以采取課內拓展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園”,讓教學更加充滿情趣。此外,古今中外的諸多名人,在他們為人類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留下了許多名言警句,包括膾炙人口的經驗總結和人生感悟。它們是無價卻有形的教育資源,能給人們以人生的啟迪,心靈的陶冶,是絕好的語文資源。能給人以心理空間的拓展,智慧的生成。利用好學生手中的古詩文,名言警句等課外書,利用一定的時間組織組織開展誦讀比賽等形式,在活動中要考慮學生年齡特點,這樣必然能夠大大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語文課本其實是國學的載體之一,許多課文不僅蘊含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字里行間都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脈,透露著中華文化的氣息,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恰如其分的挖掘潛在的文化因素同樣能夠激起學生對博大精深的國學知識的向往。

其次,擁抱國學,增強語文課堂的實踐性特點。

語文教學,尤其是滲透國學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講”的層次,更多的在于學以致用。結合學生的特點,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不可行。在這個現實的局限性里,可以通過傳統節日的“參與”來達到滲透國學的目的。傳統節日本身就是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機會。利用各種節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比方說端午節,可以讓學生了解端午的又來以及當中包含的經典故事;中秋節可以讓學生了解嫦娥奔月的經典傳說和中國古人對于月亮的向往,并且教授以相應的古詩文,讓學生在寓學于樂的過程中既掌握知識又放松身心。學生在實踐中可以交流各種信息,在交流的過程能夠發現探究的意義,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感悟哲理、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并最終促進語文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中華傳統美德的弘揚和發展,讓學生深刻體會并逐漸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進而實現語文教學在思想上的教育目標。通過《三字經》《論語》《弟子規》內容的傳授,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必然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并且在熏陶中感知是非曲直,在心靈埋下正直善良的種子。

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滲透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傊?,只要每位語文老師努力探索,精誠配合,一定能讓語文教學開出屬于這個時代的花朵!endprint

猜你喜歡
古詩文國學語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詩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