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的發現與發掘

2017-11-09 00:42孔德銘
大眾考古 2017年6期
關鍵詞:殷墟漆器墓葬

文 圖/孔德銘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的發現與發掘

文 圖/孔德銘

安陽城正北約10公里的辛店村,是安陽通往邯鄲的必經之路,其村南的南蘇度和北蘇度曾是洹河新河上的渡口之一。歷史上這里人口眾多、交通便利、商賈云集、貿易繁榮,為安陽城北第一大集市,也稱辛店集。

2017年3月,“2016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后,辛店村因發現了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出現在各種媒體中,名噪一時。

繞城高速撞上商代鑄銅遺址

2016年4月,為配合安陽市西北繞城高速公路項目,安陽市文物鉆探隊在項目占地范圍內進行文物勘探調查,在中華路北段、辛店村西南發現商代晚期的灰坑和墓葬。遠離殷墟中心區域10公里的地方發現商代晚期的灰坑和墓葬在之前非常少見,遺址的價值和地位初露端倪。

當月,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陶范、磨石數百件,以及窯壁、爐壁等與鑄銅有關的遺跡,另清理墓葬48座。一個湮沒3000多年的、與殷墟同時期的、以鑄銅遺跡為主的商代晚期大型遺址,因現代化繞城高速公路的建設被發現,是偶然,也是必然。

殷墟之外典型的商代晚期鑄銅遺址

2016年5月,隨著發掘的深入,我們對周邊的區域重新進行了勘探調查,遺址的范圍不斷擴大,發掘成果越來越豐富。從發掘現場情況看,這一遺址的地層堆積主要分為5層。以3號探方(T3)為例,從上至下分別是耕土層、明清文化層、漢代文化層、黃淤沙層、商代文化層。

在發掘過程中,我們找到了房基、道路、水井、窖穴、灰坑。其中較為重要的4號房基(F4)為南北向,疊壓在商代6號路基(L6)下,其西側被9號溝(G9,透口于3層下)打破,東側分別被3個灰坑和1座墓葬打破,中部又被商代晚期墓葬打破。F4南北長15米,東西兩側被破壞嚴重,東西排列有3排柱洞,柱洞南北向分布。柱洞內有的有鵝卵石,從開口層位和遺跡相互間的關系看,時代約為殷墟三期。

遺址位置示意

遺址航拍

與鑄銅有關的遺跡

此次發現與鑄銅有關的灰坑、窖穴、井共63個,其中約30個中出土有陶范,多則上百塊,少則幾塊,共計800塊左右。

8號灰坑(H8)呈橢圓形,口大底小,斜壁。南北長2.6米,東西寬1.2~1.86米,深0.4米。H8應為廢棄陶范堆積坑,內部堆積以殘陶范為主,出土有300塊左右,還包含少量陶片、獸骨、木炭、紅燒土粒等。

H25呈橢圓形,口大底小,斜壁。南北長1.4米,東西長1.2米,深0.55米。填土為黑褐色土,含陶范、陶片、銅針形器、紅燒土塊、獸骨等。H25內出土陶范(外范和內范)十幾件,花紋精美。另外出土的銅針形器,長0.13米,應為制范工具。

陶范陰干坑H53為長方形豎井式土坑,原坑口被破壞,呈不規則形,口下3.2米到底??颖诙钢?,加工平整光滑,隱約可見加工痕跡,坑口處發現有腳窩,坑壁四周近底部有塌陷,平底。底部約有0.9米厚的木炭層。H53出土有制范工具和大量陶范、爐壁等。

與鑄銅有關的遺物

在H4、H53等灰坑內都發現有熔爐壁殘塊,這些爐壁與殷墟孝民屯發現的爐壁基本相同。爐主要為草泥爐,從里到外共分四層,爐壁內側用耐火材料抹平,為爐襯層,再外是基體層,再外為秸稈(或草)拌黃泥層,最外為加固層,一般在內壁留有熔銅后粘連的銅渣等。其次為夾砂爐,即坩堝,出土有數十塊殘塊,較小,爐內壁普遍粘有銅液,爐體多呈紅色,含大量粗砂。

出土的鑄銅器具主要有模、范、芯三種。其中范最多,約有一千塊。銅禮器的范主要有鼎、簋、斝、觚、爵、簋等,其中觚、爵、鼎最多。紋飾主要有獸面紋、云雷紋、乳丁紋、夔龍紋、蕉葉紋等。芯較少,主要發現有觚的芯。在部分陶范的背面、側面還發現有圖案、銘文等,非常罕見。

修飾工具主要有磨石、陶拍、銅削、銅針、骨錐等。其他的還有陶鼓風管、燒土塊、木炭等與鑄銅相關的遺跡、遺物。

H35出土陶范

H25出土陶范

發現烘范窯

殷墟時期是中國青銅文明發展的最高峰,這里不僅出土有世界上最多最精美的青銅器,也擁有了當時最先進的青銅鑄造技術、數量最多的優秀青銅鑄造手工業者和面積巨大的青銅器鑄造作坊。青銅鑄造可謂是殷墟第一大手工業。

從近90年的殷墟考古來看,鑄銅遺址不斷地被發現,有苗圃北地、孝民屯東南、小屯村東北、薛家莊南和任家村西南新都匯住宅小區等遺址。目前殷墟發現的各鑄銅遺址總面積應該不少于6萬平方米。盡管殷墟范圍內的鑄銅遺址面積大、各種鑄銅要素較為齊全、出土陶范多,但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發現烘范窯的存在。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中發現的烘范窯則填補了這一空白,解開了這一謎團。

烘范窯,顧名思義即專門烘烤陶范的窯。鑄造青銅器的陶范在使用前,需要加熱到500℃左右,以避免陶范在接觸燒至沸點的青銅液時開裂,導致鑄造失敗,這也是先民在長期鑄造青銅器過程中總結的經驗。2016年6月,在T7的東部發現了一個完整的烘范窯,這一結果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有關專家的認同。該烘范窯坑口距地表1.7米,坑口、坑底均呈圓形,口小底大。窯壁加工平整光滑,隱約可見加工痕跡。窯壁和底部經過火烤留下2~5毫米厚的燒土壁,烘烤均勻,顏色呈橘紅色。平底中央有一個長方形小坑,坑內填滿木炭。該窯被晚期墓葬打破,部分窯壁缺失。

M21隨葬物豐富,墓主性別難辨

用于烘烤陶范的窯址遺跡

墓葬與漆器

辛店遺址體現了商代晚期典型的居、葬、生產合一的社會形態。在這里除發現商代晚期居住基址、鑄銅遺址外還發現有商代晚期的墓葬40余座,其中隨葬青銅禮器的墓葬5座。該批墓葬排列密集,出土器物豐富,且許多出土器物與鑄銅有關。M21和M41為中小型商代貴族墓葬,不僅出土有青銅禮器,還出土一定數量的漆器。

M21位于T1的西北角。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口小底大。墓內填土為紅褐色土夾雜黃灰斑點的五花土,填土內還夾雜少許陶片、獸骨、木炭。在墓室西壁北側有一半圓形壁龕,平底,上部為半圓形。墓底四周有經夯打的熟土二層臺,二層臺寬0.2~0.3米,高1米。墓底中央偏東處有一長方形腰坑。墓內有一槨一棺,雖已腐朽,但板灰痕跡清晰,槨呈“井”字形。槨長2.64米,寬1.06米,高1米。墓主骨架腐朽嚴重,還有飄亂現象,僅可看出俯身,頭向北,年齡為成年,性別無法判斷。M21出土隨葬器物豐富,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各類器物30余件,另有漆豆、罍等4~5件。

M41位于M21的西南,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口小底大,填土經過夯打。墓底四周有二層臺,中央處有一長方形腰坑。墓內有一槨一棺,雖已腐朽,但槨板灰痕跡清晰,從槨板灰痕跡觀察,槨長2.5米,寬1.02~1.16米,高0.7米。根據骨架推定墓主人為成年男性。M41出土隨葬器物豐富,包括青銅器、玉器、骨器等,其中青銅器17件,分為禮器、兵器、生產工具、樂器類。另有漆豆、觚等3件。

商代晚期漆器發現得不多,特別是在北方干燥地區,保存情況更差。兩座墓葬共有9處漆器遺跡,是殷墟及其以外地區一次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次。這批漆器雖然木胎無存,但可見整體漆器紋飾精美、色彩艷麗。以朱、黑色等為主體的外漆,以獸面紋、云雷紋為主的紋飾等基本保存完好。經現場初步觀察,這批漆器的漆皮存在變形、裂縫、龜裂、殘缺、脫落等病害。

在這批漆器整體搬遷至實驗室后,我們先后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梁宏剛、李存信、王浩天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唐際根研究員、浙江大學張秉堅教授等親臨現場指導,并擬定切實可行的漆器實驗清理保護方案。我們按照詳細的保護技術方案及技術路線,在實驗室內開始長達6個月的清理與保護。目前,出土漆器經過了清理保護后,其“真面目”初步呈現出來,強度也得到一定的提高,達到了保護的目的。一批商代漆器較為完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類型豐富、色彩艷麗、紋飾精美,代表商代晚期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M41隨葬物豐富,墓主為成年男性

M21漆器出土情況

M41漆器出土情況

遺址的時代及價值

時代與意義

本次發掘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基址是在安陽市以北安陽縣區域內第一次發現,它為研究殷墟布局及影響提供了新的資料。本次發掘還發現了大型鑄銅遺址,這是殷墟范圍外發現的一處大型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從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等來判斷,該遺址時代約相當于殷墟文化的二期至四期。特別是新出土陶范背面有的光滑規整,范壁較薄,系殷墟早期制作方式。另一類陶范,范壁較厚,背部凹凸不平,系殷墟晚期陶范制作方式??梢?,這一鑄銅作坊延續時間長,規模較大,鑄銅的各種要素齊全,代表了商代晚期中國青銅鑄造技術的最高水平。

考古專家現場觀察指導發掘工作

與殷墟之間的關系

這是一處與殷墟遺址同時期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與大型的手工業鑄銅作坊,從出土的銅器上所銘族徽看,這里主要集中了以“天”“戈”等族為主體的商代晚期族群,這些族群在殷墟鐵四路、戚家莊、劉家莊、大司空村等地都有發現。辛店商代晚期文化遺址從地理位置上看不屬于殷墟范圍內,但其文化內涵又與殷墟內的相同,也有著相同的族屬。從大的區域來看,其又與殷墟相近,是殷都東北方向一處重要的軍事、政治屏障,護衛著殷都的安全。它的性質應與2012年發現的安陽人民醫院新址商代晚期文化遺址(東南距殷墟約8公里)、2016年內黃縣河村商代晚期文化遺址(東南距殷墟約60公里)相同,都屬于“大殷墟”。殷墟中心文化遺址及周邊同一時期相同的文化遺址共同構成了“大殷墟”文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邑商”。

殷墟時期青銅器鑄造族團的形成

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是一處非常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鑄銅遺址,基本上包括一切與鑄造青銅器有關的遺跡,如烘范窯、范塊陰干坑、疑似大型青銅器鑄造工作間、祭祀坑、鑄銅遺物廢棄坑以及與鑄銅活動有關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鑄銅工匠的墓地等等。還出土了大量與鑄造青銅器有關的遺物,其中有陶范(包括外范和內范,使用過的和沒有使用過的)、坩堝(將軍盔)殘塊、熔銅爐壁殘塊、磨石、銅針形器、骨針。從出土的鼎、簋、觚、爵、斝等青銅禮器的陶范殘塊來看,這個鑄銅作坊與殷墟已發現的鑄銅遺址相同,都是當時青銅禮器重要的生產基地。

殷墟之外鑄銅手工作坊的發現,表明青銅文明已深入影響到了殷墟附近的重要族邑聚落。同時也說明,在殷墟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術不斷得到推廣,影響擴大,一批專門以青銅器鑄造、銷售與交換為職業的手工業生產族團形成。這也為殷商文化及殷墟青銅鑄造技術的影響、傳播與交流提供了動力。

(作者為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辛店商代鑄銅遺址現場負責人)

猜你喜歡
殷墟漆器墓葬
戰國漆器的設計研究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漆器的探秘與鑒賞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漆器收藏三問
不該屈尊的大美漆器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殷墟
安陽洹北商城考古啟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