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劣幣驅逐良幣的視角看貨幣形態的演進

2017-11-10 16:00崔慧永
對外經貿 2017年10期
關鍵詞:良幣劣幣

[摘要]劣幣通過感性形式、實踐形式、理論形式三種形式驅逐良幣,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體現了貨幣的獨占性與排他性的本性。通過進一步分析,劣幣驅逐良幣也是貨幣形態演進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劣幣;良幣;交換符號;貨幣形態

[中圖分類號]F8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0-0120-03

[作者簡介]崔慧永(1977-),男,吉林吉林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經濟理論與行政管理。

如果在流通領域同時存在兩種或更多類型的貨幣,那么這些貨幣會逐漸形成良幣與劣幣,二者之間進行斗爭,最終“劣幣驅逐良幣”。

一、劣幣驅逐良幣的形式

劣幣驅逐良幣是流通領域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從低到高存在三種形式。

(一)劣幣驅逐良幣的感性形式

一般而言,人們手中或多或少會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用于維持自身生活所需。有人持有數量較多的貨幣,除了滿足消費之需外會有部分剩余;有人持有貨幣的數量剛好滿足自身的基本需要,是收支相抵的情況;還有人入不敷出。前一類人可能永久地持有貨幣,而后兩類人只是暫時地持有貨幣。無論哪一類人,都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對貨幣的態度或心理,即保留相對嶄新的貨幣而先使用陳舊的貨幣用于交換,暫時持有貨幣的人更是如此。無論從理論上分析,還是從實踐情況來看,舊幣與新幣在流通中發揮的作用完全相同,但舊幣與新幣給人的感覺不同,人們更喜歡嶄新的貨幣。外表嶄新的貨幣就是良幣,而外表陳舊的貨幣就是劣幣。人們總是首先使用舊幣,因而在流通中發揮交換媒介作用的、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就是舊幣(即劣幣),而被保留的相對嶄新的貨幣(即良幣)卻沒在流通領域發揮作用,這種劣幣占據流通領域而良幣退出流通領域的情形,即為感性形式的劣幣驅逐良幣。

(二)劣幣驅逐良幣的實踐形式

人們進行交換,貨幣是必不可少的交換媒介。當貨幣進化到鑄幣出現時,人們在流通中使用鑄幣。由于鑄幣在不同的人之間不斷轉手,久而久之就會磨損,其實際重量會小于其面值,變成不足值的鑄幣。最初,人們對是否接受和使用不足值的鑄幣還有所顧慮,但人們漸漸發現,自己獲得鑄幣只是為了用它交換自己想要的物品而不是直接消費,到手的不足值的鑄幣還可以轉手給別人,只要能夠通過交換得到與其面值等量的物品即可,這樣磨損的鑄幣就依然在流通中使用。此種情形得到了延伸,有人故意從鑄幣上取下少許金屬而使其變成不足值的鑄幣,如果這樣的鑄幣不影響交換,也被人們接受。不管是自然的因素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鑄幣的磨損,人們不會在意其本身是否足值,只要按照面值能夠交換就可以接受和使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因自身磨損成為不足值的金屬鑄幣就是劣幣,而沒有磨損的、足值的金屬鑄幣就是良幣。在流通中人們出于交換的需要和避免財富受損的考慮,會首先使用不足值的鑄幣交換物品,貯藏和持有足值的鑄幣。這樣,流通領域中被廣泛使用的是不足值的劣幣,而足值的良幣則被貯藏起來退出了流通領域,這就是實踐形式的劣幣驅逐良幣。人們在使用鑄幣交換時,不再是感性的行為,而是自覺的活動。

(三)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形式

在典型的復本位制的貨幣制度下,貴金屬金和銀同時作為貨幣材料充當本位幣,一種商品由金和銀兩種貨幣標價。由于開采金和銀的勞動生產率不同(開采金的勞動生產率比較穩定,而開采銀的勞動生產率相對提高較快),導致金和銀的市場比價經常變動,進而用金和銀標價的商品價格隨之變動,造成交易的紊亂,使經濟運行出現波動。為了穩定經濟,國家以法律形式固定金銀比價以穩定市場交易。由此金和銀自身就出現了兩種價值,一種是作為商品形態的隨勞動生產率變化而變化的實際價值,另一種是作為貨幣形態的固定不變的法定價值,兩種價值并存。此時,由于實際價值與法定價值之間不一致的矛盾,實際價值低于法定價值的、價值被高估的貨幣就是劣幣,而實際價值高于法定價值的、價值被低估貨幣就是良幣。出現了劣幣與良幣,劣幣就開始驅逐良幣。

假設將整個流通領域被清晰地劃分為商品流通(物物交換——金塊與銀塊交換)和貨幣流通(貨幣交換——金幣與銀幣交換)兩個相互聯系的領域,此時商品流通中的金、銀比價由市場確定為1:16,貨幣流通中的金、銀比價由國家法定為1:15,那么銀幣成為劣幣,金幣成為良幣。劣幣驅逐良幣需要經歷四個步驟:第一步,貨幣流通內部的兌換,即以1:15的國家法定的金銀比價,將15兩銀幣兌換成1兩金幣;第二步,從貨幣流通到商品流通的運動,即將金幣熔化,1兩金幣熔化后變成1兩重的金塊;第三步,商品流通內部的交換,即以1:16的市場實際的金銀比價,將1兩重的金塊交換得到16兩重的銀塊;第四步,從商品流通到貨幣流通的運動,16兩重的銀塊鑄造成16兩銀幣。經歷這樣一個周期,將第一步付出的銀幣數量與第四步得到的銀幣數量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多出了1兩銀幣,這就是“利潤”。有利可圖就會有人去做,正是在利潤的驅使下,所有人都不斷地讓金幣退出貨幣流通熔化使金幣數量減少,同時將銀塊鑄成銀幣進入貨幣流通使銀幣數量增加,這種情況一直會持續到銀幣再也兌換不到金幣,即金幣在貨幣流通中絕跡為止。這就是理論形式的劣幣驅逐良幣,這時人們的行為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

二、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一)劣幣驅逐良幣體現貨幣的排他性和獨占性

劣幣、良幣存在三種涵義:在感性形式上,劣幣是指外表陳舊的貨幣,良幣是指外表嶄新的貨幣;在實踐形式上,劣幣是指磨損了的不足值的貨幣,良幣是指完好無損的足值的貨幣;在理論形式上,劣幣是指自身價值被高估的貨幣,良幣是指自身價值被低估的貨幣。貨幣在流通中不斷轉手,必然會變舊、磨損,良幣亦會變成劣幣,所以無論是感性層面還是實踐層面,結果是劣幣充斥整個流通領域;在理論層面,劣幣與良幣之間兌換,一直持續到流通領域兌換不到良幣為止,結果是劣幣充斥流通??傊?,三種形式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運行結果是一致的,劣幣占據流通領域,良幣退出流通領域。劣幣與良幣競爭,感性形式的劣幣戰勝良幣,是要證明劣幣是與良幣有同樣實力的貨幣,這是事實;實踐形式的劣幣戰勝良幣,是要證明劣幣是與面值相一致的貨幣,這表明貨幣的幣值發生了偏差;理論形式的劣幣戰勝良幣,是要證明劣幣是沒有被高估的可以名副其實發揮作用的貨幣,這卻表明貨幣的幣值已經偏離了原來的運行軌跡。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體現了貨幣的本性,“貨幣按其本性來說是具有排他性、獨占性的?!盵1]所謂一山難容二虎,二虎相爭,劣幣勝出。endprint

(二)劣幣驅逐良幣推動貨幣形態的演進

人們在交換過程中使用貨幣,貨幣作為交換的媒介執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職能。流通手段職能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只有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才能解決不能實現的“物物交換”的問題,這時的貨幣才真正發揮了作用,實現了其自身真正的意義。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流通手段職能是貨幣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貨幣的最重要的基本職能,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的作用遠遠超過了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因為沒有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也就不能進行商品的交換,進而不會有為了商品交換而進行的商品生產,自然也就不會有發達的商品經濟,人類社會也不會發展到今天。

當然,貨幣還有其他的職能,退出流通領域、沒有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執行的是貯藏手段的職能。執行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大打折扣,所以貯藏手段職能只是貨幣在其發展過程中引申出來的一般職能。從交換的角度來看,執行貯藏手段的貨幣失去了貨幣的本來意義,轉變為財富的象征。

貨幣最為重要的職能是流通手段職能,這一職能使貨幣成為流通領域的交換工具和符號。人們獲得貨幣,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直接消費它,而是為了通過交換得到自己需要的其他物品,貨幣是交換的媒介、橋梁,貨幣本身是過程而非結果,這才使貨幣具有了“交換符號”的性質與特征。在貨幣形態演進歷程的早期,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牲畜、鹽、煙葉、貝殼等商品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它們被稱為商品貨幣。商品貨幣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貨幣,人們還很看重商品貨幣的使用價值,部分商品貨幣還要用于直接的消費,這時作為交換符號的商品貨幣還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既是現實商品又是交換符號。隨著貨幣形態的演進,當貴金屬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取得貨幣形式的時候,人們對金屬貨幣本身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金銀實際的使用價值,因為金銀除了具有一般意義上的生活、生產方面的使用價值以外,人們還賦予了金銀充當貨幣材料的使用價值,“作為貨幣時,貴金屬具備了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即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或作用”[2],這是人們賦予了金銀一種特殊的人文意義上的使用價值——社會使用價值。金銀的社會使用價值的出現,是人們對貨幣的交換符號化特征的抽象行為,人們更看重金銀的這一點。金屬貨幣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是典型的貨幣形式,貨幣的交換符號特征已經超越了貨幣金屬的實際使用價值。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工具與符號而存在,這種特征的外顯化就是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貨幣形態的進一步演進是由金屬貨幣形式到不兌現的貨幣形式的過程。人們對金屬貨幣的態度,始終將注意力集中在它的貨幣職能上,對金屬貨幣自身的使用價值則越來越淡化。從此種意義上講,金屬貨幣(而不是貨幣金屬本身)的實際使用價值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并且徹底消失,進而金銀的社會使用價值也隨之喪失,因為失去了載體,金屬貨幣的價值也不存在了。金屬貨幣在喪失了價值之后還能夠用于交換,這就是交換的符號。作為符號,可以采取金屬介質,也可以采取其他介質,于是人們最初選擇了紙張。此時的貨幣完全采取了符號形式——交換符號,這種符號開始還以紙張作為承載,即紙幣,在通訊與網絡技術的支撐下,交換符號進化為抽象的符號——電子貨幣。

三、貨幣形態的演進

商品貨幣形式→金屬貨幣形式→不兌現貨幣形式,這一過程是貨幣形態的不斷升級,同時也是貨幣的交換符號特征的強化過程。在感性形式上,貨幣還是真實的交換符號;在實踐形式上,不足值的鑄幣充斥流通,貨幣的交換符號特征開始抽象并顯現出來;在理論形式上,國家法定的貨幣價值最后確立了貨幣的交換符號特征。陳舊的、不足值的、價值被高估的貨幣是劣幣,從“陳舊”到“不足值”再到“價值被高估”這一過程是劣幣的程度在一步一步加深,同時劣幣的交換符號特征則一步一步在加強,這種符號化特征最終將良幣徹底趕出流通,所以流通中沒有了嶄新的、足值的良幣。既然貨幣的交換符號特征不斷發展,貨幣的形式亦隨之演進,先是嶄新的貨幣被陳舊的貨幣所取代,接著不足值的鑄幣取代足值的鑄幣,然后是貨幣單位與重量單位相分離[3](國家強制規定的貨幣單位包含金屬含量變?。?,這一切都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貨幣的交換符號特征的發展,必然體現貨幣從商品貨幣到價值符號進化的趨勢,這是以金屬貨幣進化到不兌現的紙幣形式為典型的。貨幣交換符號特征的頂極形式就是電子貨幣。電子貨幣已經不需要紙張作為載體,變成了純粹抽象的符號——人們觀念上的數字。貨幣變成純粹抽象的符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終極結果,劣幣否定了良幣,最終也否定了自己,這推動了貨幣形式的演進,也是人類經濟活動進步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曹龍騏.金融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32.

[2]編寫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2.

[3]羅劍朝.貨幣銀行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7.

(責任編輯:喬虹梁宏偉)endprint

猜你喜歡
良幣劣幣
莫讓電動自行車頭盔“劣幣驅逐良幣”
農產品領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分析
舊幣總是被先花出去
別讓“劣幣”驅逐“良幣”—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天津石化總經理李永林
良幣被劣幣驅逐之后它欲何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