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戎尚可,南蠻殘我”淺說

2017-11-13 11:46楊愛民
西南學林 2017年2期
關鍵詞:南詔節度使西川

楊愛民

(昆明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新唐書·突厥傳》“贊序”有言云:“廣德、建中間,吐蕃再飲馬岷江,常以南詔為前鋒,操倍尋之戟,且戰且進,蜀兵折刃吞鏃,不能斃一戎。戎兵日深,疫死日眾,自度不能留,輒引去。蜀人語曰:‘西戎尚可,南蠻殘我?!痹诖肆攘葦嫡Z中,《新唐書》的編修者雖未詳解南蠻之禍,但卻借蜀人之口提出了“西戎尚可,南蠻殘我”的斷語,認為南詔對蜀地的攻伐給蜀人帶來了巨大的禍害,其影響遠超吐蕃對蜀地的攻擾。由于《突厥傳》“贊序”是統領《新唐書》“四夷傳”的主旨,故此句斷語也就確立了宋廷對南詔的評價導向。

當然,這種說法并不是《新唐書》編修者的原創,而是唐朝后期的文學家孫樵在《書田將軍邊事》一文中所記田在賓之語,《新唐書》的編修者改寫孫樵的論說,將其置入《新唐書》“四夷傳”,借此來表達自己謹防蠻夷的邊防觀。

孫樵在《書田將軍邊事》中說“田在賓將軍刺嚴道三年,能條析南蠻事”,故對自己講述了一些關于南詔進攻劍南西川的情況。田在賓說,廣德(唐代宗年號,763—764)、建中(唐德宗年號,780—783)之間,雖然吐蕃兩次進攻西川,唐軍不能抵御,但“戎兵踐吾地日深,而疫死者日眾。即自度不能留,亦輒引去?!币虼?,蜀人將此時期南詔對西川的攻擊與吐蕃的攻擊相比較后,發出了“西戎尚可,南蠻殘我”的慨嘆。田在賓對此進行分析認為,自韋皋開通清溪關以和南詔等群蠻后,南詔往返京師的使臣均經過蜀地,而且南詔子弟輪番到成都學習書算,五十年來,不下千百人。這樣一來,南詔熟知巴蜀之地的風土人情與山河地勢,尤其是掌握了西川的軍事設防情況。因此,“文皇帝三年,南蠻果大入成都,門其三門,四日而旋。其所剽掠,自成都以南,越嶲以北,八百里之間,民畜為空。加以敗卒貧民,因緣劫殺,持兵群聚,官不能禁。由是西蜀十六州,至今為病。自是以來,群蠻常有屠蜀之心……”針對著田在賓所講這種情況,孫樵提出了自己的應對之策:“宜詔嚴道、沈黎、越嶲三州,度要害,募卒以守。且兵籍于州則易役,卒出于邊則習險,相地分屯,春耕夏蠶以資衣食,秋冬嚴壁以俟寇。歲遣廉吏視卒之有無,則官無饋運,吏無牟盜?!?/p>

嚴道,秦置,屬蜀郡?!跺居钣洝肪砥咂摺皣赖揽h”云:“秦始皇二十五年滅楚,徙嚴王之族以實于此地,故曰嚴道?!敝撂莆涞略辏?18)為雅州治,天寶初為盧山郡郡治,乾元初復為雅州治。孫樵云“田在賓將軍刺嚴道三年”,即是說田在賓做過三年的雅州刺史。雅州與黎州、越嶲州均為西川要地,是抵御吐蕃、南詔攻擊的前沿陣地。根據《舊唐書·田弘正傳》記載,田弘正(764—821)本名田興,字安道,唐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唐憲宗時曾為魏博節度使,因忠誠有功故唐憲宗賜名弘正。至唐穆宗時遷中書令,后改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有四個兒子,其中曾為洛陽令的田章有子云田在賓,《舊唐書·宣宗本紀》記宣宗大中十一年(857)事:“以右金吾衛將軍田在賓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夏州刺史,代鄭助為夏、綏、銀、宥節度使?!?/p>

《新唐書·藝文志》載:“孫樵,《經緯集》三卷,字可之,大中進士第?!蓖踔纠ピ凇秾O樵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初探》一文中認為,孫樵生于元和十五年(820),卒于中和四年(884)稍后。其一生行事以大中九年(855)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主要生活在四川,曾多次入京應試,至大中九年進士及第,從軍邠寧(今屬陜西)。大約在咸通十年(869)到秘書省任職。黃巢入京后,隨唐僖宗避亂入蜀,中和四年“中興”后,未回長安,不久卒于川東。李光富所作《孫樵生平及孫文系年》說《書田將軍邊事》寫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他認為文中有“田在賓將軍刺嚴道三年,能條析南蠻事”與“自南康公鑿清溪道,以和群蠻,俾由蜀而貢,又擇群蠻子弟聚于錦城,使習書算,業就輒去,復以他繼,如此垂五十年”之語,而 《新唐書·韋皋傳》記貞元元年(785)韋皋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四年,遣判官崔佐時入南詔勸說重歸唐朝;十五年,南詔大臣子弟就學成都。據此,李光富指出:“由韋皋貞元四年遣使通南詔,至開成三年為五十年,故知此文作于開成三年。此與一九二八年刊《雅安縣志》所載亦相符?!堆虐部h志》卷三《官師志》云:‘田在賓:開成中以將軍刺嚴道?!?/p>

《書田將軍邊事》一文既寫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則使蜀人痛呼“西戎尚可,南蠻殘我”的事必發生于此前。結合田在賓所言“文皇帝三年”南詔攻掠成都之事,對照《資治通鑒》“唐紀”的記載,自唐德宗貞元年間蒼山會盟至唐文宗開成三年,南詔大規模進攻西川事件發生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即南詔權臣王嵯巔率軍攻擊西川之事。

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南詔從吐蕃借得援軍,在西洱河大敗鮮于仲通率領的數萬唐軍,與唐朝決裂。次年,南詔稱臣于吐蕃,吐蕃贊普派宰相倚祥葉樂使于南詔,封閣羅鳳為“贊普鐘南國大詔”,給予金印,號之“東帝”,授其子鳳伽異大瑟瑟告身都知兵馬大將。在吐蕃軍隊的援助下,南詔相繼擊敗賈奇俊、李宓所率前來進攻的唐軍。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后,吐蕃趁機聯合南詔攻擊西川。唐肅宗至德元年(756)九月,吐蕃贊普遣御史至南詔,令閣羅鳳攻打越嶲。閣羅鳳派遣大軍將洪光乘及清平官趙全鄧等人領兵,同吐蕃宰相倚祥葉樂、節度尚儉贊等一同攻擊越嶲,并攻克越嶲府,大肆擄掠之后才回撤。與此同時,閣羅鳳率南詔軍圍攻會同軍(在越嶲會川縣)并降服會同。

至德二年(757),唐廷再置越嶲都督府,以楊庭琎為都督,并加固臺登城(今四川瀘沽)。奉吐蕃贊普之命,閣羅鳳又一次派出大軍將楊傳磨侔與吐蕃將領分兵攻擊,再克越嶲,奪取臺登,俘獲楊庭琎及嶲府兵士。大渡河西部、南部的諸羌及諸蠻紛紛歸附吐蕃,吐蕃占得嶲州北部地區,南詔得到嶲州南部地區(即今會理、會東一帶)。其后,南詔多致力于在南中東征西討,擴大控制區域,而主要是吐蕃與唐朝展開攻防大戰,且互有勝負。至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五月,唐代宗駕崩,太子李適繼位,是為唐德宗。六月,南詔主閣羅鳳亦去世,因其子鳳伽異于此前已卒,故其孫異牟尋繼立。是年十月,吐蕃不僅兵分兩路,從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和扶州(今四川南坪一帶)、文州(今甘肅文縣)方向進攻西川,而且還聯合南詔從嶲州出擊雅、黎二州。由于遇到唐朝軍隊的頑強抵抗與反擊,吐蕃軍及吐蕃、南詔聯軍均遭逢失敗,而此失敗又導致了吐蕃與南詔之間互相猜忌。唐德宗貞元元年(785),韋皋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度使,他一方面加強西川的軍事防務,一方面開始招撫南詔,以期拆散南詔與吐蕃之間的聯盟。

貞元四年,韋皋指揮唐軍擊退吐蕃的數路進攻。五年,韋皋派遣唐軍主動出擊嶲州北部地區,重創吐蕃軍,并在后來收復了該地區。同時,唐朝對南詔的招撫活動也在順利進行之中,到貞元十年(794),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崔佐時至南詔王都羊苴咩城,代表唐廷與南詔舉行會盟,南詔重新歸唐。為了表示誠意,南詔還對吐蕃發動突然襲擊,在神川鐵橋一帶大敗吐蕃軍,奪得吐蕃城堡16座,俘其封王5人,降兵10萬余人。同年,唐德宗又組織了以袁滋為首的龐大使團至羊苴咩城冊封異牟尋。次年,唐德宗加韋皋統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云南安撫等使,此后,唐廷稱南中地區為云南安撫司,西川節度使皆兼任云南安撫司職,頒發使司印章。雖南詔所劃定行政區域、所設立管理機構仍舊如故,實際治理著南中地區,但既受冊封,即表明南詔又一次與唐朝結成依附關系,且事實上南詔也數度與唐聯兵攻擊吐蕃,穩定了西川的局勢。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底,南詔異牟尋卒,子尋閣勸繼立。唐廷于次年初派出使者進行吊慰及冊封之事,但也就是在這一年,尋閣勸卒,其年僅13歲的兒子勸龍晟繼立。至元和十一年(816),因勸龍晟疏于政事,暴虐荒淫,南詔弄棟節度使王嵯巔殺勸龍晟,立其弟勸利為王,勸利則賜王嵯巔蒙姓封“大榮”(意為兄長),唐廷也承認了南詔的此番變故,照例派出了冊立南詔及吊祭使。然而,在勸利為南詔王期間,雖也不斷遣使長安,但唐朝邊地官員也陸陸續續向朝廷報告南詔攻擾安南、入寇黔中,雙方關系已大不如前。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南詔勸利卒,“國人請立其弟豐佑”,唐廷亦派出使節至南詔冊立豐佑并頒發冊立印章,但是,史籍明確記載的“善用其眾,始慕中國”的豐佑為政五年之后,南詔便發動了對西川的大規模攻擊。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十一月,南詔權臣王嵯巔率兵攻擊西川,連下嶲、戎二州。帶平章事的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發兵五千南下抵御南詔軍,雙方戰于邛州之南,唐軍大敗,南詔軍趁勢攻下邛州。唐文宗急忙在益州調兵遣將,以支持西川戰事。王嵯巔分兵三路,繼續北上攻擊。雖其東路軍在攻擊東川梓州時被唐東川節度使郭釗派兵擊退,但其西路軍攻破黎、雅二州,而王嵯巔親率中路軍直驅成都,并迅速攻陷成都外廓城,杜元穎只得領將士固守成都子城。唐文宗詔貶杜元穎為銀州刺史,并遣中使至南詔,要求豐佑撤軍。同時,唐文宗任命右領軍將軍董重質為左右神策及諸道行營西川都知兵馬使,統帥諸軍反擊南詔軍,還征調太原、鳳翔等鎮駐兵馳援西川。王嵯巔駐兵成都西廓,起初尚能撫百姓,止劫掠,而十日后退兵之時,“大掠子女、百工數萬人及經籍珍貨而去。蜀人恐懼,往往赴江,流尸塞江而下。嵯巔自為軍殿,及大度水,嵯巔謂蜀人曰:‘此南吾境也,聽汝哭別鄉國?!娊詰Q哭,赴水死者以千計。自是南詔工巧文織埒于蜀中?!?/p>

當然,王嵯巔所謂“杜元穎侵擾我,故興兵報之耳”的出兵理由只是毫無根據的霸道借口而已。唐穆宗長慶三年(823),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元穎帶平章事為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等使。杜元穎到西川后,一方面疏于軍隊訓練與防御安排,對來自南詔的威脅掉以輕心,一方面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使得西川戍卒缺衣少食,以致戍卒或潛至南詔境內盜竊,或向南詔出賣情報以取食物。于是,至唐文宗太和三年(829),王嵯巔托言誅虐帥杜元穎而攻擊西川。因此來看,此番南詔侵擾西川原因似乎是在唐朝官員方面。其實,杜元穎的疏政、虐政只是給了王嵯巔可乘之機,對西川的主動攻擊還是由王嵯巔策劃與發動的,這是無可更改的歷史事實。

孫樵記述田在賓的話認為是因為韋皋招撫南詔后,南詔使臣出使京師往返于蜀地,及南詔子弟輪番就學于成都人數較多,蜀地對南詔來說已無秘密可言,因此使得王嵯巔敢于領兵進攻西川,給蜀地造成巨大破壞。孫樵的觀點與唐末盛行的排斥南詔的社會輿論相一致,因為南詔北攻西川,南擊安南,確給唐朝帶來災難,引起唐人廣泛的怨恨。但是,南詔重點攻擊西川的原因并不會像孫樵所說這般簡單。

南詔選擇西川作為攻擊唐朝的重點區域,固然與南詔熟悉西川地理情況有關,但這并不是開始于韋皋的招撫。清溪關道是益州到南中的傳統通道之一,嚴耕望先生指出,秦漢至唐,主要的川滇之道僅有二條,“唐代成都南通南詔有東西兩道。一道南經嘉州至戎州,取石門道,經曲、靖等州至拓東。一道西南經邛州、雅州,出邛崍關,經黎州,渡大渡河,出清溪關,經嶲州,渡瀘水,經姚州,接南詔境內之東西驛道?!敝徊贿^在韋皋招撫南詔后的時間里,往來使臣更多、就學成都的南詔子弟更多罷了。另外,唐朝在招撫南詔后幾次攻擊吐蕃獲勝,奪回了被吐蕃占據三十余年的嶲州北部地區,但嶲州南部地區仍舊由南詔控制著,有北上黎、雅二州以入成都的條件,這也是重要的因素。再者,益州大都督府、劍南節度使及后來的劍南西川節度均治成都府,自秦漢以來蜀地便是中原政權對南中的政令所出之地,南詔時期亦是如此。即便是韋皋招撫南詔后,南中地區實際上由南詔掌控,但唐廷仍設云南安撫司一職由西川節度使兼任。因此,南詔要挑戰唐朝,首先就會挑戰直接管轄它的地方。當然,長期的人員往來,南詔不會不知道蜀地的富庶,從而引發對西川財富的覬覦。而雖說此時南詔已同吐蕃決裂,且同唐朝聯手數度攻擊吐蕃,但吐蕃仍舊不斷襲擾西川,尤其是攻擊嶲州、黎州等地,牽制著西川的軍事部署。南詔與吐蕃暗地里也應還有聯系,王嵯巔從西川擄掠大量人口、財貨后,就將其中的二千人及部分金帛送給吐蕃。上述這些情況,均可成為刺激南詔攻擊西川的因素。

王嵯巔的此番入川之戰,對南詔與唐朝均有重大影響。首先,對南詔而言,這是第一次越過大渡河而攻擊唐朝,一反過去多在南中展開攻防的常態,表明南詔在與唐朝的爭戰中已處于主動狀態。隨后,南詔再三越過大渡河而攻擊西川,唐朝不得不放棄嶲州北部的布防而退守大渡河沿線,這就使得黎州境內的大渡河逐漸成為南詔與唐朝之間的實際分界線。其次,唐廷對南詔的控制,是通過益州并姚州都督府實現的,因此,南詔想通過戰爭方式與唐廷對話,就是在攻滅姚州都督府之后直接襲擾益州。在此意義上立論,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但是,南詔攻擊益州,更多的還是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即通過戰爭掠奪人口、財貨以滿足南詔社會的需求?!拔忠扒Ю铩钡囊嬷菔且桓皇?,許多南詔國主都經益州到過長安,對此點比較了解。因而,南詔對唐廷始終沒有土地的索求與政權的爭奪。南詔的此番攻擊,從西川擄掠了大量的人口與財貨,攻城而不占城,略地亦不要地。正是由于行動的目的在于擄掠,使得南詔的攻擊野蠻色彩較濃,破壞性較大。第三,此次戰事的了結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王嵯巔退兵后上表請罪說:“蠻比修貢職,豈敢犯邊。正以杜元穎不恤軍士,怨苦元穎,競為鄉導,祈我此行以誅虐帥。誅之不遂,無以慰蜀士之心,愿陛下誅之?!碧莆淖诰谷灰虼司宛埶×送踽蠋p,不再作追究。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后來南詔與唐朝之間使臣不斷而攻伐不止的奇特現象,當然,這對唐廷而言亦是無奈之舉。此時的益州已是弊端叢生,悍將貪婪,驕兵跋扈,尤其是外來鎮兵無所顧忌,為所欲為,致使西川內部沖突不斷,防線松弛。援兵到來之時,西川尚能抵御南詔的攻擊,沒有援兵之時則形勢岌岌可危。第四,面對南詔的咄咄逼人,西川由此開始執行防御策略,對南詔較少采取主動而有效的反擊。唐文宗詔貶杜元穎之后,任命東川節度使郭釗檢校司空,充劍南西川節度使。而郭釗多病,不能履職,請求朝廷改派他人。太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以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的身份,充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抵達成都后,鑒于自韋皋以來的歷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不重視設防的教訓,下令在大渡河沿岸險要之地和蜀與南詔、吐蕃交界之處,修建了一批軍事要塞,并設重兵防守?!爸攘x城,以制大度、青溪關之阻;作御侮城,以控榮經犄角勢;作柔遠城,以厄西山吐蕃;復邛崍關,徙嶲州治臺登,以奪蠻險?!边@樣,以相距不遠的各要塞互為犄角來構成抵御南詔與吐蕃侵擾的屏障,從此也定下了防守為主的應對南詔策略。第五,由于南詔的擄掠,西川遭到重創?!笆癖嗳?,新為蠻寇所困,皆破膽,不堪征戍?!碧仆⒉坏貌慌沙鲂渴怪廖鞔ò矒嵛繂?。同時,根據宣慰使反饋的情況,唐廷決定減免西川當年的兩稅,規定西川兩稅錢三分之二納現錢,且每貫減五百文;一分折納匹段及雜物。成都府及屬縣以及邛、雅、黎等州南詔軍經過的各縣,賦稅均減三分之一,未經兵鋒之處,亦因戰亂影響而削減一定數額。另外,還暫停了兩稅之外的一切雜項。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此次兵禍給西川帶來的破壞。因此,蜀人發出“西戎尚可,南蠻殘我”的悲鳴,也就不足為奇了。

猜你喜歡
南詔節度使西川
唐代“驃國獻樂”背后的秘密,一場以獻樂為名的救國運動
登劍門關
遼代節鎮體制研究
韋皋經略西南始末
論后唐莊宗明宗嬗代事
體驗
論韋皋在南詔歸唐中的作用
西川村,最后的孤獨者
目不識丁
白族信仰阿嵯耶觀音始因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