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的孽緣
——解讀艾麗斯 · 門羅小說《機緣》①

2017-11-13 23:44康有金潘怡泓
世界文學評論 2017年3期
關鍵詞:阿喀琉斯機緣德勒

康有金 潘怡泓

引 言

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 ),加拿大女性作家,2013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她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其代表作《逃離》(

Runaway

)由八篇短篇小說組成,于2004年出版,2009年榮獲布克國際獎,《機緣》(

Chance

)是《逃離》中的第二篇?!稒C緣》的女主人公——朱麗葉(Juliet),21歲,獲得了古典文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正在做博士論文。朱麗葉在一次乘坐火車的途中,偶遇了一位有輕生念頭的男子,因她冷漠的態度,成了致男子臥軌自殺的推動者。男主人公埃里克(Eric),一名以捕蝦為生的漁夫,因有一點醫療方面的經驗,是處理臥軌男子尸體的人員之一,朱麗葉便上前向埃里克詢問男子的身份,埃里克對朱麗葉的安慰以及后來一起愉快的交談讓朱麗葉對埃里克心生好感,兩人便互相交換了名字和地址。六個月后,朱麗葉兼職的學校學期結束了,但她并未受到正式聘用,恰巧收到埃里克的來信,于是朱麗葉踏上了投奔埃里克的路途。

學者們大多把小說集《逃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對其第一篇同名短篇小說《逃離》也做了很多解讀,但對《機緣》單篇的解讀也只有敘事時間和間接言語行為作用方面的分析,更多的是把《機緣》和其后兩篇短篇小說《匆匆》和《沉寂》放在一起進行研究,例如闡述這三篇小說中女性的靈性成長,二元對立以及在區域轉換中女性身份的構建等?!稒C緣》作為一部獨立作品還未得到足夠重視,本文從法國后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的解構主義出發,用精神分裂分析學中的生成思想對門羅小說《機緣》進行系統解讀。

一、朱麗葉的生成

生成就是在精神層面上成為他者。從本質上說,德勒茲的哲學是關于生成的本體論。在德勒茲哲學思維和學術話語中,“生成”(becoming)是關鍵概念之一。帕爾主編的《德勒茲詞典》認為“差異”和“生成”是德勒茲全部著述的核心題旨。在德勒茲特殊的本體論挑戰中,這兩個概念是基石,發揮著重要的功用,能夠療救德勒茲所認為的西方思維領域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弊病,即對存在形態與同一性的倚重與偏執。生成是德勒茲思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德勒茲的哲學思想為文藝批評所提供的方法契合了后現代主義時期碎片化的人格,與艾麗斯·門羅所處的現當代時期和小說作品中的人物特質——隨意性、任意性、多變性、流變性和不可捉摸性十分貼合。在德勒茲看來,生成有兩個維度,即欲望(desire)和力(power)。德勒茲一方面指出“生成是欲望的過程”。有欲望才能生成,沒有欲望無論外力多大生成都不會出現。生成是一個在主觀積極情感的指向下,在某種感動下,不由自主地發生的。即主體在無意識情況下將自己的精神世界移情于衷情的對象物。所以德勒茲另一方面又指出“感動(affect)是生成”。這樣,生成概念一方面與欲望相聯系,另一方面又與力相聯系。當一身體作用于他者身體或被其他身體作用時,這一身體就遭受了改變,構成了德勒茲意義上的身體與身體之間各種關系的“生成”。德勒茲認為所有事物與狀態都是生成的產物。人類主體不該被理解為一成不變的穩定和理性的個體,而是不斷變化著的各種力的聚合體。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受各種不同力作用的同一個體,所體現出的特質是截然不同的。人處于不斷生成之中。生成主體和生成對象物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后者對前者有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的牽引,即欲望。生成需要一只看不見的推手,使生成過程在生成主體不知情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發生。朱麗葉對古典文學的喜好近似于癡迷的程度,古典文學深深地吸引著她,并且朱麗葉也執著于古典文學的學習和研究。在火車上初見埃里克的當晚便愉快地從星座聊到了其背后的神話故事,一掃在此之前因陌生男子臥軌自殺所帶來的愧疚和不安。

生成是一個永不間斷的過程,是由無數錯覺構成的碎片所組成的線。生成不是固定結構,也不是特定產物。生成不是人們要達成某一具體目標,也不是經過一些新的感受之后轉換為一個全新的他者。生成沒有最后的終點。按照弗雷格爾的理解,生成所指的是一條存在于兩種狀態之間的逃逸線。這條逃逸線置換了此體與彼體的特質,使主體飄忽于兩極間。這種只能感受不能把控的中間性狀態就是生成。這就是說,生成是一個不由自主的忘我過程。它飄忽于主體與生成對應物之間,自己的影像和生成對應物的影像之間接近卻沒有重疊。主體與生成對應物之間互投影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正處于生成之中的朱麗葉,周邊環境的變化及時牽引了她的生成過程。各種力的組合發生了變化。她生成了自己長期以來癡迷的研究對象,埃里克談及星象喚醒了她精神世界中沉睡的那一部分。她生成了目標物。激情振奮的朱麗葉,已經不再是先前那個因冷漠而致一人不幸尋短見的朱麗葉了。生成使朱麗葉成為了另一個“我”。離開方才的“我”正是她無意識中某種渴望逃逸的壓抑將她碎片化之后所帶來的結果。

生成過程無需一個掌控全局的主控中心。有時生成自發地完成,有時生成主體的生成過程受其周邊其他生成的影響,并與這些生成之間建立了某些聯系而發生變化。當朱麗葉到達埃里克的住處,碰到了正在打掃埃里克廚房的仆人艾羅(Ailo),聽到了艾羅信口說起的埃里克和克里斯塔(Christa)之間的情事。艾羅離開后,獨自坐在廚房里的朱麗葉繼續追尋著剛才的思緒,“另外的兩個女人來到了她的頭腦里。布里塞伊斯和克律塞伊斯。阿喀琉斯和阿伽門農的玩伴”。這時朱麗葉在古典文學中找到了安身之所,置身他鄉,在海邊的她不由自主地從自己熱衷研究的對象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鏡像。一種突然出現的強烈欲望俘獲了她。原本朱麗葉本打算在這里呆上一夜就返回。獨自一人留在屋里的朱麗葉喝了幾杯加酒的咖啡,精神興奮了起來,思想開始飄逸,插上了翅膀,飛入了她的興趣領域。她想起了獻給阿伽門農的在特洛伊戰爭中俘獲的阿波羅祭司之女——克律塞伊絲,和《荷馬史詩》中最美的女子布里塞伊斯,兩美女共同侍奉阿伽門農的快樂到底該是何等愜意。潛意識中在生成對象物的強力牽引下,她生成了絕佳美女布里塞伊斯。

生成沒有質的規定性。它所涉及的是主體的內在領域。通過生成主體在精神層面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在生成過程中因與周邊各要素的互動,生成者主體在自身得到改造的同時,也改造了這些要素。在強烈欲望的驅動下,朱麗葉不由自主地改變了主意,決定等埃里克回來。生成就是精神上的成為,就是不由自主的移情。她把自己移情到了布里塞伊斯身上。埃里克成為了阿伽門農??死锼顾闪丝死锶了?。為了緩解兩位男神之間的矛盾沖突,阿伽門農把克里塞伊斯送給了阿喀琉斯。她要把克里斯塔趕走,就像阿伽門農把克里塞伊斯送給阿喀琉斯一樣。朱麗葉在自己身上看見了布里塞伊斯,克里斯塔身上看見了克里塞伊斯,埃里克身上看見了阿伽門農。生成布里塞伊斯之后的她,瞬間從孤獨無助的現實世界渡入了風情萬種的神話傳說。生成是德勒茲哲學思想中的一條逃逸線,藉此主體在無助的精神藩籬和桎梏中掙脫出來。

生成過程還伴有體驗的不同強度。這些強度代表著生成在從一個時間段向另一個時間段的轉換。不同時間段內,生成者主體所體驗的強度不一樣,其所經受的事情也不一樣。生成過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已經有十幾年學術生涯并取得了一定學術成就的朱麗葉,又怎能就那么輕而易舉地束手就擒呢?“很少人,非常非常少的人,才有寶藏(treasure),如果你有,那你就千萬不要松手。你必須別讓自己被攔路搶劫,從自己身邊把它丟失了” (87)。冷靜下來的朱麗葉還是知道玩物喪志的可怕性和來之不易的學術成就的重要性。能夠把學術成就比喻為“寶藏”,“三人游戲”為“攔路搶劫”,朱麗葉還是比較理智的:“說到底,埃里克還是沒那么重要?!保?7)

在理智的作用下,朱麗葉又不想深陷“三人游戲”而被“攔路搶劫”。她在變幻著生成。朱麗葉現在所生成的不再是阿伽門農從阿喀琉斯那里搶走的特洛伊女俘,而是高貴的愛與美女神,埃里克也不再是阿伽門農,而是特洛伊王子安喀塞斯。她又不想與克里斯塔無休止爭奪一個男人了,而只是想和埃里克玩一玩就走。阿佛洛狄忒作為愛與美的女神,有自己神的本職工作,朱麗葉也想到了自己的學業,想趁暑假和埃里克玩一玩,然后回去繼續自己的博士生涯?!八ò@锟耍┦莻€自己可以與之調調情的人?!{情’(dally,也譯‘短暫停留’)這個詞兒挺合適。就跟阿佛洛狄忒對安喀塞斯那樣。然后,在某天的早晨她會一走了之的?!保?7—88)自己從原來的女戰俘一下飄忽變換為女神,埃里克由希臘三軍統帥變成了王子,而自己又如同女神下凡消遣那樣不是認真的,而是短暫玩一玩。這便是很可以接受的。于是,她決定留下來,等埃里克。而他那晚卻在克里斯塔那里過夜,她只有等到天明。

吃了閉門羹的朱麗葉苦苦挨到天明,昨夜還在與克里斯塔銷魂的埃里克一來,她就把一切都交給了他,身體,靈魂還有前程。然而,她還是沒有成為女神,而是女俘。從此她一發而不可收,自毀前程。她成為埃里克的情人,為他生下女兒。

二、生成的背后

生成主體總是主觀上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生成過程是不由自主的,結果也不隨主體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生成是把雙刃劍。在朱麗葉生成的背后,作者告訴了我們更多:朱麗葉的無意生成正是作者的有意設計。生成是生產變化的分離器。生成朱麗葉雖然拿到了古典文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然而卻成了自己學術不精的受害者,最終自食其果。聰明反被聰明誤。生成傷害了朱麗葉,使之成為不幸的犧牲品。這是因為她學術尚不夠精通,或者還沒有達到融會貫通的境地。雖然朱麗葉正在攻讀古典文學的博士學位,然而由于自己學術不精,錯誤地理解了古希臘神話故事,認為自己也可以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尋歡作樂,快活一時。在特洛伊戰爭中,阿伽門農作為希臘一方的統帥,阿喀琉斯是其聯軍中的第一勇士,缺一不可。缺少哪一個希臘一方都無法取得特洛伊戰爭的勝利。布里塞伊斯和克律塞伊斯分別為阿喀琉斯和阿伽門農的戰利品??寺扇了故前⒉_祭司克律塞斯之女,阿伽門農因沉迷于其美貌而拒絕其父贖回,遂遭太陽神降瘟疫于希臘聯軍,使之迫于壓力而派奧德修斯將其送回。心有不公的阿伽門農要求重新瓜分戰利品,便奪走了阿喀琉斯的戰利品女奴布里塞伊斯,這種行為使阿喀琉斯感到榮譽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于是憤然離營,如果阿伽門農不當眾道歉就絕不再參加戰斗。阿喀琉斯的離開大大挫傷了希臘聯軍的士氣,致使其在戰爭中節節敗退。統帥和勇士之間因美女而產生的不和,為希臘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犧牲。布里塞伊斯正是引發禍水的紅顏。阿佛洛狄忒是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安喀塞斯是特洛伊王子之一,阿佛洛狄忒迷戀上了安喀塞斯的美貌,生下了一個兒子埃涅阿斯。因“金蘋果事件”,雅典娜憤而轉向幫助阿佛洛狄忒所支持的特洛伊對立的希臘一方,特洛伊戰爭從人的戰爭上升成了神的戰爭,戰爭持續長達十年之久,特洛伊最后被希臘聯軍打敗。朱麗葉通過這兩個神話故事把自己想象成了布里塞伊斯和阿佛洛狄忒,想著能和埃里克尋歡作樂,無傷大雅。然而朱麗葉只看到了英雄和美女,女神和美男子之間尋歡作樂的浪漫,并沒有看到神話故事的意義在于能警醒后人,也沒有看到這些歡樂之后所帶來的災難,她的這種想法也注定了會給她以后的生活帶來磨難。

這種看屬偶然的生成實屬必然。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決定因素,畢竟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她如此輕易成為埃里克的俘虜主要是她自身的原因?!爸笇龑懻撐牡膶熡袀€外甥來訪,她和那個外甥一起外出,深夜在威利斯公園的草地上被他占了便宜——那也不能說是強奸,她自己也是下了決心的呀?!保?3)她就這么草率地失去了處女之身。在火車上初次與埃里克見面,他送她回臥鋪車廂。在車輛連接處,如果不是因為她月經在身,同樣也會發生關系。她以一句“我可是個處女呢”(83),避免了尷尬的發生。一個性行為不嚴謹的女子兩次遇上兩個更不嚴謹的男子,種種機緣巧合成就了朱麗葉人生的孽緣。生成總是偶然中的必然。在生成之力的助推之下,這次主動送上門來的朱麗葉成為女俘就是必然的了?!八龔乃穆曇衾锫牫鏊且?。他逼近她,她覺得自己通體從上到下都給撫觸搜索遍了,只感到全身沉浸在輕松當中,都快樂得不知怎么才好了?!保?9)朱麗葉性行為上的隨意性,以及對男女之情貪欲追求的無節制,最終讓自己放棄了學業,淪為埃里克的情婦之一,陷入與其他女人無休止的爭執之中,成了男人的附屬品和犧牲品,喪失了自我,自己的生成傷害了自己。在生成的背后,作者還暗示了天地間普遍存在的法則。朱麗葉沒有成為女神卻成了女俘。她本來可以成為女神的。1964年的圣誕與新年之間的一天,朱麗葉在火車上偶遇了輕生的陌生男子,因為朱麗葉的冷漠態度,成了致使男子臥軌自殺的助推者。她只要肯“搭伙兒聊聊”(58),幫那位陌生男子度過那一短暫心理最脆弱的時間段,她就可以在不經意間救人一命。那樣她會勝造七級浮屠,成就女神的偉岸。然而,他沒有成為陌生男子的救命稻草,他沒有找到最后一絲人間溫暖,臥軌輕生。朱麗葉不經意間成了“不作為”的“間接殺人兇手”。天地之間有桿秤,人總是要為自己的冷漠付出代價的。那么誰在掌控著這桿秤的定盤星?作者精心的構思,字里行間巧妙地浸透出了她的智慧——種豆得豆。

小說的開頭,門羅這意味深長的一筆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小說開始之初朱麗葉收到的那封“鬼使神差(conjured)”的信。如果我們把寄信人埃里克理解為“神差”,那么又是哪個“鬼”使之然也?或許陌生的男子通過“靈魂轉世(metempsychosis)”的方式,把自己的靈魂附在了埃里克的身上,所以才有了那封信,才有了朱麗葉前去投奔埃里克,從而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成為了他的女俘。

如果把短篇小說集《逃離》中《機緣》《匆匆》和《沉寂》理解為以朱麗葉為主人公的“逃離”三部曲的話,那么下篇《沉寂》中她的女俘像已經暴露無遺。朱麗葉放棄一切所獲得的補償主要是性的滿足與陶醉。埃里克的不斷出軌使他們生活很不平靜?!皯n傷刺激了他們,使得他們的做愛變得十分完美,每一次做完之后他都以為事情總算過去了,不幸總算是告一段落了?!保?50)埃里克以性的滿足與陶醉來為她療傷,認為只要她得到了性的滿足,一切都不重要了。她也對此產生了依賴?!胺艞壒诺湮膶W之后,眼下她閱讀的一切都與偷情通奸有關?!保?50)埃里克死后,在朱麗葉接連不斷的六段情史中,只有兩位提到了名字(Larry & Gary),沒有提到姓氏。這與最初埃里克只知朱麗葉之名,不知其姓,競貿然寫信邀她外出如出一轍。然而這種機緣巧合卻意味深長。也許朱麗葉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她太迫不及待地想要彌補埃里克所留下的空白了。有一位年長她許多,還有一位年小她許多。作者給了我們足夠的暗示:“克里斯塔沒有點穿也許是因為一時還沒有候選的男人?!保?59)她實在太饑不擇食了。她在與埃里克因其出軌行為吵架時曾這樣評價他:“誰恰好近在身邊,他就跟誰玩兒?!保?50)埃里克死后,朱麗葉成了他的影子。這難道只是巧合嗎?

作者為什么要這么虐心讀者呢?在小說最后,門羅告訴我們:“六個月之前,那個死于火車輪下的人仍然活著(Six months ago,the man who died under the train was still alive)?!?(89)作者在進一步向讀者印證那位陌生臥軌男子已經將靈魂附在了埃里克身上。種豆得豆。埃里克是陌生男子差來討債的。這才有小說中最值得深思的一句話:“在活著的人偏頗的眼光中看來是妖魔一般的行為,從死者更寬厚的角度看卻無非是宇宙正義的一種現象?!保?8)“What on the partial vision of the living appears as the act of a fiend,is perceived by the wider insight of the dead to be an aspect of cosmic justice.”死者比活著的人更能理解妖魔一般的行為?;钪娜死斫鉃槭茄鶠?,死者卻認為是正義之舉。朱麗葉的“逃離”如魔鬼附體。埃里克活著,她是女俘。埃里克海難喪生之后,佩內洛普以“沉寂”向她施虐。一次失足,萬劫不復。

結 語

在《反俄狄浦斯》中德勒茲曾有這樣的表述:“閱讀文本絕不是探究示意的反復推敲,更不是找尋能指的咬文嚼字,而是一個利用這部文學機器的生產過程,一個欲望機器的蒙太奇,一個從文本中汲取革命力量的精神分裂過程?!苯栌玫吕掌澗穹至逊治龅母拍钌?,通過解讀《機緣》我們看出受自己所研究的古典文學強烈的吸引,在列車上與埃里克邂逅間關于星象的交談,讓朱麗葉移情于這位一見如故的漁夫。他所談的星象和朱麗葉所學的古典文學巧合。六個月后應邀前往他的住地。在那里朱麗葉遇到了給埃里克干家務活兒的艾羅。艾羅和她的交談又使朱麗葉生成了古典文學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強烈渴望親歷神話傳說中人物的浪漫體驗,助推朱麗葉投入了埃里克的懷抱,成為了他的情人。而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結識埃里克之前對一位陌生男子的冷漠致使其喪失最后一顆救命稻草而臥軌自殺。朱麗葉失去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機緣。埃里克是來替死者主持公道和復仇的。這一復仇得以成為現實,又與朱麗葉當時的現狀構成巧合。年僅21歲就已經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并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朱麗葉,學業尚未精通。她對古希臘文學的研究還沒有達到知其然和所以然的境地,只看見了諸神與傳說中人物情愛的小浪漫,沒有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大災難,更沒有真正讀懂這些神話背后的大智慧。人性的弱點和知識的無窮使她注定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

注解【Notes】

① 本文系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教學研究課題“英語專業研究生教學中德勒茲文學批評方法應用研究”(立項編號Yjg201712)的成果產出。

② [加]艾麗絲·門羅:《逃離》,李文俊譯,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出版2009版,第85頁。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猜你喜歡
阿喀琉斯機緣德勒
尋找德勒茲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馬之父
無聲的善,勇敢的心
歷史重敘的缺失和反思性重敘的機緣與價值
阿喀琉斯的腳后跟
淺析艾麗絲·門羅小說《機緣》中“無法看清的現實”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變和還原
追尋心靈的自由
成語大穿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