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筆成癡書前老

2017-11-14 23:14金朝榮
金沙江文藝 2017年8期
關鍵詞:姚安報刊文學

金朝榮

一筆一墨一卷書,一紙一硯一人生。

我酷愛工余舞文弄墨,尤喜夜深人靜“嚼文咬字”。每到夜幕降臨時分,即放幾首輕樂曲聽著,再泡一杯紅茶,小飲幾口后,鋪紙提筆寫一段毛筆字。這是我夜讀的前戲,感覺到屋外的喧囂漸漸消沉,我才攤開桌上的書報伏案閱讀。因個人特愛好收集閱讀本土作者采用的紙質新聞或文學作品,我一有空閑就會躥到新華書店買些家鄉新人新作來廢寢瀏覽揣摩,晝夜走進他們講述的生命過往和生活滋味,與一個個熟知的故事同悲同喜同愛同恨。自我感覺,讀文友書,身臨其境,倍感人事景物親切養眼,與爾同路,心意相通,讀來文字內容溫情濃郁。如是進入賞心悅目的讀書狀態,頭腦中去掉雜陳它念,不知不覺地,心跳就會平和,審美的情趣和“悅讀”的亢奮時常就會從字里行間流溢而出。

前些時日,得知本縣作家董家成老師的個人散文集《春天的眼睛》公開出版問世,滿心歡喜溢于言表。當我在縣圖書館閱覽室“本土文學”專欄找到上架的這本書時,打量著一排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精致新書集,我猶如發現新大陸一般無比激動和欣慰——這是身邊業余文學愛好者傾注了三十多年心血創作的“鳥語花香”,也是在我縣文藝事業和“文化姚安”建設持續健康發展中綻放的一朵艷麗文學奇葩。

大致瀏覽了文集《春天的眼睛》,發現里邊有好幾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章我早就熟記于心了,比如《播種詩情》、《愛恨交織家鄉名》、《悠遠山村》、《哭泣的野山》、《后來,終于明白你的心》等。這使我憶起了八十年代初期我還在師范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向當時在彝鄉文化站工作的董老師請教文學的情景。那次從學校放暑假回來,我到文化站與他談談關于自己在寫作上的困惑,并希望得到他的指點。他說,作為從彝山深處出來的農民子弟,我們在寫作上尤為先天不足的就是閱讀和積累,只有通過多閱讀才能優化和豐富我們的知識結構,進而激發自己的寫作靈感和創作熱情。那時,董老師談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和成果,以及美好的文學夢想。我在凝神聆聽的同時,思緒跟隨著他的娓娓道來而幻想出他的美好人生畫卷,感覺他是多么執著于文學,執著于對詩意人生的不懈追求。在他的侃侃而談中,我的視線越過他那容光煥發的頭頂,感覺他的形象正在吮吸著豐富的文學瓊漿并不斷揚帆遠航而越發高大起來。臨別時,他從書架上取下他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登載過的作品剪輯本,從中擇取他認為最好的散文(詩歌)和好新聞20多篇(首),復印裝訂好后送給我。我如獲至寶,感激涕零,倍加珍視,深知這是為師者對學生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那個剪輯本伴我度過了鄉村詩意的暑假,讓我在繁重的農活中忘記了疲勞,豐富了閱讀,激發了寫作熱情,使我原本枯燥的假期變得充盈滋潤起來。文中巧妙的構思、豐富的語言、優美的意境讓我對集子愛不釋手,甚至在我工作之后的漫長歲月里,依然完好地保存著,時不時拿出來欣賞拜讀……

想當年還在彝鄉讀初中時,我就知道董老師很能寫,經常有文學和新聞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這令我們一幫學生很是敬佩。而且,董老師的文學“產量”頗多,這讓全校師生都嘆服。在那文化貧乏的環境里,能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是件稀罕之事,而能夠頻頻刊發,那真可謂是鳳毛麟角出類拔萃的文化能人。果然,不久董老師就調往縣委宣傳部高就專司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了,并逐漸打拼成為州、縣小有名氣的“鄉土作家”、“筆桿子”。

得益于董老師的潛移默化,也緣于自己對文學的熱愛,我從讀書到工作都手不釋卷,就算在鄉鎮文化站工作的繁忙歲月里,我仍然堅持讀書寫作。時至今日,我工作已經三十一年了,在或彷徨或奔走中輾轉了三個工作崗位。從教育來到行政,從農村來到縣城,我不曾忘記董老師的諄諄教誨,因此不管走到哪里,讀書和寫作依然是我撫平傷痛和歌唱人生的最好方式。因而我早就養成了買書和讀書的習慣,家里的書架上新書持續劇增,以供我在整天面對電腦和繁忙公務之后,享受著那份忙里偷閑和靜心養神的愜意與充實。當然在寫作上也從原先的新聞報道愛好者加入到了文學創作、公文起草,歷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研究的筆耕隊伍中,時至今日已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文化報》、《文明村鎮》、《中國老區建設》、《云南日報》、《金沙江文藝》、《楚雄日報》等報刊發表文學和新聞作品約3000余篇500多萬字,其中各類文學和民族歷史文化研究作品1000余篇近200萬字,近50篇作品被收入各種出版文集(含引注書目),文作先后獲縣級以上獎勵百余次,編纂面世有《文化姚安》、《姚安文史》二書,參與編撰出版《姚州遺脈》、《姚州史蘊》、《姚州望族》、《姚州清韻》系列文史專輯,時下匯編有專論文《中國彝族梅葛文化研究》、《“文化姚安”建設論說》,散文《關于梅葛》和歷年新聞(采用稿)《姚安的生動實踐(待定)》四書待版。但與“高產”的董老師相比,我不能說讀書為文收獲甚豐,只覺得人生因為苦讀筆耕而增添了那么多的閱歷,如果真的放下生活的繁雜和生命的沉重,我明知皓首而不可窮經,歲月經年仍然躬身不忘初心,定更加從容面對一時單純愚鈍的自足,熱切守望那份癡醉的追索——全身心投入“悅讀”提振精氣神,老驥伏櫪還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試想,物欲橫流,紅塵滾滾,甘守清貧寂寞讀書為文者能有幾人?淡然,能在清貧寂寞中靜氣養神,韜光養晦,繼而超脫世俗,開拓創新,此乃固本強能,幸莫大焉!正如董老師,一心為桑梓文藝事業發展與繁榮而盡心竭力,率領縣作家協會三十多號“筆走龍蛇”人,使沉默多年的縣文藝陣營如沐春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雖不在政壇,然在以文輔政中卻成績斐然,碩果累累:所作的關于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專版(專題片)好評如潮,輿論傳導為民鼓與呼,“三貼近”報道見諸大報刊不計其數,“文化姚安”建設宣傳花果滿枝……同時,一群文藝工作者以身效仿,或耕播于文藝沃土,或奮戰于黨政機關,文藝的靈氣氤氳姚州大地,正如他題寫于贈書扉頁“讀書和寫作,可以點亮詩意的生活”的留言。

讀書人,讓紙背生花,一生荏苒書前老;

寫書人,便落筆成癡,且向花間留晚照。

猜你喜歡
姚安報刊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新世紀20年新主流電影發展景觀
媽媽“糊涂”了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2017年“少兒報刊閱讀季”啟動
在“門”字內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李紹祥:在姚安
中國·姚安2014荷花節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