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芬芳 蘆花綻放 夢想飛翔

2017-11-14 13:30朱運桃陳雪娟
曲藝 2017年10期
關鍵詞:書場曲藝團揚州市

朱運桃+陳雪娟

姜慶玲,國家一級演員,江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揚州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現任揚州市曲藝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江蘇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揚州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榮獲江蘇省“德藝雙馨”榮譽稱號,入選江蘇省“五個一批”人才工程、江蘇省“三三三”工程。

一份堅守,始終不忘的初心

姜慶玲的家鄉在江都、高郵、興化三地接壤的地方——江都樊川。樊川是一座千年古鎮,也是一座文化名鎮、文藝重鎮,揚州地區的文藝團體下鄉演出總喜歡到這里,擴充隊伍招募新人也喜歡到這里。從小能歌善舞的姜慶玲渴望著成為一名演員,在舞臺上一展歌喉。

1984年3月1日,姜慶玲正式到揚州市曲藝團工作,隨即被送至揚州藝訓班(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前身)學習曲藝。那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百廢俱興,全國只看八臺戲的局面正被打破,老百姓對文藝如饑似渴,揚州曲藝市場十分火爆。雖然姜慶玲剛剛在學校學習了一年,團部就決定召回她,讓她一邊跟師學習,一邊進行舞臺實踐。

那是揚州曲藝歷史上輝煌的時刻,當時,揚州曲藝一年演出上千場,觀眾達數十萬,演出區域南到鎮江、上海,北到淮安、鹽城,東到泰州、南通,西到南京、合肥。那也是揚州曲藝人艱苦的時刻,曲藝演員經常半個月,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吃住在書場,行話叫跑碼頭,辛苦程度比前輩有過之而無不及。前輩們跑碼頭是書場老板約請的,書場老板為了自己的營業額,對演員尊敬有加。而現在跑碼頭,一般是當地文化部門聯系的,他們對演員很客氣,但卻難以提供優良的后勤保障。硬件條件就更別提了,演員住的或者是演出后臺,或者是空關的宿舍樓,往往一棟樓就住一個人。冬天,空蕩蕩的書場、宿舍樓更是陰濕寒冷,沒有空調、沒有暖氣、沒有火爐,風雪從不嚴實的窗縫、門縫一個勁地往里灌。讓演員們覺得更難捱的是心理上的清苦、孤單、寂寞,男演員可以對著油燈自斟自飲,女演員就難受了,漫長而孤獨的夜,讓她們又是委屈又是驚怕,往往徹夜難眠。在淮安說書時,住的地方比較偏僻,離書場又遠,說完書,天已經全黑了,姜慶玲還要獨自穿過一條漫長而漆黑的狹道,那種提心吊膽是可想而知的。后來,姜慶玲結婚、生子,不能在家盡享歡樂,反而要一個人抱著孩子、提著包裹,到外地跑碼頭。一次到泰興黃橋演出,出了車站天色已晚,她只好抱著孩子一步步往書場挪,實在走不動了,她就先抱著孩子,提著一個包裹走一段,然后再折回頭提另一個包裹。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后來姜慶玲的女兒也走上了曲藝這條路,是目前揚州評話《三國》最年輕的傳人。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揚州曲藝與全國其他曲藝樣式一樣遭遇了嚴寒,演出區域不斷萎縮,書場書客不斷減少。慢慢地,演出越來越少,后來竟連工資都發不出了。終于不用跑碼頭了,但“姜慶玲們”卻笑不出來。很多人選擇了逃避,辭職,改行……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揚州曲藝培養了六批次約50多名演員,堅持在書臺上演出的只有寥寥數人,姜慶玲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青澀少女已經成為揚州曲藝的當家人,肩負著帶領揚州市曲藝研究所傳承弘揚曲藝的重任。

一份執著,一生義無反顧的無悔付出

姜慶玲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2017年過年的時候,一位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老領導走到揚州市曲藝研究所(原揚州市曲藝團)門口,認識的人趕緊上前攙扶詢問,他回答:“要過年了,我怕曲藝團發不出工資,一起給姜慶玲想想辦法?!薄捌鋵?,老人家擔心的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但他對曲藝事業的那份真情卻仍令我們感動,激勵著我不能忘記自己的使命擔當?!苯獞c玲說。

揚州曲藝有三個主要項目:揚州評話、揚州彈詞、揚州清曲,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很多傳統書(曲)目都亟待保護傳承,姜慶玲深感責任的重大。近年來,在她主持下,揚州市曲藝研究所以每年一部書的速度將《皮五辣子》《珍珠塔》《審刁案》等評話、彈詞書目整理、出版,讓這些書目保留火種。

揚州市曲藝團成立時僅有七名演員,有人稱為“七星聚義”。到姜慶玲任所長時,演員人數與蘇州等地曲藝院團相比仍很懸殊。面對此情況,她一是積極引進人才,招聘了近10名2007級揚州文化藝術學校曲藝班優秀學員;二是努力培養人才,與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合作,2017年再次開設了曲藝班;三是爭取擴大編制,今年,揚州市曲藝研究所一次性新增15個編制名額,在全國曲藝界引起了震動。

至今,姜慶玲還記得30多年前跟隨著名評話藝術家惠兆龍先生跑碼頭的情景。那時演出揚州曲藝書場遍及江蘇各地,書場人頭攢動。如今,揚州曲藝書場僅剩余一個,就這一個書場,還常常吃不飽。姜慶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與班子成員商量后,他們決定要新開書場、多開書場,而且要讓老百姓免費聽書。如今,揚州的社區書場已達十多家,這些書場非但沒有搶走核心書場的書客,反而培育了更多的鐵桿書迷,揚州曲藝的基礎更為牢靠!為了更加夯實曲藝基礎,姜慶玲還先后在全市多所中小學開設了曲藝興趣班,自己還承擔了部分興趣班的教學任務。

一份深情,捧出“牡丹”與“蘆花”

姜慶玲是揚州評話吳派《三國》的傳人,她曾拜吳派傳人徐幼良為師,取藝名姜慶良。徐幼良去世后,她又隨沈蔭彭學藝。徐幼良、沈蔭彭都是1960年王少堂倡議成立揚州市曲藝團時最早進團的演員。姜慶玲從藝以來,始終堅守陣地,守護、繼承了康、吳兩派《三國》的血脈,為《三國》兩大流派的世代傳承作出了貢獻。

姜慶玲在說新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她演說的《陳毅進山》《一代儒將陳毅·較量》《江上青烏江遇險記》《刀下不留人》《大鬧懷仁堂》等書目多次獲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成果展銀獎、江蘇省曲藝節優秀表演獎、江蘇曲藝蘆花獎表演獎等。而這些獎項大部分都是她擔任所領導之前獲得的。她還將電視劇《大宅門》改編成評話,搬上書臺,受到廣泛好評。

姜慶玲擔任所長以后,作為揚州曲藝帶頭人,一方面她積極堅持演出,恪盡演員的職守,另一方面,她淡泊名利、不計得失,主動將參賽的機會讓與青年演員,幫助他們成長。在她擔任所長的幾年里,揚州市曲藝研究所的創作呈井噴狀態,長篇創作保持優勢,中篇創作實現破題,短篇創作佳作不斷,近年來創作的《盛世紅伶》《梅蘭芳》《春江花月夜》等先后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江蘇曲藝蘆花獎節目獎等榮譽。在這些書(曲)目的創作演出實踐中,一批優秀演員藝術更臻成熟,逐漸脫穎而出。近年來,包偉、馬偉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劉芓君、康康獲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還有一批演員獲得江蘇曲藝蘆花獎表演獎、新人獎。

她,是一名普通的揚州曲藝人,以孜孜不倦的默默堅守,義無反顧的無悔付出,忠貞不渝的跋涉攀登,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讓揚州曲藝牡丹芬芳,蘆花綻放,夢想飛翔。endprint

猜你喜歡
書場曲藝團揚州市
馬三立為什么“飯醉”
蘇州市2個書場入選 江蘇省首批非遺曲藝書場
總體規劃 精準扶持
我的發現
劉蘭芳:我為人民說書
“文化公益時代和全媒體時代”的評彈書場
粵曲的歷史及我區粵曲(私伙局)的發展
公益型書場生存困境與出路探析
懷念曲藝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