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探索

2017-11-15 08:23史桂紅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年28期
關鍵詞:探索高職質量

史桂紅

摘要:基于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的調整,新增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新專業及區域差別,缺乏可供參考的專業教學標準。文章在分析專業教學標準內涵和當前高等院校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現狀的基礎上,從“專業定位”、“專業課程體系”、“師資團隊建設”、“校企共建實訓室”四個方面入手,探索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內容,推動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本土化”開發,實現職業能力標準到專業教學標準的轉化。

關鍵詞:高職;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專業教學標準;探索; 質量

中圖分類號:TP3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28-0141-02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djusted the professional direct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which the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as added. New professi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by the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and training rooms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 in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tandards for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ofessional ability standard 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Criteria for specialty teaching;explore;quality

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是近年來伴隨移動互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人才市場的需求而催生的新型專業。2013年6月5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開展《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修訂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函[2013]6號),對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與修訂。2015年正式頒布的目錄中增設了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新專業設置時間短,沒有現成可供參考的專業教學標準,每個學校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設定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并未形成統一規范,這種狀況必然導致不同高職院校所培養出的相同專業方向學生卻具有不同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水平,這無論是對學生就業后的發展還是對學校教育模式確立都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1 專業教學標準內涵

專業教學標準是指學校對專業教學進行管理的一套綱領性、指導性文件,是學校進行專業設置、確定培養目標、課程開發、教學設計和專業教學計劃實施的依據[1]。宏觀層面,專業教學標準體現專業“培養什么人?為什么培養?怎樣培養?”的問題。中觀層面,解決培養的載體,即“教什么或學什么?”。微觀層面解決“怎么教和怎么學?”的問題。

專業教學標準是指導核心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資源建設、實訓條件完善、教學團隊建設以及教學評價的綱領性文件,使專業建設有章可循,教學監控有法可依[2],是保證和衡量高職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

2 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現狀

2.1 依托原有專業設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2015年)》頒布前,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沒有統一的專業設置,移動互聯應用技術類人才培養都是依托原專業設方向,作為軟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的專業方向開設,又加之區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不同,缺乏權威的專業教學標準規范,每個學校都是根據其自身的情況來設定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沒有形成統一規范,沒有針對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做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是偏重于通用的軟件開發人才的培養,這勢必會導致專業目標定位不準確,在人才培養上出現偏差。

2.2 課程體系不完整,課程建設不完善

在原有的專業上設方向導致課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原專業的基礎上穿插了一些基本的移動應用軟件開發類課程,不能滿足移動互聯行業企業人才的培養需求。

2.3 缺乏行業專業性的師資團隊,學生實踐能力難于提高

由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加之移動互聯行業為新興行業,各高職院校都是從原有的軟件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等專業中抽調的教師及新畢業入校的教師組成的師資團隊。對于新畢業入校的教師,由于目前本科及研究生移動互聯專業主要偏向通信網絡,軟件專業側重于通用的軟件開發[3],即使是雙師型教師,也缺乏在移動互聯類行業企業從事項目開發的經歷,大部分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難于培養出符合社會所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endprint

3 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探索

3.1 以就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明確專業定位

區別于軟件技術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物聯網技術專業等的服務面向,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移動應用控制和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設備維護、移動應用控制、移動應用軟件開發及測試、Web應用開發等崗位。經過2至3年工程實踐后,可升遷至移動互聯應用開發控制高級工程師、研發經理、Web應用開發高級工程師等崗位群。

3.2 以專業目標崗位群的工作標準和能力結構分析為基礎設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專業教學標準的主體內容,構建高職課程體系首要的是目標定位,即要達到的預期目標。通過智聯招聘、51JOB等網站,企業走訪、電話訪談等方式提取與移動應用相關的職位,對職位從業能力要求進行分析,通過與企業專家共同探討合作,對專業主要就業崗位進行工作分析,形成了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使學生具有APP開發的能力,最終實現智能控制的總體培養目標,如圖1所示。

在課程實訓內容的安排上吸收省部級職業技能大賽賽項內容、職業資格認證考核核心技術以及畢業設計等任務內容,形成綜合實訓項目,強化技能訓練,為頂崗實習和就業積累工作經驗和技術準備。

3.3 以雙元師資培養工作站為核心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專業教學標準實施的主體是教師(包括專任和兼職教師),依托校企共建雙元師資培養工作站,按照“教練型”名師引路、“專家型”帶頭人負責、“雙師型”骨干教師支撐、“技術技能型”企業教師參與的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是增強學生創新及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4]。

教師必須具有企業實踐經驗,教師進入雙元師資培養工作站參與企業實踐是真正提高教師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

雙元師資培養工作站是與專業緊密合作的企業與學校簽署合作協議,學校制訂專業教師到企業入職頂崗激勵制度,專業教師在企業工作時間、承擔的工作項目與任務等與職稱評定掛鉤,從而形成專業教師積累企業實踐經驗的機制,真正具有雙師資格。同時建立企業工程師來校兼職薪資管理制度和教學管理制度,為企業開放高校資源,免費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培訓等,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從而形成高校與企業人員的雙向互融、互通。并將這些制度落實到專業標準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實現雙元師資培養的目標。

3.4 以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與企業共建實訓室

校企共建實訓室的主要途徑有:

1) 學校建設,面向專業與行業共享

學校在校企合作中起主導作用,由學校建立校內實訓室,制訂教學計劃,企業參與指導,面向專業與行業共享。

2) 校企共同投入,共建共享

學校利用場地優勢,安排相關場地,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投入設備,共建共享,形成戰略伙伴關系。企業以設備、技術、資金等多種形式與學校合作。學校和企業都是培養人才的主體。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而且參與實施教育和培養任務,并實施考核管理。所以,參與技能人才培養成為企業的一部分工作和企業分內之事。

校企共同投入,共建共享,一是為專業實訓服務,二是為企業研發創新服務,三是實現校內生產性實訓,達到崗前培訓目標。

3) 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與工程師,共建跨企業培訓中心

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成立跨企業培訓中心,承擔專業實訓,面向社會行業開展培訓,拓展服務功能,增加造血功能。

跨企業培訓中心是學校提供場地,與專業服務面向高度匹配的經濟實體或企業提供硬件設備與工程師?;谛F罄婀餐w構建校企合作聯盟,使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在跨企業培訓中心匯聚、 有效配置、整合優化,形成合作辦學機制??缙髽I培訓中心作為連接學校與企業的橋梁與紐帶,從學生的技能培養看,是專業理論與方法檢驗以及校內實驗實訓技能訓練的延伸,為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徑,也是為學生即將開展實習和就業而進行的技術與心理準備的關鍵環節,學生在跨企業培訓中心便能體驗企業文化、積累職場和工作經驗。 所以,跨企業培訓中心的實訓體系承載著學校教育的延伸與接軌企業實踐的雙重任務。一要有別于學校仿真、驗證性實踐體系,二要有別于企業生產性工作任務, 三要體現相應專業運行規范與管理規程,以及服務質量控制與保證體系[5]。

4 結束語

在明確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移動應用控制和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前提下,通過網站、企業走訪等方式獲取職業崗位能力,形成專業課程體系,在具有與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項目開發經驗的專兼教師團隊的指導下,在跨企業培訓中心內完成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零距離。但專業教學標準好壞是以使用畢業生的企業的評價為主,所以后續還需加強人才需求調研和畢業生跟蹤調研,在吻合移動互聯應用崗位技術、技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好專業教學標準的修訂工作,從而保證行業新技術、新應用的適時融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教學與生產相結合,質量監控與保證相統一。

參考文獻:

[1] 鐘健.高職專業目錄和專業教學標準的現實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1):60-61.

[2] 楊正校.高職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標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7(8):44-47.

[3] 陳娟. 高職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7):162-163,166.

[4] 喬桂銀,丁鍇.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改革的實踐及啟示[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6,30(1):11-16.

[5] 楊正校.高職電子商務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研究—基于跨企業培訓中心的視角[J].職業教育研究,2016(7):74-77.endprint

猜你喜歡
探索高職質量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質量投訴超六成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